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得心安

    對錯從來都是相對的概念。

    不同的價值觀標準下,你認為的錯他可能就認為是對(比如貴州曾有3任交通廳長前赴後繼的因貪汙下馬,堪稱奮不顧身)。

    不同的格局下,短期的對錯和長遠的對錯是不一樣的,這也會讓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選擇(如對幼兒摔跤視而不見是錯的,但幼兒學走路時必須經過摔跤的階段,放手才是長遠的對)。

    不同的文化觀念下,對行為模式的選擇也是不同的(如中中國產婦要坐月子,期間禁忌很多,但西式生產就不需要做月子,產後出院後幾乎百無禁忌)。

    還有很多能導致不同對錯觀念下對同樣行為的選擇和判斷。

    回到題目上,“明知道”的這個知道,才是產生分歧的關鍵——是你自己確信這樣的對錯判斷,因此也認為也應該遵從這樣的對錯判斷,才會對他人的行為、選擇不理解。

    這種主管上的思維、觀察、判斷、行為模式其實是很危險的,小會影響你客觀的觀察問題;中會影響你與他人的正常互動、交往,進而影響人機關係;大會導致容易引發與周圍不同行為模式的人之間的衝突,造成意外損失和傷害。

    古人說:君子患不知人,不患人不知。

    說的就是應該努力的去了解他人,瞭解他們的想法,才能理解他們行為的動機和目的,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他們想法、行為的客觀結果,這樣才能更好的安排自己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避險趨吉。

    多去努力瞭解他人的想法、不同的觀念,即使你將發現世界上更多的陰暗與錯誤,你也將同時確認更多的美好,讓自己有更多更好的生活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袍能組什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