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野釣阿倫

    以前手機小而美,現在手機一個比一個大,原因很簡單,跟網路有很大的關注,網路從2G3G4G發展到現在5G,大家都在玩手機,現在社會節奏快,好多人都不怎麼看電視劇了,都在看短影片,微劇,而且都是用手機看,好多人用手機直播,用手機炒股,很多人現在都在用手機賺錢,用手機看影片,所以手機小了是不行的,看著不方便,所以說現在手機是大屏的時代

  • 2 # 寒冬9300574292975

    越大越好可做平板電腦用,螢幕由小到大是技術在發展。手機現在不僅是接打電話,而是上網觀影片須要大螢幕,以後要取代許多電子裝置。就像電視從14英寸發展到65英寸這就是科學進步。

  • 3 # 我是一個寶

    以前手機的功能就是打電話,技術的原因,對螢幕大小不是要求太高,現在除了電話的基本功能,增加了看電影,看影片,各種社交軟體,購物支付等太多功能了,出門一部手機全部搞定,螢幕在5.5寸左右比較合適,方便好操作,口袋容易放,螢幕看影片也比較合適,再大的話就不方便隨身攜帶了,個人觀點

  • 4 # 胖虎愛搞笑

    1.智慧機的發展,是不斷提升的效能與續航、散熱的鬥爭史。提升尺寸可以很簡單的解決這些問題。 2.目前能讓智慧機做出革命性的改變的技術還沒出現,缺乏創新的廠商只好拿大屏當賣點。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題。

    手機的發展與計算機,準確的說是膝上型電腦很像:效能不斷提高,價Grand SantaFe來越低。

    使用者希望手機不會出現延遲、卡頓、掉幀,在處理資料時花費的時間越短越好。

    所以手機CPU效能不斷提升,是正如計算機一樣,CPU不可能無限制的發展下去;但是其穩定性和功耗以及發熱效能等方面不進一步不斷的提升。intel自從Ivy Bridge、Haswell直到下一代

    Broadwell,它們的效能幾乎沒有太大提升,大幅提高的是能耗比,還有核心顯示卡的能力。在幾年之後,智慧機CPU的發展也會走上這條道路

    目前智慧機的效能還沒有達到天花板,依然處在快速提升階段,不過已經放緩。

    原因就在於:智慧機能耗比和電池能量密度沒有大幅提升的情況下,現在的主流尺寸已經無法承受高效能所帶來的續航下降、發熱嚴重這兩個嚴重的問題。

    讓我們先從續航說起:

    必須引出一個概念:能量密度

    在這裡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相同體積下,電池所能儲存的電能。

    從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iPhone 3GS使用的是能量密度較低的鋰聚合物而非鋰離子電池,所以之後的Galaxy S2就一下有比較大的提升。

    但不論是iPhone還是Galaxy,智慧機電池的能量密度一直在提升,但是已經越來越慢。也說明蘋果和三星對於電池潛力的挖掘也越來越接近極限了。

    電池的能力密度無法大幅提升,那麼怎麼才能在效能不斷拔高的同時保持,甚至提高續航?

    腳趾頭想也能知道:增大智慧機尺寸。

    更大的尺寸,可以使得對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沒有那麼高。

    對比一下iPhone 5s和S5,電池無疑是iPhone 5s的主角,而S5的電池佔用體積的比例明顯小得多。

    所以無論對於廠商還是使用者,想要更好的效能和續航,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變大。

    不能太厚,自然只能增加長和寬。

    此部分詳情請移步:【填坑】為什麼智慧手機的尺寸越來越大 - Mobile Device Talks -

    iPhone目前能在如此小的尺寸裡保證了目前的續航和效能,著實讓人吃驚。

    不過蘋果真的不想變大嗎? 他們不能啊,誰讓他們當年放話說“iPhone一定要滿足單手操作”。 所以在解決單手操作問題之前,在不讓厚度增加的前提下,蘋果不會貿然變大,不過他們一直在改進。

    iOS 7的滑動返回就是為大屏iPhone的單手操作做準備,iOS 7的圖示扁平化設計也更適合大螢幕。iOS 8的元素過多,導致在4寸螢幕上顯得有些擁擠。

    更何況一下把螢幕提升到5寸以上,以後的iPhone還怎麼賣呢?

    所以iPhone螢幕變大隻是時間問題。

    接下來說說散熱:

    目前移動裝置的效能很大一部分是被散熱限制的。

    同等尺寸的手機,所採用的硬體功耗,或者說處理器系統的功耗是有極限的,只要超越這條線,就必須要降低工作頻率,否則將會無法阻止溫度的上升,效能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認為,“手機的極限功耗不應該超過其最大可散熱功耗”

    高通首先提出了一個自定義的效能標準:移動處理器的極限溫度是45℃,TDP熱設計功耗應控制在2.5-3W之間(平板可以放寬到5W)。如果超過這個範圍,硬體將很容易損壞,並且壽命岌岌可危。

    下面計算開始,首先計算對流散熱量,我們選擇iPhone 5s作為標準物件。iPhone 5s的尺寸為123.8×58.6×7.6毫米,因此正面的面積為0.0073平方米。垂直放置的情況下,iPhone 5s一個正面的傳熱係數為4.65W/(m2•℃),也就是說這樣一個表面可以靠對流散發的熱量是0.68W,由於有兩個表面,因此靠機身自然對流可以散發的熱量為1.36W。考慮到還有側邊的存在,我們可以認為這個功率是1.5W。

    接下來計算輻射熱量。由於iPhone 5s的材質是鋁合金和玻璃,氧化鋁合金的輻射率大約在0.3左右,而玻璃的輻射率大約是0.85,因此整體輻射率取0.6,那麼在外殼溫度整體為45度的時候,靠輻射可以散發的熱量經過計算大約是1.16W。

    也就是說,一臺通體45度,垂直置於靜態25度的環境中的iPhone 5,可以散發的熱量極限是2.66W。

    實際環境中,考慮到使用者體驗,手機不會也不可能做到整機均勻發熱,這無疑會降低手機的散熱能力,但由於人體與手機的接觸也可以帶走一定的熱量,因此兩者互有增減,相信整體的散熱功率不會與計算數值差距過大。因此,大約2.66W就是iPhone 5所能承受的最大整機功率(這裡直接使用了整機功率,這是因為目前電子產品除了天線部分以外,消耗的電能絕大部分都轉化成了熱量,耗電量和發發熱量基本相等)。

    再來看看Galaxy S4。由於計算的方式是相同的,因此過程就不給出了,唯一的不同是,作為塑膠外殼的Galaxy S4,在熱輻射效率上要高於鋁合金的iPhone 5,具體來說在0.9左右(看來塑膠機還是有一些好處的)。結果直接給出,Galaxy S4在同等條件下的散熱量為4.15W。

    Galaxy S4旗艦安卓手機的代表,因此更大尺寸的機器我們就不計算了。結果顯而易見,對於iPhone 5s這種尺寸的手機而言,系統的極限功率是2.66W,而Galaxy S4尺寸的產品則為4.15W。體積處於兩者之間的產品,散熱能力則介於它們之間。至此,體效積中的體就已經有了結論。因為這個引數是不會因為技術提升而改變的,所以它可以作為我們判定未來新技術與新可能的良好標準。

    那麼目前iPhone 5s的TDP是多少呢?根據目前的資料來看,滿載時約為3W,一般負荷下約為2.3W。對於S4,這兩個數字分別約為4.5w和4W。

    在滿負荷時,不論是iPhone 5s還是S4,都超過機身所能承受的散熱極限,那麼只能選擇降頻。 把話題拉回來,我們從上面的計算中也可以看到尺寸變大,是提高散熱效率最簡單的方法, 所以,這也是智慧機尺寸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關於:目前能讓智慧機做出革命性的改變的技術還沒出現,缺乏創新的廠商只好拿大屏當賣點。

    讓我們回想一下,智慧機的歷史上有哪些創新能夠稱得上劃時代的里程碑?

    觸控式螢幕配合多點觸控技術,是對輸入方式的顛覆;

    去掉實體鍵盤使得螢幕變大,是對輸出的提升;

    Siri、Cortana、Google Now這樣的人工智慧,簡化了與裝置的交流複雜程度;

    以上這些,都圍繞著兩點:“輸入和輸出”。

    在當下,想要再次做出革命性的改變,難之又難。

    智慧手機的創新時代,結束了。

    近幾年唯一稱得上創新性改進的,只有Touch ID,和索大法的IP67防水。

    想要繼續做出創新,除非以下革命性技術出現:

    電池能量密度極限被突破,能大幅提升續航;

    裸眼3D技術成熟;

    全息投影技術得到實現;

    手機各個配件都做到可彎曲;

    但是目前,以上那些離我們還過於遙遠,單純拼硬體又無法擺脫同質化。 缺乏創新的廠商普遍只能靠”增大螢幕”這個噱頭而活。

    螢幕,滿足的是人的視覺需求,自然是越大越好。

    但簡單把智慧手機越來越大歸結在視覺需求,是缺乏依據的。 電影巨幕、電視、PC顯示器它們僅僅有一個功能:輸出資訊。 它們不需要考慮續航、發熱、握持舒適度、便捷性等因素。

    可是手機不行,我一般把5.5寸以上稱為大屏,可以保證大部分人單手接打電話,相對於小尺寸平板,也不會太過重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有什麼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