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健康是真理
先了解人體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胃、小腸、大腸、膀胱和三焦。中醫學認為五臟屬陰,屬裡;六腑屬陽、屬表;五臟和六腑是表裡關係。對於三焦中醫是這樣認為的:上焦屬心、肺;中焦屬脾、胃;下焦屬肝、腎。經常會聽到三焦不通,水代謝運化不良等,就是指人體脾腎陽虛水液無法運化,上浮於面部、肝臟、下肢等形成水腫。三焦經是人體重要通道,三焦經不通會出現上熱下寒、虛火陽亢等;而下身會出現腰膝冷、便溏、腹瀉、手足冰涼等。
古時候中醫對人體經絡進行歸類,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十五絡脈。其中十二經脈裡就包含了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等。這些經絡走向很複雜,為了便於記憶,簡稱肺經、心包經、心經等,其中三焦也包括了心包經。
六腑和五臟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洩廢物的功能。如果有其中一個臟腑出現病理了,其他臟腑也會受影響。三焦並非獨立臟腑而是互相聯絡的。
-
3 # 易理萬機
三焦管理著由肺系統生成的水,血液,汗等液體的傳輸和排洩的總系統,身體無處不三焦,三焦就是貯存和運輸液的容器和管道。
-
4 # 漢唐之音
中醫是身體哲學,也是最高的人體科學系統,絕對不是幾副中藥而已,人只要掌握哲學就不會生病,大多數人都去研究西醫,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丟了,這是我們的寶庫,國家早點用中醫,武漢不會死那麼多人,黑中醫的要負責,中醫治療已經有人恢復了,那些黑中醫的,你們是在殺人,國家應該大力弘揚中醫,研究中醫的精髓而非表面,培養中醫人員,還有《黃帝內經》是中醫寶庫。《黃帝內經》引《上經.尚時》曰:“ 瘟之至也,非江海鱗甲之類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獸毛羽而不存。”據古代文獻記載,古代修行者都活到一兩百歲,據我所知的古代名人都有七八十歲,黃帝內經裡也是說上古之人,壽命都超過百歲,哪裡來的平均30歲,讀的書越多明白的越多。上古,上天留給華人太多東西,華人不珍惜,準備先把黃帝內經啃下來,中醫必須加入學校課程,如把從小學英語變成從小學中醫,中國現在的醫學水平全世界都要來學,來仰慕
回覆列表
中醫裡的三焦並非一類概念,而是有三種,有臟腑三焦、部位三焦和辨證三焦之分,其概念也各有不同。
實際上,歷代醫家對部位三焦的形態和實質的認識不一。
1、臟腑三焦
是說三焦為六腑之一。但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內臟組織,而是包含了人體胸、腹腔內有關臟腑組織部分功能的一個大腑。由於其與五臟無表裡配合關係,是分佈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故有“孤腑”之稱;
2、部位三焦
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三焦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焦部位從胃之上口至舌下,包括心肺兩個髒囂,中焦是從胃之上口至胃的下口,包括脾胃兩個臟器,下焦是指從胃的下口至二陰,包括肝、腎、膀胱、大小腸等。
另一種認為三焦為劃分內臟的區域部位,即膈以上為上焦,膈至臍之間為中焦,臍以下為下焦。
如《醫學入門·臟腑》所說:“觀三焦妙用,而後知臟腑異而同,同而異,分之則為十二,合之則為三焦。約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焦者,元也,一元之氣而已矣。”三焦的經脈為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相互絡屬,構成表裡關係。三焦的主要功能為通行元氣和執行水液。
上、中、下三焦的功能是:
上焦如霧,主納;主要功能是司呼吸,主血脈,將飲食物的精氣輸佈於全身,以溫養肌膚、筋骨,通調腠理;
中焦如漚,主化:主要功能是腐熱水各,並將飲食物質化為營血;
下焦如瀆,主出:主要功能是泌別清濁,並將糟粕以及代謝的水液排洩於外。
3、辨證三焦
是用三焦的名稱作為辨證綱領,即熱性病過程中三個病理階段的證候型別,不屬於藏象的範疇。
三焦有通調水道,執行水液的作用,故又稱“決瀆之官”(見《素問.靈門秘典論》)。三焦的決瀆功能是聯合許多臟器而發揮其作用的,其中尤以腎、脾,肺等關係更為密切,如這些髒的功能障礙,可使三焦不通利、氣化失常而產生腫脹和小便不利等症。
三焦辨證認為上焦病(主要是肺病)不治即傳中焦胃與脾,肺病逆傳則見心包病變,中焦病不治則傳下焦肝與腎。病始於上焦,終結於下焦。因而可以用三焦來歸納,代表溫病發展過程中的證候型別,藉以說明疾病的演變經過和傳變規律。
上焦主要包括肺與心包的病變;中焦主要包括脾胃的病變;下焦主要包括肝腎的病變。
三焦代表溫病過程中三個不同的病理階段。溫病初起病在上焦肺經,是溫病的初期階段;病在中焦脾胃,是溫病的中期階段,病人下焦肝腎,是溫病的束期階段。
《內經》首先提出三焦的概念,將其作為六腑之一,並論述了三焦的大體部位和功能。《難經·三十一難》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三十八難》提出三焦“主持諸氣,有名無形”之說,引起了歷代醫家對三焦形質的爭鳴,但對三焦功能的認識則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