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們公司系統問題

    飲食禮儀,源遠流長,是社會文明的具體體現之一。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飲食生活實踐中,都會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規範化飲食禮儀。中國飲食禮儀,數千年來由上到下成規成矩,以一貫之,成為中國一種文化現象的特徵,據文獻記載可知,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曾經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和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而當代世界的飲食禮儀甚為規範,尤其在正式宴會中更顯得井井有條,發揮著重要的用作。餐飲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中國餐飲文化很豐富,華人熱情好客,很講究餐飲禮儀。

    目錄:

    一、 中國古代餐飲禮儀 二、 現代中餐禮儀

    (一)中國餐飲(宴會)類別

    (二)中餐宴請禮儀

    1用餐地點的選擇 2 點菜禮儀 3 中國酒知識 4 餐桌擺放禮儀

    (三)餐具使用禮儀

    (四)用餐禮儀 1.座次安排 2.上菜程式 3.夾菜、敬酒、喝湯特別注意 4.賓主禮儀 5.餐桌上如何說話 6.餐桌禮儀

    中餐禮儀正文:一、中國古代餐飲禮儀

    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有這樣一套程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臺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同時,中國古代,在飯、菜的食用上都有嚴格的規定,透過飲食禮儀體現等級區別。如王公貴族講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麥,魚宜漲,凡君子食恆放焉。而貧民的日常飯食則以豆飯藿羹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有菜餚二十餘種。凡王之饋,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這告訴我們,進獻王者的飲食要符合一定的禮教。《禮記·禮器》曰: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民間平民的飲食之禮則鄉飲酒之禮,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鄉飲酒,是鄉人以時會聚飲酒之禮,在這種慶祝會上,最受恭敬的是長者。禮產生於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飲食活動。不僅講求飲食規格,而且連菜餚的擺投也有規則《禮記·曲禮》說:“凡進食之禮,左餚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疏醬處內,蔥片處右,酒漿處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i]這套規則在《禮記·少儀》中也有詳細記載。

    在用飯過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縟禮。《禮記·曲禮》載: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齒。客絮羹,主人辭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辭以簍。濡肉齒決,於內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ii]

    二、現代中餐禮儀

    (一)中國餐飲(宴會)類別

    餐飲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中餐宴會是指具有中國傳統民族風格的宴會,遵守華人的飲食習慣和禮儀規範。

    宴請活動就其目的性質而言,大約分為三種:一種是禮儀性質的,如為迎接重要的來賓或政界要員的公務性來訪;為慶祝重大的節日或舉行一項重要的儀式等舉行的宴會,都屬於禮儀上的需要,這種宴會要有一定的禮賓規格和程式。另一種是交誼性的,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表示友好、發展友誼,如:接風、送行、告別、聚會等。再一種是工作性質的,主人或參加宴會的人為解決某項工作而舉行的宴請,以便在餐桌上商談工作。

    這三種情況又常交相為用兼而有之。宴會的目的形式性質不同,但賓主所遵循的基本禮儀是一致的。

    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宴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兩種型別。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於到場人數、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於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於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二)中餐宴請禮儀

    1.用餐地點的選擇

    吃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好的辦法,因此餐廳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用餐空間,用餐地點的選擇直接影響著餐宴的效果。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地大物博的疆域和歷代的風流人物,都成了各類餐廳取之不盡的素材,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以特定的歷史朝代為主題

    帶有濃厚的歷史韻味,在菜餚、裝飾和服務等方面,都盡顯歷史風貌,如大唐酒樓、清宮御膳房等。

    (2)以特定的地方菜色為主題

    很多餐廳都是選擇眾多菜系中的一種,作為制定選單、裝飾佈置和服務的基礎,形成了以地方菜系為主題的餐廳。如黔湘閣、蘇浙匯。

    (3)以風景名勝為餐廳佈置的主題

    透過壁畫、雕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裝飾等,突出餐廳的主題。對於既想享受美味佳餚,又想領略名勝風光的人,這是絕好的選擇。如長城廳、敦煌宮、西湖軒、梅龍鎮等。

    (4)以花草植物為主題

    以盆栽、木刻、壁畫等為客人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如桃園、梅苑、芙蓉樓等。

    (5)以歷史文學為主題

    根據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素材,進行改編或取其諧音,如川國演義等吃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好的辦法。

    商務宴請,選擇用餐地點時主要考慮,是否能降低彼此的戒備心,創造無壓力的就餐氛圍。燈光要暗淡些,並演奏朦朧的音樂。客戶的視線應當被一個屏風或一個巨大的綠色植物擋住,這樣才能使客人聚精會神,容易獲得有利的決定。

    2.點菜禮儀

    根據我們的飲食習慣,與其說是“請吃飯”,還不如說成“請吃菜”。所以對選單的安排馬虎不得.很多人請客吃飯,對各個菜系尚不熟悉,就經常會出現“亂點鴛鴦譜”的情況。目前,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八大菜系是魯、川、粵、閩、蘇、浙、湘、徽。有人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它們的特色描繪得淋漓盡致: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壯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不同的菜餚,也有不同的烹調方法,比如:燜就是將煎、炸、炒或水煮的原料,加入醬油、糖等調味汁,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長時間加熱。製品形態完整,不碎不裂。燴就是將加工成片、絲、條、丁的多種原料一起用旺火製成半湯半菜的菜餚。此外,還有烘、煮、炸、烤、滾、爆、蒸、燉、煨等方法。瞭解基本的烹調技巧,也有助於點出主賓雙滿意的選單。

    一般情況下,一頓標準的中餐選單結構包括:

    ·前菜(開胃菜)

    ·湯(羹湯)

    ·主菜(大菜)

    ·面類或米飯

    ·點心(甜點)

    開胃菜 通常是四種冷盤組成的大拼盤。有時種類可多達十種。最具代表性的是涼拌海蟄皮、皮蛋等。有時冷盤之後,接著出四種熱盤。常見的是炒蝦、炒雞肉等。不過,熱盤多半被省略。主菜 緊接在開胃菜之後,又稱為大件、大菜,多於適當實際上桌。如選單上註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主菜的道數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數,因為,華人認為偶數是吉數。在豪華的餐宴上,主菜有時多達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這些菜餚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鹹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種烹調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順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濃膩互動搭配,或乾燒、湯類交配列為原則。最後通常以湯作為結束。點心 指主菜結束後所供應的甜點,如餡餅、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後則是水果。

    做東招待時,可請客人點菜,或請女士先點。

    ·在安排選單時,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 如宗教的飲食禁忌,“三高”患者出於健康原因的禁忌,喜歡吃辛辣食物等地域偏好。

    ·先決定主菜再搭配其他,主菜代表著品位,也代表了主人的“立場”,也就是“預算價位”,因此主菜點什麼,作東者應有主見。

    ·當天的特色菜可以附加在菜譜上,也可以用立式選單放在臺面上,有時還在餐廳的門口用廣告形式陳列。特色菜可能是原料過剩的品種,也可能是是時令菜或廚師的拿手菜。如果它是剩餘菜或時令菜時,通常是比較便宜的,可以適當選擇。

    3.中國酒知識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古人飲酒的豪放胸襟,難以言喻的情感一覽無餘,中國也是古老的釀酒國家。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含糖的野果也會自然發酵成酒的。自古就有“猿猴造酒”的傳說,說的是生活在山林中的猿猴造酒,將吃剩的果子集中堆放起來,由於附在果皮上的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成熟的果子自然發酵, 便釀成了原始的酒,稱之為“猿酒”。

    酒是常用的飲品,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常見的可分為白酒、黃酒、啤酒、保健藥酒幾大類:

    ·白酒是餐宴場合的情感催化劑。中國傳統的八大名酒包括貴州茅臺酒、山西汾酒、四川五糧液、四川劍南春、安徽古井貢酒、江蘇洋河大麴、貴州董酒、瀘州老窖特曲

    ·黃酒:紹興加飯酒、龍巖沉缸酒等

    ·啤酒:有生啤酒、乾啤酒、黑啤酒等若干種

    ·保健藥酒:山西竹葉青等

    斟啤酒時應先慢倒,接著猛衝,最後輕輕抬起瓶口,其泡沫自然高湧,汽泡保持了啤酒的新鮮美味,一旦泡沫消失,香氣減少,則苦味必加重,有礙口感。

    ·中餐常以開杯酒作為宴請開始的標誌,宴席開始時,主人舉杯敬所有來賓,這個時侯,無論會不會喝酒,都要舉杯淺酌,不宜推拒,它代表了主人的謝意與祝福。

    ·當主人起立敬酒時,所有來賓也應起立回敬,這是基本禮節。

    ·向長輩或上級敬酒時,宜雙手捧杯,起立敬酒。

    ·許多酒國英雄,喝酒時仰起脖子,將整杯酒滴酒不剩的倒進喉嚨裡,雖然豪氣萬千,卻很不雅觀。

    4.餐桌擺放禮儀

    每個人座位面前都擺有筷子、湯匙、取菜盤子、調味盤、湯碗、茶杯、酒杯等。有時也會備有放置骨頭的器皿或餐巾。筷子,多使用柱形長筷。以往會以象牙、珊瑚製作的筷子作為地位的象徵,不過,今日仿鑲牙的塑膠筷子已相當普遍了。使用長筷子的原因是便於夾菜。湯匙,多為陶瓷制。有時會備置擱置湯匙的湯匙架。取菜盤,是盤緣稍高的中型盤子。有時準備兩隻。深碗,開口較深的湯碗。

    (二)餐具使用禮儀

    和西餐相比較,中餐的一大特色就是就餐餐具有所不同。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平時經常出現問題的餐具的使用。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須成雙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幾個“小”問題:一是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二是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著筷子。三是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因為這種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四是嚴格筷子的職能。筷子只是用來夾取食物的。用來剔牙、撓癢或是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餚、食物。有時,用筷子取食時,也可以用勺子來輔助。儘量不要單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過滿,免得溢位來弄髒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後,可以在原處“暫停”片刻,湯汁不會再往下流時,再移回來享用。

    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後,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裡,不要再把它倒回原處。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著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裡等涼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裡,或者反覆吮吸、舔食。

    3.盤子

    稍小點的盤子就是碟子,主要用來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裡取來享用的菜餚的。用食碟時,一次不要取放過多的菜餚,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像是餓鬼投胎。不要把多種菜餚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應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裡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夾放到碟子旁邊。如果食碟放滿了,可以讓服務員換。

    4.水杯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時使用。不要用它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進嘴裡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 中餐用餐前,比較講究的話,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溼毛巾。它只能用來擦手。擦手後,應該放回盤子裡,由服務員拿走。有時候,在正式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溼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來擦嘴,卻不能擦臉、抹汗。

    6.牙籤 儘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東西,不要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後,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籤,更不要用來扎取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牧的(山行)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