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子在《道德經》許多章節裡多次提到"不爭"的關鍵詞,在老子的個人思想裡他認為"不爭"是一種"美德"。認為一個人應該懂得謙虛禮讓,不去和他人爭。只要不和他人爭,那麼別人也就無法和他爭什麼了。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6
回覆列表
  • 1 # 安徽巢湖記憶

    老子所謂不爭,是指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就是不管人家的事,就是住在隔別,也不管,只管自己怎麼修身養性。就是隻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

  • 2 # 無話可說一個字服

    不爭而爭,並不是真的不爭,水無形,利萬物,助生長;水無力,可載舟,舉萬斤;水是無情亦有情。是不爭嗎?是不理人嗎?

  • 3 # 閆顯惠

    不爭之德與易經地火明夷卦義相同,箕子之明夷,說的是箕子受冤屈幾十年,堅持正理,被迫拉磨磨面幾十年,終歸冤情的雪趾,這就是不爭之德,只要堅持天道,時間能說朋一切,時間也可以淨化一切。

  • 4 # 明貞

    老子寫道徳經的目的,就是為了人類的和平和諧,他的所有比喻闡述都指向一個目標和平。強霸者必死,不敢為天下先,無為不爭,慈儉上善若水等都是在提醒人們不要對立和鬥爭,一旦爭鬥將永無寧日。事實也著實如此。有文字記載人類也就幾千年歷史,經歷過多少大規模戰爭?因戰亂死過多少人?產生過多少仇恨?如沒有了戰爭甚至爭鬥傷害,人類會多幸福安閒?

  • 5 # 龍一歐

    老子的《道德經》多處提到不爭,這是老子的為人處世之道,老子的不爭不是真正的不爭,而是透過不爭達到爭的效果,如果老子真的不爭,就不會留下《道德經》,他把《道德經》留來了,說明他正在爭,但如果有人說《道德經》這不是,那不是,故意找茬貶低《道德經》,他的態度是不會與這些人去爭的,但孔子上門與老子討論研究學問,老子的態度是很誠肯認真的,這就是老子的不爭。

  • 6 # 國學新知堂

    水利萬物而不爭是說,水滋養萬物、功於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地位,萬物皆欲爭上就上只有水甘願流向最低最窪處。水的不爭是在利萬物功於萬物的前提下,所以老子講不爭是說功而不居。沒有功勞,對於萬物沒有任何貢獻而不去爭,就不是老子所講的不爭。

    老子為什麼要講功而不爭呢?因為帝王君主是有功於萬民的,但是他們在功於萬民的前提下處處爭上。作君主稱孤道寡,是爭;自認為功勞於天下就應當受到萬民敬仰,就應當擁有全天下最多的財富,就應當過天下最奢靡的生活,也是爭。但是,他們居高稱貴,就會有低下貧賤;他們競逐財富,收斂財貨,老百姓便日益貧乏;他的奢靡,百姓便益嫉妒。所以老子講,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尚賢,使民不爭,不令見可欲則民心不亂。

    所以老子認為,天下紛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君主帝王的功而爭,功而爭就是老子講的有為,所以老子講我無為民自定,我無慾民自樸。無為就是功而不爭。水利萬物而不爭,有無為之德,所以老子講水幾於道。

  • 7 # TeaC

    對於這個問題,就勉強湊兩句回答吧。

    在《道德經》中,我的印象,老子寫“不爭”是在寫關於“水”的這一段中的。大意有上善若水、水總是主動處於下位和總是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的處境、水利潤萬物而不以施恩者自居等等,所以水的品性可稱為最大的善。還有一點是,“因為不爭,所以天下莫之能爭”,就是說,如果你像水一樣不與任何人爭,那麼天下也就沒有任何人能與你爭。

    很多爭議、爭論、爭鬥,都起源於“侷限”,參與爭的,都是人、動物等,而廣袤無垠的大自然卻永遠靜默不爭,因為大自然沒有“侷限”,所以我們人類不妨多學一點換位思考、突破自身的侷限看待問題和考慮問題,這樣也就能減少很多無謂的、純屬浪費時間和精力的爭了。

  • 8 # caoxiaopeng

    我們知道,道德經是老子所著,但道德經的稱謂確不是老子的命名。一定是後來人認為它應該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所以命名為道德經。那麼道是什麼呢?可以說是宇宙的全部都,自然來源於道!道是一種理體,無形無相,所以老子有,道可道非常道,語言道斷,心行滅處。德是什麼呢?德是事項,是道的理體的外用。理體只有在事項上見。所謂不爭之德,不是什麼都不爭,就如同老子講,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也並不是什麼也不做,不張嘴肚子就飽了。只有符合道體的德的外用行為,才是不爭之德,也是無為之德。

  • 9 # 手機使用者宣德

    不爭之德!

    何為不爭!不爭強好勝為不爭,不爭名利為不爭,不爭氣爭食為不爭,不與國爭為不爭,不與地爭為不爭,不與天爭為不爭!

    何為德!不爭強好勝是為德,不爭名利是為德,不爭氣爭食是為德,不與國爭為有德,不與地爭是大德,不與天爭是厚德!德是美的化身,真摯的朋友,善良的姊妹!不爭的人是有教養的人,有教養乃有德之人!不爭的人是有涵養的人,有涵養的人為有德的人!不爭的人是有素質的人,有素質的人也是有德之人。

    何為不爭之德!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因果關係,有因才有果,不管是因為什麼事情去爭,但很難知道爭後是什麼結果,若結果不善,爭的人就會因而失德,而這樣的人就會卻少教養,沒有涵養,更沒有素質!而不爭的人,就能守住德,只要不缺德那怕沒積德,那此人也是有教養涵養和素質的人!古人云!不失不得,有時去爭的人,也許什麼也得不到,也許不爭的人,最後的歸屬就是他的!古人還有句話,講不爭為爭,為人只要稍微懂得一點因果關係,則都不會去爭的,爭了也得不到,徒增煩腦!而不爭的人往往就會德到,這世上的一切除因果外,則更重要的是德,因老子早已看透了一切因果生死命運,才有了這句千古名句!不爭之德!

  • 10 # 東風別業

    謝邀,在這裡僅僅做語文而純粹學術的討論,絕不做治國理政統民的思考,也不做道德說教。什麼是爭?萬事萬物皆有度,過分的為即爭,其慾念即淫。相關的詞有勤與奮。我們知道勤與嚴謹的謹有相同部分,所以勤不單是指勤快用力那麼的簡單,更要求謹慎用力的。所以有力度的說法,把握用力的度。奮,即大田,田即莊稼生長之所。大田,無非是擴大田畝和肥田等。都是奮。但如果拔苗助長,那就不是勤奮了,過分了,就是爭了!相關的漢字還有鬥,鬥,體積量器,突出其定量分析含義,所以就有鬥爭之詞了,你對我過分而有爭,那麼我怎麼辦?那就是鬥爭。定量分析你的爭,然後作出反應,稱之為鬥爭。相關的字還有抗,你對我有過分的舉動,而有爭,那我先鬥爭,然後作出反應,方式很多,如果作出的鬥爭是爭鋒相對的反擊反抗,那麼鬥爭就是反抗的抗爭。毛主席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注意,我鬥爭,乃至我抗爭,我恰恰都沒有跟你爭喲,性質是你爭,我不爭,我是什麼呢?是鬥爭,是抗爭!這個鬥爭就是不爭之德,用這個不爭之德去德行,就是無為,即無爭這個為,這樣的無為一定是有益的。注意!既然我能知你爭而過分,那就意味我懂得公平公正,這自然屬於不爭之德。不爭之德即理性。注意!這是從爭這個漢字的字本義出發的,而爭的字史義已經歧化了,甚至可以說異化了。幾乎是一個褒義詞了,比如爭取勝利,只爭朝夕等。至於不爭,現在是這樣表述:有的要爭取,有的不用爭。反正閱讀古典,一定要聯絡語境啊,切不可用今天的字義去讀古代漢字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杯子上粘的標籤撕下來後,上面的膠要怎麼去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