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料溼重是相對於固體份而言的,以燒結銀漿為例,燒結前,銀漿成分主要有銀粉,玻璃粉,有機物乙基纖維素,溶劑,我們先粗略把這幾個組成的漿料的總重稱為溼重,那麼對應的就有個乾重的概念,乾重就是指在燒結完成後,在600度以上的燒結過程中,有機物和溶劑揮發,剩下來的就是固體份,就稱乾重,例如,1000克溼重的銀漿,燒結完成後,乙基纖維素和溶劑揮發了,剩下來的固體份是900克,則900克就是乾重.但這個就涉及到一個您提出的關於對絲網印刷的影響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固體份的比值問題,這個也是個導電填料和黏結料的平衡問題,銀並不是越多,就越好,導電就越好,它還關係到玻璃粉的比例,反之,玻璃粉多了,電阻會翻著倍的往上竄.我舉個計算方式例子,1000克銀漿,我們用850克銀,50克玻璃粉,100克乙基纖維素和溶劑,那麼,燒完後,固體份就是900克,剩850克銀和50克玻璃,850/900=94.5%那就是說,銀粉(導電相)比玻璃(黏結相)=94.5比5.5,這個是根據經驗來推算用料情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最常見的是推算樹脂烘乾型的銀漿,一般透過85比15的銀比樹脂比例來推所用樹脂固含和黏度,舉個例子,經驗認為,85比15的銀比樹脂固化是最佳比例,1000克50%銀含的PET銀漿,樹脂固含20%,銀粉是500克,其他的500克就是樹脂和溶劑,固化烘乾後,溶劑揮發完,銀沒變,還是500克,那麼樹脂是100克,那麼500/(500+100)=83.3%,這個就離我希望的85/15有差距,則可以用倒推的方式,來推用多少克樹脂,或者用多少克更少固含的樹脂。那麼,這個溼重對印刷後銀漿成膜的導電性的影響就在於,溼重和乾重的比越大,移印的銀量就少,特別是銀含需要高的銀漿來說,銀的移印量越少,就有可能導致導電就相對差些。其他的影響就主要是比例換算的方式了。我不清楚我這個解釋是不是比較繞,只是我根據您的帖子的表述估計了一下您想問的是比例換算問題,如果沒理解對,還請見諒,您可以繼續修正一下或完善一下你的表達,讓其他兄弟繼續幫您解答
漿料溼重是相對於固體份而言的,以燒結銀漿為例,燒結前,銀漿成分主要有銀粉,玻璃粉,有機物乙基纖維素,溶劑,我們先粗略把這幾個組成的漿料的總重稱為溼重,那麼對應的就有個乾重的概念,乾重就是指在燒結完成後,在600度以上的燒結過程中,有機物和溶劑揮發,剩下來的就是固體份,就稱乾重,例如,1000克溼重的銀漿,燒結完成後,乙基纖維素和溶劑揮發了,剩下來的固體份是900克,則900克就是乾重.但這個就涉及到一個您提出的關於對絲網印刷的影響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固體份的比值問題,這個也是個導電填料和黏結料的平衡問題,銀並不是越多,就越好,導電就越好,它還關係到玻璃粉的比例,反之,玻璃粉多了,電阻會翻著倍的往上竄.我舉個計算方式例子,1000克銀漿,我們用850克銀,50克玻璃粉,100克乙基纖維素和溶劑,那麼,燒完後,固體份就是900克,剩850克銀和50克玻璃,850/900=94.5%那就是說,銀粉(導電相)比玻璃(黏結相)=94.5比5.5,這個是根據經驗來推算用料情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最常見的是推算樹脂烘乾型的銀漿,一般透過85比15的銀比樹脂比例來推所用樹脂固含和黏度,舉個例子,經驗認為,85比15的銀比樹脂固化是最佳比例,1000克50%銀含的PET銀漿,樹脂固含20%,銀粉是500克,其他的500克就是樹脂和溶劑,固化烘乾後,溶劑揮發完,銀沒變,還是500克,那麼樹脂是100克,那麼500/(500+100)=83.3%,這個就離我希望的85/15有差距,則可以用倒推的方式,來推用多少克樹脂,或者用多少克更少固含的樹脂。那麼,這個溼重對印刷後銀漿成膜的導電性的影響就在於,溼重和乾重的比越大,移印的銀量就少,特別是銀含需要高的銀漿來說,銀的移印量越少,就有可能導致導電就相對差些。其他的影響就主要是比例換算的方式了。我不清楚我這個解釋是不是比較繞,只是我根據您的帖子的表述估計了一下您想問的是比例換算問題,如果沒理解對,還請見諒,您可以繼續修正一下或完善一下你的表達,讓其他兄弟繼續幫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