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酌淡品
-
2 # 嘉會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混亂局面,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公元前207年,劉邦攻進秦都咸陽,子嬰出城投降,秦朝僅存在15年時間。秦始皇的最大功績,當然是統一六國,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其制度主要特點有二:一是實行君主專制政體,最高統治者為皇帝,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的中央政權機構;二是地方建立由中央直轄的郡縣制,全國設立36郡(後增至40多郡),郡守、縣令(或縣長)由朝廷直接任命,縣下設鄉、亭、裡等基層組織。
中央集權、郡縣制影響中國兩千多年,成為中國政治體制的基夲特點。這兩項制度對保證數千年來中國政治、法律、軍事及賦稅等的統一,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在中華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秦以後,也出現過分封制的復辟,但最終被郡縣制淘汰出局;也出現過政權分立、南北對峙、地方割據的混亂時期,但都不得人心,統一、繁榮是中華民族自身發展的最高政治訴求。
以上不難看出: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是核心,是綱;其它只是各種保障統一的措施,是目,是服務並服從於前者的。
因此,秦始皇的最大功勞是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朋友強調統一文字,其實七國文字大同小異,簡化、統一是必然趨勢。而在思想文化上則是混亂的,儘管都是以周禮為共同基礎的。這個問題秦始皇“焚書坑儒”是解決不了的,即使到漢朝漢武帝時也沒解決好。所以說,消除中華族群內鬥是相對的,秦始皇只是在政治實體上暫時解決了,在思想文化上他解決不了,再說誰也統一不了。若解決了,秦斷不會二世而亡!
在思想文化上,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情況下,人民群眾有言論自由,國家也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使在今天網路上,存在著各種地域論調和地域攻擊,不違法犯罪,我們不也很寬容嗎?
-
3 # 只想帶著你去旅行
不敢說那個功勞更大,其實總體來說,各有千秋,首先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使政權高度集中,為以後歷代做出了榜樣,以後歷代都把一統中國作為目標,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歷史必然情況,而統一貨幣度量衡,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因為帝國已經統一,所以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是必然的,要不沒辦法統治
-
4 # 荒徑漫草
公元前221秦始皇滅到韓、趙、魏、楚、燕、齊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首箇中央集權制、多民族的大一統王朝。不過僅歷二世而亡,那麼秦朝亡後的楚漢相爭難道不是民族群內鬥?因此秦始皇所消除的中華族群內鬥也僅是在秦未亡之時而已,真正影響中國歷史久遠的是始皇帝建立的中央集權統治制度。 秦始皇劇照,感謝原作者
幾乎每次王朝更替都有是中華族群內鬥,這個相信沒人反對吧,幾千年歷史裡大一統王朝的更替只有兩次不是。而且其中一次也先是自己內部農民起義,這也是先有中華族群家務事。
如果只是按題意回答,那麼顯而易見,當然是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功勞更大。這一創舉影響深遠,雖說秦朝存在的時間不長,但也足以形成統一的文化,而且歷朝歷代也都如此有統一的文字、貨幣、度量衡。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被秦始皇所滅的六國,都有自己文字、貨幣、度量衡吧,而且是在他們國內統一的。這說明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再做統一文字之事是勢在必行的。也並非他自己先意識到此事,早在商鞅變法之時秦國內早已經實現。《管子 · 君臣上》管子:“衡石一稱,鬥斛一量,丈尺一綧,戈兵一度,書同名,車同軌……”也就是說無論是哪個統治者都會做統一文字等事。
始皇帝真正偉大之處在於他是首個統一中國各民族的皇帝,其次是他創造的中央集權制。
這些都給後來者指明瞭方向,大家都知道原來國家可以這麼大,可以在一個國家裡各民族並存。才使得後來的王朝都照著秦朝的版圖去一統天下,也幾乎都沿用了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看看秦朝末年楚漢爭霸,東漢末年的三國爭霸,他們為什麼要爭?因為他們知道國家是可以秦始皇那樣成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如果治理好了是可以存續很久的。
其他統一的王朝為什麼要用中央集權制,或者說在始皇帝的基礎上做一些改進?說明好用啊,而且加強了中央的控制力後不容易出現動亂。當然啦,每一個王朝都走不出土地兼併這個圈圈,或者是到最後自己沒做好,滅亡了。
-
5 # 大秦鐵鷹劍士
秦始皇雄才大略,他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要說消滅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四件大功中那件最大,毫無疑問是統一文字功勞最大。漢字雖曰漢字,實則是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廢除六國文字,採用秦國小篆作為全國通用文字,故稱為秦字亦可。漢字的最大功勞是促進了全國民眾的民族認同感,使國家統一觀念深入人心,融入血液!
中國地廣人眾,南北縱橫萬里,東西橫跨亦萬里,千山萬水,民族又多,語言實在難以統一成一種語言;特別是江南地帶,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故文字的統一可以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交流自如,使得南北盡達其意,東西儘可交流,全國上下混如一體,皆漢字之功也。全國民眾皆習漢字,則文化傳承、習俗交流可以做到大同小異,彼此之間沒有深如大海的隔閡,天下可以傳檄而定。
歐洲則不然,大大小小三十餘國,語言彼此不通,文字相互不同,因此歐洲各國想統一成一個國家,難於上青天。文字的不同,就會使彼此之間文化傳承不一樣,彼此之間思維模式不一樣,故統一起來千難萬難。德國、奧地利、 瑞士、荷蘭人、挪威人、丹麥人、瑞典人、冰島雖然都是日耳曼民族,但是想要統一成一個國家,目前看來幾乎不可能。英法之間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彼此王室還有血緣關係,但是統一亦是不可能的事。歐洲文字不統一,僅是貨幣統一,想要形成一個歐共體,真是異想天開。
近代曾有學者提議廢除漢字,改用歐美的拉丁文字作為全國通用文字,此方案沒有透過民國政府的同意。魯迅、陳獨秀、瞿秋白、胡適、錢玄同等學者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腐敗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是因為漢字。因此他們提倡廢除漢字,在全國推廣拉丁文字,漢語拼音與漢字簡化就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在下認為廢除漢字而改用拉丁文字無異文化上的亡國滅種,幸好國家停止了文字拉丁化運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
6 # 楊朱學派
統一貨幣、度量衡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任何地方政權,統一天下後,都必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才是功德齊天。
例如,晉國統一蜀國和吳國,絕對不允許天下百姓在使用蜀國和吳國的貨幣了。這根本不算什麼功績。
文字是進入文明社會最核心的標誌。如果哪個帝王統一了文字。中國歷史上,所有帝王的功績加在一起。也比不過他。
但秦始皇並沒有統一文字。
說秦始皇統一文字。是混淆了文字與字型兩個不同概念。
漢字是屬於文字範疇。仿宋體、宋體、楷書、隸書、小篆是屬於字體範疇。 秦朝統一後,秦始皇規定,官方文書用小篆書寫。而漢朝統一後,規定官方文書用隸書書寫。 如果今天政府規定,只能用隸書書寫。請問,這算哪門子功德?
如果秦始皇真的統一了文字。那他這一條功績。就可以被傳頌萬世。但他並沒有統一文字。僅僅統一了字型。這沒有任何功德。
還有種說法,稱秦始皇之前,六國文字不同。互不相認【此論可能最早出自《英雄》】。事實是六國文字相同。但華夏有不同字型。認識小篆的,也認識大篆,也認識隸書。
就如同我上小學的兒子,其教科書是仿宋體,他自己寫字用楷書。即使見到隸書,他照樣輕鬆認識。
【此圖片是法家思想孕育之下的狗奴才們,炮製出的謊言】(南韓和趙國的馬字是不是很搞笑,類似於甲骨文)
透過混淆文字與字型的概念,來編織謊言,。把罪惡滔天,毀滅華夏文明的專制魔王秦始皇塗脂抹粉。歪曲成功德蓋世的千古一帝。 這幫人就是奴性十足的狗奴才。梁啟超所言不虛——華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
7 # 知止得趣
不統一六國就沒辦法統一文字、貨幣與度量衡;
只統一六國而不統一文字、貨幣與度量衡那對後世根本就沒啥影響力。
回覆列表
我覺得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意義更重大,這些屬於文化上統一,能夠方便不同地域人們的交流,增強各個地區人民的認同感,使得即使秦帝國滅亡,中華大地仍然能夠很快再次統一。而歐洲的羅馬帝國一但分裂就難以再次統一。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曆代開國皇帝很多,卻不能動搖秦始皇地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