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領域學習愛好人員
-
2 # 心有乾坤8
掌握歷史並不難,能透徹的分析好歷史並以史為鑑並不是誰人都能做到的,只因為歷史事件都有其歷史背景和侷限性的。
-
3 # pds福田心耕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無論什麼學科,只要想研究,肯研究,堅持研究,就不難!
我認為的歷史,就是所有的昨天!
-
4 # 笑看東籬
只要堅守“唯物史觀”,研究歷史並不難。若站在“唯心史觀”立場上,永久研究不出成果!
研究歷史,首先學習歷史。歷史不單是:打仗如何、邊疆多大、皇帝幾位、誰能耐、誰無能……那是“小孩子”的浮淺說法。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學習,能正確認識出現的重大政治鬥爭;明確社會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理解政治變革是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透過學習回顧,還能更清醒地把握當今的政治特點及未來走向。
經濟史在史學中佔重要地位。人類是怎樣發展生產力的;如何改進製造工具;古代近代現代經濟結構及生產方式的變化等。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
思想文化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透過學史瞭解中外思想文化發展程序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及相關人物,可以進一步從思想文化層面瞭解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徵。
思想文化史,是特定歷史條件下,人類社會經濟和政治活動的反映,又指導了人們的政治經濟活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因此,學習思想文化史,應該聯絡政治史和經濟史的相關內容,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對於歷史知識,必須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邊學習邊研究;在研究中再學習,再研究!
-
5 # 千千千里馬
如果歷史是一個乘法口訣表,還需要研究嗎?
我們今天知道,最早的乘法口訣表,是秦始皇時代的竹簡就已經記載的,跟我們今天,7大家熟悉的乘法口訣表一模一樣,這就是說,兩千多年乘法口訣表沒有變化!
可以推測,乘法口訣表遠遠比秦始皇時代更早。
假如要你給出一個答案:乘法口訣表,到底是什麼時代出現的,是誰發明了乘法口訣表,你找得出來嗎?
所以,應用乘法口訣表,是一個數學規則問題,這些規則兩千多年前,早已完美無缺了。
只是,遺憾我們卻不能知道,究竟是誰發明了這麼有趣的乘法口訣表。
如果要找到答案,估計就是貸款一百年也很難解決的,這就是研究歷史的難度。
研究歷史,其實就是一些並不複雜的問題。比如,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自己寫了幾千年的歷史,可是,他什麼時候出生的?什麼時候死的,我們至今沒有依據,沒有確切的訊息。我們永遠在盼望,同時也永遠在失望,這就是歷史。
歷史可能永遠也找不回來了,歷史就在眼前。
我們今天依然能夠看到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古裝戲,我們好像一會兒在唐代,一會兒在宋代,一會兒在清代。
歷史給了我們很多想象,歷史也給了我們很多思考和懷疑。
我們會提出中國有夏朝嗎?我們也會回答,當然有夏朝。
我那會提出楊玉環真的死了嗎?我們也會回答,楊玉環真的沒有死。
但是,證據在哪裡?
相信歷史,因為有事實。如果沒有事實,真的就沒有歷史嗎?難道沒有記載,就沒有歷史?如果記載了,就是歷史?
這就是研究歷史的嚴肅性,也是研究歷史的難度。
事實勝過所有的花言巧語,歷史要的就是這個。
所以,歷史我們可以不信,歷史也教我們懂得什麼是相信 。
有人說歷史過去了,有人說歷史就是今天。
我說歷史就是你,歷史就是他,你說呢?
-
6 # Zh139401728
昨天的歷史演變為今天,今天的歷史演變為明天,歷史雖在前進、發展、進步並走向文明,但歷史的演變程序總會給人很多啟示!
-
7 # 達摩說
研究歷史太難了,但這世上又哪裡有什麼容易事?
我想起幾年前寫碩士論文的時候,最開始開題完成後,搞了一個很大的架子,被老師們一通批。然後自己就擱置了,一直沒有動筆,直到一年後才在導師的催促下動筆。
然後就是查資料,這個過程是最難熬的。有個資料是在學校圖書館的特藏室,但那裡的書不能外借,只能在裡面看,或是在特藏館內的文印室影印,但影印費比校內的影印店貴很多很多。特藏室那個地方又不能見光,所以裝的茶色玻璃,終年陰冷,接近秋冬之際,暖氣尚未到位,坐在那裡凍得要死,卻又必須要去,真是煎熬。
又要大批次影印,當時窮,不想多花錢,就只好偷著把書帶出特藏,跟圖書館的看門人說好話,說是替老師出去影印,才能勉強帶出去影印,少花了不少錢。
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寫論文,倒不完全說是真想熬到那麼晚,而是晚上寫確實比較安靜,思緒也異常敏感,史料上的很多東西真的會隨著筆端的行文,引發自己的共鳴和反思。這個過程是挺痛苦的,但也樂在其中,宿舍的夥伴們都在夜半“孕育”著屬於自己的“孩子”,那些難產的瞬間大家也都會拿出來分享,共同探討。晚上做事情,餓是必然的,我們在網上採購了大量的煎餅,又在超市買的老乾媽。我們一邊啃著煎餅,一邊寫著論文,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的場景。
查詢資料的過程不完全都是順利的,有的資料迫於條件真的無法找到,只好轉引,但有的資料以為找不到,最後竟然碰上了,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當時一直在找關於香山慈幼院的一些史料,查《熊希齡集》,找到不少,但仍覺不足,苦找半天,一無所獲,很是苦惱。後來聽一個老師無意間提到說,川大的一個論壇裡分享了一個哈佛大學網上圖書館的連結,上面共享了很多民國的影印資料。我當時只是抱著好奇地態度,想上去看看有啥資料,竟然就找到了1930年代香山慈幼院的一個集子,於是就趕緊把圖片複製下來了。
我承認自己不是個認真做學問的人,但現在想想,做學問雖然艱苦,但也樂在其中。對於如何理解歷史這個問題,在讀碩士之前,我可能會巴拉巴拉說一堆,但讀完碩士後,我發現自己再面對這個問題時,會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表達。
回覆列表
難!太難!研究歷史負有泰山之重的責任!
不是寫文章般簡單,更不是誰想研究就研究的,真正懂歷史能研究說清楚的人少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