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人健康網
-
2 # Longsuixinyuan
這種說法有點誇大其詞了,我們來想想,其發明者,日本人安藤百福掌握了“瞬間熱油乾燥法”之後,阻礙泡麵發明的最大障礙被攻克了。從此,泡麵開始風靡一時了。這位老者,一口氣活到了96歲,而且每天吃一碗泡麵。
1958年第一袋泡麵問世,安藤百福貼心的把它設計成雞汁口味,照顧到了忌口問題。雖然這批袋裝泡麵比一碗普通的拉麵還要貴,但阻擋不了好奇的日本人對它的喜愛。
這種加點熱水等三分鐘就能享用的泡麵,風靡全日本。1961年安藤百福申請了專利保護,還成立了全日本拉麵協會。後來安藤百福把目光瞄準了歐美,一舉拿下了歐美泡麵市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泡麵教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排斥泡麵,說它不健康等等弊端。可活了96歲的安藤百福卻說,“長壽的秘密就是每天一碗兒泡麵”。靠泡麵安藤百福賺到了180億,創造了食品界的傳奇。
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泡麵,時不時,大家都會吃一份泡麵,放點火腿,放個雞蛋,煮著吃,泡著吃,各有風味。
要說它完全沒有營養,也不一定。可要是說需要多少時間來化解,需要49天來排毒,估計真就是誇大其詞了。
別說,看著這誘人的圖片,感覺頗有誘惑呢!
-
3 # 戲子薄情838
有次跟個老人下棋聊到這個,老人說現在有些人就是矯情,沒餓過,什麼泡麵,燒烤等等,甚至有人連紅燒肉都覺得是垃圾食品了,雖然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追求飲食健康,可你覺得這是不健康的食品,你可以不要吃嘛,何必肆意妄為的當成個話題來抨擊,對身邊的人影響不好。老人說的我印象挺深刻的,雖然這個回答跟主題無關
-
4 # 綜合內科張醫生
關於泡麵的爭議一直都存在,"垃圾食品"的帽子也被套在腦袋上很多年了,但實際上,泡麵還是有一定營養價值的,其營養成分也是比較全面的,只是在含量上少了一些而已,根本談不上"垃圾食品",更何況,泡麵這東西只能算是速食快餐,只是作為飢餓時的代餐食品,哪有用它當正餐的,三天兩頭吃泡麵不弄個營養不良才怪!
至於題中所問,卻有點多慮了,泡麵雖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但也僅限於油鹽二字,其它也就沒什麼了,當然,偶爾會有人拿防腐劑的事作妖,但實際上,防腐劑的使用才是最不需要擔心的,畢竟有國家制定的標準在那,怕是也沒有哪家生產商敢拿國家法令當兒戲的;
關於油鹽的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泡麵和配料是分離的,所以,泡麵時可以透過減少配料的用量來降低油鹽的攝入,不至於過量而招來隱患;除以上內容外,泡麵也沒有其它太"令人矚目"的缺點了,至於"毒素"一說不過是臆想而已!
-
5 #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其實這種說法的目的,應該是教育大家,泡麵不健康,要少吃。而事實上,你吃進去的泡麵,到了胃裡面,幾個小時就消化了,再過幾個小時,就變成了糞便,隨著排出體外了,根本就沒什麼49天之說。
不過泡麵這個東西,的確不是什麼健康食品,它裡面主要就是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加上高油高鹽,所以經常吃泡麵,肯定是不健康的。我們人體需要的是均衡的營養,而泡麵的營養比較單一,長期吃難以滿足我們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
如果真的喜歡吃泡麵怎麼辦呢?可以偶爾吃,吃的時候,可以加上一些蔬菜,雞蛋等,這樣營養更加全面,而且吃起來也更加滿足!或者撈出來不吃湯,做成自制撈麵,也很好吃哦!
-
6 # 老漢與藥膳
哪裡聽來的!根本沒有這種說法!
可以說泡麵沒有營養,但是泡麵是沒有毒的。一般的泡麵都有面餅、粉包、蔬菜包,它們的成分決定著泡麵有沒有毒。
麵餅麵餅有油炸型和非油炸型的,成分一般就是最普通的小麥面,也就是碳水化合物。
有人會說油炸的麵餅有太大了,不好消化。
其實油炸型麵餅的含油量是薯片的一半,並不多。還有人說泡麵保質期長因為麵餅放了防腐劑。其實泡麵保質期長是因為麵餅裡的水分非常少,細菌無法生存,就像“木乃伊”,本身就有防腐的功能。有時候我就會直接啃麵餅吃,也挺好吃的。粉包粉包裡一般是鹽、辣椒麵、糖、味精,根據味道不同成分也不同。
我口味比減輕,感覺一塊麵餅一袋粉包有點鹹了,所以每次只放半包。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適量的粉包,也不用粉包可以自己調味。
蔬菜包蔬菜包裡是脫水的蔬菜,是整碗泡麵裡僅有的一點點營養了。
所以看過成分之後,我們發現,泡麵的營養含量很低,而且特別不均衡。所以不要經常吃,或者在煮麵的時候自己加點蔬菜和肉類,以免營養不良,但是泡麵裡是沒有毒的,和普通的飯菜一樣可以被正常消化。
-
7 # 啞巴美食家
要說起人類近代發明的食物中“被黑”最多的一種,那麼泡麵肯定是有問鼎冠軍的資格了。關於泡麵的諸多“傳說”當中,有一種就是“吃一次泡麵要XX天來消化,或者要XX天來解毒”,那麼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首先可以直接正面回答,這個“吃一次泡麵需要腸胃、肝臟等器官消耗49天時間去解毒”的說法不是真的。好像在2014年左右就有類似的謠言被列為當年的“十大網路謠言”之一,不過當時的說法好像是“吃泡麵需要消耗32天解毒”,其實說是多少天都無所謂,這個謠言的產生就是人們對於食物和消化系統本身的不瞭解。
這個說法的源頭是來自一個真實的實驗,曾有一個叫史蒂芬妮·巴丁的人與哈佛大學胃腸道科學的醫生布雷登·郭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讓兩名志願者分別吃下了泡麵和手工麵條,之後再吞下可用於體內拍攝的膠囊內鏡,結果泡麵因為是經過油炸的製品,所以消化速度上略微慢了一點,但是基本也是同樣在2個小時之內就被消化了。可不知道怎麼的,這個明顯可以用來證明泡麵並不難消化的實驗,就被一些人強行解讀成了“驚!泡麵竟在胃中32小時無法消化。”這樣的標題來騙取流量,事實上泡麵哪怕是經過油炸製作的,依然改變不了它是小麥製品的本質,人體對於這些穀物的消化吸收時間一般都在2到3個小時左右,不存在32或者49小時這麼漫長的消化時間,不然的話油條、泡麵這些東西就堪稱“神器”了。
那麼解釋了消化吸收的問題,咱們再來聊聊這個所謂的吃完泡麵要“解毒”的流言。首先如果說吃了一種食物需要“解毒”的話,那麼前提是這個食物得是含有“毒素”的,不然解什麼呢?說起來泡麵在各種流言、謠言中被強行賦予的“毒素”還真不少。
比如有的說法是“桶裝泡麵的內壁塗的蠟,所以人吃了之後對身體不好,還需要特別長的時間解毒”。可事實上桶裝泡麵的內壁一般都是聚乙烯材料(老舊的聚苯乙烯在中國早已經被淘汰了),這種物質在常溫下是不溶於目前已知的任何溶劑的,在70度以上高溫才會有一點點溶解於甲苯之類的物質,但依然不溶於水,其實哪怕是沸水用來泡麵,也不會有聚乙烯溶解進去。
咱們再退一步講,就算桶裝泡麵的內壁真塗的是蠟,其實也不用特別擔心。因為以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讓蠟在100度的溫度也不融化,肯定就不會溶解到泡麵湯裡,而且大部分的健康成年人其實就算是吃下了一點蠟也不會有健康問題,蠟這樣無法被消化吸收的物質最後還是會被代謝排出的,不存在“附著在消化吸收上”或者“需要49天解毒”的情況。
還有的說法是:“泡麵含有防腐劑,吃多了就變木乃伊了”,這個謠傳還是挺生動形象的,但還是忽律了我們經常提及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忽律劑量談危害是不現實的”。其實泡麵這種已經脫水很徹底(3%到6%)、包裝很嚴密的食品,微生物很難將其汙染,所以泡麵本身腐壞的機率並不是多高。而防腐劑這種東西本身也是有成本的,所以一般來講泡麵中的防腐劑含量並不是人們刻板印象中想的那麼高,因為商家也實在是沒必要額外多花錢來做這種沒有好處的事情。
此外關於泡麵不健康的說法,還集中在其配料表裡經常出現的“棕櫚油”身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坊間流傳起了“棕櫚油是最垃圾植物油”的說法,甚至泡麵多用棕櫚油變成了“泡麵和棕櫚油都是垃圾食品”的相互佐證。可事實上單從脂肪酸角度來說,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大概是含量對等的,其實這個比例哪怕膚淺點來看,跟豬油差不多、比椰子油還好一些。事實上泡麵多用棕櫚油加工就是因為棕櫚油便宜,而棕櫚油之所以便宜也不是因為它品質低,其實主要是因為棕櫚油產量太高了,都說“物以稀為貴”,那麼反之也是成立的。
最後除了上述的說法之外,還有一個很深入人心的說法,那就是“吃泡麵沒有營養”。雖然我們並不推崇吃泡麵,但是要說“泡麵沒有營養”那就實在是太冤枉了,畢竟自來水都有營養呢,小麥麵粉為原料的泡麵怎麼可能沒營養呢?泡麵的營養成分中碳水、脂肪和蛋白質加一起能超過90%以上,可以說從提供能量的幹物質營養來說,泡麵甚至比絕大多數蔬菜水果都“有營養”。
但是泡麵本身的營養構成確實有點問題,對於現代人來說其營養結構不夠優質,比如它的鹽分和脂肪含量過高、碳水比例較高、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普遍偏低等等。但是這些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搭配其他食材一起進食從而得到改善,有道是“沒有垃圾食物,只有垃圾吃法”就是這個道理了,如果我們煮泡麵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多加一些蔬菜、雞蛋之類的,那麼同樣可以搭配出營養相對均衡、健康的一餐。
不過泡麵這種食品肯定是沒有現蒸大米飯、現抻的手工面健康的,有選擇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吃太多泡麵,畢竟它的賣點是“方便”而非營養或者健康。
但是這種吃了之後需要“七七四十九天解毒”的說法,實在是有點太荒謬了,希望這次的內容能夠起到一些正面的作用,不然估計以後可能都會出現“九九八十一天解毒”的說法。
-
8 # 泡麵Sir
隨著生活節奏的快速化,人們越來越忙,也變得越來越懶,不喜歡做飯,自然而然泡麵就成為了替代品。可吃泡麵真的健康嗎?人們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嗎?網傳的吃一包泡麵需要32天來消化是否真實呢?
其實,泡麵的主食麵都是經過油炸,油中添加了有害物質,可這並不是最可怕的。經過調查,最可怕是那種碗裝泡麵,因為這種碗的是由聚苯乙烯製作而成的,為防止加熱變形,廠家會在其中新增有害物質,但在沖泡過程遇到高溫,這些物質就會溶解出來,然後隨著面和湯進去我們的體內。
泡麵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專家曾指出這是長期之毒,超過了人體肝臟每天解毒的十幾到二十倍,這樣一計算,說是吃一碗泡麵需要32天來消化也不為過。
“吃一次泡麵需要32天來消化”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可這並不是無稽之談,而是有理有據的。之前也經某大學相關專業的老師證實過這個說法是科學的,有根據的。但不是說泡麵有毒,而是泡麵的作料含有很多人體不需要的物質。
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器官,一旦人體食用了集體不需要的物質,基本上都會由肝臟排出去,排毒週期大約為32天。因此,人們吃泡麵、油炸膨化食品等食品,那些人體不需要的物質被肝臟整合後排出,都需要這麼一個週期。
在中學時期我們都學過生物這門學科,我們也知道肝臟的功能,主要就是“解毒”,但它也不是所有的毒都能解得乾乾淨淨,總會有一些很難解、部分會留在體內。現文中所說的泡麵就是一種難解之毒,它的週期十分漫長。泡麵屬於油炸食品,本身就是我們要少食之物,油炸食品對身體不健康、特別是不好的油對身體更有大的傷害。
泡麵是怎樣製作的?
現在讓我們分析一下泡麵的製作,泡麵是用麵粉做成,煮熟後再用油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到底是什麼油呢?去掉表面油脂後裝袋而成,附加包有鹽、鮮味劑、香辛料、紫菜蝦皮等混合而成的粉包,為了滿足大家的口味,為了滿足營養方面的需求,可能還有少許的脫水蔬菜。
這樣看來泡麵並不是“有毒”,而是非常健康。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象,泡麵並不是健康食品,而是垃圾食品,我們能少吃就少吃吧。
吃一次泡麵真的需要解毒32天嗎?泡麵固然不是“有毒”食品,但它卻十分難消化,說32天是有些誇張、但它的解毒時間也不少。所以為了我們的健康,我們應少吃;如果你真的想吃,可以配上一些蔬菜和水果,這樣有助於消化。
-
9 # 普濟
泡麵被這麼往死裡抹黑,是商業市場的正常反應,說明泡麵市場表現好,賣得多賣得快,屬於主流商品。正因如此,賣家就多,競爭激烈。抹黑熱門商品,就是競爭的手段之一。
你賣泡麵,我也賣泡麵,我賣不過你,就要想法趕上,最好超越。正面攻不下,就要歪手段。就像當下有的電器大佬,搞不贏人家,就越位出擊,僭越身份,冒充監督管理者,去打對手的假,還不許別人說,一副惡霸無賴的樣子。這樣黑泡麵也是如此。
稍有些生活常識都會知道,泡麵就是個油炸麵條,調料也是濃縮食材類。都是平常吃的食材,只是脫了水,好保管,好運輸。而且炸麵條的油不會有問題,起碼比早餐攤炸油條的乾淨。怎麼會有傷害身體的壞東西混進去?還要經過一個多月才能排出去?這話鬼都不信。
泡麵可以說是人類近代食物的偉大發明,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飲食,而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概念。儘管簡單到單調少營養,可是架不住方便,撕開泡了,三幾分鐘吃到嘴,買個洋快餐還要等幾分鐘呢。
說是沒營養,或者抹黑者說的那樣,吃進去的有害物質需要一個多月才能排出去,為啥沒人信?因為沒有證據,起碼沒有可靠證據。社會的營養和安全方面沒資料,醫療生理方面也沒資料支援。正方事實與資料還大把大把的。不說很遠,泡麵的發明人,日本一個老頭,一大把年紀了,還每天一碗泡麵,人家自己代言:“健康長壽是因為每天吃一碗泡麵”。這說法誰也駁不倒,人家就是快樂活了97歲,按我們的傳統說法,閏年閏月加上去,妥妥的百歲人瑞。這位老人叫吳百福,日本名字安藤百福。
如今的泡麵也從被黑受到啟發,有了很多的改進,變得更安全也更美味。譬如不用油炸了,防腐劑也有了升級。再說泡麵畢竟是泡麵,除非特殊情況,沒人拿它當主食,就是臨時代頓餐而已。該吃吃,不必糾結。
-
10 # 詩與枸杞
這個說法有點太誇張了,對於我來說加班的話會選擇吃泡麵跟外賣,選擇吃泡麵的比例會比較高。
對於經常吃泡麵的人群,由於泡麵中含有一些防腐劑,所以容易造成對肝功能,腎功能的損害,同時長期吃泡麵可能會造成一些營養攝入不足,從而會導致一些慢性貧血或者胸悶、胸痛、頭昏、眼花等症狀。
還有一個不好的就是經常食用泡麵,會造成脂肪量,熱量的長期過多攝入,從而導致肥胖,並提高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與肥胖相關的疾病發生率。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過高,吃多了容易發胖,長期吃會營養不良!
說到底啊泡麵吃多了還是不好,但是不至於說有什麼毒素之類的那麼嚇人。畢竟製作的時候還是會有各種新增劑之類的東西。其實應該吃這個都是不得已而已,正常來說有好吃好喝的誰沒事去吃泡麵啊對不對?
回覆列表
這個說法顯然是謠言,它具備典型的謠言特徵:捏造、誇大。
泡麵雖然不是健康食物,但有健康的吃法。
1.搭配青菜和雞蛋。泡麵本身是熱量較高且營養單一的食物,吃泡麵的時候搭配綠葉蔬菜如小白菜、生菜、菠菜,然後配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豆腐,就能夠大大豐富泡麵的營養,減少泡麵的“火氣”,吃泡麵也就不那麼容易上火了。
2.吃泡麵的時候,最好先用水泡一遍,濾去油水後再加水泡。這樣能去除油脂,即便是在減肥期間的人也可以吃。
3.注意泡麵的調味料不要放太多,很容易使油鹽量攝入超標。吃泡麵不宜搭配香腸,因為二者都是高鹽食物,會讓你攝入雙份的鹽。
看到這裡有的人就要反駁了,我都吃泡麵了,還在乎它健不健康?沒錯,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但身體是自己的,要好好珍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