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早期“永安建政”時受封的五王之一,功勳卓著,地位尊崇。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則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兩位軍事統帥,二人共同撐起了太平天國後期的半壁江山。石達開和陳玉成等諸王在被俘後慘遭凌遲酷刑而死,而李秀成在被俘後卻被曾國藩秘密處決,免受凌遲酷刑。
那麼為何同為太平天國的勳貴重臣,最終結局卻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呢?
1863年6月,翼王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畔,為保全將士性命,決定捨命以全三軍,向四川巡撫駱秉璋投降。6月25日,石達開在成都慘遭凌遲酷刑,行刑時從始至終未出一聲,被圍觀群眾讚譽為“奇男子”。而早在1862年5月,英王陳玉成因輕信叛徒苗沛霖的謊言,在安徽壽州被俘,6月4日,在河南延津凌遲處死。清廷一方面希望用慘無人道的凌遲酷刑來震懾太平天國將士,使他們早日棄暗投明;另一方面,石達開、陳玉成在被俘之後,拒絕投降,大義凜然,陳玉成甚至喊出“大丈夫死則死耳,何繞舌也”的話,使清政府按“謀逆”大罪對他們實施凌遲,也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李秀成於1864年天京失陷後被俘,認罪態度不錯。不僅寫下了七萬餘字的《李秀成自述》,而且極度恭維曾國藩及湘軍將領,貶低天王洪秀全等人,還屢屢表示願意收服舊部投誠,博得了湘軍統帥曾國藩的歡心。
1864年7月19日,天京宣告失陷。李秀成盡心盡力保護幼天王逃出城外,因馬匹腳力不繼,又遭當地村民出賣,於7月22日在南京城外的方山被俘。
倘若他不是將胯下戰馬“漫天雪”讓給幼天王的話,決無可能輕易被俘,這份愚忠確實令人動容。被俘之後,他以每日7000字的速度寫下《李秀成自述》,向曾國藩表示願意出面收服舊部,壯大湘軍,還建議曾趁機推翻清朝,光復漢人江山。湘軍中不少將領也與李秀成報有同樣的觀點,曾國藩此時位高權重,手握雄兵,正是深受清廷猜忌的時刻。
如若讓朝廷獲悉此事,湘軍很可能遭到滅頂之災。權衡利弊之後,曾國藩決定秘密處決李秀成,同時篡改《李秀成自述》中不利於湘軍的部分。既然是秘密處決,那便不可能大張旗鼓,於是李秀成得以免遭凌遲酷刑。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中比較開明的將領之一,他懂得兵戎相見,各為其主的道理。在攻破城寨之時,有意善待朝廷官吏及將領。如太平軍二次攻破杭州城後,巡撫王有齡自縊身亡。李秀成命人買來棺木,妥善收斂,又派船隻及親兵500人護送其靈柩歸鄉,並給治喪銀2000兩。二破江南大營之後,清軍悍將張國樑自盡而亡,李秀成派人收斂遺骸,埋葬在丹陽寶塔之下。曾國藩被李秀成崇高的個人品格所打動,也使得他免受臨死前的一場酷刑。
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早期“永安建政”時受封的五王之一,功勳卓著,地位尊崇。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則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兩位軍事統帥,二人共同撐起了太平天國後期的半壁江山。石達開和陳玉成等諸王在被俘後慘遭凌遲酷刑而死,而李秀成在被俘後卻被曾國藩秘密處決,免受凌遲酷刑。
那麼為何同為太平天國的勳貴重臣,最終結局卻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呢?
認罪態度1863年6月,翼王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畔,為保全將士性命,決定捨命以全三軍,向四川巡撫駱秉璋投降。6月25日,石達開在成都慘遭凌遲酷刑,行刑時從始至終未出一聲,被圍觀群眾讚譽為“奇男子”。而早在1862年5月,英王陳玉成因輕信叛徒苗沛霖的謊言,在安徽壽州被俘,6月4日,在河南延津凌遲處死。清廷一方面希望用慘無人道的凌遲酷刑來震懾太平天國將士,使他們早日棄暗投明;另一方面,石達開、陳玉成在被俘之後,拒絕投降,大義凜然,陳玉成甚至喊出“大丈夫死則死耳,何繞舌也”的話,使清政府按“謀逆”大罪對他們實施凌遲,也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李秀成於1864年天京失陷後被俘,認罪態度不錯。不僅寫下了七萬餘字的《李秀成自述》,而且極度恭維曾國藩及湘軍將領,貶低天王洪秀全等人,還屢屢表示願意收服舊部投誠,博得了湘軍統帥曾國藩的歡心。
投鼠忌器1864年7月19日,天京宣告失陷。李秀成盡心盡力保護幼天王逃出城外,因馬匹腳力不繼,又遭當地村民出賣,於7月22日在南京城外的方山被俘。
倘若他不是將胯下戰馬“漫天雪”讓給幼天王的話,決無可能輕易被俘,這份愚忠確實令人動容。被俘之後,他以每日7000字的速度寫下《李秀成自述》,向曾國藩表示願意出面收服舊部,壯大湘軍,還建議曾趁機推翻清朝,光復漢人江山。湘軍中不少將領也與李秀成報有同樣的觀點,曾國藩此時位高權重,手握雄兵,正是深受清廷猜忌的時刻。
如若讓朝廷獲悉此事,湘軍很可能遭到滅頂之災。權衡利弊之後,曾國藩決定秘密處決李秀成,同時篡改《李秀成自述》中不利於湘軍的部分。既然是秘密處決,那便不可能大張旗鼓,於是李秀成得以免遭凌遲酷刑。
個人品格李秀成是太平天國中比較開明的將領之一,他懂得兵戎相見,各為其主的道理。在攻破城寨之時,有意善待朝廷官吏及將領。如太平軍二次攻破杭州城後,巡撫王有齡自縊身亡。李秀成命人買來棺木,妥善收斂,又派船隻及親兵500人護送其靈柩歸鄉,並給治喪銀2000兩。二破江南大營之後,清軍悍將張國樑自盡而亡,李秀成派人收斂遺骸,埋葬在丹陽寶塔之下。曾國藩被李秀成崇高的個人品格所打動,也使得他免受臨死前的一場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