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修建的夏宮,也就是避暑用的宮殿,貞觀九年(635年)五月,李淵病死於大安宮,夏宮的營建工程也就此停工。李淵去世後,改稱為大明宮,又稱“東內”。大明宮再次大規模營建是在高宗龍朔時期。“龍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風痺,惡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當時為修此宮曾徵收關內道延、雍、同、岐、幽、華、寧、鄜、坊、涇、虢、絳、晉、蒲、慶等十五州121錢,且在龍朔三年二月減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經過這次大規模營建,大明宮才算基本建成,更名為蓬萊宮,併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宮殿再次改名為含元宮,神龍元年(705年)複名大明宮。
此後大明宮尚有多次營建和葺修,如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宮,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宮宮殿,“新造蓬萊池周廊四百間”,浚龍首池,起承暉殿。不過這些工程只是增修補葺罷了。
自唐高宗開始,大明宮成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234年。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繪了當時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時朱泚和黃巢先後據此稱帝。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於乾寧三年(896年)被燒燬。數年後,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蹟也都被拆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
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修建的夏宮,也就是避暑用的宮殿,貞觀九年(635年)五月,李淵病死於大安宮,夏宮的營建工程也就此停工。李淵去世後,改稱為大明宮,又稱“東內”。大明宮再次大規模營建是在高宗龍朔時期。“龍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風痺,惡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當時為修此宮曾徵收關內道延、雍、同、岐、幽、華、寧、鄜、坊、涇、虢、絳、晉、蒲、慶等十五州121錢,且在龍朔三年二月減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經過這次大規模營建,大明宮才算基本建成,更名為蓬萊宮,併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宮殿再次改名為含元宮,神龍元年(705年)複名大明宮。
此後大明宮尚有多次營建和葺修,如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宮,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宮宮殿,“新造蓬萊池周廊四百間”,浚龍首池,起承暉殿。不過這些工程只是增修補葺罷了。
自唐高宗開始,大明宮成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234年。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繪了當時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時朱泚和黃巢先後據此稱帝。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於乾寧三年(896年)被燒燬。數年後,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蹟也都被拆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