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忠誠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姜維和魏延都是從半道上投降蜀漢的。在跟隨蜀漢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姜維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儘管姜維統兵在外的時候,朝中包括諸葛瞻、黃皓等人都在劉禪面前說過他的壞話,說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終忠心不二。乃至最後劉禪投降以後,姜維還積極地圖謀復國,最終被殺。
魏延就不一樣了。《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這雖然是藝術的誇張,但是,也不能說毫無根據。至少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服從安排,要獨自帶領隊伍前去北伐,這就不對了。後來,在沒人跟隨他的時候,他竟然一個人逃掉,這更是一種叛變。雖說這是他不服楊儀的表現。但是,也說明他對國家的不忠誠。當初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謀”,也不能不說有害怕他反叛的考慮。
二、從用兵來看,魏延優於姜維。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夠出神入化,要能夠打運動戰。如果太過於謹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戰場上是很難打勝仗的。
諸葛亮用兵,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麼情況都預先考慮清楚,再按步驟排兵佈陣。因此,諸葛亮雖然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績。
諸葛亮能夠看上姜維,就在於姜維與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諸葛亮在自己去世時,把整個蜀國軍隊交給他。
魏延則喜歡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奇制勝的表現。只不過因為當初劉備只讓他防守,而諸葛亮又不信任他,兩人都沒有給他更多用兵的機會,因此,他的軍事才華沒來得及表現罷了。
三、從統帥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統帥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既能服眾,又能讓別人佩服。魏延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跟著他走,固然有諸葛亮多次打擊他,讓他在士兵那裡沒有了威信的表現,但也說明他確實缺乏統帥能力,連一個死黨也沒有培養出來。
姜維作為一個統帥,其能力在蜀國後期的戰爭中,已經體現出來了,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根據姜維和魏延的各自的特點,以及蜀國的情況,諸葛亮選擇姜維作為蜀國後期的統帥,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從忠誠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姜維和魏延都是從半道上投降蜀漢的。在跟隨蜀漢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姜維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儘管姜維統兵在外的時候,朝中包括諸葛瞻、黃皓等人都在劉禪面前說過他的壞話,說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終忠心不二。乃至最後劉禪投降以後,姜維還積極地圖謀復國,最終被殺。
魏延就不一樣了。《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這雖然是藝術的誇張,但是,也不能說毫無根據。至少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服從安排,要獨自帶領隊伍前去北伐,這就不對了。後來,在沒人跟隨他的時候,他竟然一個人逃掉,這更是一種叛變。雖說這是他不服楊儀的表現。但是,也說明他對國家的不忠誠。當初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謀”,也不能不說有害怕他反叛的考慮。
二、從用兵來看,魏延優於姜維。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夠出神入化,要能夠打運動戰。如果太過於謹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戰場上是很難打勝仗的。
諸葛亮用兵,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麼情況都預先考慮清楚,再按步驟排兵佈陣。因此,諸葛亮雖然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績。
諸葛亮能夠看上姜維,就在於姜維與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諸葛亮在自己去世時,把整個蜀國軍隊交給他。
魏延則喜歡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奇制勝的表現。只不過因為當初劉備只讓他防守,而諸葛亮又不信任他,兩人都沒有給他更多用兵的機會,因此,他的軍事才華沒來得及表現罷了。
三、從統帥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統帥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既能服眾,又能讓別人佩服。魏延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跟著他走,固然有諸葛亮多次打擊他,讓他在士兵那裡沒有了威信的表現,但也說明他確實缺乏統帥能力,連一個死黨也沒有培養出來。
姜維作為一個統帥,其能力在蜀國後期的戰爭中,已經體現出來了,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根據姜維和魏延的各自的特點,以及蜀國的情況,諸葛亮選擇姜維作為蜀國後期的統帥,還是比較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