回覆列表
  • 1 # 古靈精怪的熊

    範笑歌先生不僅是書畫家,作家,同時也是書畫理論家。他提出的眾多書畫理論和書畫概念是前所未有的,承勢節奏與改勢節奏就是其中的兩種。

    承勢節奏就是下一字承接上一字之勢後所產生的節奏,而改勢節奏是下一字改變上一字之勢後所產生的節奏。這是範笑歌大師提出的兩種書法節奏方面的概念。

    許多概念出自範笑歌本人的經驗與總結,並且解決了書法藝術中許多的迷惑點。在這些新概念中,很多是本著實際應用的精神提出的,並不是空穴來風的虛無縹緲理論。

    範笑歌書畫理論為書畫理論史注入新的血液,其理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評解古代理論,另一部分是提出新生理論。

  • 2 # 藝曲成名趙新

    書法中對於遲與速、燥與潤、疾與澀都不能偏重一面,比如為了“燥”的效果而簡單的使用渴筆或特殊的墨。書法的用筆及形態表現要燥中有潤、潤中有燥是非常清楚的,看起來幹煉秋風的線條、用筆,卻又有潤澤如春的感覺,方能入妙。概括地從表象、形式的層面談及燥與潤、遲與速、疾與澀的對立統一關係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書法只從這些表象和形式入手,從我們古代書論來講,必然不是一個最好的路徑。因為我們中國藝術的本質,包括書法,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追求,它的節奏感也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節奏感,而是內在心靈的蘊藉,是在某種特殊的場合中間,一種生命的反應。這種生命的反應跟人的情緒、情感、潛在的理性知識以及對某一問題獨特的領會角度有關,其直覺和理性都在起作用,是一種整體的呈現。這樣的東西不是在形式的節奏上把握就能達到的,而需要藝術家具有良好的修養、特別的情愫、內在的資質、藝術創作過程中的獨特的感覺世界,這才是最根本的東西。所以像遲與速、燥與潤、疾與澀的問題,是人的內在情性的培植與外在的藝術形式如何契合的問題。

    在書法與繪畫中,我們講“意在筆先”,有人講書法是一種純形式藝術,德國音樂學家漢斯力克講音樂是一種純形式的藝術,音樂本身是沒有感情的,音樂節奏本身也不是感情。但節奏背後必然要受感情、知識、理性的左右。所以,“翰逸神飛”必要“神融筆暢”,神融是關鍵,孫過庭講“取會風騷之意、本乎天地之心”,不是玄虛的東西,它要求必須有非常大的氣度,像弘一法師早年與晚年的書法有很大的不同,絕非簡單的形式感的變化問題,而是另外的哲學、思想、情感對他的影響,造成了他書法風格的變化。雖然書法被有些學人稱為“形式之藝術”,但書法不能導向“技”的方面。中國書法之所以成為中國藝術最典型的表徵形式,正因為它是“寫意的”中國藝術的最典型的表達,它代表中國藝術的特點,不在於它的線條,而在於它重視情性。

    書法不是形式之藝術,而是“表現”之藝術。從這方面來講,例如黃庭堅的書法就有極高的價值。黃庭堅若沒在“蘇氏集團”中的悠遊,沒有他對道禪哲學的領會,他書法風格的獨特面貌也不會出現。

    書法當觀“韻”, 韻不是形式感的問題,還是內在情性的東西。所以“意在筆先”、“書在寫意”還是中國藝術的本質,中國書法體現中國藝術的特徵也是在這裡。

  • 3 # 米西小柚

    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模式。在音樂中,節奏代表了音樂的“骨骼”,而在書法中,節奏代表了書法的“靈魂”。

    範體書法包羅永珍、千變萬化,這其中的靈魂,就是書法中的節奏。節奏感掌握在書法家的心中,筆畫、線條已經與書法家融為一體、渾然天成,一收一放都承載著對節奏感的把控。範笑歌提出的承勢節奏與改勢節奏,是對書法節奏的細化。承勢節奏,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借用之前的力量來完成接下來的線條,此時身體的節奏與之前相似,力量流暢;改勢節奏,即與之前的節奏發生改變,或停頓或力量變弱或力量變強,透過肢體力量的改變完成接下來的線條。無論承勢節奏還是改勢節奏,都是對書法藝術的創新,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與體會。

  • 4 # 執著解惑者

    書法中對於遲與速、燥與潤、疾與澀都不能偏重一面,比如為了“燥”的效果而簡單的使用渴筆或特殊的墨。書法的用筆及形態表現要燥中有潤、潤中有燥是非常清楚的,看起來幹煉秋風的線條、用筆,卻又有潤澤如春的感覺,方能入妙。概括地從表象、形式的層面談及燥與潤、遲與速、疾與澀的對立統一關係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書法只從這些表象和形式入手,從我們古代書論來講,必然不是一個最好的路徑。因為我們中國藝術的本質,包括書法,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追求,它的節奏感也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節奏感,而是內在心靈的蘊藉,是在某種特殊的場合中間,一種生命的反應。這種生命的反應跟人的情緒、情感、潛在的理性知識以及對某一問題獨特的領會角度有關,其直覺和理性都在起作用,是一種整體的呈現。這樣的東西不是在形式的節奏上把握就能達到的,而需要藝術家具有良好的修養、特別的情愫、內在的資質、藝術創作過程中的獨特的感覺世界,這才是最根本的東西。所以像遲與速、燥與潤、疾與澀的問題,是人的內在情性的培植與外在的藝術形式如何契合的問題。

    在書法與繪畫中,我們講“意在筆先”,有人講書法是一種純形式藝術,德國音樂學家漢斯力克講音樂是一種純形式的藝術,音樂本身是沒有感情的,音樂節奏本身也不是感情。但節奏背後必然要受感情、知識、理性的左右。所以,“翰逸神飛”必要“神融筆暢”,神融是關鍵,孫過庭講“取會風騷之意、本乎天地之心”,不是玄虛的東西,它要求必須有非常大的氣度,像弘一法師早年與晚年的書法有很大的不同,絕非簡單的形式感的變化問題,而是另外的哲學、思想、情感對他的影響,造成了他書法風格的變化。雖然書法被有些學人稱為“形式之藝術”,但書法不能導向“技”的方面。中國書法之所以成為中國藝術最典型的表徵形式,正因為它是“寫意的”中國藝術的最典型的表達,它代表中國藝術的特點,不在於它的線條,而在於它重視情性。

    書法不是形式之藝術,而是“表現”之藝術。從這方面來講,例如黃庭堅的書法就有極高的價值。黃庭堅若沒在“蘇氏集團”中的悠遊,沒有他對道禪哲學的領會,他書法風格的獨特面貌也不會出現。

    書法當觀“韻”, 韻不是形式感的問題,還是內在情性的東西。所以“意在筆先”、“書在寫意”還是中國藝術的本質,中國書法體現中國藝術的特徵也是在這裡。

  • 5 # 本心書屋

    個人理解:

    承,即是承接的意思,承勢就是延續前面單字以及字與字之間的章法體勢。

    改,即是改變的意思,改勢就是改變前面單字以及字與字之間的章法體勢。

    書法作品有音樂的節奏。一首樂曲、一幅書法作品如果自始自終只有一個調子、一種節奏,那就沒有任何欣賞價值,也不能稱其為藝術作品。只有不同的節奏組合起來,才會使作品更加符號人們的審美要求。

  • 6 # 瀟湘彩虹

    承勢節奏、改勢節奏。從字面上分析就是上下字之間的呼承關係的快慢緩速。歷代好多書家都有論述。笪叢光《書筏》明示:”起筆為呼,承筆為應,或呼疾而應遲,或呼緩而應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範大師(自封)把書法的呼承關係中非常簡單普通的技法,改了個說法就變成了“正規化理論”。對於一個胸墨外溢而又急於出名的人說,是“情理之外,預料之中”的事,這就好比把”上廁所”說成是:“解手、更衣、淨手、出恭等”,北方人叫“上茅房”,潮汕人稱之為“東司或東廁”,西方人則叫“摘花”,日本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獵。”等等!沒有知識含量的胡亂稱謂,有一萬個叫法都是在幹一件事:把體內廢物排出來!

    看了幾幅範大師的作品,所有字型給人的感覺沒一種體是成熟的,都是臨寫別人的基礎上加了一點中學生過家家的玩意,就好比東北亂燉加了點胡椒粉,沒什麼知識含量,頂多就好象孔乙己站在八仙桌邊上用手蘸水寫“回”家的四種寫法一樣,在一些人面前顯擺,挺能忽悠人的!真沒看出他字的“法、意、韻”諸元素。書法不是要求一個人能發明多少體,如果人終其一生能創出一種體,並經得住推敲且能流行開來,他就是大宗師,連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蘇東坡、黃魯直、米芾、蔡襄、董其昌等都沒人稱xx體,他們只是寫出了文人的風範和意趣,所以流傳千古。哎!現在的人在名利面前,呼吸不正常了,瞳孔放大了,都不知自己是誰了!

  • 7 # 一半春休

    紅袖添香,幾縷秋水,伊人書卷氣,梨花飄灑嫋嫋,心事若旖旎,三千紅顏怎知你婉轉的清麗,一紙紅筆寫你,我……該怎樣落筆!

    而這純然的解釋墨菲,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模式。在音樂中,節奏代表了音樂的“骨骼”,而在書法中,節奏代表了書法的“靈魂”。

    範體書法包羅永珍、千變萬化,這其中的靈魂,就是書法中的節奏。節奏感掌握在書法家的心中,筆畫、線條已經與書法家融為一體、渾然天成,一收一放都承載著對節奏感的把控。範笑歌提出的承勢節奏與改勢節奏,是對書法節奏的細化。承勢節奏,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借用之前的力量來完成接下來的線條,此時身體的節奏與之前相似,力量流暢;改勢節奏,即與之前的節奏發生改變,或停頓或力量變弱或力量變強,透過肢體力量的改變完成接下來的線條。無論承勢節奏還是改勢節奏,都是對書法藝術的創新,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與體會。

  • 8 # 一葉小舟82704

    書法不單純的是寫字,而是字與情相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書者在寫字的時後,將自已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字裡行間,產生了書法之神韻。韻是有節奏感的。韻律,韻味,韻勢,韻節,韻拍,都是神韻的內在表現形式。一部書法作品有了神韻之氣勢,就會顯得書法之大美,之自然。自然貫通之勢不苛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趣味體育活動可在操場進行?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