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了頭條那麼久,最喜歡看的就是自然科學及宇宙學,就是一直好奇,有些理論是推算出來的,當時看的很多博主都是靠自己的意識說出來的
5
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猜?從來沒有哪個科學理論是猜出來的,人類對世間萬物的研究都是基於觀測,從大量事實中推出規律,然後再經過長期觀測驗證加以驗證才最終形成理論體系。

    舉愛因斯坦作為例子。愛因斯坦的故事很多人都只聽到一點皮毛,他先是當了幾年專利審查員,有時間看了很多書,然後就像開掛了一樣推演出了相對論。只從這點資訊來看,愛因斯坦確實像是透過腦補就獲得了宇宙執行的規律,但事實是愛因斯坦結論的得出和前人大量的研究結果有關,他也是在洛倫茲、馬赫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數學工具推演得出的結論,而不是空想,在相對論出現後的歲月中,由於的確解決了一些用經典力學難以解釋的天體執行問題,在大量觀測驗證的基礎上,最終才形成理論體系。

    孤立地看待一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容易陷入誤區。可以這樣說,世間的確有規律性的東西,人類是在觀測的基礎上總結,然後用人類的方式描述出來,並應用於實踐。牛頓時代科學突然有了較快的發展,就是牛頓等人發明的微積分、伽利略磨製望遠鏡的發明等大量科學家的努力促成的,望遠鏡、實驗等是觀測方法,微積分是描述、研究工具,觀測、實驗可以發現一些可能的規律,然後利用數學等科學研究工具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牛頓定律、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這樣出現的。

    科學發展到現在,還真沒哪個理論是靠腦補就成為“理論”的。這也是很多民科的所謂“研究成果”無法與受過良好科學教育、科學研究手段教育的科學家不同的原因。

  • 2 # 七老爺30

    透過計算,建立一個模型,不同的模型看誰的模型更接近事實。或者說你暫時沒有更好的解釋來反駁。宇宙大爆炸,黑洞等都是推匯出來認為這種可能性還能說的過去,至少到目前沒有更好的模型來解釋。比如絕對溫度,都是計算出來,實驗達不到這溫度。當然建立一個模型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建立的。

  • 3 # 鍾銘聊科學

    宇宙學其實是一門很講究證據和觀測的學科,確實有人猜,但是猜並不代表就會有人接受,所以光靠才是不可能成為主流的科學理論的。

    想要成為主流的科學理論,更重要的是驗證。

    我們就從宇宙模型說起,科學家對於宇宙的理解,往往要建立一套宇宙模型。最早的宇宙模型是地心說。這套理論很多人都當成是笑話,可問題是它是當時人類所能夠想出的最精確的解決方案了,所以地心說其實能夠成為主流,在於它的結果符合觀測,而不僅僅是因為猜。

    後來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的提出,它的精度遠遠高於地心說,所以它取代了地心說,這時候的宇宙模型叫做牛頓世界觀宇宙模型。但是這個模型連牛頓自己都想哭,因為引力是向中心的,如果是那樣,宇宙最終常會在引力作用下縮成一個點,但是事實上沒有,為了符合實際(因為萬有引力定律下,模型已經足夠精準了,這個準確度聯想在的航天技術都夠能接受),於是牛頓假設了宇宙是無限大的,沒有中心,或者說每一點都是中心,這樣就不會出現bug。

    可後來呢?愛因斯坦從廣義相對論推出了宇宙正在膨脹,但他的世界觀不允許宇宙膨脹,於是他加了一個宇宙學常數,使得宇宙是恆定不變的。這不正是猜測麼?於是,立馬就招來了打臉,科學家都覺得他那個宇宙學常數很奇葩,接著哈勃發現星系正在遠離我們,而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的速度越快,於是愛因斯坦遭到了啪啪啪的打臉。

    在哈勃的發現上,科學家提出了大爆炸理論,並預言了微波背景輻射,還找到了這個東西。

    宇宙大爆炸理論之後,似乎一切都改歸於平靜,可萬萬沒想到,科學家發現星系周圍的恆星運動速度快於理論值,比如:太陽本應該繞中心黑洞的速度是160km/s,可實際上,觀測下來是220km/s。為了擬合這個差距,科學家假設了暗物質的存在,這個暗物質提供了額外的引力,而且它也只有引力作用。

    1998年,又有兩個科學團隊發現了宇宙在加速膨脹,這也不符合理論,為了彌補這個差距,科學家假設了暗能量的存在,它驅動宇宙加速膨脹。

    而科學家們,目前就正在努力研究暗物質和暗能量,試圖揭開這兩個東西的謎團。

    縱觀整個宇宙模型的發展史,你會發現,其實科學家是有猜測的成分,但是猜測並不能夠稱為理論。猜測只有被觀測和實驗證實了才能成為理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檢驗說明地下巖體內彈性變形能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