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2

    1917年1月,《新青年》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這是倡導文學改革、提出系統理論主張的第一篇文章。胡適在文章中指責舊文學的流弊,正式而公開地提出,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即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句。他在解釋“言之有物”的 “物”時說:“非古人所謂‘文以載道"之說也”,而指作品的的思想情感,“情感者,文學的靈魂,文學之無情感,如人之無魂”。而所謂的“思想”,則是指 “見地、識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之在文學,猶腦筋之在人身”。他還應用歷史進化的觀點,提出白話文學為文學的“正宗”,說“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吳趼人為文學正宗”,指出 “白話文之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文學必用之利器”。胡適的這些主張初步接觸到了文學內容與形式、文學的社會功能、真實性與時代性等一系列“文學上根本問題”,是五四文學革命的“ 一個‘發難"的訊號 ”。

    這篇文章的發表標誌著文學革命的開始。

    魯迅曾說,《狂人日記》“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