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秋趙

    那是不可能的,就跟下象棋你方己經輸了,你還有再走的可能性嗎?明朝己經被起義軍推翻了,他的太子用啥來監國,誰聽他的,這問題問得真弱智,這又不是平民百姓,老子死了有兒子來繼承遺產,這跟這是兩碼事。

  • 2 # 明月清風閣

    閒話少談,先說答案再細言,因為李自成入京後太子朱慈烺落入李自成手中,李自成兵敗時朱慈烺不知所蹤,後來有一人自稱太子,但沒有辦法證明他的身份,而南明的皇帝朱由崧也不會讓他證明自己是朱慈烺的!最後那個不能確定是不是太子的人和朱由崧被多鐸壓往京師斬首。

    估計題主可能想問的是弘光政權,如果要說弘光政權還是先從明朝即將滅亡那段歷史開始說起!其實在崇禎生前是有機會讓太子南下的,如果在明朝還沒有滅亡之前太子便南下發展勢力絕對比明朝滅亡之後朱姓皇室被明朝遺民扶持然後再建立地方政權要有利的多,但當時崇禎沒有讓太子南下更沒有率眾南遷,這是為何?那就要從崇禎帝的性格缺陷說起了!以下沒有貶低明思宗的意思,只是客觀論述,實事求是,望多包涵! 明思宗朱由檢

    總由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清實錄·康熙朝實錄之二百三十八》

    但是崇禎的性格實在是多疑善變,因為這樣的性格做了很多錯事,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家都知道我這裡便不多說了,我說一點不常見的。

    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明史》莊烈之明察濟以憂勤,其不可以謂之亡國之君固也,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則亦有不能辭亡國之咎者。——《明莊烈帝論》

    崇禎一朝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可以說是千古未聞,什麼現象呢?就是君臣互相敵視,互相利用。崇禎不信賴大臣,大臣當然也不會信賴這個皇帝,下面那些大臣懼怕他,但不服他,所以崇禎這些大臣動輒呵斥、流放或砍頭株連。甚至因德王之死一天之內斬殺三十六位大臣,或許崇禎不明白一個最基本的帝王之術,有些人你恨他他們或者他們辦事很不得力,但你不能殺他,因為你還要靠他們來為你做事,更何況在那樣一個時期。 袁崇煥 或許當年無緣無故被崇禎斬殺的兵部尚書王洽能看到崇禎帝結局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或許在他被殺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崇禎帝結局了。崇禎一朝殺掉七個總督,十一個巡撫在歷朝歷代也是實屬罕見,即使在歷朝歷代的末期也是獨一份的存在,除此之外短短十七年裡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大學士,這一項記錄在古代沒有人能打破,可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崇禎皇帝以身殉國並不是他不怕死,李自成攻破京師時崇禎就率領太監駕馬而逃,無奈沒有士兵給他開啟宮門,又投奔他的成國公朱純臣,結果人家閉門不納,回去鳴鐘召集文武百官,結果無一人前來,參考李自成的農民軍對朱姓皇室的憎恨程度和所作所為,崇禎只能自盡,這是他最體面的的方式,也是唯一的出路。

    “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

    當年崇禎在和李明睿商談的時候便多次暗示,希望李明睿能提出來南遷之策,自己好順水推舟,在朝廷上也曾多次暗示大臣,大臣都很聰明,裝作一副聽不懂的意思,那些大臣太瞭解崇禎的秉性了,現在我順了你的心意,回過頭來你肯定卸磨殺驢,到時候責任一股腦的扣在我身上然和再讓我留下一個千古罵名,這事崇禎沒少幹,而崇禎自己又礙於面子不能開口,即使崇禎真的開口了大臣也會反對,或者對崇禎進行道德綁架,因為這個罪責太大了,沒人願意承擔。崇禎一方面在朝堂上揚言要與滿人死戰卻又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結果被盧象升諷刺了一頓,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由此可見崇禎帝實在是虛偽至極!

    馬嵬驛變前車鑑,不顧大業只念私

    在李自成的大順軍兩路夾擊包抄京師時,大臣便提成了讓太子南下的策略,雖然大臣不待見崇禎,但這一條建議絕對是沒有私心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崇禎也明白這個道理,這時候光時亨又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來了一句:“幸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這一句話讓小心肝極其脆弱的崇禎帝如被巨石猛的擊打一樣,光時亨的話正是崇禎擔心的,當年安祿山攻破唐都長安,馬嵬驛後唐玄宗把大業託付於太子李亨,結果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唐玄宗李隆基就被架空成為了一個傀儡,李亨給了他一個太上皇,唐玄宗就這樣孤苦伶仃的在深宮中老死! 馬嵬驛病變 有了唐玄宗的前車之鑑崇禎可不想重蹈覆轍,他心裡想的就是要死一起死,哪怕搭上明朝也不敢賭這一把!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崇禎才寫下詔書,讓朱純臣統領其餘殘軍輔助太子朱慈烺,這時候豈不是太晚了?最後太子朱慈烺落於李自成手裡,但是李自成並沒有殺他,李自成兵敗後朱慈烺便在戰亂中失蹤了! 時也,命也!

    福王金陵立南明,北來太子留謎團

    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帝朱在景山自縊後,陪都南京的明朝遺老遺少便於擁立四處流亡的福王朱由崧為帝,朱由崧便是南明的第一任皇帝,因年為位弘光,史學界多稱之為弘光政權。當清朝大軍壓境之際,南明小朝廷內部還在勾心鬥角互相排擠傾扎。而朱由崧又昏庸,只知道飲酒作樂,經常挑選淑女。南明小朝廷,非但沒有實現當年喊的震天響的口號要給百姓“減輕賦稅”,反而屢次以徵集軍餉的名義勒索百姓錢糧,這些官員在其中大肆貪汙,中飽私囊。為了搜刮更多的銀兩就增加鹽稅,酒稅等各種莫名其妙從未聽說過的賦稅,只要是百姓有怨言便被抓捕入獄,如果家人不按數繳納銀兩贖就會把人虐待致死,被更可氣的是南明朝廷還公然賣官鬻爵,各個官職明碼標價,任何人只要交足夠的銀兩就能獲得想要的官職,當時南京的百姓諷刺道“職方賤如狗,都督滿街走”!

    值得一提的是,朱由崧稱帝沒多久還出現了一件荒誕的事情,一位北來的年輕人說自己是朱慈烺,可把朱由崧嚇得不輕,因為如果按祖制他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是要讓給這個正兒八經的太子的,不過最後是虛驚一場,這個北來太子是一個叫做王明之的人冒充的。但是後來清軍大將多鐸攻破南京後說了這樣一番話:“你們實在是愚蠢,如果他承認是太子早就被朱由崧殺了!”但是那個王明之到底是不是太子多鐸也不能完全確定,於是多鐸就設宴招待剛被擒獲的朱由崧和王夫之,並將朱由崧坐的位置安排在了王夫之下面。王夫之對著朱由崧說道:“你看,你讓李繼周把我叫來,又不認我,還給我改名,又讓人抽打我。這些事,你知道不知道?”朱由崧坐在他下面一言不發。好了,這下不管是不是都不能活了,幾個月後,多鐸將這個“太子”和朱由崧帶回北京,不久清廷就把他們殺了。這個王夫之到底是不是真太子,或許我們永遠不得而知,崇禎不讓太子南下完全是自己愚蠢至極自私自利的行為,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信不過也難怪殺起大臣來眼睛都不眨一下了,而南明弘光政權的迅速滅亡完全是咎由自取,無天時,無地利又無人和,但畢竟擁兵幾十萬,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朱由崧在位僅僅八個月後被俘羈京而斬,倒也不冤!

  • 3 # 北斗星3557

    李自成的大軍,打到北京,大明200多年的江山,從此結束,崇真,皇帝上吊自殺,這是歷史的悲劇,崇真皇帝,執政17年,兢兢業業,力往狂瀾,想挽救大明的江山,可是,大明江山,傷痕累累,再好的醫生,也挽救不了大明江山,大明江山,之所以日落西山,從,明神宗開始,奸臣當道,百姓民不聊生,所造成的結果,李自成的大軍,打到北京,崇真,皇帝,沒有那樣的時間,太子監國,只有宗親,在南京,成立明朝,小朝廷,這個小朝廷,勾心鬥角,沒有恢復大明天下的之心,只為一已之私,很快土崩瓦解,也該,明朝的滅亡,新的朝廷,滿清執政,歷史一個朝代,取代另一個朝代,出陳推新,新的歷史,新的發展,清朝康熙執政,開啟了新的篇章,人民安居樂業,休養生息,謝謝大家

  • 4 # 花開花落緩行客

    個人觀點如下,僅供參考。

    首先,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殺死後,基本上就意味著大明王朝已經滅亡了,國家當時已經不存在了,沒有國可監,所以不是太子監國。

    其次,後面成立的南明政權都是些利益集團,當時太子已死,就算不死,太子年幼也是控制不了局面的,沒有監國的能力和本事。

    然後,一般太子監國的條件是國家基本組成部分都在,朝堂還存在,有威望的大臣支援,有自己的班底和勢力,這樣才有監國的機會,而崇禎皇帝死後,這些條件太子都不具備,所以不是太子監國。

  • 5 # 鴻哥iouyh福小鋪

    沒太子,沒宣佈繼任者,確實挺奇怪。

    崇禎帝的所謂君王死社稷一說,嗯,我覺得有點問題。

    如果決心慷慨赴死,或者說是準備和李自成在京城大決戰,崇禎帝應該留有遺詔,指定身死之後的大事。

    這可是國之大事啊,不可能沒有。

    奈何就是沒有。

    依我個人的淺見,崇禎帝是被矇蔽到死,直到城破才醒悟大勢已去。

    跑是沒地跑了,整個京城都陷落了,連個傳信的渠道也沒有,真正的孤家寡人。

    有,還有一個太監跟著,但那人管什麼用,只能見證死亡而不能代為傳詔。

    因此,我的答案是崇禎壓根沒想到會落到這麼一個境地,還眼巴巴等待勤王抗賊。

    事出突然,倉促之下無法安排後事。

  • 6 # 羊排

    太子監國的前提條件是國家還在,有基本的一整套的朝廷班子都在,崇禎皇帝死後,太子才可以監國以及繼位,而當時李自成攻進北京的時候,明朝已經完全滅亡,朝堂上的官員各自保命,政法制度完全失靈,太子也被李自成所抓,國家不在,朝堂不在,太子不在,何來監國。

  • 7 # 喬江寶

    在起義軍攻克北京之前,由於局勢緊張,人心渙散,崇禎帝先是下詔徵各路兵馬進京勤王,可惜應者寥寥。後又向王公大臣們籌集軍餉,規定以三萬兩銀為下限,同樣也沒有什麼人肯捐獻,只有太康伯張國紀捐銀二萬。思宗想讓周皇后的父親嘉定伯周奎帶頭為皇親國戚及眾臣做個榜樣,周奎卻來了句“謝無有拒絕的很乾脆。

    崇禎死之前確實有大臣提議讓太子監國的想法,那就是“南遷"。

    當起義軍向北京殺來時,很多大臣都預感情況不妙,一邊做著應急準備,一邊勸崇禎放棄北京遷往江南,畢竟南方是明朝先祖的發家地。左都御史李邦華、新樂候劉文炳、駙馬都尉鞏永固等人主張崇禎留守北京,太子朱慈烺先行南下南京主持軍國政務,一旦情況緊急都可相互馳援救急。在當時的情況這個提議確實是個良策,但卻被崇禎否定了。他的理由是,我掌管天下十幾年都不行,小孩子家懂什麼,能幹成什麼事。其實,他還是擔憂大權旁落。崇禎更傾向於自已南遷避開李自成及後金的鋒芒,但他為人虛偽,怕被人議論恥笑,不想自已提出來,他所希望的結果是希望眾大臣出面再三勸告或跪求,這樣他就可以勉為其難地接受現實,萬一有什麼意外地可以將責任推的乾乾淨淨。

    所以,他曾經多次在朝堂上尋找機會讓大臣們商議此事,而大臣們立場一致的堅定,要麼讓太子南下監國,要麼一個不走。其實大臣們心裡都清楚崇禎的為人,他真實的想法是舉家南遷,北京留下少許大臣留守,關鍵是誰都害怕承擔這樣的責任,守的住那是他的功勞,守不住那就成為大明的千古罪人。況且,與崇禎相處十幾年大家都清楚他薄情寡義的為人,袁崇煥就是榜樣。所以誰也不願意背這個黑鍋,一直到起義軍兵臨北京城下,這個提議也就沒有意義了。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下午申時,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進彰義門,進入北京外城,當晚就開始進攻內城。崇禎先逼周皇后自殺,周皇后臨死前哭著對他說:“妾身跟隨你已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諫言,以致有今日"。可見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生性多疑的稟性。並將太子朱慈烺(十六歲),定王朱慈炯(十三歲),永王朱慈炤(十二歲),這三個兒子送到皇親周奎、田弘遇家,並下詔命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可這個時候他又能左右的了誰呢

    起義軍攻入北京後,崇禎的三個兒子都被他的皇親送給了起義軍,最後沒有一個活下來,思宗朱由檢一脈全部滅亡,還何談監國。

  • 8 # 少年劍未妥轉身已江湖

    沒來得及,崇禎皇帝正猶豫不決,要不要遷都,前方戰事一在糜爛,陳新甲建議遷都,崇禎暗地裡答應了。卻被諸大臣知道,口水噴的招架不住,崇禎又不想承擔罵名,只好下旨殺了陳新甲。

    一來二去,事情就耽擱了,直到太監曹化淳開啟城門,皇室成員都還在深宮。。。。

    1.太子朱慈琅城破之後,被李自成關押。眾所周知,後來又落入滿清之手。這事大家都知道的,不好騙人。

    2.南明一些政權大都跟當地軍閥合作,意圖復國,可惜有野心沒能力,只是過了把當皇帝跟王公的夢,很快就醒了。但是皇帝還是自己當的好,沒必要費盡心思去找崇禎遺孤。

    當城破之後,崇禎提著劍奔向後宮,卻看見皇嫂張皇后準備上吊,崇禎一見淚如雨下,這一刻悔恨自責,羞愧,他完全辜負了皇嫂的期望。天啟帝病重時,魏忠賢跟客氏想讓天啟傳位客氏的孩子(沒有皇室血統),而皇后張嫣力主信王朱由檢登基。可以說,沒有張皇后的大力支援,崇禎是很難獲得機會的。

    登基之後,崇禎信誓旦旦,會重振山河,可惜事以願違。。。。

    崇禎送完皇嫂,又去送周皇后,砍掉公主一隻手臂後,才悔恨收手,最後吊死煤山。

  • 9 # 追記歷史

    有些人說崇禎帝生前沒有安排接班人,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崇禎三年他的嫡長子朱慈烺就被立為儲君。而這個朱慈烺個人品行素質並不差,絕對不是一個吊兒郎當的紈絝子弟,史料上對朱慈烺這個太子的記載多傾向於褒獎。可惜的是朱慈烺命不好,他沒有等到繼承帝位重振大明,龐大的明王朝就轟然倒塌了。這就和民間說的一個理論差不多,任你有再優秀的文治武功,也抗不過老天爺對命運無情的安排,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坎坷的時候,不如看開一點,因為好多結果都是命運安排好的無法抗拒。

    言歸正傳!咱們都知道是李自成斬斷了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崇禎帝也心有不甘的自殺身亡,崇禎帝死前將他的女人和女兒們都賜死了,可能那時候帝王們都有這個傳統吧!崇禎帝的嫡長子朱慈烺是不用陪死的,因為他是光復明朝的香火,但在戰火紛飛的皇城之中,崇禎帝並沒有辦法完美的為朱慈烺鋪好後路。所以在李自成攻入京城之後,朱慈烺基本上就是處於到處躲藏之中,此時明朝的遺老遺臣們確實和你問題中的觀點一樣,他們希望朱慈烺能到南京監國。但一切都為時已晚了,朱慈烺在京城的戰火中已經不知去向,當然這些大臣們也會尋找朱慈烺的下落。但戲劇性的是朱慈烺沒有順利得到明朝遺留大臣們的救助,在城內四處躲藏許久的朱慈烺,最後被李自成這個篡權者提前發現了。

    李自成發現朱慈烺之後,並沒有採取一些過激的手段,而是對朱慈烺以禮相待,也沒有對朱慈烺強加以罪名。朱慈烺對李自成並無畏懼之心,大明王朝都沒了還有什麼可怕的,朱慈烺就義正言辭的對李自成提出了幾點要求。比如將他的父母用帝王的規格厚葬;不要去侵擾他們明皇陵,讓他的祖先都以安寧等等。李自成可能是為了安撫人心,基本上同意了朱慈烺要求,並破天荒的名義上還封了朱慈烺一個“宋王”的頭銜,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

    後來李自成戰敗,朱慈烺在戰亂中突然消失,對於朱慈烺的失蹤有很多猜測。可能朱慈烺這個明朝合法繼承人,就不應該再活在這個世上,所以有千萬個陰謀可以讓他死。也有人說朱慈烺隱姓埋名等東山再起之日一舉光復大明朝,可能後來朱慈烺看光復明朝不太現實,就一直在一個地方終老了。還有人推測朱慈烺出家當了和尚,最後死在了寺廟裡,但這些都是猜測罷了。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朱慈烺的突然失蹤,應該是死去了,因為後期南明折騰了那麼長時間,都沒有見朱慈烺的影子,這有點不合乎常理。崇禎皇帝死後,朱慈烺不是不想監國,而是實在沒人給他這個機會。

  • 10 # 歷史伴讀小二

    可一深究崇禎皇帝的所作所為的時候,我只想說,煤山上吊自殺這是他的最好歸宿。

    按照明朝的國制來說,北京作為明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應京(南京)作為陪都,這都是有兩套班子在執行,作為即使北方丟失,也能在南方佔領半壁江山來苟延殘喘。

    崇禎皇帝節儉樸素的皇帝生活作風,但對於自己的團隊手下大臣卻是猜忌不信任到極點,就是一個敏感過度的心理患者般的煎熬。對於崇禎皇帝一朝,被殺被流放的中樞大臣是達到明王朝的極端。對於袁崇煥等名將是冤死屈殺,不信任團隊的力量,只信任自己的人,就會讓整個大明王朝的團隊直接是分崩離析,讓大臣與皇帝是離心離德,搞得在大順的李闖王打到京城的時候,卻了無一人去奮起抵抗,也沒有出現所謂剿滅農民起義而戰死的文官將領,這是特別奇怪的一種現象。

    說完崇禎皇帝的性格與性情,行事作風之後,那你就想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極度不信任他人,只會相信自我的草包皇帝。那就是連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朱慈烺也不例外,建議太子南逃到南方,以作為先鋒策應北方的首都,那也只能是天方夜譚。崇禎皇帝也會想著“老子都沒走,你也得要陪伴在朕的身邊”。

    也不知道是不是履行著明王朝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最後由文官集團在鼓譟著這樣的理論,封建王朝都是以道統,法統,禮統為三統合一的治國方略,只不過禮統不合適的時候,崇禎也是不敢違背,這也證明崇禎不僅刻薄寡恩,還是迂腐不堪的人。

    最後大順的李闖王李自成到京城之後,卻是內部太監給開了門,導致崇禎把自己的皇后與女兒,妃嬪進行殘害後,自己走投無路跑到煤山上上吊自殺。而太子朱慈烺也被李自成抓獲,這也意味著大明王朝統治宣告結束。

    只不過後來的南明政權猶如跳樑小醜般表演時刻,但也是短暫的荒唐時光,也帶來了清朝的“揚州十日”“嘉定三日”的虐殺慘案。

    即使太子朱慈烺提前監國繼位陪都南京,那朱慈烺的貨色如何,也是沒有明成祖或太祖的遺風,也不過是短暫的時光罷了。

    真正的契合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規律,只不過是在封建社會體制一直在惡性迴圈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財產品哪家銀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