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昨天在群裡,有小夥伴在說孩子在學校遭遇的事情,原本活潑外向的孩子沉默寡言不說話了,向大家求助。 孩子上週換了座位,孩子和同桌的感情很好,英語老師就建議她們互相寫信來表達不捨之情,給了孩子寫信的紙。後來同桌的母親無意中看到信,覺得孩子寫得很好就發到朋友圈,結果孩子的班主任看到了。 第二天班主任就批評孩子,說班裡不允許傳紙條,說她不參加班幹部競選是因為不思進取,以為不當班幹部就可以不嚴格要求自己!孩子被說得傻眼了,說了句寫信的紙是英語老師給的…就被班主任打斷了發了很大的火說孩子在把責任推到英語老師頭上!就把孩子的英語課代表也撤了。孩子回家後就不願意說話了。 英語老師當天上午發現孩子不對勁,就打電話給孩子的母親,說覺得挺尷尬的,畢竟孩子當英語課代表是她選的,結果班主任說撤就撤了,她知道孩子不是想推卸責任在她身上,只是嚇到了不知道該怎麼說,希望家長能和孩子談談,解開孩子的心結。 朋友快氣死了,班主任冤枉了孩子還打電話給她說讓好好教育孩子!一個班主任,給孩子亂扣帽子,說孩子不競選班幹部就是想偷懶不嚴格要求自己,怎麼能這樣去惡意的揣測孩子的內心呢? 想請教下孩子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該怎麼去處理呢?
9
回覆列表
  • 1 # 健康管理師報考諮詢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產生愉快或鬱悶等情緒,每個人都有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幼兒也不例外。由於幼兒注意力很容易發生轉移,消極情緒狀態持續時間也不長,這也表現出一種對情緒的無意識調節。面對幼兒的過激情緒,我們可以講究一些策略,如冷處理、設法轉移幼兒注意力等。同時還可以幫助幼兒學習主動自覺地控制情緒。如教給幼兒自我調節的方法,比如告訴他們,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時,就在心裡暗暗說“不能打人”,“不能摔東西”,或者在不愉快時想想一些有趣的事情。1、與幼兒共同設定合理的規範面對幼兒的各種需要,我們要客觀分析,滿足其合理需要,拒絕不合理要求。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幼兒獲得消極的情緒體驗,可能表現出某種過激的情緒反應。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先與幼兒共同設定一些規範,逐步培養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在實踐活動中用這種能力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做出價值判斷。只有當幼兒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做價值判斷時,才具有實現情緒調控的可能性。2、教給幼兒應對消極情緒的具體方法宣洩法:引導幼兒合理的宣洩自己的情緒。幼兒處理消極情緒的能力還很弱,如果不加以引導,使消極情緒鬱積在心中得不到宣洩,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當然也不能不加控制的宣洩,我們要作科學的積極的引導,教給幼兒以正確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消極情緒。給幼兒宣洩的時間和空間,用心傾聽,給予幼兒關愛、理解和疏導。遊戲轉移法:當幼兒產生消極情緒時,鼓勵幼兒進行遊戲,做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在遊戲中提高認知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產生積極的情緒,並且消除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暫時迴避法: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成人對兒童某些行為和情緒的關注,會提高這些行為和情緒再次發生的頻率。因此,對幼兒的某些消極情緒,採取迴避的方式更能減少它的發生。比如:當幼兒因某些不合理要求達不到滿足而產生消極情緒時,可以假裝沒看見,不予理會,因為此時越理會越會讓幼兒覺得這種方法是有效的,成為他日後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積極引導法:引導幼兒從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轉化,教給幼兒用積極的心態看問題。例如:籠子裡的小鳥飛走了,幼兒非常難過,媽媽告訴他小鳥也想自己的媽媽了,它飛出去跟媽媽在一起,會很幸福,這樣幼兒也為小鳥感到高興,不再難過了。事物都是有兩面的,家長一定要引導幼兒積極樂觀的面對問題,往好的一面努力。積極情緒是間接的,長遠的方式給個體帶來各種利益。他能使個體建立起提供自己長期發展的個人資源

  • 2 # 嫻聊成長

    看了題主的描述,不難看出孩子很喜歡英語課,深得英語老師的喜愛。但英語老師畢竟不是班主任。所以,對於班主任的處理不方便干涉和評價,只希望家長能夠化解。

    那麼,對於這件事,到底如何處理呢?

    首先處理的,是孩子的情緒

    孩子一生中,會遇到合理的打擊,也會遇到很多誤會的打擊,這都會讓他沮喪、低落。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事,不論事情的對錯,我們都要在情感上支援,同時在技巧上指導孩子。

    在孩子難過的時候,抱一抱、告訴他:“我知道你這會很傷心,媽媽/爸爸知道。你可以給我講一講,也可以趴在媽媽/爸爸懷裡大哭一場,都可以。不論發生什麼,都有我陪著你。”

    接下來,可以參考我的文章《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回來告狀,和他說這6句話,利用挫折練情商》中的6句話,和孩子進行交流,幫助他釋放情緒。

    當孩子情緒處理完後,我們就要思考這件事的起因,著手解決了。這件事真的該問責班主任麼?到底該如何處理,才能讓這件事處理好的同時避免以後再有同類事件發生呢?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接下來要思考的,是老師為何會否定孩子?

    老師首先是個普通人,然後是位教書育人的老師。所以,她一定像我們任何一個人一樣,會有自己的觀點、喜好,也會因此產生的標準和要求。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班主任之所以會這樣評價這個孩子,我想應該是孩子的有些反應或者做法讓老師產生了這種“判斷”。

    比如,老師是個希望孩子都積極舉手參與的人,她遇到一個說話後沒反應的孩子,就會特別的關注,如果在“第一印象”的驅使下進一步印證,那麼很可能會進一步加深這種看法。

    我們不知道實際發生了什麼,讓老師和孩子的相處出現了“問題”,就一定是雙方的觀念不是特別同步。

    所以,我們必須清楚:如果我們一味的認為就是老師的大錯特錯,孩子沒有調整的空間,那麼這件事後,還會有二三四五件類似的事件發生,這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

    家長是化解問題的關鍵

    這時候期望孩子去解決是很難的,而問題放涼翻篇又等於炸彈延遲引爆,也是不妥的,家長出面化解是最好的選擇。那麼,到底該如何去做呢?

    我推薦孩子的父母嘗試一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方法,它化解矛盾衝突非常有效的,因為它能夠提供具體的技巧幫助我們與老師建立聯絡,使達成融洽關係成為現實。

    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透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NVC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後天習得的。NVC還認為,我們所有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人的行為是滿足一種或多種需要的策略。與老師和平解決的建議

    根據《非暴力溝通》的4個步驟——講事實、說感受、找原因、談需求,建議此事按以下方式處理:

    找到自己和老師的共同點

    不論老師的方法是否合適,她的訴求,是孩子能向好發展,這一點和家長是一致的。只是有的老師的教育方式比較簡單直接,有的比較委婉柔和,不同的家長和孩子對此的感受不同。

    所以,去找老師前,我們要明白,自己不是老師的敵人,我們要做的是爭取一個對孩子成長有力的隊友。

    以中立的觀點交流事實

    如果我們開口說”老師,您冤枉孩子了“,這就是一句判斷。我們換位想一下,如果你不爽的時候,有人來這麼一句,你什麼感受?

    什麼才算說事實呢?

    對於這件事,我們還不知道班主任的感受,所以,可以先把陳述權交給她。

    “孩子這兩天在家變得很沉默,聽英語老師說是因為一些事,被撤掉了英語課代表,我想向您瞭解下具體的情況”

    複述班主任的事實,迴應他的感受

    這裡不知發展方向,不好舉例。但有一點,我們要表達出充分的傾聽。這會讓老師覺得家長尊重她、信任他、願意解決問題,也會讓她逐漸迴歸理智的處理此事。

    “您說……(他描述的事實),所以您感到……(她表達的情緒)”

    澄清你的事實

    如果老師有對孩子的不合理評價,不要害怕,要合理、及時的澄清。

    比如,老師說孩子孩子傳紙條。講出你從英語老師那裡得到的情況,如果老師諒解說孩子沒說,就趕緊跟一句孩子膽小,我們會告訴孩子要勇敢,也請老師以後多擔待。

    如果老師說即便如此也是不行,那就表明孩子對於每個老師的尊重,產生了這次無意識的違規,也希望老師能夠理解。

    說出自己的感受

    這裡是你們能否快速拉近關係的關鍵。你的感受,要和對方的感受有交集。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面對一個誇你、懂你、不責怪你的人,對方是很難持續性的攻擊的。我們不是要軟弱,但沒必要因為硬氣增加問題處理的難度。

    比如,老師直接撤掉英語課代表的事,確實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可以直言,我明白您是在捍衛班級的規則,可這件事卻因不同的指令和處理方式,給孩子帶來了困擾和不小的心理壓力,這讓你很擔心,希望老師能夠幫助解決。

    表達你的需求

    作為一個家長,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學習的、身體的、心理的。這件事自己會和孩子談應該改進的地方(如老師如果指出),也希望老師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特質,有問題大家多溝通。
  • 3 # 丹晨2020

    不知道這裡面的描述客不客觀,有沒有可能他帶著情緒轉述了這件事,但感覺對老師有很強的不滿。就暫且當成是客觀的事實,我們來聊聊。

    1.班主任的要求面向全班紀律品德等,為學生學好各學科打下基礎,英語老師比較側重於學科教育,對全班學生的品德和紀律可能沒那麼周全,所以出現這樣也在難免。

    2.班主任說你朋友孩子不競爭班長是偷懶,說話是不對,但可以看出兩個重要資訊:(1)班主任覺得你朋友的孩子有能力,應該有擔當,同時也希望孩子多點鍛鍊。(2)班主任是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只是有點急躁,處理事情不成熟,包括他處理孩子的事情,都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這樣的老師未必就不是一名好老師,他需要有反饋的資訊,需要磨練……好老師開始時好多也這樣的吧?

    3.遇到這樣的事情,家長就應該主動點找老師聊聊,不是打電話,是當面心平氣和地聊,你是在幫這位老師,同時也是在幫你的孩子,當然,家長要注意語氣和態度,因為我們都是解決問題的,不是來吵架的。

    4.如果好好跟老師談,他還是意識不到他的處理方式不成熟,這時可能要求助於級長或負責年級的行政,三個人坐下聊,給老師一個成長的機會,可能將來也是一個好老師。

    5.當老師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你的用心,一個合格的老師,一個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都懂得以後好好對待學生,好好工作回報家長的用心。

  • 4 # jr木東視界

    對整個事件的仔細分析,我覺得問題不在孩子,而在大人對事件的認知和處理方式上出現了重大問題,產生的後果是對孩子造成了傷害,而且得不到正確及時的引導。我擔任初高中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不敢說經驗豐富,但可以說遇事無數,處亂不驚,化險為夷,平安無事。

    首先來說說班主任,一個班集體的引領者,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得懂得處事之道,溝通協調好科任老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形成教育認知的高度統一,互通訊息,合作愉快,交流暢順。班主任的決定不能專斷獨行,一定得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與科任老師主動溝通,商定解決方案。

    而科任老師,也應積極向班主任反映學生情況,包括科代表的選用和作業收繳,上課紀律和學生表現,為班主任工作提供充足的資源。不能繞過班主任私自和家長溝通。

    家長對事件本質的認定往往會出現偏差,因為家長獲得的資訊只能是間接片面的,透過別人傳遞過來或只聽子女片面之辭。家長在配合學校教育的時候,應尊重學校,尊重老師,少猜測,少抱怨,特別不能情緒化,責怪老師,並在子女面前暴露無遺,這將會使子女產生厭惡老師,厭惡學習的後果。

    家庭,社會,學校要形成一股正面的理性的教肓合力,主次分明,共同構建科學而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也要適度的激勵表揚,家長今天心疼孩子的委屈,讓老師威信掃地,反過來對他孩子的負面影響將會大於正面。科任老師私自與家長溝通,引來家長對班主任的質疑和不滿,造成家庭與學校的溝通堵塞,不利於共同教育小孩。班主任工作的武斷和簡單化,又造成學生心理的傷害,這一切,都是成人的錯,想辦法好好溝通協調吧。

  • 5 # 良粥童

    讀完之後覺得,如果家長現在也情緒化的處理這個問題:

    1、鬧到學校,老師挨批,是孩子換班級,還是班級換老師,結果都不那麼理想。

    2、家長與孩子一起抱怨老師,只會讓孩子更加產生討厭老師的想法,這對孩子的學習以及在班級裡的發展也沒那麼有利。

    拋開這些,我們能看到的是某個老師的情緒化處理,對孩子造成了誤會,讓孩子暫時處於了低情緒狀態。如果這樣的話,我們首先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然後教會孩子化解情緒,其次是幫助孩子走出“誤會,這件事兒的挫折感”

    想改變環境或者別人太難了,不如嘗試從孩子解決社會矛盾的角度,幫助孩子進行一次成長。

    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1、傾聽孩子的訴說,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非常理解你現在的感受,我們能感受到到你的委屈和痛苦。引導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要急於開導或者站隊,聽著就好。有的時候情緒說出來,情緒就已經化解了一半了。

    2、幫助孩子能夠站在班主任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的同時,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找一些老師的理由,理解老師,從而嘗試減輕矛盾。

    3、幫助孩子走出挫折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首先是可以認真地跟同桌進行告別。但是同在一個班,其實見面的機會也很多。儘快走出陰霾,和新同桌成為朋友。與英語老師進行溝通,嘗試讓英語老師與班主任之間溝通,來化解尷尬,讓孩子重新回到課代表的位置上去。

    教會孩子成長不僅僅是學習,生胡中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樣重要,如果能夠化解矛盾,遠遠比結下樑子對孩子的幫助大,望採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86年農曆11月24日出生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