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桔枳
-
2 # 滇西小羅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好久,你說這筆記,記吧,感覺讀書興趣都沒有了,不記吧,別人都記,會不會因此落下別人一大截呢?
想去想來還是沒有主意,乾脆把“讀書要不要做筆記”分開想了一下,首先就是讀書。我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呢?
為什麼讀書呢?我讀書一般有兩個原因:
一是:想讀(小說)消磨時間
很多人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可以改變容顏之類的東西,有點扯談了!對於大部分書籍來說,我讀它完全是因為我想讀而已!
比如讀古龍的小說,我更想知道的是,陸小鳳到底能不能夾住西門吹雪的劍?花滿樓能聽見落葉觸地的聲音,他內力究竟有多深厚?葉孤城馬上要和西門吹雪決鬥,這時候我只想知道誰輸誰贏,你喊我去記筆記,是不可能呢!
二是:不想讀(經典書籍)但能吸取知識
為了讓自己少虧一點,還是堅持往下讀。慢慢會發現書中確實有很多精彩的東西。但雖說精彩,也是隔幾天就忘記了!這種感覺就好比去旅遊,見到一個漂亮的小姐姐,想辦法成功搭上話,但等回來後,發現竟然沒有一起合張影一樣,悔透了!
所以對於這部分書籍,如果發現經典的地方,我選擇記下來了,隔三差五的就翻來看看,會發現很多很妙的東西,時不時還能引用上一兩句經典,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所以,弄清楚為什麼讀書後,要不要記筆記就很好選擇了,消磨時間而讀的書,沒有必要記筆記,吸取知識而讀的書,精華部分記下來,但要經常複習,做到為己所用,才達到記筆記的目的。
最後,要為了讀書而做筆記,而不是為了記筆記而讀書,千萬不要弄反了!
-
3 # 教育初心
個人意見:一定要做筆記!
一、為什麼要做筆記 ?
我上學時,曾經讀過好多書,有時候週末整天泡在圖書室。但是,基本都是囫圇吞棗。有些是完成任務,特別是有些外國名著,感覺翻譯的語言,讀起來很彆扭,就為了讀而讀。雖然還是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做了筆記,那作用一定不一樣。有思考才會做筆記,做了筆記,才會有更大的收穫。
二、怎樣做筆記?
做筆記,並非就僅僅是抄詞抄句子。讀到哪裡,就把自己的想法或疑問寫在哪裡,讀完了也可以對整本書寫感受或者對書中的人物寫自己的評價。記得曾經在有個講座裡聽到有個古人,讀什麼書都是邊讀邊寫自己的思考,讀完一本書,他的思考也有一本書了。所以,他學什麼,在那個領域就能成為專家。我們不想成為專家,但是,寫自己的想法,寫評價,是很有意思,而且很有作用的。
三、不要為了做筆記去讀書,那樣,確實沒有樂趣。如果和朋友同讀一本書,再交流交流,也是很有趣的。
我不是學問家,只是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不喜勿噴!
-
4 # 富春江翁
圖書要不要做筆記有好多種情況。
你讀書的目的。如果你讀的是武俠類的虛構類消遣書目。純粹是為了打發時光。那就沒有必要做筆記。如果你讀的是非虛構類的書目,是一定要做筆記的。毛主席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
做筆記有以下好處。
做筆記可以促進思考。看書的時候,靈感稍縱即逝,如果能在旁邊做一下筆記,能記住靈感。
做筆記有力挑出書裡的精華。一本書符合二八定律。200頁的書只有八頁是乾貨。做筆記就要記住,讓你感動的乾貨,有利於後期複習。
做筆記有利於自己輸出。做過筆記以後,可為下一步寫書評,聽書,書拆,書單打下了基礎。
做筆記也是一個靜心的過程,慢慢的把書裡的精華抄到筆記本上,也是一個靜心的過程。我很享受這種樂趣。
做筆記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以後寫各種文章的時候,需要素材的時候都可以從筆記裡邊調到想要的素材。
綜上所述,記筆記的好處遠大於壞處,強烈建議記筆記。
-
5 # 傲然於世
讀書要不要做筆記?
這個問題如果問我的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沒錯,我堅持讀書一定要做筆記!
小孩子讀書要做筆記我家寶貝從小學開始,每學期都要讀兩本必讀科目和兩本選讀科目,也就是一學期讀四本書是最低標準。而且老師要求的是:要準備一個筆記本做讀書筆記,把每本書每個章節裡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每讀完一本書後還要寫一篇讀後感,談論一下自己讀完後對這本書的看法和感受。這是對孩子讀書的基本要求,讀完後學校有一個考核系統,會有不同的題目出來供孩子來選擇完成,考核通過了才算是真正的讀完這本書了。
由此可見,小朋友讀書還是很有必要做筆記的。如果不做筆記,有時候會走馬觀花地很快就看完了,卻也很快不記得自己看過什麼了。如果做筆記的話,那些優美的句段在需要的時候至少可以去翻翻筆記,做到學以致用!
大人讀書也要做筆記我的讀書習慣就是也要做筆記。我喜歡在讀書的時候把我讀到的那些自己認為很傷感的、悽美的、搞笑的、幽默的句段都摘抄在筆記本上,還有一些經典的名人名言和一些散文詩集等都記錄在本子上,沒事的時候拿出來看看這些經典的摘抄也是一種享受,看多了腦子裡的印象就越來越深,積累也越來越多,和別人溝通時才不會詞窮!
我是一個熱愛讀書也喜歡記錄的人,所以我也要求和影響著我的寶寶這樣做。當然,每個人的讀書習慣不同,沒法要求所有人都要讀書做筆記,各自堅持自己的愛好和習慣吧!
-
6 # 桃李不言夢夢
首先,來談談讀書做筆記的好處。
我在讀一些人物名稱比較多的作品時,喜歡做筆記,標註上人物名字以及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情節,當我讀完一本書,回顧情節時,比較有感觸。比如說像《穆斯林的葬禮》兩條線索展開,對於記性不好的我來說,不記人物情節筆記,簡直沒辦法!
除此以外,讀到外國文學時,由於外華人名不好記憶,所以我也常常記筆記。比如說當我看《白夜行》時,其中女主角的名字多次發生變化,如果不記筆記的話,我會被情節繞得雲裡霧裡的,有了筆記,情節也就明朗了。同樣的道理,比如說看《百年孤獨》,真的,裡面的人物名字簡直能把我繞暈,很可惜當時看第一遍沒做筆記,所以現在回顧起來沒什麼印象了,準備再次讀,好書不厭百回讀嘛!
小結:我做筆記除了方便記憶人物名字,熟悉故事情節,還有個原因就是遇到喜歡的段落,非常想要摘抄下來,多次品讀!
接著,來談談讀書不做筆記的理由。我也並不是每本書都寫筆記的,如果是看文摘之類的小故事,簡單易懂,讓心情得到放鬆,我通常不會在這些文章上記筆記。閒書也沒有必要做筆記啊!有意義的書要讀透,而如果你每讀一些書都要做筆記的話,效率挺低的!畢竟我們每天的時間有限!
然後,仔細想想你讀書的動力。俗話說:讀書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是卻可以增長生命的厚度。如果你是發自內心喜歡讀書,我想做不做所謂的筆記根本不會成為你的阻礙。如果你內心本就排斥讀書,何必找“讀書筆記”這個理由呢!
我讀書是因為發自內心喜歡書,每一本書,彷彿就是一段人生,趣味無窮!
在當前社會,誰讀書多,誰就擁獲得有財富的主動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讀過的書,正是積累財富的過程,懂得讀書積澱,日積月累,你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嘛!
-
7 # 留仙閣主
正如題主所說,這樣的確會減少讀書的樂趣。
著名女作家三毛當時也有過同樣的困擾“如果在我看得正起勁的時候,讓我去翻字典查閱生詞,我是萬分不情願的。這樣讀書的樂趣會減少很多。”
讀書時做筆記的確有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
如果題主追求的只是消遣娛樂,那大可不必。躺在床上一邊吃著瓜子兒,一邊看著書,豈不樂哉?
但如果題主想有效地學習更多地知識,鞏固其印象,那麼筆記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僅只是筆記,還有讀後感,詞句分析,人物心裡揣摩,故事高低起伏,都要去玩味分析。
聽到這兒,題主恐怕已經是嘴巴發苦了:我就看本書,至於麼?!這樣一下來,我人都虛脫了!
哈哈別急。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你在需要做筆記的地方先劃條橫線,做個標記。等閱讀完後再摘抄到筆記本上。這樣就不會影響閱讀快感啦。
具體如何選擇,看題主的追求嘍。
-
8 # 淺歌千里
1.看你讀什麼書
2.看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而2一定程度上影響1。
讀書時有做筆記願望的人,最基本的、是他想、或者需要素材的積累。
“想”是來自本能的願望、興趣,“需要”是來自輸出,有輸出的需求,就需要他積累輸入,尋找素材、做筆記。
我個人是非常贊同做讀書筆記,從學生時代就有這個習慣,我喜歡、並且現在也需要素材的積累。
素材之於寫作,簡直是命脈。小說可以積累美詞美句,人物形象刻畫,環境搭建,故事情節與語言風格的匹配,視角選擇的技巧等等;工具書籍可以積累學習方法,垂直知識,非虛構類書籍的寫作結構;散文詩歌可以積累優美辭藻和意境等。舉幾個栗子。
一.詞語
素材有很多種。詞語來說,想想連詞有多少種?除了因為所以但是可是然而並且,有沒有高階點的?寫一篇長文下來,自己回頭一看,有沒有一個段落連詞重複,自己都忍不了的?
來,感受一下連詞的豐富多彩~
僅連詞就這麼多玩兒法,想想看,你有一本寶典,記錄著從巴金、老舍、大小仲馬,到張愛玲、三毛、亦舒,莫言,再到桐華、唐七、流瀲紫、天衣有風(排名無邏輯),他們所有人的才華,都在你的小本本里,你像學誰學誰,想用誰用誰,爽不?
二.標題
如果你想寫文案,讀商業類書籍,同時很多大號的商業文案、標題都可以作為積累。特別在新媒體寫作中,標題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我會在筆記中單列一項“文題”,蒐集各種標題,書中的和網文的,這同時也是蒐集文章立意和主題,會為你的輸出提供思路。
三.圖片
圖片同樣可以積累。美女、帥哥、明星、萌寵、讀書、時間、風景、運動、卡通、適合作為標題圖的等等分類,這些積累為做公號提供方便。如果你要寫小說,蒐集的圖片可以用於人物、場景、服裝、道具等的構思設定和激發靈感。
關於做筆記,我喜歡奧野宣之提出的“一元化筆記法”的概念,就是一本筆記,你想寫啥寫啥,想啥時候寫啥時候寫,想啥姿勢寫就啥姿勢寫(這個……你猜是不是他說的)。
一元化筆記會大大降低寫筆記的難度,增加依從性。“手帳”這個詞從日本傳過來,日本人好像天生有把手帳做的很漂亮很卡哇伊的天賦,現在國內也興起了手帳潮,有很多達人~奧野宣之的筆記也是蠻有“手帳風”的,滿滿日系感。感興趣可以翻翻這本書。
當然,這本書也是滿滿的日式風格,講的可細緻具體了,急性子會覺得過於唐僧,喜歡日式清新的可以學習的同時做一次心靈按摩。日本人的認真、細緻,我覺得是值得學習的。
-
9 # 蝸牛與黃鸝鳥929
在《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一書中,作者池谷裕二一針見血的指出: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如果把見過的景色、書本的資訊、聽到的人聲、空調聲、乃至氣味、觸覺等都一一記住的話,不出5分鐘大腦就會達到極限。而為了不讓自己達到極限,大腦平常不會去一直記憶資訊,而是在不斷刪除資訊。
這個結論是有科學依據的,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的大腦在1天過後,就會忘記74%的資訊。所以如果不主動記憶,只消一天就會忘記大部分內容。
對此,柏拉圖就說過:“養成記筆記的習慣,是人類記憶的美德”,我們也有句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為了幫助記憶,牢記書中內容,那麼讀書時還是要做讀書筆記的,就連過目不忘的錢鍾書先生讀書時也要做筆記。而且,做筆記不僅能幫助記憶,還能加深理解,在做筆記的時候相當於又精讀了一遍原文。
那麼如何有效做讀書筆記呢?這裡介紹四種實用方法:
一、便利貼讀書筆記法。這個方法更簡單了,就是在閱讀時,讀到共情部分,就用便利貼寫上想法,然後貼在書裡。為了以防忘記,最好是在當天或三天之內再將這些資訊整理到筆記本上或電腦上。
二、標記法。閱讀時,當我們讀到非常有感覺共鳴的一段話時,是否很想在上面劃線做記號呢?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介紹了三種做記號的方法:
直線:作者觀點、重點內容劃直線
波浪線:與自己產生共鳴、新穎的、顛覆認知的劃波浪線
圈圈:關鍵詞、專業詞和新詞等用圓圈圈起來
另外,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作者建議我們在閱讀時直接在書中做筆記,即使把書弄髒也要記錄下來我們的靈感想法。我自己就很喜歡在書上做筆記,寫想法,然後再將這些資訊整理到電腦上,這樣無形中又讀了一遍書,加深記憶。
三、“蔥鮪火鍋式”筆記法。1、 先寫上做筆記時的日期、書名、作者名。比如170101/《西遊記》/吳承恩,意思就是:2017年1月1號這天,我看了《西遊記》這本書,作者是吳承恩。
2、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這樣就做完筆記了,是不是很簡單?但是記得一定要堅持哦。如果覺得手寫慢和累,那麼可以試試電腦上記錄,如果還是覺得麻煩,那麼還可以用手機語音輸入。不管用哪種方式,還是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不忘記每個重點和靈感,才能有所積累。
四、思維導圖法。近幾年,思維導圖特別火,那麼什麼是思維導圖呢?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視覺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作者大巖俊之將其用來做讀書筆記,也非常好用。他在書中介紹了三種做筆記的思維導圖法,具體如下:
所需工具:空白A4紙、彩色水筆(6-12色),正在讀的書
1、根據目錄章節、標題和小標題等順序來總結作圖,如下 :
2、根據自己看書時的要點內容來作圖 ,如下:
3、根據閱讀目的及答案,自我總結來作圖,如下 :
從不同角度出發,做出來的思維導圖重心也不一樣,我們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即可。除了手畫思維導圖外,還可以使用電腦軟體來製作,比如:iMindMap、x-mind(免費)。我常用x-mind來做思維導圖,非常簡單便捷。
以上這些,就是經過我親測的,實用易上手的讀書筆記法,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另外如果題主是以消遣打發時間為目的的休閒閱讀,比如讀小說、散文等書籍,那麼不做讀書筆記也可以;而如果是以學習知識和收集資訊為目的的閱讀,比如需要記憶的實用類圖書,那麼建議讀書時還是做下讀書筆記比較好。
-
10 # 竹木清心的小站
“筆記讀書法”過時了?並沒有!過時的是工具而不是做法
我的讀書之路,是日益精進的。誰都不是天生會讀書,和其他技能一樣,需要不斷練習、摸索。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是變成高效閱讀者的捷徑。因為我們即將踏進的坑,也許前人早已經走過了,沒必要再體驗一次,完全可以繞過去。《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就是幫我們繞讀書的“坑”、提高閱讀效率的一本書。
作者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是筆記本讀書法的踐行者,這本書介紹的就是奧野宣之親測有效的讀書方法。奧野宣之建議“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這也是本書的核心。圍繞讀書生活的選書、購書、讀書、用書,都可以用筆記本來管理。擰乾水分,我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跟您分享書中的精髓:1、筆記本管理的不僅是讀書,還有人生2、筆記讀書法讓輸出變得容易3、筆記本也許還有其他意義
一、筆記本管理的不僅是讀書,還有人生
奧野宣之在書中介紹,用於管理讀書生活的筆記本,什麼都記:想法、事件、要處理的事情、讀書筆記、生活中各種票據、簡報等等,作者稱為一元化。只需要按照時間順序,直接標記各種資訊就好。這樣做的好處,類似於清單,可以隨時抓取和檢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個日本電影,忘了什麼名字,男主人公本來是成功金融男,浴池意外摔倒後,變成了一個窮困潦倒的十八線小演員,住的地方髒亂差,工作也是一塌糊塗。命運做了這樣的安排,只能接受,好在男主有個終極必殺絕技:筆記本記錄,什麼事情都要寫在上面,然後一項項的去做,完成劃勾。就這樣從零起步,竟然把演員的職業做的越來越出色,還遇到了同樣喜歡筆記本記錄的女主。筆記本記錄著生活的點滴,其實代表著一種秩序、一種有條不紊的工作方法,一絲不苟的生活態度。這樣的做法現在依然可取,只是手段和媒介更加多樣而已。二、筆記讀書法讓輸出變得容易
1、清單購書變被動為主動奧野宣之建議透過各種途徑蒐集圖書的資訊,然後記錄在筆記本里,有目的、有明確目標地購書。並且不熟悉的書儘量到實體書店購書,免得買回來不適合、不喜歡,浪費錢,也浪費書架的空間。對於買過很多爛書的我來說,在需要某類書的時侯,會把網上書店相關的書都買來讀,自然良莠不齊。按照作者奧野宣之的做法,可以多留意相關領域專家的推薦,隨時記錄。因為只有主動買回來的書才能更容易閱讀,閱讀時才能有更多想法產生。2、讀書筆記架起了書籍和閱讀者之間的橋樑透過記筆記來閱讀,這是本書的精華。作者的做法是將書中內容用標籤做好標記,讀完書之後運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將有感覺的原文摘抄下來,標記O,下面寫上自己的評論,標記※,就像火鍋的兩種原料一樣。這樣摘記+評論的方法,架起了書籍和閱讀者之間的橋樑,鍛鍊了發散思維、鍛鍊了調取大腦資訊的能力、提高了寫字的速度。以書中內容為載體、素材、藍本和觸發器,引發思考和形成評論,而筆記就讓大腦資訊的調取有了抓手。如果僅僅是閱讀了書,思想火花四濺的時候, 沒有及時記筆記,估計讀完就真的讀完了。別說留下可供日後查閱的資料,留在腦子裡的資訊也微乎其微,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僅存的那點資訊也會被甩到記憶的深處。因為孤立的資訊、沒有和其他知識點勾連的資訊就像孤島,只能自生自滅。摘記+評論的方法是現在讀書大咖們非常推崇的,只不過為了節省時間,把筆記本手抄變成電腦記錄、豆瓣讀書記錄、手機APP記錄等,還可以用訊飛語音輸入,即便在地鐵裡讀書都可以輕鬆做筆記。3、讀書筆記為輸出打下基礎這樣記錄筆記的方式,也非常有利於輸出,比如寫書評。因為書評不是讀後感,不是隨口幾句的評價,有要件、有格式、有字數,還要有亮點、有思想。如果沒有讀書筆記,合上書輸出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情緒和感受,很顯然不是一篇合格的書評。怎麼做呢?奧野宣之建議只需要將各個章節有代表性的筆記稍加整理,新增一些連線詞,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組織在一起,書評很快就可完成。最近我寫的幾篇書評都是利用這個方法,也推薦給你。三、筆記本也許還有其他意義
如果按照作者做筆記的方法,每讀完一本書,筆記本里面紮紮實實的內容,有原文、有感想,有剪報、有書籤,這種視覺化的刺激一定讓人有滿滿的成就感,腦海中迴盪的一句話可能是“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為了釋放長久集聚的壓力,把自己所有的書籍、筆記都交給讀高二的好朋友處理,讓她挑出能用得上的,剩下的全部賣掉。多年以後,好友給我看她當年沒捨得扔到的一個日記本的時候,我竟有種與青春歲月久別重逢的感覺,酸甜苦辣瞬間充滿心頭,非常後悔當初自己扔掉的決定。這種手寫記錄的筆記本會成為我們記憶的一個載體,越厚越多,越能體會人生的充實。
以上,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不光在前網路時代是非常好的習慣,在當下,輔助讀書的科技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也依然適用。只不過具體的筆記記錄工具,我們有了更多選擇。而作者的一些具體建議,現在看已經過時,比如在書中第五章“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部分做法就需要靈活對待。不依賴網路,多用參考書——現代人怎麼可能不依賴網路呢。
長帶三本書同時閱讀——太沉了,如果出差,一個kindle就搞定了。
用影印件讓讀書更方便——手機拍照貌似更方便一些。
讀書就應該像牛吃草,有個反芻的過程。作者核心講的什麼?透過哪些章節、知識、論據來詮釋這個核心的?書中的哪些內容可以應用到工作生活中?這樣的資訊透過記錄,比如寫在本子上、記在各種APP或網路平臺裡,就不再是躺在書裡沉睡的資訊,彷彿有了生命,只等時間的發酵,等待那個合適的應用場景出現,一展身手。這樣讀完的每一本書,都有了紮實的收穫。
-
11 # 讀書燈下
很肯定地說,需要!讀書過程中,是伴有思考的,不僅要記筆記,怎麼記也很重要。
要記下書中本有的觸動你的點。這些點,可能是引起你共鳴的,可能是引發你思考的,通通記下來。
然後,記下過程中你的思考。由此生髮開來的思考也記下來,這是記錄思考的過程,靈感通常轉瞬即逝,記下來才能保有。而只有真正思考了,書才不是白讀。
最後,記下你讀全書的感想或體會。第二步思考可能是靈光乍現的一點點零碎的珍珠或寶石,而這一步則是用線索將這些小點系統地串聯起來,形成讀一本書整體的觀感。甚至可以寫下你的評價。如此重複多了之後,你會有自己的書單,以及對書的看法體系。
此後最重要而有意義的一步,常常翻閱,溫故知新,並補充新的想法。隨著閱歷的增多,書看得越多,你的想法會越來越深刻,全面,獨到,這當然不止體現在讀書方面,更會輻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嗯,願大家都好讀書,讀好書。
-
12 # 品牌吳之
不是一定要。關鍵是一,你讀的什麼書?第二,你讀這個書的目的。如果是消遣的書,讀一讀打發時間即可。如果是工具書,學習型的書,需要學以致用,就要深讀,就應該做筆記,記住更好。
-
13 # 陌上書香
你認為看小說需要做筆記嗎?
對於我來說看小說一定需要做筆記,因為人的記憶是有限的,當時記住的知識,過幾天就忘了。
著名學者錢鍾書生前就是“筆記大王”,他的全部外文筆記本共178冊,累計34000多頁。中文筆記的數量,與外文筆記不相上下。錢鍾書不但愛讀書愛記筆記,還喜歡寫“日札”,日札共23冊、字的總數大約2000多萬。創造了人類讀書筆記字數的記錄。
據楊絳的《我們仨》中記載毛澤東的秘書胡風還經常登門拜訪、請教錢鍾書修改文中的字。
過目不忘只是一時,真正的讀書做學問必須做筆記,書到用時方恨少,一方面講的就是讀過的書如果不及時做筆記,整理,過後需要引用時就不能及時找到出處,如果記錄下來,找時肯定比較方便。
做筆記,也是再創作,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
-
14 # 大悔憶智冰
小說原本是供人消遣的,但如果書是自己的,讀到感慨萬端處可以在書上旁批一些自己的感想與認識,也可以寫下自己與作者不同的意見,等等。總之還是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
至於旁批不夠,還要做讀書筆記,那是把讀小說作為做學問的工作或者當做學寫小說的學習了吧?
不是為了做學問、交論文、學寫書所做的讀書筆記其實很簡單,無非把自己感興趣的摘抄下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
我是不相信普通讀者會抱著受教育的目的去讀小說的,不管那小說有多偉大,都是在閱讀的快感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至於讀小說就一定要做筆記,那就更沒有多少人願意。
小說,就是比生活輕鬆的生活而已,因為一切都是旁觀。
但是,真有做讀書筆記的必要,例如為了工作為了學習,為了社會的進步,也應該做。
這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讀小說。
-
15 # MindMaster思維導圖
當然有必要啦!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過一句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有透過思考與記錄才能領悟透徹書中的精華要點,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瀏覽,那將會大大影響閱讀效果。
在這裡,小M想給大家分享3種平常通用的讀書筆記方法,無論你閱讀哪類書籍,都比較適用。
一、思維導圖筆記法
透過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梳理整本書的邏輯框架,大綱列出來後,關鍵要點一目瞭然,對於平常時間比較緊湊的小夥伴來說,能大幅提高閱讀效率,節約不少時間。
製圖軟體:億圖腦圖MindMaster
如上圖,以《如何閱讀一本書》為例,透過這張思維導圖將整本書的大綱拆解之後,能夠清晰的看到該書一共就分為四個部分:閱讀的層次、分析閱讀、閱讀方法、閱讀目標。有了整體框架,是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對書中大致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了。
二、RIA便籤筆記法
RIA便籤筆記法引用自《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簡單說,你具體可以這麼理解:
R:是閱讀前對書籍進行拆頁,用便籤標記好你認為對你有所幫助的知識點;I:即透過便籤用自己的語言記錄書中的內容,從而加深記憶和理解;A:指將書本理論對照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透過便籤提煉總結現有問題的解決方案。這類筆記方法在閱讀工具類書籍的時候尤其適合,帶有非常明確目的的閱讀,透過作者分享的理論,幫助讀者快速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RIA便籤讀書法
三、5R筆記法
5R筆記法,即:康奈爾筆記法。據說是學霸都在用的課堂筆記方法,但在平常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同樣適用,將一張紙分為三個部分:提示欄、筆記欄、總結欄。
筆記欄:在閱讀過程中,將你認為書中有用的內容記錄在這個區域;提示欄:主要記錄書中的提綱要領,對筆記欄思路比較混亂的內容,也可以在這個區域進行簡單說明;總結欄:用一兩句話總結你閱讀的內容。下圖對5R筆記法做了非常詳細的說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仔細瀏覽下列思維導圖。
5R筆記法
最後,小M想說,無論用哪種方法做讀書筆記,或多或少都會花上一些時間,如果你覺得做筆記的過程會直接影響到你的閱讀興趣,那不妨放輕鬆,你可以直接在▶▶ MindMaster導圖社群 搜尋你想要的讀書筆記,有上萬本高分暢銷讀物大綱筆記可以直接複用,幫您省去做筆記的時間,讓閱讀變得更加輕鬆和簡單!
-
16 # 隱士夢言
我閱讀的技巧就是別懶,也別圖快,而是要求讀懂,讀懂到每看一篇文章之後,都能有足夠多的感悟,來讓自己寫一篇2000字左右的讀後感,我感覺這樣的閱讀,才不是浪費時間的翻頁。
而且,手別懶,有感想就隨時寫下來,寫一次讀後感,比反覆閱讀20次,收穫都更大,對自己更有幫助。
閱讀《聊齋志異》的感受是,“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中年人不能讀《聊齋》,因為內容太深刻了,幾乎每一個單獨的小故事,都能讓人找到感同身受的某種體會。
例如《成仙》的故事,我為了寫讀後感,反覆閱讀了十幾次,終於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瞬間如夢方醒。之前為了看懂這篇故事,也搜了很多書評讀後感,可沒有一個能講明白其中道理的,於是我來自己寫,寫我的理解和感受。
回覆列表
讀書,要看讀的是什麼書,如果是娛樂八卦雜誌之類,僅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的話,筆記就免了吧。但如果讀這類書的目的是為了捕捉潮流前線,跟隨潮流趨勢,做一些產品推廣或者編輯時尚專欄,筆記恐怕也是需要做一做的!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越來越有道理!當你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查閱大量研究資料的時候,記筆記能讓你下次再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需要再做一次重複的工作,開啟筆記本,找到了之前的答案,結合現在的經驗,輕鬆把問題解決,並且加以最佳化,繼續記錄下來,這個經驗就會越來越有價值。不管讀的什麼書,只要你去讀,就有它被讀的價值,你把對你有用的東西記錄下來,就是你的筆記,筆記不一定是寫筆記本上,現在很多筆記app也是快捷建立筆記的方法。記筆記,只是為了讓你在想用的時候迅速找到它,並不是負擔,卻是一種助力,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