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夜星
-
2 # 猛禽950
不玩了,
雖然喜歡,雖然愛不適手,不用啦,
一,不方便,二,沒有經濟基礎來支撐,
還是用手機拍更方便,更實惠。
-
3 # 雜誌控
畫素成像和分子成像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在顆粒性以及表現層次上。不能說哪一個好哪一個壞,各有千秋。但是傳統膠片拍攝可能趣味性稍微大一些,因為一張優秀的作品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儘管我們將資料都標準化,但是仍有很多環節會有不確定,比如測光(儘管很多人會分割槽曝光系統,畢竟是預估存在人為判斷因素)、膠片、相紙、沖洗溫度、沖洗手法、藥水藥效等因素。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攝影的魅力所在。
-
4 # 火星影視倉庫
膠捲相機,剩下一種情懷了!
為何這麼說,我記得我小時候,一次無意之間,翻抽屜翻出了一個膠捲,那個時候不知道這個叫什麼,只是很奇怪,自己還小心翼翼偷偷的翻出來用✂剪刀剪了一片,然後把其他的放到原處,剪下的一片,自己偷偷放到口袋裡,到哪兒都帶著,但是沒啥用因為沒有相機。再後來一次材料課,發了一個”相機”,這個相機其實是玩具,我當成真的欣喜若狂,以光的速度跑到家,從抽屜裡掏出那一卷膠捲,然後有模有樣的裝進”相機”,還做了電視機樣子拍照,哈哈,你猜怎麼樣,只聽到咔咔咔的聲音,但是拍完拿出膠捲,不見上面有人,我很納悶,然後在那之後,就再也沒有碰過膠捲!(幫我點贊哦,我要認證的,謝謝)
-
5 # 圈在
現在用膠捲相機的人可太多了,可能是你還不夠了解,現在其實使用膠片相機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不我們周杰倫老師的新歌《說好不哭》mv還給膠捲相機帶了一波貨嗎。
我們這兩年隨著膠片風照片熱潮的席捲,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喜歡上膠片色調的照片,手機上各種膠片模擬app也層出不窮(比如最有名的NOMO),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也就對膠捲相機產生了興趣,購買使用膠片相機的人也多了起來。
甚至很多膠片相機的價格也被炒的很高,名氣最大的其中一款,權志龍上手過的“康泰時T3”的價格被炒至上萬。不止相機,膠捲的價格也在往上跑。這些種種都是膠捲相機開始回到大眾視野的跡象。除了更多普通人開始重新用回膠捲相機,原本很多就有名氣的攝影師(此處指大師級攝影師)就更不用說了,我敢說他們大部分都是有在使用膠捲相機進行創作的,最簡單的像日本的荒木經惟,森山大道這倆都還在使用呢。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早就已經玩膠捲相機了,我自己最近也開始玩了,135畫幅膠捲拍了幾卷下來 ,覺得拍膠片和拍數碼除了不能立刻看到成品,還有會心疼下膠捲錢停下來好好想完再拍以外,好像也沒有啥太大區別 。畫質什麼的,膠片的畫質受太多因素的影響,但好的膠片相機好的鏡頭配好的膠捲再用好的掃描器出來的照片畫質肯定不會差,甚至不輸數碼相機,而且照片有膠片特有的色彩和顆粒感這些事數碼相機很難拍出來的。
至於有人,說什麼拍膠片能逼迫自己停下來思考每一張照片要怎麼拍這確實有道理,但這事不管你拿什麼相機也都可以做,只是看你願不願意沉下來罷了。
所以目前對我來說135畫幅膠片相機存在的意義暫時限於它可以是一臺超級便於攜帶的高畫質小型機器,平時拿來替代手機瞎拍和拿來作為備用相機還是不錯的選擇。至於120中畫幅膠片相機嘛,體驗又和135膠片不一樣太多了,那有是另一個話題了,這個話題等你對膠片相機有更多瞭解之後再討論更合適。
-
6 # 荒野wildnis
我用的是黑白膠片相機,底片大小為4X10英寸,5X7英寸畫幅。
似乎用膠片拍攝,每次都是花錢。不錯,省錢的方法是用手機,其他數碼專業相機也的錢。別忘了,就是因為花錢,迫使你更加認真、更加仔細、更加審慎地拍好每一張照片。
下列照片是用5x7畫幅的黑白膠片拍攝的,看看光影你就知道,這是去年山村採風時近乎中午時分拍攝的,鄉村的推車、網兜與鐵鍁。
感覺棒極了,這個過程是非常享受。慢下來,有別於車水馬龍匆匆忙忙的都市。
-
7 # 99999層
玩膠捲相機的不完全是為了拍出和數碼相機相媲美的照片,既然是玩,就各有特點。麻煩的有麻煩的樂趣,簡潔方便的有簡潔方便的樂趣。各自帶來的驚喜不同。
-
8 # 程十九吖
Q:什麼是膠捲攝影?
A:膠捲攝影使用是一種以膠捲為感光元件的相機進行拍攝的攝影方式,不同於現在的CMOS和CCD,膠捲以一種化學的方式將影象儲存在感光材料的顆粒裡面,通俗來講,在沖洗時,透過化學反應來去除不同曝光區域的不同數量(密度)的顆粒,以達到成像的目的。
Q:膠捲相機有哪些分類?
A:按照畫幅來分的話,分135 120 220 4X5等等,其中135和120是比較常用的,220已經停產。膠捲相機發展的時間比較久遠,其中出現過全機械的相機和半電子的相機,或者說全電子(除了膠捲之外)的相機。
Q:是不是膠捲相機越貴越好?
A:並不是這樣的,譬如膠捲單反,隨便買一臺能用的,快門速度適合自己的就行了,並不需要追求所謂的大牌,除非自己喜歡某個品牌或者設計
Q:測光怎麼辦?
A:有一些半電子的膠捲相機是自帶測光表的,譬如佳能A1,F1,但也有一些機械相機可以透過更換測光頂實現測光,譬如尼康大F,後者在120畫幅機器裡更常見一些,因為很多135的取景器都是不可以更換的。
Q:膠捲的畫質比數碼好嗎?
A:兩者沒有可比性,深究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Q:拍了一卷之後怎麼處理,具體流程是怎麼樣的?
A:送到沖洗店沖洗,沖洗店掃描(淘寶這兩個服務都有),發給你電子版,你也可以在同時要求底片回寄
Q:膠片漂亮的顏色是怎麼回事?
A:掃描器偏色,比如富士SP-3000,掃描器最好使用哈蘇X5
Q:膠捲攝影裡最重要的是什麼?
A:腦子最重要,相機不過是工具哈哈哈,拋開這個,認真來說是底片和鏡頭的選用,說實話,在機身上花的錢不用很多
膠捲攝影可以作為一種興趣愛好,用來代替數碼會付出不小的心血,希望各位能注意這一點
-
9 # 膠裡膠氣
這是我棚拍的工具,正常情況下,135(leica R9)120(mamiya7ii)花絮(美能達TC1)這三臺膠捲機是出勤率最高的,也是我掃街、商業棚拍的利器,以下圖片是最新的棚拍。
-
10 # 電影四要素
從6歲開始用海鷗雙反120(過了很久才知道那叫中畫幅),最大的體會是膠捲會逼迫你慢下來,有沒有天賦基本上很快就能知道,構圖、光線運用、模特掌控都必須完美才會按下快門。
《猜下她是誰?》
-
11 # 雲愛衣衫花想容
周邊有幾個朋友在使用數碼的同時,至今還在使用膠片機器;說心裡話使用膠片很麻煩,且不說需要定期去搞膠片,拍攝時,還要測光表支援,拍完後沖洗底片,再用電子掃描成數碼檔案,還是要弄到微機上觀賞。又是暗室又是底掃裝置,忙活起來倒是很有成就感,過程很舒適。
早幾年也跟風的玩,去北京拿二手膠片機器,同時買了幾包膠捲回來,弄了一堆德國、蘇聯的手動老鏡頭,確實增強了不少攝影知識,玩玩就行,畢竟已然落伍成為過去時,什麼德味,俄味的,在當下也就一個風格程式的事。至於說是什麼情懷,都是扯蛋,完全是為了滿足下當年窮而買不起也玩不起的那點遺憾而已。
但說到玩,玩玩也好,最起碼玩到了。
回覆列表
有,而且比你想象的要多的多。小畫幅膠片相機基本被全畫幅數碼相機取代了,但是專業的商業攝影基本都是膠片相機在拍攝,這個是數碼相機目前無法做到的。膠片可以很容易的做出超大畫幅,超大畫幅帶來的像場是很震撼的。專業的黑白照片的藝術展也多半使用傳統銀鹽來放大的照片。作為非專業使用的基本就是情懷,膠捲那種顆粒感和能讓人慢下來拍照的感覺,以及在暗房裡看著紙在顯影盤裡慢慢顯現出影象的愉悅感,這個數碼相機永遠無法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