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凌瀾若微
-
2 # 香茗史館
應該不是真的,只是雍正被黑的一個黑點罷了。這個問題楊珍女士在《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第五章第一節“雍正帝殺子辨疑”中進行了深入分析,我認為還是比較客觀的。
雍正殺子出處首先提出雍正殺子說的是曾任清史官協修的唐邦治先生,他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譜》中寫道,“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之後,近代清史學家孟森先生在《海寧家書》一文中引用了《清皇室四譜》的說法,但孟森先生認為弘時的死因與“世宗大戮其弟”有關。
金承藝先生同樣根據《清皇室四譜》中的記載認為,弘時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因罪除宗,並於當天死去。同時,他認為弘時之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近些年來,由於影視劇的興起,雍正殺子這一劇情屢屢登上熒幕,致使這種說法逐漸被人所熟知。
弘時的真正死因關於弘時的死因,楊珍女士在《清朝皇位繼承製度》中進行了論證。楊珍女士分析認為,弘時並沒有被雍正處死,但卻受到了極為嚴厲的懲治。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頒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由此可見,弘時之所以被削除宗籍的原因是“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但是具體緣故,仍然不為人知。
真正揭開弘時死亡之謎的是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具體如下,
“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允祿等人的奏摺說明了四個問題:
1、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
2、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將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
3、弘時受到上述嚴懲後,並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變立場,因而與皇父的關係愈加惡化。於是雍正帝對弘時的懲治進一步升級,四年(1726年)正月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對弘時做了同樣處理。
4、弘時被撤去黃帶後,由其皇叔允祹約束養瞻。這比允禩親子弘旺在其父獲罪後“發往熱河充軍”,繼而又被長期拘禁的境況強出許多。弘時為雍正帝所殺之說,不能成立。
同樣,從這兩封奏摺內容看,弘時是在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被削籍的,而根據清朝玉蝶的內容看,弘時的死亡日期卻是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削籍和死亡之間相差長達一年半時間,並不像《清皇室四譜》中記載的“削宗籍死”。
而且,雍正四年(1726年)八九兩月,允禩、允禟已先後故去,雍正帝清除反對派之舉已基本完結,是根本沒有必要再一年之後再因此親手處死自己的兒子。弘時應該是因允禩之事牽扯後,在憂慮之中渡過一年,最終死去的。
-
3 # 江東汪郎
弘時是得了很重的抑鬱症無法醫治,想不開而氣死的。只不過雍正的推手是他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但問題其實還是出在弘時自己身上。
按照傳統的皇位繼承製度,在雍正的嫡長子和皇次子均早逝的情況下,三阿哥弘時是第一人選。
然而,因為弘時同情自己的叔叔,被雍正賜名阿其那的老八胤禩,和自己的父親離心離德,這樣的弘時怎麼可能會得到雍正的喜歡!其實在雍正繼位之初,對弘時的期望還是很大的。
當時弘時已經結婚生子了,但並沒有單飛,跟隨雍正一起進入紫禁城皇宮居住,而大儒王懋竑就是雍正為弘時選的老師。
只是雍正的秘密建儲洩露了天機,先後兩次讓弘曆至前往景陵祭祀康熙的忌年,讓弘時對儲位的幻想徹底破滅,這就導致了父子關係惡化的原由。
雍正四年(公元17276年)初,雍正皇帝將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讓他去做胤禩的兒子,首先斷絕了和弘時的父子關係,剝奪了弘時的法定繼承權!
性格固執的弘時並沒有按雍正的設想而改變立場,反而惡化了和雍正之間的關係。同年二月,雍正將胤禩撤去黃帶,從玉牒中除名,剝奪了老八皇族的身份,從此只是一個普通人了。
一個月後,弘時也受到了同樣的懲罰,並交由他的十二叔,胤裪約束。
相比之下,弘時要比胤禩親子弘旺發配熱河充軍並圈禁要好得多,畢竟他身上流的是雍正的血。
可憐的弘時,就此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權。他也無法從情感上消除對八叔胤禩的同情,彌補和父親雍正的關係,得了很深的抑鬱症!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八月,在恢復宗籍無望的情況下,弘時抑鬱症加重,追隨他的八叔胤禩去了。
-
4 # 歷史茶坊
弘時不是被雍正賜死的,而是被削籍圏禁之後鬱鬱而終,享年24歲,子女早殤,無後無封,是清代命運最為悲催的皇子之一。在《雍正王朝》中,弘時因與老八允禩相互勾結,意圖謀害皇四子弘曆,東窗事發後被雍正賜自盡而死。
死因考證但據專家考證,歷史上的弘時並不是被雍正賜死的。清代玉牒有述: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母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之女。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而根據史料記載,弘時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就已被雍正削除宗籍,令為允禩之子,至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去世,前後相隔1年6個月,這足以說明雍正儘管對弘時勾結政敵,謀害手足的事情痛恨不已,卻沒有賜死弘時,否則也不會讓他再活一年多時間。不過雍正這招非常狠毒,竟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允禩的兒子,導致弘時鬱鬱而終。
獲罪經過弘時排行第三,因前面的哥哥早殤使他成為實際上的長子。按照古人立嫡立長立賢的原則,弘時做為長子是非常有可能成為儲君人選的。但雍正即位後卻非常明顯得表現出對皇四子弘曆的偏愛,最明顯的事例是: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恰逢康熙帝週年忌辰,雍正帝並不親至景陵祭拜,而是派年僅13歲的皇四子弘曆代其前往。這就很明顯的表示儲君人選的歸屬,令弘時感到沮喪。一年之後,雍正再次命弘曆代為祭拜康熙景陵,弘時的幻想從此徹底破滅。
不甘人後的弘時決定孤注一擲,想起八叔允禩對自己一向關愛有加,便向其吐露心扉,相互勾結,買通江洋大盜意圖謀害奉旨到江南辦差的皇四子弘曆。弘時的舉動引起了十三爺胤祥的察覺,臨終前向四哥雍正提出警告,促使雍正秘密調察,果真發現這起驚天陰謀。因而龍顏大怒,下旨削除弘時宗籍,過繼為允禩之子。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聖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最終下場失去皇子地位的弘時被囚禁看管,一子二女也相繼夭折,在次女夭折後的第四個月,弘時也病死於寓所,年僅二十四歲。弘曆(乾隆帝)即位後,將弘時收入族譜內,恢復其宗室待遇。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上諭:前因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據此可以看出,弘時雖未被賜死,但與雍正的削籍圏禁措施脫不了干係,這一切都怪弘時的咎由自取,要是像五弟弘晝那樣韜光養晦,弄出些“活出喪”的怪異舉動,當個王爺,享盡富貴,安度晚年,豈不也挺美滿。
-
5 # 史書上冬眠的蛇
弘時為雍正賜死無誤,這事沒有其他可能。弘時死於雍正五年,當時年僅二十四歲,沒有任何疾病的記載,除了自殺,你無法想到還有什麼能讓他致死,但是此事記載模糊,遂有了各種可能的版本,反倒難以坐實雍正殺子的惡名。
首先,歷史上皇帝殺子是很少見,但並不是沒有,最著名的應屬兩漢之間新朝的建立者王莽,他太在乎自己的名聲,幾乎殺光了自己的兒子,當然他是一個極端,但是歷史為何能記錄下他殺子的細節,很大程度上是王莽把國家亡了的緣故,如果假使新朝能延續一二百年,王莽的後代必不會將此事大肆渲染來打臉,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模糊造詞,造成千古疑案,讓大家爭來吵去,莫衷一是。
清史對於弘時死亡的說詞只有八個字:性情放縱,行事不謹。這幾個字啥問題也說明不了,二十四歲的他到底怎麼死的?病還是殺,完全搞不清楚,好了,清朝的皇帝們放心了,雍正的子孫們放心了,效果達到了,弘時到底怎麼死的弄不清了。沒有一文字說明是雍正殺的,就不能說是雍正殺了的嗎?
我看不見得!沒有死因就是最大的死因!欲蓋彌彰有時候反倒不好,恰恰說明了事情真相。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是透過九王奪嫡的慘烈競爭之後登上帝位的,之後,他大肆屠戮和圈禁所有曾經與他為敵的兄弟們,對主要敵人廉親王皇八子胤禩更是狠絕,在雍正四年突然發飆,直接乾死!真正的歷史比電視劇要慘烈的多,雍正並沒有那麼大度,任誰經歷過九王奪嫡,也大度不起來。
那麼在自己孩子繼位這件事上,雍正那根弦絕對繃的比撥浪鼓還緊,一點風吹草動足以挑動他的神經,讓他做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舉動。
雍正的兒子在弘時前面還有三個,不幸的是都沒有活到成年,包括唯一嫡出的嫡長子愛新覺羅·弘暉和弘時兩個同母(齊妃李氏)的哥哥,按照漢文化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度,弘時作為長子應該獲得儲位,但是真正獲得這一位置的卻是雍正另一個妃子所生的庶出子並排在弘時後面的皇四子弘曆。雖然雍正設立了秘密立儲的方式,但是從弘曆受到的殊遇(每年代天子祭奠康熙景陵)看,誰都知道,太和殿那個座位是給誰留的。
弘時當然不滿,然而更嚴重的問題是滿朝支援嫡長制的大臣和胤禩陰魂不散的糾纏。雍正自己應該明白,自己原本也是嫡長制的堅定支持者(初為太子胤礽一黨),在太子胤礽兩次被廢后,那些支援嫡長制的大臣實際上最終支援了胤禛,是他上位當上皇帝的有力臂助。雖然弘時的影響並不如胤礽大,但是隻要弘時活著,朝廷上必然就是兩派,那些支援嫡長制的朝臣為了維護宗法制度是什麼都乾的出來的,這對國家是多大的隱患啊!雍正自己經歷了一次,難道還讓兒子們再來一次?
另外,弘時和胤禩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雍正心中當然極度不爽,他在雍正四年二月份親自下旨,將弘時趕出了皇宮,並且把他賜給胤禩當兒子,就是斷絕了和弘時的父子關係。
此時的弘時仍然頑抗,按照開篇所說的那樣:性情放縱,行事不謹!這幾個字外人來看,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意思,只有事中人才能體會的到!當然,皇家骨肉相殘的慘劇是不好記入歷史,讓人千萬年品評的,即便是對胤禩,也是圈禁後,他自己死在了裡面,可誰都知道是下藥弄死的,只是不說而已,沒有正式立文而已。對於弘時,就更是這樣了,一個二十四歲的精壯青年,被十二叔允裪監管一年半後,突然就死了,自己死了,不是病死(因為病死要有證據,皇家拿不出來),還能是怎麼死?
-
6 # 琅琊混剪手
對於近年來電視劇中多出現雍正殺子(弘時)的劇情,其實沒有確切歷史依據,大多為劇情編排。
愛新覺羅·弘時,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出生,卒於1727年(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年二十四歲。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過繼給胤禩,而早在當年的正月初五,胤禩便被消籍革爵了。雍正這時把兒子過繼給胤禩,明擺著有把弘時往火坑裡推,不弄死他不快的嫌疑。到雍正五年,弘時便被消籍奪爵,這在古人的觀念裡是比凌遲還痛苦的事,不死也得瘋了,弘時於當年八月初六就死了。
弘時不可能是雍正殺的,因為雍正對弘時做的這一系列事已足夠致他死命,沒必要親自動手落個殺子的惡名,弘時可能是鬱鬱而終(鬱悶死的)。那麼雍正為何會如此對待自己的親兒子?史載,雍正說弘時與胤禩黨交往過密,(不排除胤禩黨乾的事弘時也參與了)但這只是其一。恐怕最主要是弘時在和弘曆爭皇位且幹了什麼不好的事招致雍正的記恨。別忘了雍正經歷的九王奪嫡,雍正肯定想為弘曆順利繼位排除一切障礙。況且雍正應該對奪嫡這種事非常忌諱。
早在雍正元年,雍正便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將密封的寫有繼位人姓名的錦匣收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可知此時,弘曆已經被確立為繼位人。弘時若和弘曆爭皇位的話,以雍正的秉性為人是不會放過弘時的,親兒子也不行(無情最是帝王家)。況且雍正將弘時消籍奪爵僅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為由未免太過勉強,而乾隆繼位後也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爺倆對弘時的事都避重就輕,不說具體緣由,這不得不讓人產生疑惑。
-
7 # 紅黑聖西羅
在小說和影視劇中,弘時是被親爹雍正給賜死的。
但在史書中,沒有這回事。根據記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在雍正五年時被削宗籍,同年就死了,但未說明死因,只是後世人把他的死按到了雍正的頭上。
-
8 # 磨史作鏡
雍正皇帝和老爸康熙和兒子乾隆相比,子女算是比較少的了,比較有名的除了成為皇帝的四阿哥弘曆,還有三阿哥弘時,五阿哥弘晝了。
但是弘時由於和雍正政敵廉親王允禩過從甚密,被多次警告也不聽,雍正大怒,在圈禁允禩後也圈禁了弘時,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把弘時過繼給已經圈禁的允禩做兒子!一方面,這宣佈了他和弘時斷絕了父子關係,另一方面,當時他給允禩的稱呼是“阿其那”,滿語裡差不多是“豬狗”的意思,這是多麼的痛恨這個兒子啊!
當然,雍正並沒有賜死弘時,應該是在巨大打擊和壓力下,弘時鬱鬱而終。之所以雍正皇帝這麼對這個兒子,除了弘時和八爺黨攪在一起以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給四阿哥弘曆登基即位掃清一切可能的障礙!“無情最是帝王家”啊!在巨大的恐懼下,五阿哥弘晝也學會了韜光養晦,成天在家裡給自己“辦喪事”,以躲避可能的猜忌而大禍臨頭。
-
9 # 日小堯茗居
第99期總680期
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被“賜死”的說法不能成立,把“弘時”都氣哭了!雍正皇帝把弘時交給八阿哥胤禩做兒子是毫無疑問的,是窩囊死了!【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
滿清歷史的《清史稿》是這樣記載弘時的:愛新覺羅·弘時;清朝皇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生,母李氏為雍正皇帝齊妃。雍正四年,命弘時為允禩之兒子,做“阿其那”的兒子?
這就是說;到了雍正四年,弘時已經二十二歲,但是弘時不是雍正皇帝的“嫡出”,雖然這樣,有好多資料表明雍正皇帝非常喜歡他這位皇子的,因為在雍正皇帝登基以後,弘時已經年滿十八歲,一直跟隨父皇雍正住在大內紫禁城。
那麼弘時被雍正皇帝“賜死”一說是從何而來的,這必定與胤禩有關。【弘時被八阿哥胤禩牽連】
看來弘時與八阿哥胤禩走的太近定是有其事,至於弘時的野心從資料及野史記載一定存在,但是被八阿哥胤禩利用的可能性比較大。
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弘時長大,且已有子,忽於雍正五年,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他這個記載“削宗籍死”就非常讓人值得深思,而且最容易誤讀。
因為八阿哥胤禩“阿其那”已經削除宗籍,那為什麼雍正皇帝要把自己的兒子“過繼”到一位削除宗籍的人家庭做兒子,這樣弘時必定也是阿其那改為(姓豬)必定窩囊。【雍正帝給弘時派差抄家】
作為皇子的弘時一旦落入八阿哥胤禩家門,如同人間與地獄一般,如同豬狗,這樣的落差極難度過。
雍正四年,胤禩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同年囚禁胤禩,將其囚禁於宗人府,秋;胤禩因嘔病死於監所,認為他是被毒死野史故事眾多,所以後人認為弘時為雍正帝賜死,多是因對此句的誤解。
黃帶子意味著皇帝的兄弟兒子為皇室皇帝嫡親,革除黃帶子在滿清王朝是奇恥大辱恥,而且沒有了皇室宗親的優越感,人鬼兩重天。【看看他們腰帶子就知身份】
在滿清王朝,有時候只認腰間的帶子不認人,黃帶子不用說,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兒子,這是不敢惹的高貴皇家人。紅帶子那就有可能是皇帝的叔伯兄弟,叔伯子侄一類人,也不敢惹,還有一種是“藍帶子”,那就是與皇帝沒有初五福的本家,也姓愛新覺羅。
看看雍正帝這一道聖旨的詳細旨意,由莊親王允祿執行:“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八阿哥胤禩知道生還無望】
這道雍正皇帝的聖旨由莊親王允祿監督執行,內容看起來寥寥數語,可是非常苛刻殘酷,意思:你弘時既然是“阿其那”的兒子,阿其那已經撤出黃帶子,玉蝶除名,你弘時也要必須照此辦理。
無論弘時犯的錯誤有多嚴重,但是作為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遭此打擊非常有可能急火攻心,因為圈禁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輕鬆,有站著圈,有坐著圈禁,不但沒有自由,就是散步的空間都沒有。【雍正皇帝的整治很嚴厲】
記載弘時是二十五歲死於禁所,傳言說是賜死,其實是窩囊死的,這要比賜死還要難受,還要殘酷。不過檢視弘時的足跡看,雍正皇帝這位皇三子弘時是不安分的。
猜想他與八爺黨的往來超出了雍正皇帝可能容忍的範疇,或者弘時的這個“放縱”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可想而知一定是出格了。
“處事不瑾”這四個字含義很深,也可以說勾結八爺黨亂政,也可以說有可能窺探謀取“儲君位置”,以上兩種情況都是雍正皇帝不能容忍的。
-
10 # 日記哥愛讀書
【燭光斧影千古之謎】
從古至今,皇權爭鬥從兩千多年的秦始皇,至夕陽西下的清溥儀,千古迴盪,千年不絕於耳。為的是萬人之上的龍椅寶座,為的是權傾天下的不世之功。號稱千古一帝愛新覺羅•玄燁用天下臣民甚至於親人骨肉成全了自己的萬世功名。歲月更選,萬世師表。其實,把人生看得通透,圍繞困惑人生的也只有四堵牆,酒色財氣或是酒色才氣。在帝王將相之家,為了爭奪千鍾慄、顏如玉、黃金屋,可以拋棄槽糠之妻,可以骨肉相殘,更加可以弒母矬屍。在皇家宮廷內部爭鬥中屢見不鮮,甚至慘不忍睹。西漢呂后年老色衰,為了爭龐劉邦,把年輕貌美的戚父人折磨成人彘。由此可見皇族皇權甚至宮廷內鬥千古迴響不絕於耳,皇家內鬥如狼似虎,已然超越了親情骨肉之外。 到了清雍正執政時期,許多殘酷的嚴酷刑法已被漸漸廢除,再加上內倭外寇的襲擾,已經很多除規陋習再無法執行下去了,在不緊不慢中燭光斧影已經變得熙弱微光。康熙與雍正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民怨沸騰,太平軍,白蓮教等日漸增強。在此情況下,三皇子弘時即使阻礙雍正傳位大計,也罪不至死。一例說明,康熙三立三廢太子胤礽,其結果也是圈至宗人府。何況虎毒不食子,雍正將弘時終生囚禁也是念同姓骨肉性。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三阿哥弘時於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出生,是胤禛的妾李氏所出,雖然不是長子,卻是雍正皇帝長到成年的兒子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歷史記載,弘時為人放縱不謹,不被康熙所喜。康熙五十九年,在冊封諸位王爺的兒子為世子時,弘時作為雍親王在世的長子就被忽略了。他沒有受封也只能說明他自己行為不檢,不受重視。
雍正在登基後五年,也就是1727年,以弘時“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為名將他削除宗籍,撤去他的黃帶子,處罰弘時當其政敵允禩的兒子,交由履親王約束養育。弘時被貶後鬱鬱寡歡,於次年便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至於弘時所犯何事,據說是受到了允禩之事的牽連,與其父雍正的關係惡化,最後被雍正殘酷處置。
因此,雍正並沒有直接殺害弘時。只是可能因為他犯下的罪行不可饒恕,雍正皇帝才狠心下重手處置了他。所以說雍正無情也好,冷酷也罷,反正他對待政敵乃至於自己的兒子都不曾手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