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港之夜》主要是描述駐守在軍港的最可愛的水軍們,在海風海浪吹拂的戰艦上度過的一個個辛勞的夜晚。
情真質樸是蘇小明演唱的主要特色,深沉含蓄是蘇小明演唱的獨特風格。尤其是由她演唱而得以流傳至今的《軍港之夜》,因運用了近似朗誦的演唱方法。把聽眾十分神奇地帶進了夜色恬靜的軍港,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雖然今天通俗歌壇的歌手如雲,演唱方法與形式也五花八門,然而蘇小明的演唱仍具有區別於他人的魅力而獨樹一幟。
談《軍港之夜》的歌詞創作:
(一)
光陰荏苒,往事如煙。跌跌撞撞中,20多年過去了。
1979年我寫作了《泉水叮咚響》的歌詞。這首歌詞一經呂遠先生的譜曲,在社會上(尤其在部隊裡)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那“四人幫”剛剛被粉碎,政治氣候乍暖還寒的年代裡,有那樣一首“軟綿綿”的歌曲流傳,實在有人歡喜有人憤怒。一段時間爭論之聲不絕於耳。在那種情況下,我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竟冒著戴上“反黨亂軍”帽子的危險,於1980年夏季又寫作了《軍港之夜》的歌詞。這首歌詞是由劉詩召先生譜曲的,其曲調的“軟度”比《泉水叮咚響》更有過之,它在社會上引起的爭論好像就理所應當的比《泉水叮咚響》更激烈,其程度用“甚囂塵上”(至少在我看來)形容決非誇張。
其實《軍港之夜》是一首極普通、極一般歌唱水兵戰鬥生活的抒情歌曲。所以在當時引起那麼激烈的爭論,完全是因為當時咱們大陸這類歌曲太少了。比如當時有人聽到這首歌之後就說:這可是一首不折不扣黃色歌曲!不少沒有聽過“黃色歌曲”的人們可能只出於好奇心,就一定要找來聽一聽,一聽就學會了,這無疑就給這首歌曲製造了大面積流傳的機會,如果不是這些先生的幫忙,或者它出現在流行歌曲氾濫成災的今天,《軍港之夜》能算個什麼東西呢?從這個角度上講,我還真要好好感謝當時下了大氣力寫文章長篇累牘痛罵過它的先生們。
1980年《北京晚報》和其他幾個單位的先生們在秋天要舉辦名曰“金秋音樂會”,邀請當時“小荷剛露尖尖角”的蘇小明參加演出。其時,海政歌舞團的領導同志也正在為蘇小明準備參加部隊系統舉辦的“中青年歌手比賽”沒有合適的歌曲而焦急。領導同志找到了我,要求我很快拿出一首歌詞,交給作曲家作曲。當時《軍港之夜》的歌詞只寫了前幾句,我正發愁下面的幾句該向何處走呢。得到這個命令恰好給我製造了一個將其丟擲的機會。回到住處我邊做飯邊想詞,飯吃完,詞也寫完了。我立即騎車把它交給作曲家,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在海軍二禮堂討論了這首歌。第二天的一大清早我就去了海軍的吳淞碼頭,住在一艘掃雷艦上。後來是在水兵閱覽室的《北京晚報》上得知這首歌曲在北京唱響了……
海政文工團的著名作曲家劉詩召是馬金星的摯友和多年的合作伙伴,他們曾攜手創作了《軍港之夜》、《幸福不是毛毛雨》、《媽媽,我們遠航回來了》、《可愛的中華》、《趕海的小姑娘》等優秀的歌曲。
馬金星一直是一個業務能力強,完成任務既有速度又有質量的業務骨幹。在馬金星有著的敏銳感悟力,並且善於發現歌詞創作發展的新動向,而且有著不墨守成規,敢於嘗試新創作風格的勇氣。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音樂創作題材和風格上都還存在禁區的時候,馬金星就開始嘗試被視為靡靡之音的愛情題材歌曲的創作,正是這樣的創新意識和無畏勇氣,支援著他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軍港之夜》和《泉水叮咚響》。“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描寫水兵訓練回來,夜晚在港口休息的場面,海風,海浪,安靜的軍艦,熟睡的水兵,如此抒情的歌曲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以前就算有人想過以戰士們休閒生活為背景創作抒情的作品,在當時的創作環境中也沒人敢寫。
1980年秋天,在由“北京晚報”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新星音樂會”上,海政文工團青年歌手蘇小明的一曲《軍港之夜》一舉成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軍港之夜》風靡軍內外,廣受歡迎,但也有人公開批判說,蘇小明的歌,曲調咿咿呀呀,沒有革命氣勢,純屬“靡靡之音”。一位音樂權威也稱《軍港之夜》格調不高:當兵就要提高警惕,怎麼能唱海軍戰士睡覺呢?海軍機關有人反應更激烈:這樣的演員部隊不能留,要處理。
時光荏苒,星移斗轉,近30年過去,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人們的思想也更加成熟、理性和開放。當初批評過蘇小明唱《軍港之夜》的人,恐怕絕不會想到,《軍港之夜》已成為中國軍旅歌曲的海軍經典代表曲目。
《軍港之夜》主要是描述駐守在軍港的最可愛的水軍們,在海風海浪吹拂的戰艦上度過的一個個辛勞的夜晚。
情真質樸是蘇小明演唱的主要特色,深沉含蓄是蘇小明演唱的獨特風格。尤其是由她演唱而得以流傳至今的《軍港之夜》,因運用了近似朗誦的演唱方法。把聽眾十分神奇地帶進了夜色恬靜的軍港,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雖然今天通俗歌壇的歌手如雲,演唱方法與形式也五花八門,然而蘇小明的演唱仍具有區別於他人的魅力而獨樹一幟。
談《軍港之夜》的歌詞創作:
(一)
光陰荏苒,往事如煙。跌跌撞撞中,20多年過去了。
1979年我寫作了《泉水叮咚響》的歌詞。這首歌詞一經呂遠先生的譜曲,在社會上(尤其在部隊裡)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那“四人幫”剛剛被粉碎,政治氣候乍暖還寒的年代裡,有那樣一首“軟綿綿”的歌曲流傳,實在有人歡喜有人憤怒。一段時間爭論之聲不絕於耳。在那種情況下,我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竟冒著戴上“反黨亂軍”帽子的危險,於1980年夏季又寫作了《軍港之夜》的歌詞。這首歌詞是由劉詩召先生譜曲的,其曲調的“軟度”比《泉水叮咚響》更有過之,它在社會上引起的爭論好像就理所應當的比《泉水叮咚響》更激烈,其程度用“甚囂塵上”(至少在我看來)形容決非誇張。
其實《軍港之夜》是一首極普通、極一般歌唱水兵戰鬥生活的抒情歌曲。所以在當時引起那麼激烈的爭論,完全是因為當時咱們大陸這類歌曲太少了。比如當時有人聽到這首歌之後就說:這可是一首不折不扣黃色歌曲!不少沒有聽過“黃色歌曲”的人們可能只出於好奇心,就一定要找來聽一聽,一聽就學會了,這無疑就給這首歌曲製造了大面積流傳的機會,如果不是這些先生的幫忙,或者它出現在流行歌曲氾濫成災的今天,《軍港之夜》能算個什麼東西呢?從這個角度上講,我還真要好好感謝當時下了大氣力寫文章長篇累牘痛罵過它的先生們。
1980年《北京晚報》和其他幾個單位的先生們在秋天要舉辦名曰“金秋音樂會”,邀請當時“小荷剛露尖尖角”的蘇小明參加演出。其時,海政歌舞團的領導同志也正在為蘇小明準備參加部隊系統舉辦的“中青年歌手比賽”沒有合適的歌曲而焦急。領導同志找到了我,要求我很快拿出一首歌詞,交給作曲家作曲。當時《軍港之夜》的歌詞只寫了前幾句,我正發愁下面的幾句該向何處走呢。得到這個命令恰好給我製造了一個將其丟擲的機會。回到住處我邊做飯邊想詞,飯吃完,詞也寫完了。我立即騎車把它交給作曲家,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在海軍二禮堂討論了這首歌。第二天的一大清早我就去了海軍的吳淞碼頭,住在一艘掃雷艦上。後來是在水兵閱覽室的《北京晚報》上得知這首歌曲在北京唱響了……
海政文工團的著名作曲家劉詩召是馬金星的摯友和多年的合作伙伴,他們曾攜手創作了《軍港之夜》、《幸福不是毛毛雨》、《媽媽,我們遠航回來了》、《可愛的中華》、《趕海的小姑娘》等優秀的歌曲。
馬金星一直是一個業務能力強,完成任務既有速度又有質量的業務骨幹。在馬金星有著的敏銳感悟力,並且善於發現歌詞創作發展的新動向,而且有著不墨守成規,敢於嘗試新創作風格的勇氣。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音樂創作題材和風格上都還存在禁區的時候,馬金星就開始嘗試被視為靡靡之音的愛情題材歌曲的創作,正是這樣的創新意識和無畏勇氣,支援著他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軍港之夜》和《泉水叮咚響》。“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描寫水兵訓練回來,夜晚在港口休息的場面,海風,海浪,安靜的軍艦,熟睡的水兵,如此抒情的歌曲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以前就算有人想過以戰士們休閒生活為背景創作抒情的作品,在當時的創作環境中也沒人敢寫。
1980年秋天,在由“北京晚報”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新星音樂會”上,海政文工團青年歌手蘇小明的一曲《軍港之夜》一舉成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軍港之夜》風靡軍內外,廣受歡迎,但也有人公開批判說,蘇小明的歌,曲調咿咿呀呀,沒有革命氣勢,純屬“靡靡之音”。一位音樂權威也稱《軍港之夜》格調不高:當兵就要提高警惕,怎麼能唱海軍戰士睡覺呢?海軍機關有人反應更激烈:這樣的演員部隊不能留,要處理。
時光荏苒,星移斗轉,近30年過去,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人們的思想也更加成熟、理性和開放。當初批評過蘇小明唱《軍港之夜》的人,恐怕絕不會想到,《軍港之夜》已成為中國軍旅歌曲的海軍經典代表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