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娜娃12345
-
2 # 清清的愛和淡淡的生活
這不現實,你逃離不了,走到天邊,問題依然存在,除非心裡放下了,也就無需逃離了,堅強的面對現實,解決所有的難題!!!
-
3 # 張良國vlog
你好!
如果可以逃離現實生活,我會去海南三亞。
因為我喜歡有海的城市,而且哪裡沒有大型的重工業,空氣汙染也不會那麼嚴重,有的是Sunny沙灘和一望無際的大海。
你幻想一下,閒暇的時光走在Sunny沙灘上,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後面是粗壯高聳的椰子樹,頭頂著的是藍天白雲。
一群人在沙灘上奔跑,一群人在海里衝浪,還有遊艇帶你領略大海的無邊無際,遊蕩在那些未知的領域,讓你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感受到浩瀚大海我們在他面前是多麼的渺小。
傍晚看海上的日落,又是另一種不一樣的風景——黃昏灑在波光盈盈的大海上,彷彿面前就是星光璀璨的金山。在看日落,好 像一直掛在大海上一樣永遠不會掉下去,這一切是多麼的美好,還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
-
4 # 阿瓊584
為什麼要逃離?年青就好好的努力,中年就好好的顧家,像我退休了,就好好的享受生活!多陪陪父母,週末去看看兒孫!
瀘沽湖,因西岸鹽源縣元、明、清三代設左所土司千戶所,解放後設左所自治區,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是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為四川、雲南兩省共有,但四川的湖岸線比雲南的湖岸線長,約佔2/3,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區,區域地理座標介於北緯27°36′55′′-27°47′2′′,東經100°43′36′′-100°54′20′′之間 ,中心座標為東經100°45′~100°51′,北緯27°41′~27°45′。
瀘沽湖流域地處西南季風氣候區域,受大氣環流的影響,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區,具有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冬暖夏涼,降水適中,由於湖水的調節功能,年溫差較小。境內地形複雜,群山連綿起伏,呈現出明顯的立體氣候特點,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遞減。區內乾溼季分明,6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1月至2月有少量雨雪,旱季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11%,雨季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89% 。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相對溼度70%。。常年平均氣溫12.8℃,一月平均氣溫6.3℃,七月平均氣溫19.1℃,極端最高氣溫30.0℃,極端最低氣溫一8℃。區域內光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為2260小時,日照率57%,全年有近十個月的時間藍天如洗,麗日高照,風和氣爽。
瀘沽湖畔居住著眾多民族,以蒙古族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 ,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與鹽源縣的其他地區的蒙古族語言相通,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雙方分別叫“阿注”、“阿夏”,故稱“阿夏婚”。
瀘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蒙古族約6000人(四川瀘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餘人,雲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風景區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瀘沽湖摩梭人建築特點
瀘沽湖民房大多為方木垛成的井榦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每塊長約1米,寬0.17至0.26米不等。內部結構為適應其母系原則而組成家庭特點,有火塘所在的正室,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為“客房”,上為青壯年婦女與他們的“阿注”的居室,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
瀘沽湖摩梭人仍保留著母權制家庭形式,被稱之為“神秘的女兒國”,母系家庭中母親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摩梭人幾乎全民信教,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達巴教”外,還信仰喇嘛教。
看到湖畔的那一剎那,心頃刻被詩情畫意的瀘沽湖水所填滿。原來這就是神秘的東方女兒國,真的存在!水天一色的湖畔,看著格外悅目。這顆情人的眼淚,真是藍得讓人心疼。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即使在湖畔靜坐發呆,看看近處的清澈見底的湖水,望望遠方飄蕩的扁舟,都會感到幸福感爆棚。在我的理解裡,這就是詩與遠方。因為到了這,我真正的想讓自己,慢下來,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