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音約
-
2 # 心夥伴
拖延症跟懶是兩個概念,懶更多的是一種性格特徵,而拖延症說的是一場用心理學上的現象。同時拖延症跟其他的心理疾病不同,從嚴格上講,它不屬於疾病,而是屬於比較純粹的心理現象。懶是每個人都存在的一種隱形心理,當受到一定外界刺激時,這種性格特徵就會被激發。每個人身上的懶惰程度都是不同的,正常的懶惰是合理的,只有超過了臨界點的人,才會被他人稱之為懶人。
而拖延症的話就完全不同了,它是由個人身上的小慾望擊潰了大欲望導致的,大欲望就是最終可以得到的,擁有拖延症的本人明白,這是自己想要的。在寒冷的冬天,被窩是溫暖的,工作,必然要離開溫暖,被窩裡的溫暖可以被稱之為小慾望,而完成工作後的報酬,可以稱之為大欲望,這就是小慾望擊敗了大欲望,然後導致的拖延症。
此外,也許是因為大欲望的報酬,看上去遙遙無期,所以才會讓他們產生拖延的心理,同時也許是你的上級並沒有給你一個準確的交付時間,也就是你覺得總是有時間的,但當你實際開始工作的時候,才發現時間已經被你揮霍一空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說的就是這種現象。關於拖延症,最關鍵的問題其實是沒有動力。對一個工作崗位比較不穩定的人來說,他的壓力非常大,所以動力也更大。
而對於一個工作十分穩定的人來說,他確定沒有任何事情能威脅到自己的話,他就沒有壓力,而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而如果沒有動力的話,是沒有辦法做好一件事情的。
拖延症的核心,其實是由懶帶來的習慣的改變。可能一次兩次因為懶不去做,但是多幾次這樣的情況,是養成了習慣,就是拖延,而且拖延本身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吧。拖延症的核心,是你拖延時候的感受比做事的感受好,但是這個拖著卻會讓以後更難受。比如作業拖著不寫肯定好啊,因為這個時間可以玩,但是隨著時間的臨近,未完成的任務會不斷的帶給你焦慮,讓你產生消極的心情。而且這個事總在腦子裡,佔用了很多認知力量,一想起來就難受一次。這樣反覆的來回造成了很多的消極情緒。
要改這個習慣,除了認清拖延到底是怎麼損害我們的心情的,還要認識到,本身這不是個病,拖延是人類共有的,誰都想歇著不想幹活,所以改正習慣,不意味著非黑即白的完全摒棄拖延,適度的拖延是有益處的,我們需要的是儘量少讓拖延影響我們的重要工作學習,少產生消極情緒,少拖一會。
改變一個習慣,痛苦和堅持是免不了的。你可以從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中,每天挑一件事不去拖。這件事來了就馬上去幹。這樣養成對待事情的態度。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時間管理的inbox系統。因為很多事不是現在做的或者當下做不了,你就可以記錄在inbox裡,沒事時候拿出來看,看能做哪些,有時間就去清空這個inbox。這樣即使當下沒做的事,也不至於拖延了,只是換個時間去做。人的心理是有慣性的,習慣了不拖延,慢慢的就不需要刻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