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個月了976

    流星 流星通常是單個零星出現的,彼此間無關,出現的時間和方向也沒有規律,平均每小時可看到10條左右,稱為偶現流星(又稱偶發流星)。但是偶現流星在整個夜晚的出現頻數則不一樣:從統計上來說下半夜出現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較明亮。原因在於下半夜流星是由與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體和地球追上的流星體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現的流星則是追上地球的流星體造成的(可以用馬路上腳踏車流作比方)。 有時候在天空某一區域某一段時間內流星數目會顯著增多,每小時幾十條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流星雨。特別大的流星雨又稱流星暴。如1833年獅子座流星雨出現時每小時竟多達35000條(約每秒10條),景象甚為壯觀。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的結果,這種成群結隊的流星體稱為流星群。 流星群的各個成員在空間的運動軌道基本上是彼此平行的。由於透視的原因,在地球上看來由流星群造成的流星雨彷彿都從同一點向外輻射出來,這一點稱為流星雨的輻射點。大多數流星群即以輻射點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恆星命名,如獅子座流星群,寶瓶座δ流星群等。 通常認為流星雨的出現與彗星有關。彗星是太陽系內一類奇特的天體,它在遠離太陽的時候表現為一顆彗核,直徑幾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陽,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由於彗星核物質的氣化會形成巨大的彗發和長長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於彗星散射出來的物質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最著名的例子是1826年發現的比拉彗星,地球在每年的11月27日透過它的軌道。1846年1月發現比拉彗星已分裂為二,且分裂後的兩顆彗星間的距離越來越大。1855年,它們雙雙重新出現,但已經分得很開。在以後兩次預期彗星該出現的年份都沒有觀測到,人們以為它失蹤了,然而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現極為壯觀的流星雨,輻射點在仙女座。1885年11月27日又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後來得知1798、1830和1838年已觀測到過仙女座流星雨。可見比拉彗星在瓦解前早已在散發大量的質點,仙女座流星雨毫無疑問與比拉彗星有關,故又稱比拉流星雨。 彗星散發出的微粒在漫長的年代中會逐漸因同樣輻射壓和大行星引力攝動而分佈在整個彗星運動軌道上。由於一部分彗星的軌道可以與地球公轉軌道相交,當地球穿越這種區域時便會因大批微粒進入地球大氣層而形成流星雨。比如獅子座流星雨平常年份流星數目並不多,只是每隔33年才有一次程度不等、規模較大的流星暴出現,這33年就是母體彗星軌道運動的週期。流星只是隕石的墜落當然那一瞬間是最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