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要追溯到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來看:
假設庫存商品A之前沒有計提過跌價準備,期末金額為100萬,其相應的可變現淨值為80萬元,表明已經發生了減值,做計提準備的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
貸:存貨跌價準備—A 20
注意:這筆分錄減少了本期的利潤20萬,同時減少了存貨的賬面價值20,即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列示金額減少了20萬元,但是(關鍵就在這裡)庫存商品期末的成本還是100萬元,也就是庫存商品科目的餘額還是100萬,並沒有因為計提跌價準備而減少!
等到下期,該批商品實現銷售了,需要結轉成本,一方面該批庫存商品100萬要結平,但是上期已經有20萬元透過資產減值損失記入了損益,所以本期結轉銷售成本時,只能結轉80萬元了,這樣該批商品總的對損益的影響還是100萬元,和沒有發生減值時對損益的影響金額是一樣的也是100萬元。
實現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
存貨跌價準備—A 20
貸:庫存商品—A 100
如果沒有計提過跌價準備的話,
借:主營業務成本100
貸:庫存商品 100
之所以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是由於會計上有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從對損益的影響來看,計提跌價準備就是在商品沒有實現銷售的時候,提前確認了一部分損益(透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影響利潤表),所以後來商品實現銷售的時候,就只能結轉剩下的那部分損益(透過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影響利潤表)。
這個問題要追溯到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來看:
假設庫存商品A之前沒有計提過跌價準備,期末金額為100萬,其相應的可變現淨值為80萬元,表明已經發生了減值,做計提準備的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
貸:存貨跌價準備—A 20
注意:這筆分錄減少了本期的利潤20萬,同時減少了存貨的賬面價值20,即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列示金額減少了20萬元,但是(關鍵就在這裡)庫存商品期末的成本還是100萬元,也就是庫存商品科目的餘額還是100萬,並沒有因為計提跌價準備而減少!
等到下期,該批商品實現銷售了,需要結轉成本,一方面該批庫存商品100萬要結平,但是上期已經有20萬元透過資產減值損失記入了損益,所以本期結轉銷售成本時,只能結轉80萬元了,這樣該批商品總的對損益的影響還是100萬元,和沒有發生減值時對損益的影響金額是一樣的也是100萬元。
實現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
存貨跌價準備—A 20
貸:庫存商品—A 100
如果沒有計提過跌價準備的話,
借:主營業務成本100
貸:庫存商品 100
之所以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是由於會計上有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從對損益的影響來看,計提跌價準備就是在商品沒有實現銷售的時候,提前確認了一部分損益(透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影響利潤表),所以後來商品實現銷售的時候,就只能結轉剩下的那部分損益(透過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影響利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