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生死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曰:等生死,齊榮辱;
二曰:物我同一;
三曰:安天樂命;
四曰:道遙自由.首先莊子認為生未必樂,死未必苦,生與死只是物理的過程。因此不樂生,不苦死,不以得而榮,不以失而辱。他在《在樂篇》裡借髑髏之口說:“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就無事實之事,徒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之樂不能過也。” 可見莊子是於生無所戀,於死有所懷。對於這段話的解釋,魏晉時的郭象認為:“舊注云,莊子樂死惡生”,聯絡莊子所出的時代,可知莊子之意非此。莊子生於戰國,人人皆處於險惡的戰爭世界,水開火熱,生即是苦,即是痛。可謂:“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恭然疲彼,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耶?人謂之不死,奚益?”(齊物論)。他認為晨死,內生之可樂也。既然生活至苦,人生少樂,那死也就沒什麼可以恐怖的了。《呂覽》高誘注剛引莊子佚文說:“生寄也,死歸也”,人之有家室如禽獸之有巢穴,狂風暴雨及長夜漫漫之時,唯有家可以給我們溫暖,庇護。莊子以死為歸家,如生無所苦,對之當有所戀,既以生為哀,以死為返(庚桑楚篇),以為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則不能不說莊子對於亂世的生活方式有所厭惡。 可是問題不止於此,如果死真的如歸家那般安樂,那我們人人都 可以透過一條捷徑回到自己的家園。而莊子也可以沿這一捷徑通其明道 ,這捷徑即是:自殺!莊子未因惡生懷死而自殺,這裡邊潛藏著這樣的臺詞:莊子的生死觀是矛盾的。莊子固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主張養生,乃是順乎自然,全其天守,凝其精神,不竟外物,不溺私慾。這是他養生的宗旨。否則徒然養形而已,一般世人注重物質形式,雖終身役役,終有之盡的一天。不如棄世而修心:“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無累,無累剛正平,正平則彼更生,更生幾矣。事奚足棄,而生奚足累。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剛精不高,只形全精復,與天為一”(達生)。不但要棄世而修心,最好能外生而不戀生,已外生產,而後能朝撤,朝撤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生不死,不生不死
莊子的生死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曰:等生死,齊榮辱;
二曰:物我同一;
三曰:安天樂命;
四曰:道遙自由.首先莊子認為生未必樂,死未必苦,生與死只是物理的過程。因此不樂生,不苦死,不以得而榮,不以失而辱。他在《在樂篇》裡借髑髏之口說:“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就無事實之事,徒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之樂不能過也。” 可見莊子是於生無所戀,於死有所懷。對於這段話的解釋,魏晉時的郭象認為:“舊注云,莊子樂死惡生”,聯絡莊子所出的時代,可知莊子之意非此。莊子生於戰國,人人皆處於險惡的戰爭世界,水開火熱,生即是苦,即是痛。可謂:“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恭然疲彼,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耶?人謂之不死,奚益?”(齊物論)。他認為晨死,內生之可樂也。既然生活至苦,人生少樂,那死也就沒什麼可以恐怖的了。《呂覽》高誘注剛引莊子佚文說:“生寄也,死歸也”,人之有家室如禽獸之有巢穴,狂風暴雨及長夜漫漫之時,唯有家可以給我們溫暖,庇護。莊子以死為歸家,如生無所苦,對之當有所戀,既以生為哀,以死為返(庚桑楚篇),以為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則不能不說莊子對於亂世的生活方式有所厭惡。 可是問題不止於此,如果死真的如歸家那般安樂,那我們人人都 可以透過一條捷徑回到自己的家園。而莊子也可以沿這一捷徑通其明道 ,這捷徑即是:自殺!莊子未因惡生懷死而自殺,這裡邊潛藏著這樣的臺詞:莊子的生死觀是矛盾的。莊子固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主張養生,乃是順乎自然,全其天守,凝其精神,不竟外物,不溺私慾。這是他養生的宗旨。否則徒然養形而已,一般世人注重物質形式,雖終身役役,終有之盡的一天。不如棄世而修心:“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無累,無累剛正平,正平則彼更生,更生幾矣。事奚足棄,而生奚足累。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剛精不高,只形全精復,與天為一”(達生)。不但要棄世而修心,最好能外生而不戀生,已外生產,而後能朝撤,朝撤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生不死,不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