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亮哥

    結合現實社會來分析,唐僧就是領導,屬於動口不動手的型別,但是人家有高層背景,資源多人緣好;悟空屬於實力型,工作能力出色,獨當一面,但是也正因為能力突出,有點持才傲物不服管理,所以要時不時念一下緊箍咒約束一下;八戒優點缺點一樣明顯,經常喜歡多嘴多舌挑弄是非,不是個省油的燈;沙僧比較平庸,工作上缺乏主見,做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白龍馬工作任勞任怨,存在感低,屬於實幹型。

  • 2 # 先搬五車

    西遊記中的各個角色都是各有特色,各自都代表了社會中的一個具有明顯特徵的階層。

    孫悟空:精英階層代表,出生自帶光環,師從名師並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可以看到其從懷才不遇到遇到伯樂就是一個人才遇明主的過程,在整個團隊中最具挑戰的事情都是他來做並且基本都能完成,同時也在取經過程中一步步由一個愣頭青走向成熟,屬於有能力,能幹事,有想法的一類。

    豬八戒:明白人,豬八戒本身就是仙官因為犯錯被免職,但底子還在,明白官場規矩,通曉時間百態,但沒有太多追求,比較符合佛系一詞。此類屬於最符合人性的角色,各種慾望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世人都只看到他貪吃、好色、怕死、遇到困難就退縮、日子能過且過的一面卻沒看到真性情的一面,在高老莊好色但不強取,好吃但不白拿,在團隊中經常抱怨卻沒有一次真正的撂挑子,經常受孫悟空的欺負但剛好每一次都是孫悟空釋放情緒時,揹負整個團隊的嘲笑卻默默承受,所以這個角色是劇中最出彩的,可以歸為中產階級。

    沙僧:大部分普通人,沙僧在劇中給人的感受就是沒多少話,也沒啥特別的能力。但生活中的瑣事都是由他幹,挑行李、餵馬有一樣算一樣,別人說幹啥就幹啥,說往哪走就往哪走,沒什麼主見但偶爾也會有抱怨,屬於有技術的手工業一類。

    白龍馬:絕對的底層,完全沒有自由可言,每天就是低著頭不停的走,有想法也說不出,也沒人在乎他,每日就是為了生計奔波,存在感幾乎為零。但作者給了底層人民一點希望,所以有了取得真經後恢復真身並有了官身這一幕。

    總的來說,西遊記這師徒幾人基本上就是當時社會階層的真實寫照,作者將他們融合在一起我想就是想要表達全國各層人們一起團結建設共產主義的願望吧

  • 3 # YSJS拾憶從前

    其實唐玄奘的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作用,反映的就是唐僧在前往西天取經途中心理鬥爭的真實寫照。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隨從人員並不少。但由於在遙遠的路途中的水土不服、疾病、野獸等因素,致使大部分隨從人員死亡或者逃脫。

    而真正到了達天竺(古印度)的時候就唐玄奘自己。

    由於路途遙遠要經過很多的國家,沿途收到的磨難非常人可以承受。即便再是高僧,再即便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若不產生動搖也不可能,也畢竟是凡胎肉身。

    可敬的是唐三藏以堅定不移的信仰戰勝了各種誘惑和困難,以非凡的毅力到達了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國,也就是古印度。從而實現了參拜菩提!

    唐三藏在天竺十餘載,從語言不通到把佛經翻譯成漢文,然後再返回到東土大唐弘揚佛法,其功照千秋萬代實不為過。

    把話聊回到題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里都具有唐玄奘和三個徒弟及白龍馬的性格因素,只不過是或多或少。

    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信仰的延續和昇華,正如一句古訓:志不堅者至不達!

  • 4 # 木槿c

    豬八戒,接受能力強,情商較高,善於靈活變通,在西行路上一路辛辛苦苦的挑著擔子(挑擔子的不是沙僧),打架時主力是猴子,豬八戒主要擔當副手。缺點好吃懶做,欺軟怕硬,好色。但是平時也會發揮作用,要2人打妖怪往往就是孫悟空和他去。在唐僧那種迂直性格和悟空的頑固性格中間起調節作用。

    沙僧,醬油黨,除非是師父丟了,需要一打三其他情況幾乎沒他什麼事。他和豬八戒的實力差別並不是很大,但是西行路上幾乎是半個小透明,有一個與世無爭的性格。師傅被妖怪抓走的時候起一個目擊者的作用,告訴孫悟空妖怪的特徵和被抓的方向。很多打雜的活都是他幹比如看管行李,牽牽馬,拿個文書,看著唐僧。同時他也是西行路上除唐僧以外,去西天意志最堅定的人。

    白龍馬,主要負責馱著唐僧。偶爾起到去搬救兵的作用。

  • 5 # 老驢愛剪輯

    其實唐玄奘的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作用,反映的就是唐僧在前往西天取經途中心理鬥爭的真實寫照。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隨從人員並不少。但由於在遙遠的路途中的水土不服、疾病、野獸等因素,致使大部分隨從人員死亡或者逃脫。

    而真正到了達天竺(古印度)的時候就唐玄奘自己。

    由於路途遙遠要經過很多的國家,沿途收到的磨難非常人可以承受。即便再是高僧,再即便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若不產生動搖也不可能,也畢竟是凡胎肉身。

    可敬的是唐三藏以堅定不移的信仰戰勝了各種誘惑和困難,以非凡的毅力到達了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國,也就是古印度。從而實現了參拜菩提!

    唐三藏在天竺十餘載,從語言不通到把佛經翻譯成漢文,然後再返回到東土大唐弘揚佛法,其功照千秋萬代實不為過。

    把話聊回到題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里都具有唐玄奘和三個徒弟及白龍馬的性格因素,只不過是或多或少。

    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信仰的延續和昇華,正如一句古訓:志不堅者至不達!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娛樂不八卦1

    看《西遊記》中的幾個徒弟的作用?

    試著從唐僧的角度看幾個徒弟:

    唐僧最喜歡的徒弟:非豬八戒莫屬。八戒好吃懶做,意志力也不堅定等一籮筐缺點。

    沙僧應該是屬於最普通的小透明,勤懇,賣力,話不多,做好本分。最後封號也是最低。領導封佛,出力最多的猴子也封了個鬥戰聖佛。好歹封佛了。豬八戒撈了個吃喝的美差,只有沙僧是金身羅漢,比猴子差了兩個大級別。

    西遊這個團隊能且只能有唐僧一個領導者,你們仨只是助手。猴子動不動就出風頭,甚至想幹翻領導,這個誰能忍?要不是有緊箍咒,猴子早造反了吧!唐僧也是多次驅趕這個猴子,但沒他確實不行!完全走不動。那先利用下。猴子是厲害,但厲害的人都是被拿來利用的。象歷史上的韓信、岳飛等。

  • 7 # 北極熊大大

    西遊記的原書中,唐僧並不是什麼精通佛法的高僧,雖然從小在寺廟長大,但直到18歲才正式剃度出家,而他在一路上經常念得經有兩篇,一是觀音教他的《緊箍咒》,二是烏巢禪師教他的《多心經》,讓我實在懷疑他之前能不能背完一本經書。

    另外,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所堅持走下來的原因根本不是唐僧的鼓勵和領導,而是和觀音所制定的契約,不然為什麼唐僧把悟空趕跑了悟空還非要回來呢,事實上每個人都是有目的有利益的去取經的,都是為了自己,唐僧是為了給唐王的許諾,悟空是為了脫離五行山,八戒是為了吃飽飯,沙僧是為了躲掉飛劍穿心,白龍是為了免死,世界沒有那麼單純,請不要亂燉雞湯。我急著補上這些原文主要是評論裡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長老就叫他削髮修行,取法名為玄奘,摩頂受戒,堅心修道。 。。。。。  眾官聞知,都來賀喜。丞相就令安排酒席,答謝所屬官員,即日軍馬回程。來到萬花店,那丞相傳令安營。光蕊便同玄奘到劉家店尋婆婆。那婆婆當夜得了一夢,夢見枯木開花,屋後喜鵲頻頻喧噪,想道:“莫不是我孫兒來也?”說猶未了,只見店門外,光蕊父子齊到。小和尚指道:“這不是俺婆婆?”光蕊見了老母,連忙拜倒。母子抱頭痛哭一場,把上項事說了一遍。算還了小二店錢,起程回到京城。進了相府,光蕊同小姐與婆婆、玄奘都來見了夫人。夫人不勝之喜,吩咐家僮,大排筵宴慶賀。   丞相道:“今日此宴可取名為團圓會。”真正合家歡樂。   次日早朝,唐王登殿,殷丞相出班,將前後事情備細啟奏,並薦光蕊才可大用。唐王准奏,即命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修行。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從上面可以看出,唐僧之所以被唐王器重,主要是因為他是殷丞相的外孫,不然他在佛法上的名聲遠沒有到上達天聽的地步,他師父都不行,何況是他,這裡請不要拿金蟬轉世來說事,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哪三藏真經7”如來回:“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諸眾抬頭觀看,那菩薩:

      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疊盤龍警,繡帶輕飄綵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城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故鎮大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聖千靈。蘭心欣紫竹,意性愛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裡活觀音。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回;“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

    此段可見,如來讓觀音去找並未點名是誰,金蟬子轉世的說法此時也從未提起,懷疑是後來編造的,況且即使是唐僧得道後也未見有大覺悟。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卻說行者伏侍唐僧西進,行經數日,正是那臘月寒天,朔風凜凜,滑凍凌凌,去的是些懸崖峭壁崎嶇路,迭嶺層巒險峻山。三藏在馬上,遙聞唿喇喇水聲聒耳,回頭叫:“悟空,是那裡水響?”行者道:“我記得此處叫做蛇盤山鷹愁澗,想必是澗裡水響。”說不了,馬到澗邊,三藏勒韁觀看,但見:涓涓寒脈穿雲過,湛湛清波映日紅。聲搖夜雨聞幽谷,彩發朝霞眩太空。千仞浪飛噴碎玉,一泓水響吼清風。流歸萬頃煙波去,鷗鷺相忘沒釣逢。師徒兩個正然看處,只見那澗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推波掀浪,攛出崖山,就搶長老。慌得個行者丟了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回頭便走。那條龍就趕不上,把他的白馬連鞍轡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潛蹤。行者把師父送在那高阜上坐了,卻來牽馬挑擔,止存得一擔行李,不見了馬匹。他將行李擔送到師父面前道:“師父,那孽龍也不見蹤影,只是驚走我的馬了。”三藏道:“徒弟啊,卻怎生尋得馬著麼?”行者道:“放心,放心,等我去看來。”

      他打個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涼篷,四下裡觀看,更不見馬的蹤跡。按落雲頭報道:“師父,我們的馬斷乎是那龍吃了,四下裡再看不見。”三藏道:“徒弟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想是驚張溜韁,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細看看。”行者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這雙眼,白日裡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內,蜻蜓兒展翅,我也看見,何期那匹大馬,我就不見!”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話,淚如雨落。行者見他哭將起來,他那裡忍得住暴燥,發聲喊道:“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麼!你坐著!坐著!等老孫去尋著那廝,教他還我馬匹便了。”三藏卻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裡去尋他?

      只怕他暗地裡攛將出來,卻不又連我都害了?那時節人馬兩亡,怎生是好!”行者聞得這話,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哏哏的吆喝,正難息怒這是唐僧開哭了,這次是埋怨悟空把他的馬弄丟了。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二人又到高岸,見了唐僧,備言難捉。那長老滿眼下淚道:

      “似此艱難,怎生得渡!”行者道:“師父莫要煩惱。這怪深潛水底,其實難行。八戒,你只在此保守師父,再莫與他廝鬥,等老孫往南海走走去來。”八戒道:“哥呵,你去南海何干?”行者道:

      “這取經的勾當,原是觀音菩薩;及脫解我等,也是觀音菩薩。

    開哭,滿眼下淚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三藏在馬上歡喜道:“徒弟,我一向西來,經歷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遠路,我們好整肅端嚴見世尊。”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師兄,我們到雷音有多少遠?”行者道:“十萬八千里,十停中還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幾年才得到?”行者道:“這些路,若論二位賢弟,便十來日也可到;若論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還見日色;若論師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說得幾時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沙僧道:“師兄,此間雖不是雷音,觀此景緻,必有個好人居止。”行者道:“此言卻當。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行者開啟教育模式: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這回看的鬱悶,不大段摘了,這三藏法師的佛法修為,人品如何,各位自己評判。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自寶象國救了公主,承君臣送出城西,說不盡沿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卻又值三春景候,那時節:輕風吹柳綠如絲,佳景最堪題。時催鳥語,暖烘花發,遍地芳菲。海棠庭院來雙燕,正是賞春時。紅塵紫陌,綺羅弦管,鬥草傳卮。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

      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淨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麼虎狼!”長老勒回馬道:“我當年奉旨出長安,只憶西來拜佛顏。舍利國中金象彩,浮屠塔裡玉毫斑。尋窮天下無名水,歷遍人間不到山。

      逐逐煙波重迭迭,幾時能彀此身閒?”行者聞說,笑呵呵道:“師要身閒,有何難事?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閒也?”長老聞言,只得樂以忘憂。放轡催銀駔,兜韁趲玉龍。師徒們上得山來,十分險峻,真個嵯峨好山:巍巍峻嶺,削削尖峰。灣環深澗下,孤峻陡崖邊。灣環深澗下,只聽得唿喇喇戲水蟒翻身;孤峻陡崖邊,但見那崒嵂嵂出林虎剪尾。往上看,巒頭突兀透青霄;回眼觀,壑下深沉鄰碧落。上高來,似梯似凳;下低行,如塹如坑。真個是古怪巔峰嶺,果然是連尖削壁崖。巔峰嶺上,採藥人尋思怕走:削壁崖前,打柴夫寸步難行。胡羊Mustang亂攛梭,狡兔山牛如佈陣。山高蔽日遮星斗,時逢妖獸與蒼狼。草徑迷漫難進馬,怎得雷音見佛王?

    這一番打機鋒,不亞於許多佛家公案了。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卻說孫行者按落雲頭,對師父備言菩薩借童子、老君收去寶貝之事。三藏稱謝不已,死心塌地,辦虔誠,捨命投西,攀鞍上馬,豬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攏著馬頭,孫行者執了鐵棒,剖開路,徑下高山前進。說不盡那水宿風餐,披霜冒露,師徒們行罷多時,前又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

      “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還不曾出大門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謊,人間就有這般大門?”行者道:“兄弟,我們還在堂屋裡轉哩!”沙僧笑道:“師兄,少說大話嚇我,那裡就有這般大堂屋,卻也沒處買這般大過樑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孫看時,把這青天為屋瓦,日月作窗欞,四山五嶽為樑柱,天地猶如一敞廳!”八戒聽說道:“罷了!罷了!我們只當轉些時回去罷。”行者道:“不必亂談,只管跟著老孫走路。”

      好大聖,橫擔了鐵棒,領定了唐僧,剖開山路,一直前進。

      那師父在馬上遙觀,好一座山景,真個是:山頂嵯峨摩斗柄,樹梢彷彿接雲霄。青煙堆裡,時聞得谷口猿啼;亂翠陰中,每聽得松間鶴唳。嘯風山魅立溪間,戲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驚張獵戶。好山!看那八面崖巍,四圍險峻。古怪喬松盤翠蓋,枯摧老樹掛藤蘿。泉水飛流,寒氣透人毛髮冷;巔峰屹崒,清風射眼夢魂驚。時聽大蟲哮吼,每聞山鳥時鳴。麂鹿成群穿荊棘,往來跳躍;獐兔結黨尋野食,前後奔跑。佇立草坡,一望並無客旅;行來深凹,四邊俱有豺狼。應非佛祖修行處,盡是飛禽走獸場。那師父戰戰兢兢,進此深山,心中悽慘,兜住馬,叫聲:“悟空啊!我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孫大聖聞言,呵呵冷笑道:“師父不必掛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進,還你個功到自然成也。”

    此時雖尚未明說,可已有怨氣,別急,繼續。最後這首詩你如果能看懂的話就應該知道三藏大法師已經有了退意。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師徒們出洞來,攀鞍上馬,找大路,篤志投西。

      行經一個多月,忽聽得水聲振耳,三藏大驚道!徒弟呀,又是那裡水聲?”行者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甚麼水聲。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經乃浮屠山烏巢禪師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個字。我當時耳傳,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兒?”

      行者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捨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三藏聞言,默然沉慮道:

    “徒弟啊,我一自當年別聖君,奔波晝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衝開嶺上雲。夜靜猿啼殊可嘆,月明鳥噪不堪聞。何時滿足三三行,得取如來妙法文?”行者聽畢,忍不住鼓掌大笑道:“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若要那三三行滿,有何難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八戒回頭道:“哥啊,若照依這般魔障兇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沙僧道:“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且只捱肩磨擔,終須有日成功也。”

    這是誰教誰?要說唐僧教徒弟的時候還真沒見過幾次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這一去,只為殷勤經三藏,努力修持光一元。曉行夜住,渴飲飢餐,不覺的春盡夏殘,又是秋光天氣。一日,天色已晚,唐僧勒馬道:“徒弟,今宵何處安身也?”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那在家人的話。”三藏道:“在家人怎麼?出家人怎麼?”行者道:“在家人,這時候溫床暖被,懷中抱子,腳後蹬妻,自自在在睡覺;我等出家人,那裡能夠!便是要帶月披星,餐風宿水,有路且行,無路方住。”八戒道:“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險峻,我挑著重擔,著實難走,須要尋個去處,好眠一覺,養養精神,明日方好捱擔,不然,卻不累倒我也?”行者道:

      “趁月光再走一程,到有人家之所再住。”師徒們沒奈何,只得相隨行者往前。

      又行不多時,只聽得滔滔浪響。八戒道:“罷了!來到盡頭路了!”沙僧道:“是一股水擋住也。”唐僧道:“卻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試之,看深淺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亂談,水之淺深,如何試得?”八戒道:“尋一個鵝卵石,拋在當中。若是濺起水泡來是淺,若是骨都都沉下有聲是深。”行者道:“你去試試看。”那呆子在路旁摸了一塊頑石,望水中拋去,只聽得骨都都泛起魚津,沉下水底。他道:“深深深!去不得!”唐僧道:

      “你雖試得深淺,卻不知有多少寬闊。”八戒道:“這個卻不知,不知。”行者道:“等我看看。”好大聖,縱筋斗雲,跳在空中,定睛觀看,但見那: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靈派吞華嶽,長流貫百川。千層洶浪滾,萬迭峻波顛。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

      茫然渾似海,一望更無邊。急收雲頭,按落河邊道:“師父,寬哩寬哩!去不得!老孫火眼金睛,白日裡常看千里,兇吉曉得是,夜裡也還看三五百里。如今通看不見邊岸,怎定得寬闊之數?”

    三藏大驚,口不能言,聲音哽咽道:“徒弟啊,似這等怎了?”沙僧道:“師父莫哭,你看那水邊立的,可不是個人麼。”

    哈哈,三師弟都發話了,師父莫哭啊莫哭,煩死個人了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  卻說唐僧坐在圈子裡,等待多時。不見行者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裡化齋去了?”八戒在旁笑道:“知他往那裡耍子去來!化甚麼齋,卻教我們在此坐牢!”三藏道:“怎麼謂之坐牢?”八戒道:“師父,你原來不知。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鐵壁銅牆,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只好白白的送與他吃罷子。”三藏道:“悟能,憑你怎麼處治?”八戒道:“此間又不藏風,又不避冷,若依老豬,只該順著路,往西且行。師兄化了齋,駕了雲,必然來快,讓他趕來。如有齋,吃了再走。如今坐了這一會,老大腳冷!”三藏聞此言,就是晦氣星進宮,遂依呆子,一齊出了圈外。沙僧牽了馬,八戒擔了擔,那長老順路步行前進,不一時,到了那樓閣之所,原來是坐北向南之家。門外八字粉牆,有一座倒垂蓮升斗門樓,都是五色裝的,那門兒半開半掩。八戒就把馬拴在門枕石鼓上,沙僧歇了擔子,三藏畏風,坐於門限之上。八戒道:“師父,這所在想是公侯之宅,相輔之家。前門外無人,想必都在裡面烘火。你們坐著,讓我進去看看。”唐僧道:“仔細耶!莫要衝撞了人家。”二師兄也教他啊,話說唐僧在取經路上就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年輕,他能教這些成仙得道幾百年的人多少東西?就算他是金蟬子,他們哪個不是參透神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下官才進朝啟奏,我王十分歡喜,道夜來得一吉夢,夢見金屏生彩豔,玉鏡展光明,知御弟乃中華上國男兒,我王願以一國之富,招贅御弟爺爺為夫,坐南面稱孤,我王願為帝后。傳旨著太師作媒,下官主婚,故此特來求這親事也。”三藏聞言,低頭不語。太師道:“大丈夫遇時不可錯過,似此招贅之事,天下雖有;託國之富,世上實稀。請御弟速允,庶好回奏。”長老越加痴啞。八戒在旁掬著碓挺嘴叫道:“太師,你去上覆國王:我師父乃久修得道的羅漢,決不愛你託國之富,也不愛你傾國之容,快些兒倒換關文,打發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贅,如何?”太師聞說,膽戰心驚,不敢回話。驛丞道:“你雖是個男身,但只形容醜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變,常言道,粗柳簸箕細柳鬥,世上誰見男兒醜。”行者道:“呆子,勿得胡談,任師父尊意,可行則行,可止則止,莫要擔閣了媒妁工夫。”三藏道:“悟空,憑你怎麼說好!”行者道:“依老孫說,你在這裡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緣似線牽哩,那裡再有這般相應處?”三藏道:“徒弟,我們在這裡貪圖富貴,誰卻去西天取經?那不望壞了我大唐之帝主也?”太師道:“御弟在上,微臣不敢隱言。我王旨意,原只教求御弟為親,教你三位徒弟赴了會親筵宴,發付領給,倒換關文,往西天取經去哩。”行者道:“太師說得有理,我等不必作難,情願留下師父,與你主為夫,快換關文,打發我們西去,待取經回來,好到此拜爺孃,討盤纏,回大唐也。”那太師與驛丞對行者作禮道:“多謝老師玉成之恩!”八戒道:“太師,切莫要口裡擺菜碟兒,既然我們許諾,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與我們吃鍾肯酒,如何?”太師道:“有有有,就教擺設筵宴來也。”那驛丞與太師歡天喜地回奏女主不題。此段中可以看出,支援唐僧西天取經的並不是他對佛法的追求,而是對唐王的許諾,至少在此時他已經想留下來了 那怪將一個素饃饃劈破,遞與三藏。三藏將個葷饃饃囫圇遞與女怪。女怪笑道:“御弟,你怎麼不劈破與我?”三藏合掌道:“我出家人,不敢破葷。”那女怪道:“你出家人不敢破葷,怎麼前日在子母河邊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鄧沙餡?”三藏道:“水高船去急,沙陷馬行遲。”行者在格子眼聽著兩個言語相攀,恐怕師父亂了真性,忍不住,現了本相,掣鐵棒喝道:“孽畜無禮!”那女怪見了,口噴一道煙光,把花亭子罩住,教:“小的們,收了御弟!”他卻拿一柄三股鋼叉,跳出亭門,罵道:“潑猴憊懶!怎麼敢私入吾家,偷窺我容貌!不要走!吃老孃一叉!”這大聖使鐵棒架住,且戰且退。這段已經開始打情罵俏了,無論從什麼角度,也只能說唐僧這個人很有趣,他沒有嚴正拒絕這隻女人。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正走處,忽聽得一棒鑼聲,路兩邊閃出三十多人,一個個槍刀棍棒,攔住路口道:“和尚!那裡走!”唬得個唐僧戰兢兢,坐不穩,跌下馬來,蹲在路旁草科裡,只叫:“大王饒命!大王饒命!”那為頭的兩個大漢道:“不打你,只是有盤纏留下。”長老方才省悟,知他是夥強人,卻欠身抬頭觀看,但見他:一個青臉獠牙欺太歲,一個暴睛圓眼賽喪門。鬢邊紅髮如飄火,頷下黃鬚似插針。他兩個頭戴虎皮花磕腦,腰繫貂裘彩戰裙。一個手中執著狼牙棒,一個肩上橫擔扢撻藤。果然不亞巴山虎,真個猶如出水龍。

    大王饒命,大王饒命,我錯了還不行嗎,這已經是第五十六回了。。。 正說處,一個小和尚點了燈,來請洗澡。此時滿天星月光輝,譙樓上更鼓齊發,正是那:四壁寒風起,萬家燈火明。六街關戶牖,三市閉門庭。釣艇歸深樹,耕犁罷短繩。樵夫柯斧歇,學子誦書聲。三藏沐浴畢,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環絛,足下換一雙軟公鞋,手裡拿一把新笤帚,對眾僧道:“你等安寢,待我掃塔去來。”行者道:“塔上既被血雨所汙,又況日久無光,恐生惡物,一則夜靜風寒,又沒個伴侶,自去恐有差池,老孫與你同上如何?”三藏道:“甚好!甚好!”兩人各持一把,先到大殿上,點起琉璃燈,燒了香,佛前拜道:“弟子陳玄奘奉東土大唐差往靈山參見我佛如來取經,今至祭賽國金光寺,遇本僧言寶塔被汙,國王疑僧盜寶,銜冤取罪,上下難明。弟子竭誠掃塔,望我佛威靈,早示汙塔之原因,莫致凡夫之冤屈。”祝罷,與行者開了塔門,自下層望上而掃。只見這塔,真是崢嶸倚漢,突兀凌空。正喚做五色琉璃塔,千金舍利峰。梯轉如穿窟,門開似出籠。寶瓶影射天邊月,金鐸聲傳海上風。但見那虛簷拱鬥,絕頂留雲。虛簷拱鬥,作成巧石穿花鳳;絕頂留雲,造就浮屠繞霧龍。遠眺可觀千里外,高登似在九霄中。層層門上琉璃燈,有塵無火;步步簷前白玉欄,積垢飛蟲。塔心裡,佛座上,香菸盡絕;窗欞外,神面前,蛛網牽蒙。爐中多鼠糞,盞內少油熔。只因暗失中間寶,苦殺僧人命落空。三藏發心將塔掃,管教重見舊時容。唐僧用帚子掃了一層,又上一層。如此掃至第七層上,卻早二更時分。那長老漸覺睏倦,行者道:“困了,你且坐下,等老孫替你掃罷。”三藏道:“這塔是多少層數?”行者道:“怕不有十三層哩。”長老耽著勞倦道:“是必掃了,方趁本願。”又掃了三層,腰痠腿痛,就於十層上坐倒道:“悟空,你替我把那三層掃淨下來罷。”行者抖擻精神,登上第十一層,霎時又上到第十二層。正掃處,只聽得塔頂上有人言語,行者道:“怪哉!怪哉!看到這段剛想誇誇他,結果就坐倒了,呵呵

    善正萬緣收,名譽傳揚四部洲。智慧光明登彼岸,颼颼,靉靉雲生天際頭。諸佛共相酬,永住瑤臺萬萬秋。打破人間蝴蝶夢,休休,滌淨塵氛不惹愁。話表三藏師徒,洗汙穢之衚衕,上逍遙之道路,光陰迅速,又值炎天,正是:海榴舒錦彈,荷葉綻青盤。兩路綠楊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搖絝。進前行處,忽見有一城池相近。三藏勒馬叫:“徒弟們,你看那是甚麼去處?”行者道:“師父原來不識字,虧你怎麼領唐王旨意離朝也!”三藏道:

      “我自幼為僧,千經萬典皆通,怎麼說我不識字?”行者道:“既識字,怎麼那城頭上杏黃旗,明書三個大字,就不認得,卻問是甚去處何也?”三藏喝道:“這潑猴胡說!那旗被風吹得亂擺,縱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孫偏怎看見?”八戒沙僧道:“師父,莫聽師兄搗鬼。這般遙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見是甚字號?”行者道:“卻不是朱紫國三字?”三藏道:“朱紫國必是西邦王位,卻要倒換關文。”行者道:“不消講了。”

    有什麼寓意就不說了,見仁見智。

     “我若沒本事化頓齋飯,也惹那徒弟笑我,敢道為師的化不出齋來,為徒的怎能去拜佛。”長老沒計奈何,也帶了幾分不是,趨步上橋,又走了幾步,只見那茅屋裡面有一座木香亭子,亭子下又有三個女子在那裡踢氣球哩。你看那三個女子,比那四個又生得不同,但見那:飄揚翠袖,搖拽緗裙。飄揚翠袖,低籠著玉筍纖纖;搖拽緗裙,半露出金蓮窄窄。形容體勢十分全,動靜腳跟千樣躧。拿頭過論有高低,張泛送來真又楷。轉身踢個出牆花,退步翻成大過海。輕接一團泥,單槍急對拐。明珠上佛頭,實捏來尖靴。窄磚偏會拿,臥魚將腳跘。平腰折膝蹲,扭頂翹跟躧。扳凳能喧泛,披肩甚脫灑。絞襠任往來,鎖項隨搖擺。踢的是黃河水倒流,金魚灘上買。那個錯認是頭兒,這個轉身就打拐。端然捧上臁,周正尖來潠。提跟潠草鞋,倒插回頭採。退步泛肩妝,鉤兒只一歹。版簍下來長,便把奪門揣。踢到美心時,佳人齊喝采。一個個汗流粉膩透羅裳,興懶情疏方叫海。  言不盡,又有詩為證,詩曰:蹴踘當場三月天,仙風吹下素嬋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染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緗裙斜拽露金蓮。幾回踢罷嬌無力,雲鬢蓬鬆寶髻偏。三藏看得時辰久了,只得走上橋頭,應聲高叫道:“女菩薩,貧僧這裡隨緣佈施些兒齋吃。”那些女子聽見,一個個喜喜歡歡拋了針線,撇了氣球,都笑笑吟吟的接出門來道:“長老,失迎了,今到荒莊,決不敢攔路齋僧,請裡面坐。”三藏聞言,心中暗道:“善哉,善哉!西方正是佛地!女流尚且注意齋僧,男子豈不虔心向佛?”長老向前問訊了,相隨眾女入茅屋,過木香亭看處,呀!

    金蟬轉世就這點修為?被外相迷住了?請不要再拿這東西說事。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情慾原因總一般,有情有欲自如然。沙門修煉紛紛士,斷欲忘情即是禪。須著意,要心堅,一塵不染月當天。行功進步休教錯,行滿功完大覺仙。話表三藏師徒們開啟欲網,跳出情牢,放馬西行。走多時,又是夏盡秋初,新涼透體,但見那:急雨收殘暑,梧桐一葉驚。螢飛莎徑晚,蛩語月華明。黃葵開映露,紅蓼遍沙汀。蒲柳先零落,寒蟬應律鳴。三藏正然行處,忽見一座高山,峰插碧空,真個是摩星礙日。長老心中害怕,叫悟空道:“你看前面這山,十分高聳,但不知有路通行否。”行者笑道:“師父說那裡話。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豈無通達之理?可放心前去。”長老聞言,喜笑花生,揚鞭策馬而進,徑上高巖。

    請問,這是誰教誰a ???

      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卻說比丘國君臣黎庶,送唐僧四眾出城,有二十里之遠,還不肯舍。三藏勉強下輦,乘馬辭別而行,目送者直至望不見蹤影方回。四眾行彀多時,又過了冬殘春盡,看不了野花山樹,景物芳菲,前面又見一座高山峻嶺。三藏心驚問道:“徒弟,前面高山,有路無路,是必小心!”行者笑道:“師父這話,也不象個走長路的,卻似個公子王孫,坐井觀天之類。自古道:山不礙路,路自通山。何以言有路無路?”三藏道:“雖然是山不礙路,但恐險峻之間生怪物,密林深處出妖精。”八戒道:“放心,放心!這裡來相近極樂不遠,管取太平無事!”師徒正說,不覺的到了山腳下。行者取出金箍棒,走上石崖叫道:“師父,此間乃轉山的路兒,忒好步,快來快來!”長老只得放懷策馬。沙僧教:

      “二哥,你把擔子挑一肩兒。”真個八戒接了擔子挑上。沙僧攏著韁繩,老師父穩坐雕鞍,隨行者都奔山崖上大路。但見那山:

    西遊記的原書中,唐僧並不是什麼精通佛法的高僧,雖然從小在寺廟長大,但直到18歲才正式剃度出家,而他在一路上經常念得經有兩篇,一是觀音教他的《緊箍咒》,二是烏巢禪師教他的《多心經》,讓我實在懷疑他之前是不是完全背不下一本經書。

  • 8 # 小宏子

    師徒五人,為什麼這我不說師徒四人,熟悉的朋友都能知道,小白龍也是唐僧徒弟之一,雖然作用僅僅是坐騎,但是也是西行途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

    以現代社會中職場各職位來定義他們師徒五人的話。

    唐僧(碎碎念洗的一手好腦公司高管)

    唐僧其實目標特別明確,自東土大唐到西天取得真經,回來普度眾生。這就好比是一個公司經理制訂了公司發展的大方向一樣,我要年產值達到多少萬,我好給你娶個嫂子!看了星爺《大話西遊》的朋友應該對那個碎碎唸的唐僧頗有印象,好像一開口就能把人說死,大致可以理解成以德服人。團隊中,唐僧能力最弱,但是有控制最強員工的法寶"緊箍咒`不管手段如何,起碼你離不開,走不掉。這就好比在公司中有能把控住員工的能力,愛恨交加欲罷不能。

    孫悟空本事大大家都清楚,上天攪了天堂,下海奪了寶物,入地劃掉生死簿。雖然本事比較大,做事比較衝動,容易憑著脾氣做事。個人能力突出,瞧不上各位做法,自己想做的上面還有總經理壓著,想著給你個結果,你還不信,非逼我回家。但是這種人能帶動公司整體的積極性,能發揮個人長處。

    豬八戒(混吃等死職場老油條)

    八戒這個形象特別貼切現在公司老油條,朝九晚五上班,能偷懶偷懶,能做兩分的工作就給你做到一點五分。生性圓滑,這裡多說一些,我感覺八戒這個角色是他們隊伍裡不可或缺的角色,師傅和悟空鬧翻八戒去調理,左右逢源,儘量處理好團隊中間的人際關係。像真假美猴王那一章,悟空回花果山,平時慵懶的八戒主動請纓叫悟空回來。還有就是八戒能力本不弱,手持道教神器九尺釘耙,本是掌管天河天蓬元帥,能力不在悟空之下。為何這樣的人會選擇偷奸耍滑而不是兢兢業業的去工作呢?因為老油條已經看穿了一切。再多說一個觀點,西遊記本身就是佛教道教兩派系鬥法。八戒以道教身份加入進來,本身就是起到一個督察監督的作用,所以人家懶是有原因的,又不是自己家事。

    沙僧(兢兢業業事不關己小員工)

    沙僧大家能想到的是什麼?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還有常年的擔子工。這類人工作能力一般,本身是王母窗前挑簾子的隨從。說白了官職不大,跟八戒相比好比是小組長遇上部門經理,官階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這類人工作態度端正,認真做好份內之事,交給他的保證能完成,但是也不會做出什麼令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平平凡凡,諸如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再扯掉題外話,金蟬子轉世九世,皆被沙僧所吃,頭顱丟流沙河不沉,方做成項鍊戴於脖頸之上。

    白龍馬(頑固子弟下鄉體驗生活)

    小白龍身世說不上顯赫但也能稱得上是一個頑固子弟,人間為虎作倀,食人作惡,後受菩薩點化(關係戶說道了說道),到唐僧團隊裡做點業績,回去好接班。只能說功能性有,但是換個誰這都能幹,為什麼他來幹這個差事?關係在那。

  • 9 # 黎陽紅哥

    身為師傅的唐僧扮演著一個大事不糊塗小事不分明的領導角色,只有這樣才能把性情急躁的孫猴子、滿肚子壞水的豬無能和任勞任怨的沙和尚牢牢控制在自己身邊,組成了一個創業的團隊,一路跋山涉水,歷盡艱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

    那麼,在西天取經這件偉大的事業中,唐僧領導的三個徒弟都起了什麼作用呢?咱們一一道來:

    先說孫悟空,得到觀音菩薩點化之後,孫猴子感念師父解救之恩,一心想著早日取得真經還唐僧一個人情,於是憑著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膽量和一身絕世真功,孫悟空不懼艱險,擔起了逢山開道逢水搭橋的重任,做了創業團隊的急先鋒,雖然當了無數次炮灰,終究沒忘自己護送師父取得正果的光榮使命,在西天取經的征途上,少不了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化險為夷的精靈。

    再說好吃懶做私心重壞水多的豬八戒,他在取經路上既是一個配搭的笑料,又是一個跑腿兒傳話的“郵差”,偶爾在師兄玩兒不轉的時候來回報個信兒搬搬兵,就像踢一場足球,射門員守門員都輪不到他,在場上打個小配合傳傳球兒總是可以的,老豬還有個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漫長而無聊的取經路上活躍一下氣氛,推動一下劇情,給觀眾逗逗樂子提提神兒。

    最後說說最接地氣兒的沙和尚,他擔負著挑擔打雜的工作,還肩負著寸步不離師傅,做唐僧貼身保鏢的重任,雖說武功不算高,很多妖怪他都打不過,但肩上擔子重,領導總得有個秘書,身邊兒要是沒個使喚的人,不成了四個徒弟西天取經了嗎!再說,出了天大的事有大師兄頂著,去西天取經沒了老沙那是不行滴!

  • 10 # 話說臺灣不知寒

    人在厲害,也得聽不厲害的,不厲害的偷懶的沒點卵用的,要學會跟對團隊,老實人懂得吃苦,任勞任怨!也是有回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悅動發動機怠速時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