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長式思維100

    憑心而論,郭德綱的相聲在05年到12年還是出了很多優秀的相聲作品的,再往後逗嘴較多,沒有太好的相聲段子,要不是于謙的天作之合的搭配,恐怕郭德綱的相聲真的沒那麼好聽,于謙一家為郭德綱的相聲事業貢獻大量素材,現在新作品更少了!

  • 2 # 明天會更好167245650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郭老師的相聲,特別是早期的,每每聽每次都笑,儘管已經都背過了!還有,郭老師的相聲不光聽,一定要看。一定要看著他的表情和形體表演,不然好多笑點體會不到。現在隨著他的年紀大了,我更愛他的單口。沏一杯茶,聽他聲音朗朗的娓娓道來。更可貴的是他把自己許多人生經歷,處世之道分享給我們,這是我最愛的一點。願他身體健康,多說幾年吧!

  • 3 # 野蜂嗡嗡嗡

    誰也沒有規定必須喜歡誰,這世界啥樣人都有,就像我們吃豬蹄豬大腸津津有味,老外一臉噁心。各取所需,不喜歡可以繞道。有人說後期老郭作品少了,這種說法有點不講理,創作新段子很難的,井噴過後就是沉澱積累。

  • 4 # 噠噠噠龘龘龘

    就相聲內容來說 好 接地氣 能抓住多數聽眾的心 也能抓住社會上的主流的點 就郭老師個人來說 閱歷深 思維快 有多年的舞臺經驗 一直活躍在 茶館相聲 和劇場相聲的舞臺上 說普通一點就是吃過見過 所以他更瞭解 觀眾心裡想的

  • 5 # 使用者11905157991

    郭德綱的相聲大多來自“四大本”和“六小本”,這兩套書都是建國後整理收集的相聲行業內部教材。“四大本”出版於文革前,運動中大部分被銷燬,文革後行業人士透過重新收集整理,在“四大本”的基礎上出版了“六小本”。

    說句實話,郭德綱跟其他同行相比並沒有太多優勢,唯一的區別在於郭德綱是用舞臺表演來檢驗相聲作品,而同行是透過會議研討來檢驗相聲作品。

    相聲發展到今天一百多年,無數的前輩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編成了一段段傳統相聲,這些傳統相聲幾乎包括了所有中華文化裡的語言包袱技巧。包袱段子可能會脫離時代,但是技巧結構沒有改變。

    比如說傳統相聲《扒馬褂》,它的結構就是透過不斷圓謊來製造包袱,馬褂可能不合時宜,但它的相聲結構是可以使用的。郭德綱的《西征夢》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這段相聲是典型的老活新說,將傳統相聲的故事背景換成更貼近時代的包袱笑料。

    郭德綱手裡掌握的最大財富,是德雲社在早期整理演出的一大批傳統相聲,《揭瓦》《打麵缸》《醋點燈》《鬧公堂》《改行》《賣五器》《八扇屏》《文章會》《大保鏢》,怯字系列,論字系列等等。這些傳統段子可能都有部分不合時宜的地方,但如果將這些傳統相聲重新修改再搬上舞臺,將是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

    郭德綱在若干年前就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和想法,他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契機,或者說一種動力,同行競爭產生的動力。

    我不敢說郭德綱的相聲以後會如何發展,但我可以保證郭德綱遠遠沒有展示自己在相聲專業的全部實力。

  • 6 # 我平凡31654067

    郭德綱是中國相聲界少有的全才演員,他對於傳統相聲的理解和運用,在當今相聲界也只有天津少馬爺在其之上了。

    郭德綱成名之作“我字系列”、“你字系列”之所以受熱捧,一、是作品如實的反映了,社會上的一些反常的現象和一些人的反常心態,如《我要鬧緋聞》、《我是黑社會》、《你要高雅》等。

    二、是勾畫出普通小市民為追求夢想與現實社會的碰撞,引起觀眾的共嗚,是真正的老百姓身邊事,如《我要幸福》、《我的奮鬥史》、《你壓力大嗎》等。

    郭德綱對於相聲藝術的駕馭已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只是時不時使用“葷口”惹得爭議,但恰恰“葷口”又是整段相聲的大“包袱”,郭德綱的相聲不做作,你笑了嗎,你心情愉快了嗎,我完成任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嫁給“現實”還是會嫁給一個自己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