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飛wang

    身負“臥龍”之譽的諸葛孔明為何接受當時“勢小力微”的劉備的請求,出山輔佐劉備爭霸天下?只單單是被劉備“三顧”之舉所感動?只是被劉備“仁義之舉”、“皇室後裔”所吸引?不!或者說是不僅僅是!

    當時的諸葛孔明雖然身負"臥龍"的美譽,但是由於時代的限制,交通極不發達,資訊傳播極其緩慢,因此諸葛亮的名聲還只是在荊州上層文人的小圈子內小範圍的傳播荊州外部甚至荊州的大部分人都還不知道諸葛亮的“才名”。不然劉備也不會到新野那麼久了才在水鏡先生口中第一次聽到諸葛亮的名字,而後才在徐庶的強烈建議下去請“其”出山。單就這方面說這時候的孔明似乎不比當年“紙上談兵”的作為一軍之元帥前的趙括強到哪裡去——都是隻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而沒有“實幹”經驗(當然日後輔佐劉備從無到有建立蜀國的諸葛亮完全證明了他“臥龍”稱號的實至名歸)

    再讓我們看下當時的天下“諸侯”

    首先,官渡之戰後的曹操以許昌為中心輻射數州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威懾天下,橫掃九州之勢。文有以郭嘉、賈詡、程昱、荀彧為首的“參謀團”,武有以許褚、夏侯惇、夏侯淵、于禁為首的“將軍營”,可謂戰將如雲、謀士如雨、兵強馬壯、人才濟濟。若諸葛亮在這時投效曹操,頂多為曹操帳下一小吏,很少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曹操性格多疑除了郭嘉外,幾乎沒有人得到他的完全信任。故而若投曹操,諸葛亮很難有出頭的機會。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與諸葛亮"忠於漢室”的理念不符。所以諸葛亮不會選擇投效曹操。

    荊州劉表,可以稱的上“治世之能臣”,即使身逢亂世,荊州百姓任然可以說是“安居樂業”,若是在和平時期,劉表可以稱的上是“名臣”且可以“流芳百世”。但做為身為處於亂世的一方“諸侯”,他無疑是極不合格的,面對大事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耳根子軟,這些都可以說是身為“主公”的大忌。且荊州後期基本被當地士族把控,任人唯親。故而他也不會是諸葛亮的選擇。

    益州劉璋比之劉表更加不堪,就不必多說!

    江東孫權,其政權可以說是建立在世家大族之上其高層文武官員可以說基本都是來自各個世家大族之人——如周瑜、張昭、魯肅。而諸葛亮作為一個“外來者”也難有什麼好的的位置。且其兄諸葛瑾亦在孫吳,諸葛亮也不會去和諸葛瑾“搶位置”

    轉來轉去,也就只有勢力薄弱、宅心仁厚、胸懷寬廣、享有"仁義之名"且佔據大義之名的“皇叔”劉備是相對而言的最好的選擇了。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選擇並沒有錯,劉備對於身懷“屠龍之技”的諸葛亮可以說是信任之致,而諸葛亮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幫助劉備打下了諾大基業。從大的歷史上來說,諸葛亮與劉備的搭配可以稱的上標準“仁主賢臣”的組合了!(有的人可能會說劉備虛偽,如果一個人可以裝仁義、裝“聖人”裝一輩子,且不說他是不是裝的,就算真的是裝的,那也可是稱的上是"仁主”、"聖人"了。畢竟就算是裝的,那麼裝一輩子又和真的有何區別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好優質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