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很多傳統家庭中,父母仍然堅持“子不言父之過”,認為父母既然生養了孩子,無論父母的對錯,孩子都不應該當面駁斥父母,否則就是不孝順。而接受了現代教育的孩子則認為,既然是錯誤的,我當面指出來,有何錯?你隨時端著一個大家長的架子壓人,這如何是以理服人,我為什麼要聽你的錯誤觀念,你覺得你說的有理,就當面擺出來,我們論一論,誰有理聽誰的。
9
回覆列表
  • 1 # 元心理育兒

    一個人如果總想著要在孩子面前擺什麼威信,連批評意見都不能接受,這個人也就這樣了。

    所謂的子不言父之過只不過是君主專制時代用來培養奴性思維的工具,還堅持相信這種東西的,其家族也一定會漸漸的衰敗下去。

  • 2 # 媽咪老師

    我從沒堅持過這種觀念,我們在女兒小時候,每兩週開一次家庭會議,目的就是進行互相批評和自我批評。

    現在女兒已經上班了,我們彼此還是可以互相指出對方的錯誤或問題。

    中國傳統是孩子不能說老子的不是,目前還是有不少家長有這種觀念,尤其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父母。

    可是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強,極少有孩子會無原則地聽信父母,他們也會看到父母的問題,如果你們允許他們指出父母的缺點,你們能夠勇敢面對,也許他們會更親近你們;而如果你們壓制孩子對你們的不滿,一味要求聽話,認為他們沒資格批評老子,反而讓你們產生隔閡。

    當然指出父母的缺點,要儘可能引導孩子給父母一點面子,考慮一下父母的感受,儘可能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教訓“父母。

  • 3 # 我的愛愛誰誰

    我支援孩子反駁,如果孩子說的對,我也會承認錯誤和道歉,畢竟孩子也是家庭成員,但是需要方法,中國有句話“當面教子、背後訓夫”,最起碼尊重一定要有的,我在我兒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要教孩子可以反駁父母的觀點,但是一定要有理、有據,不能成為“槓精”,因為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是很討厭的。作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擺的高高在上,唯我獨尊,因為父母也是人,是人就有錯,有錯能改為做父母之道!

  • 4 # 丸子和笑笑君

    我要的從來都不是聽話的孩子。我想要的是有主見,獨立的思想,有想法並敢說會說的孩子。每個父母都不是完美無瑕的,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為了自己為了孩子不斷學習,願意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而自己做出改變。如果孩子指出我的錯誤,我真的會高興的蹦起來。同時我也不會壓抑孩子的自由天性,界限美才是真的美。每當我聽到孩子爺爺奶奶說怎麼樣怎麼樣才是好寶寶,什麼樣不是好寶寶,真的莫名生氣,好寶寶乖寶寶是你們可以定義的嗎。

  • 5 # 卡拉丘養娃研究所

    這種觀念不會堅持,孩子可以發表想法,但要尊重並理解父母!

    “子不言父之過”是落後的傳統道德觀念,更是封建社會“三常無綱”遺留的觀念。父親的過錯,孩子無權過問,是舊時男權的體現,決不允許家庭其他成員的質疑,更出現了子女的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的地步。

    在今天社會,包容、開放、自由等先進理念,都在衝擊著過往的傳統道理觀念。好的正確的經過時間的沖洗,會顯得越發珍貴;而落後的終會隨之瓦解。這種一言堂的觀念,會慢慢被年輕一代所拋棄。

    父親的過錯,甚至的長輩的過錯,作為旁觀者的孩子有時看得更加清楚。家長要放下架子與高人一等的姿態,去聽聽孩子的看法與建議,看看是否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家長真正要做的榜樣,給孩子學習。

    有些家長總會抱怨跟孩子有代溝沒話題,那麼家長可不可以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給機會讓孩子發表,而不是以“大人的事小孩不懂”的理由作為藉口,把孩子所有想法拒之門外。

    同時,孩子直言不諱是不對,孩子小時這樣是童言無忌,但隨著年齡長大,孩子更要體會父母的內心,從父母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而這方面要看,父母在平時生活,多陪伴多溝通多理解孩子,孩子才能設身處地地從雙方的位置上思考。

    給孩子多點愛,就讓孩子追隨內心地說話,說真話,說好話,說內心話。

  • 6 # 錦鯉媽咪

    你好,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媽。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這種平等屬於精神層面,因為孩子身為一個個體,應該得到父母的尊重。而父母對孩子持尊重的態度,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

    “子不言父之過”的觀念,實際上是基於父母想要保證自己的權威性,但這種權威性不該以“禁言”為基礎。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精神碰撞,更利於教育被接受和被最佳化。當一個家庭中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發言的機會,那麼這就意味著,這種教育成為了單方面的灌輸。長此以往,孩子會失去表達自己的能力,併為日後的溝通造成巨大的困難。

    孩子終將長大,長大之後也必將自己去面對問題。如果孩子跟父母缺乏溝通,父母將成為了“局外人”,而孩子本身也沒有自己的主見的話,必將在很多是非中,失去一些東西。這個時候的父母,再想跟孩子去溝通,卻已經去不掉當年埋下的隱患了。

  • 7 # 陳建心理諮詢

    “子不言父之過”這樣的觀點,我個人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的部分,當棄之!如果從源頭看,則是封建社會的“三綱無常”的延續。

    如果堅定的認為“子不言父之過”,認為無論父母的對錯,孩子都不應該當面迴應。那等於認為父母就是聖人、是絕對權威。實際上所謂的“聖人”依然是有限的,也不是神,孔子也自認不如兩小兒能說的清楚太陽到底是早上更大還是中午更大。不能言父母的過錯,就意味著子女要無條件的服從,無論是多麼糟糕的父母。那麼,如果按此模式迴圈,這個家庭恐怕就永無翻身之日。

    美國心理學家鮑爾特溫(A.L.Baldwin)根據家長人格的不同,將家長教育子女的方式劃分為四類:

    專制型:恨鐵不成鋼,不理睬子女需要

    溺愛型:視子女為個人私產,不從社會角度考慮教育職責,百依百順

    放任型:朽木不可雕也,缺乏耐心,討厭子女,撒手不管

    民主型:充分理解子女的興趣和要求,言傳身教,冷靜的熱情和剋制的疼愛。

    經過他的研究發現,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是最有益的!

    在我的家庭裡,我也是按照民主型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交流是真誠一致的!我是否認同你,不是因為我是你的父母,而是因為我確實是對的。我的所言所行,是經得起檢驗,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益於孩子的,並得到孩子的認可。

    正是得益於這一的一種平等的關係,孩子既感受到父母的愛,又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所以親子的關係非常和諧。而和諧緊密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心理營養的源頭,同時也讓孩子有很好的韌性來應對外界的壓力!

  • 8 # 樹洞工作室

    “子不言父過”這句話出自《禮記》,這句話很多人會理解為哪怕父親犯了錯,兒女也不能去指正。這種理解是說的過去的,在古時候,人們是很注重禮的,父親是長輩,兒子是晚輩,子對父要尊重,要盡孝道,所以一般孩子是不能去指點父親的,而對母親也是一樣。

    但是其實還可以換種理解方式,不是說父母犯錯我們不能去指出,而是說,我們不能與他人去談論父母的過錯,自家事自家關上門慢慢解決,身為子女,父母若是做錯了,我們可以跟父母開門見山地說,這是對父母的關心,父母一般是能聽得進去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委婉地換種說法去提醒一下父母。我們可以對父母說出他們哪裡錯了,但是我們不能對父母所做的事指指點點,更不能與他人說父母的不是。

    或許父母做的錯事傷害到了其他人,但是對於子女,父母卻從無虧欠,幫他們指出錯誤,是我們孝的一種,在背後討論父母的不是,是不孝的一種。每個人都會犯錯,父母也是在慢慢成長,若是身為子女的我們都不去幫他們指出錯誤,又有誰會去幫他們,孝不是愚孝,要是真的對父母有益,真正對為他們好,這才是真的孝道。當然,對父母說話要注意方式,態度要溫和些,最好是能以父母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勸說。

  • 9 # 大賽爸爸說

    我們說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成熟,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而彼此之間的認知差異也越來越大,包括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觀在內的許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理解,難免會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分歧。

    對於父母來說,一方面想方設法的想要引導孩子學習和認同自己的想法與理念,希望孩子能夠聽從自己的安排,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

    而子女們卻越來越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決定,對於父母的一些不合時宜或者錯誤的決定會反駁甚至是直言否定。

    上面這兩種情況都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讓很多家庭都陷入了困境。父母認為孩子不尊重自己而失面子,孩子認為父母是有錯不改的老頑固。

    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到底應該如何溝通呢?

    首先,互相尊重。尊重的前提是父母把孩子視為平等的個體,而不是大多數人都認為的從屬關係。因此,父母說話的語氣就不能太過,而子女與父母的對話更不能沒有禮貌。話可以說,意見可以講,但是不可出口傷人。子女講父母的不對時更是需要深思熟慮,對長輩要有最起碼的尊重。

    其次,互相理解。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問題,難免會有些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這個時候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要懂得父母的良心用心。也許父母的認知、觀念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這是他們本身的侷限性造成的,作為孩子可以去提醒,但是不要攻擊,更不要看不上。

    再次,互相監督。對於那些不完美的父母來說,可能會更要求孩子的完美,而這會造成相互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可以和孩子一起構建一個監督機制,互相提醒,避免不良的溝通方式和行為。

    最後,互相借鑑。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在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因為,互相學習和交流是相互瞭解和認同的有效途徑。取得一致的認知和理念需要的是同頻共振。

    總之,父母要承認孩子與自己之間是平等的關係,在以上四點的基礎上增進相互信任和理解,才能實現有效和穩定的關係。

  • 10 # 凱旋224732524

    傳統觀念裡面,家長總有絕對的權威,不管對錯都要接受。但是在現今家庭的教育裡,我們要改變,學習提升。我們做父母的要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尊重是相互的,父母作為孩子的模範,就要有錯必改,坦然承認,積極改正,從而給孩子樹立榜樣。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在合適的地點說合宜的話,在外人面前儘量尊重父母,可以在私下裡指出,這是對父母的愛。同理,父母也不在人前教育兒女,私下裡教導孩子。雙方都要互相尊重,互相敞開,互相接納,互相寬容。當然這需要父母先做表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過最扎心的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