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彌勒

    按照最大眾的說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因為受到貞觀皇帝李世民的珍愛,早已在他去世以後,按照他生前的遺願隨他一起葬進了昭陵,再無出頭之日。

    就按題主給出的設問,唐王李世民那是唐之二主,屬唐早期人物。而大唐289年國祚興衰沉浮,直到最後一個皇帝,其間漫長的歷史年代裡,人們怎麼能夠再有幸看到這幅《蘭亭集序》呢?

    但是,和唐王同時代的近臣知己卻是見過這幅真跡的,成為了與李世民一同珍視《蘭亭集序》的見證者、目擊者。雖然李世民得來這幅真跡的手段並不高明,甚至還有些厚黑,但畢竟還是到了他的手裡,成為了他的一生摯愛,只能隨他陪葬昭陵。

    那些見過真跡的人士,紛紛模仿書聖的筆體。有的是仿寫,有的是鉤廓,留下了幾幅相類的書跡。其中不乏當時頗負盛名的大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但都沒有書名並不甚高的馮承素臨得真臨得切,因為馮承素採用了鉤廓填充的方式,幾乎是按照真跡“扒”下來的,基本和真跡如出一轍不差二致,並得到了時人的一致公認。如此這般,這幅真跡就以馮摹本流傳下來,被推上了神壇。

    至於為什麼是第一行書,首先要歸功於早已埋在地下的李世民,是他力排眾議,把王羲之推舉到了至高無上的聖者地位。而之前被公推的王獻之,反倒被其父壓制住了,再也沒能成功僭越上位。

    王書的第一,也是因了王羲之的妙造萬端,神龍妖嬌,並非浪得虛名,乃是實打實的真的就是一幅巔峰之作。

    且隨著時間年代的逐漸久遠,愈發得到了世人的公愛,被千百年的推崇備至也就自然而然了。

  • 2 # 德能勝才

    因為戰亂和傳播的媒介,晉人書法本來就少,加上唐玄宗的極力推崇,蘭亭序寫的確實是神品,故達到極致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也不為過

  • 3 # 翰墨今香

    從正史上說,《蘭亭序》被太宗李世民帶入昭陵之後,再無《蘭亭序》真跡可尋。不過宋代還有史載,唐末的時候有個叫溫韜的人曾經帥兵盜取過昭陵。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在自己編撰的《新五代史》卷四十《溫韜傳》曾記唐末溫韜盜昭陵之事雲:“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

    下面再說說《蘭亭序》的藝術價值,為何被稱為第一行書。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蘭亭序》本身書法就精美絕倫,王羲之被譽為書聖,被人推崇也不僅僅是從李世民才開始的,之前就一直被世人推崇。我們現在見到的最好的版本蘭亭,是唐人馮承素鉤摹的神龍本。馮承素是李世民御用鉤摹專家,這本蘭亭摹本,絲毫畢現,絕對是僅次於原作的佳作。試想原作該有多好。

    蘭亭序是王羲之微醉之後所書,本身一篇草稿,當時作者的狀態,心情都是最佳。以至於之後重寫了幾遍,都不如當時那篇。《蘭亭序》是文、書俱佳的一篇傑作,所以後世很難超越。

    其二,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推崇,使得後世皆以學王為榜。而後世都學二王,又得不到二王的真跡,所以很難超越。

  • 4 # 曾國華書法

    書法的好與不好,除了客觀的看功底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就要看是否有人追捧,如果追捧的這個人本身就極有影響力,那書法作品的價值就更加被強化了。

    《蘭亭序》被唐朝最大的BOSS李世民追捧,別說王羲之的字本身就有很硬的功底,就算是沒有很硬的功底,這麼一捧,估計也能上天了。

    另外,人對於自己沒見過的東西,反而會新增各種想象力,正因為唐朝人沒有幾人見過《蘭亭序》,才給了民眾足夠的想象空間,將其描繪得神乎其技也不足為怪。

    就好像我們現在看小說,一部小說把一個人描述得活靈活現,除了作者的文字功底,靠的也是讀者的想象力。

    總之,書法作品有多大的影響力,本身的書法功底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其它方面的影響力要更大一些。

  • 5 # 臨池管窺

    一件真跡無存的書法作品竟然穩坐書壇“天下第一行書”交椅近二千年無人撼動,確有其歷史的偶然與必然性。

    歷史的偶然:作為開創盛世大唐的傑出政治家李世民是否真拜服於王羲之書技之下姑遑不論,一些跡象表明,對他的極力褒揚,與其政治目的、治國理念是脫不了干係的。

    建唐初年,斷續三百餘年戰亂造成的百廢亟須待興。穩定時局、收拾民心擺到了首要位置。設弘文館、授書學,便是為此服務措施之一,而選擇王羲之為樹立的典型,是歷史的偶然。。。

    歷史必然:書法的繁榮發展往往還伴隨著帝王喜好這一重要條件。唐太宗李世民極好書法,且推重王羲之,無疑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巨大而深遠。但僅以世人“從眾、從王”心理又不能完全解開經歷了時間淘洗與拉開歷史理性距離之後的《蘭亭序》為何至今仍然閃爍著炫目光芒的答案。這也許只有歷史的必然性可詮釋。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許許多多歷史與當代政治、文化聯姻中樹立的“時代楷模”:“偉大的“書聖”,與偉大的“雷鋒同志”是何其風馬不相及?但仔細比較,又是如此雷同。歷史選擇了他們,是偶然,然而王羲之的書技與雷鋒精神的長存,卻是歷史必然……。

    於是《蘭亭序》文字中所表達出作者的世俗羈絆與放浪形骸相沖突掙扎的文人風骨;文字本身所透露出的“拘法”與“釋法”得到自由統一輝映,應是《蘭亭》~天下第一行書,能做實、坐穩的根本理由!

  • 6 # 知我齋主亼

    當今傳世的《蘭亭集序》版本就達三種之多,如果加上王羲之本人的草稿和之後的幾次書寫,恐怕可能七八種之多。當然,還有唐、南北朝、宋、元、明、清、民國時期臨摹版本也會不少,我想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未展出的摹本也不在少數。另一方面,土改時期,破四舊,“文革時期",也會使許多摹本和真跡損毀,消失。但現在存世並得到公認的是唐.馮承素的雙鉤摹本。就單此作品,的確無可挑剔。有人也曾疑此帖被馮承素等人,又進行了二次創作和重新加工。馮承素摹本《蘭亭集序》無論從章法,還是文字筆畫結構都達化境。尤其是同一個字,竟然沒一樣和筆畫重複。細讀之後,歎服不已!

    王羲之間接師從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衛鑠(衛夫人)又師從蔡談,王羲之少年又向衛鑠。衛鑠本人善隸書,師承鍾繇,妙傳其法,據傳作書論《筆陣圖》傳世。所以,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有些靈秀之氣也就不難理解了。

    附:丁酉年正月初八日讀王羲之《蘭亭序》暢懷於盛京清流居士

    蘭亭一序墨作佳,

    唱和答詞和者寡。

    流觴曲水人自醉,

    書聖至今兩三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醉一次還是哭一次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