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皇子的拉攏
在原著的時間線中,範閒是先大婚,後春闈,再出使北齊。這樣一來範閒的“渣男”本色就被掩蓋了不少,電視劇提前安排出使北齊就讓範閒的“婚後出軌”變成了“婚前劈腿”。 此外,編劇提前讓範閒監察院“提司”身份曝光、郭攸之提前入獄,這就相當於“春闈案”的槍還沒掏出來,敵人就已經倒下了。迫切期待第二季的編劇,怎麼去填這個自己提前挖好的大坑。
言歸正傳,按照原著的安排,範閒是春闈前兩天才與二皇子在流晶河的畫舫中第一次見面。在這次歷史性的見面中,兩個人都是心照不宣,雲淡風輕地拉家常,扮演著二哥與妹夫的和諧共處局面。只是在宴之後李弘成才流露出二皇子極力拉攏範閒的意圖。
原著中寫到:在東宮的心目中,一千個你的份量,也抵不上長公主的一句話,所以你不能信任東宮。”李弘成很嚴肅地說道:“你我兩家世交,我與你也算是朋友,所以要提醒你,如果真要倒下來的話,於公於私,我都希望你能倒向那邊。”
這一大段的鋪陳其實非常符合古代宮斗的基本套路,但凡大人物出場只把面子上的過場走一下,表示一下關切,最至關重要的話要留給下面的人去提點,這樣一來就能進退有據。(如果都像電視劇第七集宗皇子殺氣騰騰地拉攏,那就不叫宮鬥劇,那叫宮鬧劇。)二皇子既然跟範閒是初次見面,總不能昨天剛拉攏,今天就掏刀子吧?更何況二皇子在朝中的勢力基本靠銀錢收買,所以此時此刻的二皇子是不可能因為幾天後的春闈案而對範閒下手的。那麼,太子那邊又會怎樣呢?
範閒告別二皇子之後回到家中,接待了鴻臚寺少卿辛其物。辛其物帶來一張紙條,上面一共寫了六個人的名字。範閒看了看紙條上的人名之後居然對二皇子多出了一份感激,因為如果當時二皇子也遞上這麼一張紙條,範閒就會被直接夾在中間,很難處理。
範閒在春闈中擔任的是“居中郎”,其實負責的是會試的糊名階段。太子讓辛其物送來紙條,既是試探又是拉攏。某派清口曾經說過,為領導做一百件好事,不如幫領導辦一件壞事。這次太子親自把辦壞事的機會送到面前,就是要範閒表明自己的態度。接過了這張紙條,就等於跟太子私底下完成了一次黑色交易。
範閒雖然隱隱有些憤怒,但還是接過了太子遞過來的條子,還順便接過了林婉兒手中林相、寧才人和秦家遞過來的條子。畢竟此時的範只有一個空筒子“提司”的名號,卻沒有實際職權,哪一方勢力都是他無法得罪的。
原著中寫到:既然舉國皆是烏鴉,我自然也不會去冒充丹頂鶴。”範閒淡淡說道,將這些紙條全數毀了,輕輕攬著妻子的雙肩,往前府走去。
範閒在春闈的糊名階段中很小心地繞開了紙條上所有人的名字,而且很私心地將成佳林、楊萬里、侯季常、史闡立四個人的名字加了進去,這就是後來的“範門四子”。由此可見,範閒也不是個電視劇中的那個“官場二愣子”。這就說明,就算是有個“親爹皇帝”他也得處心積慮地進入封建集權體制,只有進入體制內掌握了一定話語權才可能達到個人目的,實現理想和抱負;另一方面,當範閒進入體制之後就不得不與政治權謀妥協、合謀,身不由己地改變初衷。
既然範閒按照紙條的指示,已經完成了太子、林相等大佬們交辦的科場舞弊任務,在後面揭發舞弊案的行動中也沒有觸及到這些人。那麼春闈案的審理過程中,還是有大批官員對他喊打喊殺的。那麼範閒究竟動了誰的乳酪了?
在範閒傳出紙條,將春闈案揭了底掉之後,接下來就是審理這次案件了。慶帝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藉機將禮部尚書郭家在朝中的勢力剷除一些,以免尾大不掉。同時,還不能傷了郭家的元氣。
於是,就有了御史郭錚、刑部尚書韓志維和大理寺少卿公審此案的局面。郭錚既代表郭家的勢力又跟長公主有舊情。韓志維也接到了東宮傳來的條子,想要收拾範閒,因為皇后憤怒於範閒私下與二皇子的見面,想要藉此機會給範閒一個難忘的教訓。但是這兩個人都屬於私人恩怨,想要收拾範閒自然無可厚非。
微妙的是,連大理寺少卿代表的勢力居然也沒有想著保護範閒,這個態度就很奇怪了。要知道三堂會審就代表三方不同的勢力,要保證審理的相對公平。審理的過程中,這三位口徑一致地把有功的揭弊者範閒往死裡整,既不符合慶帝的初衷和平衡原則,又沒有顧忌林相與範建的面子敢下狠手,其背後的原因在於,範閒揭發舞弊案就已經得罪了大部分官場人物。
如果說春闈一場盛宴,那就是皇帝吃肉,太子啃骨頭,大臣們喝湯。範閒揭發了舞弊案,還收了門生,此舉在眾大臣的眼中其實就是範閒一個人把肉吞掉,骨頭扔掉,肉湯倒掉,其實就犯了眾怒。
此外,在封建官場內部,有一個“官官相欺”現象。官場之中,權力利益和物質利益的分配衝突處處可見,為了己方爭取更大的利益,官員們自然要運用一切權謀手段,壯大自己,削弱對方,或合縱或連橫,相互妥協結成朋黨,或互設陷阱攻擊對方來謀求自己真氣集團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是官官相欺的因由。範閒露出這麼大把柄,大家當然是踴躍上前,痛擊這個不講規矩的官場菜鳥。
封建官場充滿險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同謀就是死敵,官員們一邊要防人,一邊還要整人。這是封建官場的一大特色,也是致命的痼疾。只有這幫官員們不斷地窩裡鬥,不斷地耍陰謀,弄手段,相互攻訐,才能使慶帝的皇位做的越穩,專制愈專,獨裁愈獨。
白羽點評:縱觀《慶餘年》原著,範閒也是個深諳官場三昧的官場油條。前面跟太子搞“同一戰線”,後面反戈一擊。在太子倒臺之後又派王十三郎貼身保護,把“當面叫哥哥,背後掏傢伙”的爾虞我詐展示得淋漓盡致,顯示出官場的深不可測和影響可怕。作者貓膩透過小說的敘事手法,對封建上層人物的政治陰謀與詭譎權術進行了冷靜的理性審思,正是《慶餘年》原著小說的成功之處。
奸相的林若甫為什麼能在政壇屹立多年?
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為什麼不管用了?時代變了,年輕人不講武德了
一、二皇子的拉攏
在原著的時間線中,範閒是先大婚,後春闈,再出使北齊。這樣一來範閒的“渣男”本色就被掩蓋了不少,電視劇提前安排出使北齊就讓範閒的“婚後出軌”變成了“婚前劈腿”。 此外,編劇提前讓範閒監察院“提司”身份曝光、郭攸之提前入獄,這就相當於“春闈案”的槍還沒掏出來,敵人就已經倒下了。迫切期待第二季的編劇,怎麼去填這個自己提前挖好的大坑。
言歸正傳,按照原著的安排,範閒是春闈前兩天才與二皇子在流晶河的畫舫中第一次見面。在這次歷史性的見面中,兩個人都是心照不宣,雲淡風輕地拉家常,扮演著二哥與妹夫的和諧共處局面。只是在宴之後李弘成才流露出二皇子極力拉攏範閒的意圖。
原著中寫到:在東宮的心目中,一千個你的份量,也抵不上長公主的一句話,所以你不能信任東宮。”李弘成很嚴肅地說道:“你我兩家世交,我與你也算是朋友,所以要提醒你,如果真要倒下來的話,於公於私,我都希望你能倒向那邊。”
這一大段的鋪陳其實非常符合古代宮斗的基本套路,但凡大人物出場只把面子上的過場走一下,表示一下關切,最至關重要的話要留給下面的人去提點,這樣一來就能進退有據。(如果都像電視劇第七集宗皇子殺氣騰騰地拉攏,那就不叫宮鬥劇,那叫宮鬧劇。)二皇子既然跟範閒是初次見面,總不能昨天剛拉攏,今天就掏刀子吧?更何況二皇子在朝中的勢力基本靠銀錢收買,所以此時此刻的二皇子是不可能因為幾天後的春闈案而對範閒下手的。那麼,太子那邊又會怎樣呢?
二、太子黨的標記範閒告別二皇子之後回到家中,接待了鴻臚寺少卿辛其物。辛其物帶來一張紙條,上面一共寫了六個人的名字。範閒看了看紙條上的人名之後居然對二皇子多出了一份感激,因為如果當時二皇子也遞上這麼一張紙條,範閒就會被直接夾在中間,很難處理。
範閒在春闈中擔任的是“居中郎”,其實負責的是會試的糊名階段。太子讓辛其物送來紙條,既是試探又是拉攏。某派清口曾經說過,為領導做一百件好事,不如幫領導辦一件壞事。這次太子親自把辦壞事的機會送到面前,就是要範閒表明自己的態度。接過了這張紙條,就等於跟太子私底下完成了一次黑色交易。
範閒雖然隱隱有些憤怒,但還是接過了太子遞過來的條子,還順便接過了林婉兒手中林相、寧才人和秦家遞過來的條子。畢竟此時的範只有一個空筒子“提司”的名號,卻沒有實際職權,哪一方勢力都是他無法得罪的。
原著中寫到:既然舉國皆是烏鴉,我自然也不會去冒充丹頂鶴。”範閒淡淡說道,將這些紙條全數毀了,輕輕攬著妻子的雙肩,往前府走去。
範閒在春闈的糊名階段中很小心地繞開了紙條上所有人的名字,而且很私心地將成佳林、楊萬里、侯季常、史闡立四個人的名字加了進去,這就是後來的“範門四子”。由此可見,範閒也不是個電視劇中的那個“官場二愣子”。這就說明,就算是有個“親爹皇帝”他也得處心積慮地進入封建集權體制,只有進入體制內掌握了一定話語權才可能達到個人目的,實現理想和抱負;另一方面,當範閒進入體制之後就不得不與政治權謀妥協、合謀,身不由己地改變初衷。
既然範閒按照紙條的指示,已經完成了太子、林相等大佬們交辦的科場舞弊任務,在後面揭發舞弊案的行動中也沒有觸及到這些人。那麼春闈案的審理過程中,還是有大批官員對他喊打喊殺的。那麼範閒究竟動了誰的乳酪了?
三、官官相欺在範閒傳出紙條,將春闈案揭了底掉之後,接下來就是審理這次案件了。慶帝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藉機將禮部尚書郭家在朝中的勢力剷除一些,以免尾大不掉。同時,還不能傷了郭家的元氣。
於是,就有了御史郭錚、刑部尚書韓志維和大理寺少卿公審此案的局面。郭錚既代表郭家的勢力又跟長公主有舊情。韓志維也接到了東宮傳來的條子,想要收拾範閒,因為皇后憤怒於範閒私下與二皇子的見面,想要藉此機會給範閒一個難忘的教訓。但是這兩個人都屬於私人恩怨,想要收拾範閒自然無可厚非。
微妙的是,連大理寺少卿代表的勢力居然也沒有想著保護範閒,這個態度就很奇怪了。要知道三堂會審就代表三方不同的勢力,要保證審理的相對公平。審理的過程中,這三位口徑一致地把有功的揭弊者範閒往死裡整,既不符合慶帝的初衷和平衡原則,又沒有顧忌林相與範建的面子敢下狠手,其背後的原因在於,範閒揭發舞弊案就已經得罪了大部分官場人物。
如果說春闈一場盛宴,那就是皇帝吃肉,太子啃骨頭,大臣們喝湯。範閒揭發了舞弊案,還收了門生,此舉在眾大臣的眼中其實就是範閒一個人把肉吞掉,骨頭扔掉,肉湯倒掉,其實就犯了眾怒。
此外,在封建官場內部,有一個“官官相欺”現象。官場之中,權力利益和物質利益的分配衝突處處可見,為了己方爭取更大的利益,官員們自然要運用一切權謀手段,壯大自己,削弱對方,或合縱或連橫,相互妥協結成朋黨,或互設陷阱攻擊對方來謀求自己真氣集團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是官官相欺的因由。範閒露出這麼大把柄,大家當然是踴躍上前,痛擊這個不講規矩的官場菜鳥。
封建官場充滿險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同謀就是死敵,官員們一邊要防人,一邊還要整人。這是封建官場的一大特色,也是致命的痼疾。只有這幫官員們不斷地窩裡鬥,不斷地耍陰謀,弄手段,相互攻訐,才能使慶帝的皇位做的越穩,專制愈專,獨裁愈獨。
白羽點評:縱觀《慶餘年》原著,範閒也是個深諳官場三昧的官場油條。前面跟太子搞“同一戰線”,後面反戈一擊。在太子倒臺之後又派王十三郎貼身保護,把“當面叫哥哥,背後掏傢伙”的爾虞我詐展示得淋漓盡致,顯示出官場的深不可測和影響可怕。作者貓膩透過小說的敘事手法,對封建上層人物的政治陰謀與詭譎權術進行了冷靜的理性審思,正是《慶餘年》原著小說的成功之處。
奸相的林若甫為什麼能在政壇屹立多年?
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為什麼不管用了?時代變了,年輕人不講武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