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71443348981

    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邊緣性學科。它是在醫學影像裝置的引導下,以影像診斷學和臨床診斷學為基礎,結合臨床治療學原理,利用導管、導絲等器材對各種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的一系列技術。即:在影像醫學(X線、超聲、CT、MRI)的引導下,透過經皮穿刺途徑或透過人體原有孔道,將特製的導管或器械插至病變部位進行診斷性造影和治療,或獲得病理學、細菌學、生理生化學、細胞學和影像資料的一系列診斷方法。 介入放射學是上世紀80年代初傳入中國,涉及人體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經、心血管等多個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對以往認為不治或難治的病症(各種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且簡便、安全、創傷小、合併症少、見效快。它是在影像學方法的引導下采取經皮穿刺插管,對患者進行藥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擴張成形等"非外科手術"方法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由於其在疾病診療方面擁有傳統的內、外科學不具備的具有微創性;可重複性強;定位準確;療效高、見效快;併發症發生率低;多種技術的聯絡應用簡便易行等獨有特點,在現代醫療診治領域已迅速確立其重要地位。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國家科委、衛生部、國家醫藥管理局三大部委正式將介入醫學作為現代臨床治療學中與外科、內科並駕齊驅的第三大診療體系。 回首介入放射學的發展歷史,介入放射學正以其在醫學影像導向下,集影像診斷與微創性治療為一體的鮮明學科特點,得到學術界和廣大患者的認同。 介入放射學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1、具有微創性往往僅經過面板穿刺、插管,生理或手術孔道插管即可完成診斷和治療。 2、可重複性強在一次性治療不徹底或病變復發時可經同樣的途徑重複多次進性治療。 3、定位準確 由於所有操作均在醫學影像裝置引導下進行,使穿刺和插管準確到位,診斷和治療具有較少的盲目性。如經導管藥盒系統植入術比手術方式植入導管到位率提高,移位率減少。 4、療效高、見效塊 對於出血性病變,血管狹窄和其他管腔狹窄等病變,一旦介入技術成功,療效立即可見,如出血立即停止,管腔即刻開通,伴隨症狀馬上消失,有人稱之為“戲劇性效果”。對於一些內外科治療棘手的病變,如動靜脈畸形, 肝癌等中晚期癌腫,介入治療的療效優於傳統治療。 5、併發症發生率低 基於上述特點介入技術造成的併發症率低,致命和致殘的嚴重併發症更是極為少見。 6、多種技術的聯絡應用簡便易行 對於某些病變需多種方法同時或序貫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療效。多種介入技術方便而互相干擾少,協同作用強。膽道惡性梗阻,可先行經皮肝膽道內外引流術(PTCD),再行內支架或內涵管置放術,並與內照射或經動脈化學治療(簡稱化療)灌注術配合治療腫瘤本身。血管狹窄的治療,可由溶栓術、球囊擴張術和內支架置放術相互配合。介入治療可與外科手術很好配合,如腫瘤的術前栓塞可使巨大腫瘤獲得二次手術機會,可減少術中出血,縮短手術時間,提高腫瘤切除率。對於出血的病例,介入技術先行止血。再行原發病變手術切除。可使風險較高的急診手術變為較為安全的擇期手術。 介入放射學的臨床應用: 1、血管性介入:心血管造影及心導管檢查;藥物灌注:動脈內灌注化療藥物、溶栓藥物、止血劑等;血管栓塞:出血血管、腫瘤血管、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瘻、血管瘤、脾動脈栓塞等;血管成形:心臟瓣膜及血管狹窄的球囊擴張、內支架置入成形及鐳射、旋切成形等 2、非血管性介入:經皮穿刺活檢、抽吸、引流及治療:如實質臟器病變的經皮穿刺活檢及消融治療,經皮椎間盤化學溶解或切吸術及融核術,經皮穿刺膿腫、囊腫的抽吸、引流及注藥治療,結石處理等;管道狹窄的球囊擴張及內支架成形:如氣管支氣管、食管、胃腸道、膽道、尿道、輸尿管及吻合口狹窄的球囊擴張及內支架置入成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那些總是說原則上可以,原則上不可以的人,你的原則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