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晨晨加油
-
2 # 三個好媽媽
這個互動就是:您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通常是怎麼處理的呢?是批評指責,還是轉移話題?還是理解孩子的情緒並給出解決方案呢?各位寶媽寶爸通常是怎麼處理的?
第一點就是先了解孩子不良情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只是說:“哎呀,孩子容易發火,他有情緒”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不良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點,是父母可以學到不急不吼處理情緒的方式,我們父母的情緒直接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這樣一來我們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也很重要。
第三點就是引導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
第一部:瞭解孩子不良情緒背後的原因我們首先來想一想生活裡的一些場景,確實有時候我們真的是不太瞭解孩子。
例如我們的孩子在堆積木的時候,他沒有堆好甚至是堆倒了,這時候他在哭泣,我們家長說:“哎呀,這有什麼好哭的呢,你不就是一個積木倒了嗎,你再搭就好了呀,為什麼要哭啊,你是男子漢,你不能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話語,但是實際上,我們有沒有嘗試過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往往看見的是孩子的不良情緒
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以及不良情緒也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對他只是瞭解表面。
我舉個例子吧,假如說今天我們的孩子,他真的很想看電視,但這個時候你非要讓他去吃飯,吃飯,吃飯!我們的孩子就有可能會生氣發火,甚至會在地上打滾等。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會認為說:“孩子都幾歲了呀,你怎麼都不聽話呀,你看你的鄰居那個小妹妹比你年齡還小,你看她都知道,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去吃飯呀,你為什麼不聽話呀,你看你又該生氣了”當我們這樣給孩子說的時候,其實我們只是瞭解他表面的情緒,不知道這個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撥開這個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不良的情緒的這個密碼,然後找到背後的答案。
你看不見的是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我們看不見的就是孩子不良行為以及不良情緒背後的原因,例如他有情緒,還有一些信念的同時以及一些正向動機。但是我們看不到、不清楚。
處理情緒的123法則一就是一個提醒,二是兩個方向,三是三個步驟。
首先我們來看看叫123法則裡的一個提醒,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從生理學角度上來講,就是簡單的人腦對情緒的反饋和外化,但我如果說光這樣去講理論,大家可能不太明白,接下來我會給大家結合一些比較好懂的這種方式來給大家建議和分享,應該怎麼去“提醒”?
小互動一下:有沒有從來不生氣的家長?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就是我們有沒有從來沒有發過火的家長?是沒有的;那有沒有一直處於發火狀態的家長呢?當然也沒有。透過這個小互動我們家長朋友會了解到,原來發火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只需要我們有一些刻意的提醒,大家都可以做到比較有理智,不再像以前一樣,當自己要發火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就讓自己任著性子去發火,甚至去壓抑等等。
“一個提醒”就是我們用“手掌大腦”的方式。從生理學的角度上我給大家用手掌大腦來演示一下,人為什麼會發火。
請大家像我這樣伸出你的任何的一隻手都可以,請把你的一隻手大拇指折過來,大拇指折過來之後就相當於是人的一箇中腦的部分,這個中腦就是一個動物腦,主導什麼呢?例如在大草原上廝殺呀奔跑啊等等,也就是最起碼的這種生理機能呼吸、心跳等這就是最起碼的狀態,那其實我們這樣的一種狀態,就是大拇指折過來的時候大腦蓋子比較開啟的狀態。那接下來再給大家看另外一張照片,就是我們要把上面四根手指頭都給彎下來,彎下來就是“止住”,然後把大拇指給包住這樣的一種狀態,看到像一個拳頭,這個拳頭指甲蓋的部分就叫“理智腦”。
這個理智腦就是說當我們冷靜下來的時候才可以去很好的處理問題處理情緒。其中一點理智腦控制的就是人的情緒,當我們有了情緒的時候,我們就要想辦法怎麼去處理,如果說按照以往,當自己有情緒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可能就隨便的發火了,那我們的大腦蓋子就打開了,這個大腦蓋子就是四根手指頭,就像我們剛剛說到中腦的那種狀態,大腦蓋子已經打開了。當大腦蓋子開啟的時候就是不受控,就像動物腦在主導,隨便去發火,就是那種狀態。但是如果說我們真正發火了,我們有意識地去提醒一下自己,一會就會回到理智腦。
這種提醒就是我們家長的修行了,但首先有的時候可能我們是不知不覺就發完火了都不知道自己發火了;那還有的就是後知後覺發完火了才想到不好“上次我剛剛給我女兒承諾或者給她說的我不再對她發火,我也不再去打他,現在反應過來後悔了”這就是後知後覺;還有的叫當知當覺,就是我們稍稍一有想發火的時候馬上就察覺到了自己的狀態,那麼最好的狀態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先知先覺,先知先覺就是當我覺得想要發火,有點生氣的時候我立刻就能意識到:“我要發火了,我要自己疏通一下自己的情緒了,我不能讓自己隨便的把大腦蓋子給開啟”四肢就是四根手指頭,一開啟就是中腦的狀態了,大腦蓋子就打開了。
這個提醒你可以用自己的一個小物件作為提示,什麼都行,例如可以做一個提醒的手環或者做一個胸針叫提醒的胸針,作為你自己的一個提醒物品,那麼同時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寶貝兒,媽媽跟你約定,如果說我今天不小心又發火了,生氣了,你一定要提醒我一下,這個提醒你可以用首飾、語言等什麼都可以,只要提前給孩子約定好就可以,這樣以後其實只要有人去提醒一下我們甚至我們自己能夠有意識地去控制一下提醒一下自己,我們發火的頻率以及次數都會下降,這是從生理學角度上剖析了人為什麼會發火。
第二點講的是兩個方向。
哪兩個方向呢?其實一個是自己的方向,第二個是孩子的方向。當有情緒的時候,一要處理自己,二要處理孩子,為什麼說這兩個同時要進行?有的家長可能會問到,我只關注怎麼處理孩子的情緒,但是我不關注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其實這樣來做的話,或許是不妥的,因為在人的大腦中有映象神經元,當我們的孩子他生氣的時候我們家長有可能一看這狀態立馬也很生氣,那假如說我們一進門看到孩子滿臉笑容地來去迎接媽媽回來 那這個時候假如我們自己心情不好,也容易一下子心情好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的大腦中有映象神經元,我用一個非常簡單通俗的例子給大家一說可能就明白了,假如我們一起和閨蜜們逛街,我們看到她打了一個哈欠,我們也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哈欠,或者我身邊坐著一個同事,他打了個哈欠,這時候我也打了一個,好像自然而然就這樣做了,這就是映象神經元。為什麼說孩子和自己的情緒都要處理,就是因為假如有一方大腦蓋子開啟,中腦就是大腦蓋子開啟的狀態,人的大腦中又有映象神經元,那第二個人或者說我們家長或者孩子他的狀態也會把大腦開啟,兩個人都會失控。如果說我們自己的狀態不好,我們的心情不好,有可能會影響到我們老公,我們的孩子我們身邊的朋友。這就是因為映象神經元的作用,如果我們想要去疏通孩子的情緒到底該怎麼做?在這裡先說說我們自己有這種情緒的時候,家長是怎麼去處理的,來互動一下。
家長通常處理情緒的方式有哪些?
我們作為家長來說,特別是媽媽們我們傳統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一般情況下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叫發洩。這個發洩就是當我們想要發火的時候什麼也不想了,因為真的要被孩子給氣炸了,甚至被老公氣炸了,那這個時候呢,我們就只想發一通火算了,霹靂啪啦發完後可能自己心情會好一些,但是立刻我們或許會有一些內疚總覺得我真的不應該對他們發火,這是第一種發洩的方式。
第二種呢,這個壓抑就是心裡不斷暗示:我要做個好媽媽,我要做一個好媽媽,我要讓孩子覺得我是最好的,我要讓孩子覺得我從來對他都不發火,那甚至我想做一個好妻子,那這樣我對我的老公,他在惹我生氣,我就壓抑我自己,我就委屈我自己,這樣的情緒總歸有一天會越積越多,最終會爆發出來。那大家想一想,當我們發現也好,壓抑也罷,情緒還有嗎?其實還在那兒,沒有很好地去處理。
第三叫逃避,例如我們因為孩子讓我們生氣了,或者我們老公惹我們生氣了,那這個時候我們的閨蜜來和我們聊天,那閨蜜當然會說:“哎呀,你彆氣,那是個孩子,他惹你生氣,你有什麼好氣的,別跟他計較了”我們家長有可能會說算這個話題我們不再談了,其實這就是一種逃避,想一想,我們就是不談這個話題了,這種情緒仍然在這裡,我們到底該怎麼去疏通自己的情緒?
家長正向處理情緒的方式有哪些?
首先識別自己的身體反應,有時候我自己生氣的時候真的是氣的胃很難受,當我生氣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我的胃很不舒服,有的時候會覺得肩膀很緊,那還有的時候會覺得我的後背發涼。這個就是我身體的一些反應,我先和身體建立連線,這是一種方式。
第二種叫積極的暫停,這個具體的暫停是當我知道我要生氣的時候,還記得我給大家說的“大腦蓋子”大腦蓋子打開了我們能夠意識到,然後想辦法把它給合起來,就是有正向的方式去處理,讓它合起來,這個積極的暫停是你能自己意識到而且很快的停下來,這就是積極暫停。
第三叫情緒選擇輪,一會兒我給大家發一個我女兒自己做的一種選擇輪,大家可以去參考,大人可以用孩子一樣可以用,我女兒做了一個選擇輪,她就說當她生氣的時候她能夠做哪些事情就用一個輪子做出來,特別有意思。當他真正生氣的時候他就搖一下那個輪子,那個箭頭指向的方向就是孩子處理情緒的一種方式。
第四點,可以做深呼吸,大家都知道練瑜伽的可以深呼吸三到五次,讓自己情緒,慢慢的好起來。
第五點就可以做運動,像我喜歡走路,跑步,那我們就可以跑一跑走一走,那當然有的朋友可能說:“哎呀,我做不到”剛開始確實很難做到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先嚐試著來。因為每個人都不同,這些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但是可能適合ta,還有一些方式,另外一個家長覺得特別有效,但是我們自己嘗試卻沒有效果。
第六點可以覺察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內到底是為什麼生氣?今後我們該怎麼去處理這些問題?就是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對話。當真正有對話的時候呢,你會覺得原來這個情緒會來也會走,沒有什麼好與壞之分。因為它來了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平復下來,就像我剛剛問了大家有沒有一直都發火的父母,有沒有從來不發火的父母,大家都說沒有,情緒呢也沒有好與壞,只是說他來了之後,可以透過一種方式可以去排解。
傳統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有哪些?以上就是我們處理家長情緒的一種方式。因為只有家長的情緒好起來,是理智的狀態,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引導我們的孩子去處理他的情緒。同時也講到了我們的大腦中有映象神經元,在這個時候我們只有讓一方狀態好起來,另外一方才會跟著好起來,接下來我們再聊聊傳統的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都有哪些?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
互動一下: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一般是怎麼做的呢?
很多朋友都說做的是先哄哄,也不會批評他,而且會有很多的方法來去引導,我覺得特別好,但通常有很多的媽媽可能他們還不會像我們這麼多的家長用了這麼多的好方法。而更多的是傳統的方式,他們有可能就是用到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交換,例如,我們的孩子一下子把玩具搞壞了,當玩具壞了之後孩子又哭又鬧,這個時候媽媽有可能會給孩子說:“別哭了,明天媽媽給你買個電動玩具狗”這就是交換,給孩子買一個電動玩具狗那孩子有可能立刻就不哭了,但是他的情緒其實還在。
第二種叫懲罰,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你再哭我就不再帶你去超市了,再哭你的電動玩具就沒了”這就是一種懲罰的方式。
第三種叫冷漠,顧名思義,反正孩子你哭你的吧,我就做我自己的事情我就當沒聽到,然後孩子就不停的哭,那這就是一種冷漠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四種叫說教。如果孩子想看電視,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覺得看電視對他眼睛不好,於是我們像唐僧一樣給他講:“媽媽跟你說呀,你這個眼睛看時間長了就不好,因為你的眼睛,現在在發育,到時候你會有近視眼戴近視眼鏡的,而且呢,這個近視眼睛鏡片特別厚”就這樣巴拉拉巴拉拉給孩子說了很多,但是孩子根本就聽不下去,他不知道什麼近視眼,戴什麼眼鏡的度數高之類的,他不關心。他只是想看電視,只是想看電視,所以他就有他的情緒在,這就是我們傳統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基本上是這四種比較全面的方式。
正向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有哪些?我們可以說到正向處理孩子情緒的三個步驟,還記得我說的我們123法則嗎。三個步驟分別是一叫認可,二叫准許,三叫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什麼叫認可?舉個例子,我們孩子真的很想吃冰激凌,而且媽媽給他約定好今天只可以吃一個冰激凌不能吃太多。但是孩子她真的很想吃更多,孩子就在旁邊哭鬧,如果我們家長朋友覺得孩子哭很煩,再給她一個冰淇淋讓她立刻安靜一會兒,結果這個孩子有可能會在下一次的時候還想用哭的方式來達到她的目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溫和而堅定的父母,什麼叫溫和?溫和就是尊重孩子,堅定是尊重自己,同時還要尊重當時的情景。那只有這三個尊重同時存在,才是真正的溫和而堅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再說到我們怎麼樣認可孩子的情緒,例如他真的很想吃冰淇淋,這個時候孩子在哭,我們就可以說:“寶貝兒,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是真的很生氣呀,那是因為你想吃那個巧克力味的冰激凌,但是媽媽呢,不讓你吃是因為媽媽擔心你吃了以後會更加咳嗽,或者拉肚子呀,你是希望你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你想吃幾個就是幾個,而且還沒人管你對不對”?這裡就是要認可孩子的情緒,但是家長千萬不要走進一個誤區,大家不要覺得,這樣不就是縱容孩子嗎?其實不是縱容,我們是認可他的情緒,但是不代表我接受他的行為,我們就是不能接受行為,所以說才給孩子一步一步的引導,他的行為,有可能是到處踢東西打摔東西,我們不可以接受這種行為,但是可以認可他的情緒。當這樣被認可之後孩子就會認為我媽媽真的理解我了。
第二點准許,這個准許我們可以這樣說:“寶貝兒,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利,我看到了你在生氣,媽媽剛剛也在生氣或者媽媽小的時候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我也經常生氣”。這就是准許孩子去生氣而不再是堵住自我的情緒。
第三就是給孩子提供可接受的解決方案,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她到底該怎麼去疏通?給他一個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例如我的孩子小米,當他生氣的時候我就會告訴她:“寶貝兒,你到底是想把你的那個小玩具熊發洩幾下呢,還是打那個枕頭,打沙發呀?”因為沙發也是軟軟的墊子,讓他可以發洩一下情緒同時,還不會去傷害到她自己。有的孩子不會處理情緒的時候,有可能會打自己呀,或者說身邊確實有這樣的孩子會打自己的頭,打自己的腳。
在這裡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正面管教的一個小工具叫“共情”,就是我們怎麼去理解孩子,大家可以按照這個句式往裡套。比如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覺得氣憤又難過,那是因為你特別不想去做作業,只想看電視。但是媽媽不讓你這樣做。我猜你是希望永遠都不用做作業,想什麼時候看電視就什麼時候看電視,而且媽媽還不管你。在這裡也是我們認可接受孩子的情緒,但和驕縱並不一樣,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這種無節制的看電視並不好,但不代表我們會讓孩子這樣做,所以我們先認可他的情緒,接下來就可以引導她如何去做,這就是共情的方式,孩子有的時候不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怎麼辦?在這裡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正面管教的一個臉譜。
這個情緒臉譜就是給大家參考的我們可以讓孩子來感受一下他當時的情緒是什麼樣的,平靜的興奮的難過的開心的還是什麼情況的。因為現在,我們家長如果說給孩子說,我生氣了,我開心啊,我高興了,我不高興了,只會用這幾種方式去表述自己情緒的話,我們的孩子仍然會跟著我們家長這樣去做。所以他就不知道其他的一些情緒方式,那這樣,我們可以給孩子看看說:“寶貝兒,現在你到底是覺得是興奮呢,還是說很自信呢,還是態度很堅決呢,或者說你是無聊的狀態還是難過的狀態還是吃驚的狀態等等”,我們先去問問孩子,讓他先去引導讓他去認識。接下來讓他自己去表述,這就是引導孩子的一個過程。
如果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以上三個步驟。第一認可,認可就是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真的很生氣啊,真的就是這樣;第二准許,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利,允許你去生氣,因為我們的孩子,真的是你越不讓他做什麼,他就越做什麼,那我們會告訴他,就像現在,我告訴大家,請不要想一個慢慢開屏的綠孔雀,請問你們現在想的是什麼,肯定是慢慢開平的一個綠孔雀。所以當我們給孩子說,不要看電視,不要看電視,他想到的就是電視。所以,我們首先要去疏通他的情緒就用這樣的方式;第三種可以給他一些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例如孩子生氣了,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家長引導的方式也不一樣,因此我們可以嘗試適合自己家的方式以及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方式,那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牛頓擺球接下來就再給大家分享一下,這種情緒和家庭有什麼樣的關係。大家都學過物理,有一個叫牛頓的擺球,從邊上拿到這個球把它給拎起來,然後把他再放下來的時候會發現這幾個球透過傳動,然後都會動了,那經過擺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逐漸逐漸的又停下來,這說明就是,情緒會來也會走,如果說我們的家庭中,我們的公公婆婆我們的孩子,當我們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有可能就會影響一家人。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有可能也會影響到全家,是會傳染的,當我們告訴孩子情緒,沒有什麼好與壞,他會來也會走,當我們在去接受這樣的一種理念的時候,我們可能就不會那麼的擰巴。不會和情緒對著幹,透過這樣的引導我們的孩子才真正能夠感受到原來生氣是很正常的事情,透過這種生氣的方式能夠讓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還可以去引導他去了解到這情緒是怎麼來的或者怎麼走的。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家長朋友也會從中學習到情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回顧一下:正向引導孩子情緒的方式:1、認可2、准許3、提供孩子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最後給大家2點建議:1、學以致用 2、貴在堅持。
回覆列表
一、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有急躁的情緒時,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包容他。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嘗試擁抱孩子,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心情不好,我會一直陪著你。如果孩子拒絕擁抱,也可以在旁邊陪著他,讓他感覺到自己不孤單。不要去指責孩子你怎麼又……,或者給孩子貼標籤。這些方法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是在發洩我們自己的情緒。
三、讓孩子清晰界限。不清晰的界限,也會讓孩子情緒容易失控。
舉例說明,很多時候我們代替孩子做了很多本該他們自己做的事情,當有一天,我們不再代替孩子時他們就會失落沮喪,甚至發脾氣,殊不知這些事情本來就應該是他們自己做的。
再比如父母心情好的時候,不管孩子提什麼要求都會滿足,反之當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拒絕孩子,這樣也會讓孩子界限不清晰,沒有安全感,因為他們要不斷的探索父母的界限,久而久之也容易脾氣暴躁。
四、引導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當孩子有情緒時可以引導孩子識別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媽媽知道剛才的事情你很生氣,你很傷心,那你需要媽媽替你做些什麼呢。你可以自己呆一會,需要我時你可以叫我。等等類似和善而堅定的語言,不但會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建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