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叄藏
-
2 # 索彥聊詩詞
當然不是了。《易經》是伏羲氏“一畫開天”,從大自然中的陰、陽及陰陽間的變化而悟出的八卦:天、地、風、雷、水、火、山、澤。所以《易經》的源頭是自然。後來老子對此這麼闡述“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反到那裡了呢?就是我們所處的自然之中。
至於《周易》,是說周文王坐牢那段時間,閒著沒事幹,就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六十四個卦象。所以說《周易》的源頭,當然就是伏羲氏的“八卦”了,不然為什麼要在易字的前面加個周字呢?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易經》傳世下來的除了《周易》之外,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現在很多人認為《周易》就是《易經》,其實是不對的。這就像一個人有三個兒子,有人指著其中一個兒子說就是他,這當然是錯的了。即便只有一個兒子,兒子也不可能是父親!
-
3 # 瑞氣盈庭SVIP
易這個東西他並不是原始社會的產物,他是史前文明的東西,他是實現文明的東西,他是高智慧的生命體留給我們人類的東西,他是高智慧的東西,不是說隨便可以發明的東西,易他代表的就是天道地道人道,講的也是三道,他歷經千古還是這東西,不是時間長了可以發明出這東西,道是恆久不變的東西,易就是高智慧生命傳給地球人的東西,史前文明的東西。我們的地球或者經歷多少次毀滅,我們的老祖宗已經演變成了更高階的生命,他看我們現代人活得就像螞蟻一樣,就像我們看畜生一樣愚蠢,那麼低階,所以不要輕易的貶低古人的東西
-
4 # 知己呀
《周易》的基本結構是爻組成的,早期的陰陽符號叫圭。所以,圭是《周易》的源頭。
我們常說“陰陽”,陰在陽前。為什麼不說“陽陰”呢? 因為,“陰陽”一詞源於立竿見影的計時方法,是用陰影記錄陽跡的,故為“陰陽”。古人在地面上堆土立杆設定觀察點,叫圭,圭是既形象又會意的字。立杆之後,觀察一天的日影,日出日落之時杆影很長很遠,無法做出記號。於是以日中杆影最短最近時作為觀察之時。透過太陽與地球傾斜角度的變化發現,當太陽在南迴歸線上時,北半球午時杆影最長,時最短;當太陽在北迴歸線上時,北半球午時杆影最短,時最長。杆影總是在這最長最短的兩點之間來回往復的變化。將這兩點連成一條直線就是子午線,從杆影最長到最短的區間為陰陽變化區間。
杆影最長之日起在每天杆影所到之處插一小棍,插至杆影最短之日止,可插183根或182根;再從杆影最短之日起每天標註至杆影最長之日止,可插182根或183根。一個來回往復可插365根或366根,正好是一個冷熱寒暑變化的週期,於是定365或366天為一年,定杆影最長之日為冬至日,為年初;定杆影最短之日為夏至日為年中,定杆影至半之半之日為春分秋分。這就是最早的歷法。曆法的產生對農耕播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用插棍記日法比較麻煩,於是就衍生出在陰陽變化區間畫道分度的方法,形成了分度法和符號標示記錄法。
北半球土圭觀察陰陽變化示意圖
觀察點放大示意圖
將上圖陰陽區間的順逆過程劃分為陰陽半年就是二分圭,再由二分圭對分就可以重疊出四分圭、八分圭...談到這裡可能有人意思到了,這不就是太極生兩儀的雛形嗎?幹嘛叫“圭”呢?是的,這正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雛形。之所以此時叫圭,是因為後面還有十六分圭、三十二分圭。遠古時期陰陽變化區間分至八分圭就已經形成了四季八節,對於遠古時期的人來說已經夠用了,所以,十六分圭和三十二分圭沒有名稱。增至二十四節氣是到上古時期才有的事情,距離六十四卦的形成還有一段很漫長的過程。
先天八卦卦序圖
圭的意義在於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重出方法上還有多種不同方式,這些內容將關乎太極八卦體系構建的合理性能否成立。而傳統理論中八卦層次後直接跳至六十四卦層次,圭的概念如同易史斷層一樣成為了傳說。以至於庶生出許多脫離了太極基礎的雜牌八卦,體系沒有層次性,卦位沒有有序性、陰陽符號沒有承接性、卦序不符週期性。
透過以上的論證,不僅說明圭是《周易》的源頭,更說明圭的重要意義。
-
5 # 靖哥哥1996
這個不太清楚。
只記得小時候爺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多積德行善,堅持日行一善才是正道。
-
6 # 高鳴點評性格
周易的源頭是宇宙自然,周易是以宇宙為學校,奉自然為宗師。伏羲氏用陰陽符號畫出八大自然現象,開啟了周易文明的大門。根據八大自然現象造出“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個字,周易的文字全部來自自然。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個自然現象,三百八十四爻象。根據自然現象內涵命名,從天地的規律再推到與人的關係。孔子作易傳,說出周易文化真諦。“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為六十四個自然現象排序,構建六十四個社會生活常理。中國文化誕生了,周易的產生是中國聖人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結果。
-
7 # 蒼耳子78413762
周易是現在人們稱作的易經。但這應是個誤解。易這包括了連山,歸藏,連同周易一起為三易。但連山,歸藏已失傳,大約9o年代在湖北出土了歸藏,被認為是商易,也是周易的來源之一。但從易的內容上來看,易應是來源於卜筮。古代人來解讀卦象的。現代人更多的是關注易中的辨證思維。
-
8 # 霹靂火76228767
僅說源頭,這還算簡單,就不說具體內容了。
周易的源頭就是中華文明的上古文明的起源,縹緲中留下淡淡的痕跡。發現多少,這要看考古學家的運氣了。陸續發現中。
最早有巖畫,之後發現零零星星的字或者可能是畫。再之後是倉頡造字這個第一次整理文字的傳說。這時候文字已成系統。
待到甲骨文、刻古文。這文字已經能把事情說的差不多明白了。從這之後,記錄、考古證據也多了起來。
伏羲一劃開天地,這說的是伏羲開啟了系統性的中華文明。伏羲之前,已經存在了。我們可以把伏羲理解為一個人名或者一個部落名,或者是一個指代的名。
《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說明河圖、洛書的出現比八卦年代還要早些。
伏羲畫八卦,基於龜甲,從仿生學考慮能說得過去;或者說基於洛書,也可以推導。至少說明伏羲的年代對簡單的整數已經有準確的認識,並且產生數理表達自然現象的方法。
甲骨文中有數字的表達,最大的數字現在發現的是兆,一百萬,這在當時已經很了不得了。而八卦不僅相容了數字的表達,同時更重要的是相容了河圖、洛書這種數理文化思想。河圖洛書只有意象的數字,無字;但是八卦開始,已經明確表意了。
伏羲八卦,是先天八卦的別名。如果你把其陰按0、陽按1,二進位制表達,先天八卦是按十進位制的0-7順序排列的。雖然我不同意這種二進位制的轉化,因為這樣轉化會把其中的數理含義丟失表達資訊。
之後按後世記載,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的發展,但是,可能毀於秦始皇的那把火。現代據說考古有發現,但是尚無定論。即使沒這兩本,也並不影響八卦推衍出《周易》。這兩本暫時可以按過渡過程來考慮。
又之後產生文王八卦,卦序順序改變。也就是開始有發展順序的數理意義的表達了。
然後文王推演出《周易》,按數學理解,就是準確的數字排列組合。因此,它表達現在的基本粒子圖表都沒問題。當然,文王,還將古代數理思想整理推衍成系統性的古代哲學這個高度。自此,古代數理演變為古代哲學了。後有百家爭鳴,追其根源,都在《周易》,都在陰陽。這時候也出現道家的老子,成為後來道教的鼻祖。而尊崇《周易》的儒家也慢慢衍化為儒教,逐漸走上古代的政治舞臺。
《周易》這個哲學,成為古代數理哲學的一個重要、主要源頭。至於後世在解讀中,又增添了更多內容,使其越發博大,那是後世演繹,良莠不齊。這也足顯周易之相容能力。因此學《周易》,抓住《周易》這個源頭,雖然簡陋些,但是後世的亂七八糟的不多,至少淳樸些。
另外,現在《周易》僅僅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了。自新民主主義以後,《周易》做為古代數理哲學被嚴肅批判。因此,學習的目的建議別搞錯。
這幾百字說了幾千年,肯定過於簡陋了。但是你只要《周易》源頭,應該可以解決了。
-
9 # 畫大衛
感謝誠邀!
伏羲氏根據觀察外部世界事物自身的變化,在天水卦台山發明八卦,並畫出八卦,建立了陰陽系統。
用“一”代表陽,用“- -”代表陰。
用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組成八種不同形式,即八卦。
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號。
八卦就像八隻無限無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裝進去。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國的哲學思想。
八卦便是易學體系的基礎。
先秦易學主要是“三易”:
夏代的連山(連山易);
商代的歸藏 ;
以及周代的周易。這就是我們後世人們熟悉的是周易。
周易再分為易經和易傳。
由此看來,八卦是周易的源頭。
-
10 # 歷史的河流
整天說什麼“河出圖,洛出書”,其實那只是傳說。咱們來看實物,看文物。來讓大家見識見識五千三百多年前的“玉八卦”。
這是來自5500年前到五千三百年前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板。再還有下面這個——玉龜
-
11 # 梁學偉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人類的文明首先從漁獵採集時代開始,然後進入到農耕文明時代。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自然界裡跟他們關係最密切的東西,除了人自身,就是身邊的植物,拿它們的果實吃,拿它們的根莖葉花果實治病。人類的早期發展時代,和其他動物相似,是基於生存的需要去發現、認識、瞭解和使用植物的。人類使用植物的本能,代代相傳,逐漸形成經驗,並不斷積累,發展成為對植物有意識的觀察、認識、使用和研究。從溝通天地的建木,到食用的糧食、治病的藥材都來自植物,因而植物是古人格物的重點物件。木在上古是樹的意思,樹應該是漁獵採集時代的植物代表物;五穀,稷是農耕文明時代植物的代表物。
古代並重“江山社稷”,“社稷”基本上就是國家的一種代指,其中“社”是土地之神,而“稷”是穀物之神。土地與穀物顯然是自然之物,又是以人的形象示人和受祭,如“社神”的形象是后土,“稷神”的形象是后稷。
周字的象形,甲骨文字形,是在“田”里加四點,郭沫若認為“周象田中有種植之形”。老子所講的“眾妙之門”的眾妙也是植物。五穀是植物的代表,稷是五穀之王。所以我認為《周易》的類萬物之情,最主要類的是植物情,更確切是類五穀,類稷的情,周是象田中有種植之形,有土爰稼穡之意。而易就是植物生長化收藏的變化,與天的變化,地的變化,人的參贊天地化育萬物能力的變化的關係,生生之謂易也。所以《周易》要叫周易。
八卦以象告,告的物件是部落成員。作為矇昧時代古人生產勞動的指南,象應該是大眾常見的,其象義的本義應是通俗易懂的,吉凶的判斷是明瞭易用的。對其象義演繹的越是複雜,越會離聖人的初心越遠。而植物是大家都熟悉的諸物。
回到八卦《周易》產生、使用的那個時代,人們從事的工作大都與農業相關,或者幹農活,或者管理農民,接觸到的、熟悉的是與農業活動相關的物與象。八卦易經的作者是在與農民、農民的管理者官員即君子、官員的管理者王的對話,所說的話、表達的想思要讓大家都懂,尤其是讓農民懂得,其語言詞彙是必然與農事農物關聯密切。而糧食是植物的成實加工而成的。
諸物之中糧食是最重要的物,不論是對自然人,還是對社會管理者。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大學之道在親民,即本於此。古代社會,戰亂、饑荒頻發,在天災兵禍的年代,糧食最為重要,糧食是立國的最基本保障。古代社會,國家的大部分財政收入也依靠農業納稅獲得。
《易·繫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易.繫辭上》說: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又云“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易經表達的是物性、地宜、天道自然的執行規律與人贊育萬物的規律,順之則物生,逆之則敗亡。
回覆列表
太史公司馬遷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什麼是周易真正的源頭呢?周易的源頭到底在哪裡呢?簡單談下我的看法。
古有伏羲畫八卦之說,周易作為文王被關押時的計謀,籌劃,對推翻紂王王所需天時地利人和做了詳細的預測和部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永遠是富有成效的。而周易正是成功運用了事物發現變化之規律,準確高效地揭竿而起獲得成功,更加印證了其運用規律之妙。
往事已矣,來者可追。隨著每一個時代的發展,周易也在不斷的進化。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領悟其中的哲學智慧,讓自己,讓國家,讓社會,讓世界更加的美好。這才是每一個人應當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