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應該32
-
2 # 唯愛雯521
大意失荊州_____敗走麥城____被殺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派遣徐晃、趙儼,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為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之後曹操又派遣徐商、呂建,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出馬應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後傅方、胡修被殺,關羽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作為後援。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沒骨氣,叛徒,)。 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派使者與呂蒙聯絡,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作為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一代名將就此終結)
-
3 # 凡海大師
關羽守荊州,後被呂蒙施計,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遇到絆馬索埋伏被擒,然後被孫權勸降不成斬首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大家都會為這位英雄的死去而惋惜,但在當時戰火紛亂,多少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都死在戰場
-
4 # 同歡樂
關公敗走麥城,被馬忠埋伏,用絆馬索將關公擒獲。孫權勸其投降,關公不從,孫權覺得留著關公也是後患,所以把關公殺了。
-
5 # 羅英華752
關公在民間聲譽還是挺高的,在各地的寺廟中還是各經營場所都能看到其身影,因為關公長的與眾不同,紅臉的關公,紅色可避邪,眉似臥蠶,丹鳳眼有陽剛之氣,一把青龍偃月刀為鎮宅之寶。
只可嘆英雄氣短,在合肥之戰,敗走麥城,率領十餘騎兵退至臨沮(今湖北省南漳縣)又遇潘璋率領部下馬忠的埋伏,腹背受敵,可惜一身好功夫的關公終因雙方勢力懸殊,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被生擒活捉並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赤免馬,青龍偃月刀也歸潘璋所佔有。
為什麼一個堂堂的一代武聖人,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名將卻敗在和命喪潘璋和馬忠手中,其真正主要原因至今成迷?
-
6 # 風過無痕攝有痕
知人論世,說三分,評說曹孫劉,不可不說關。三國毀於關羽,關羽毀於他自己。
因為諸葛,才有聯吳抗曹。因為孫劉聯盟,才有赤壁之勝,才有吳國轉危為安、蜀國從無到有,才有三國鼎立之勢。
因為關羽,才有荊州之失。因為義弟之死,才殃及蜀國內傷,從此一蹶不振,卒為司馬氏所滅。
三國之成,成於合眾弱以攻一強,是為合縱術。三國之敗,敗於弱弱相欺養一強,既不連橫,也不合縱。
因關羽,盟友相攻,蜀國敗亡,所以說,三國毀於關羽,關羽毀於自己。
關羽毀於自己,與他的為人處世態度有關。關羽其人,識小義而未必識大義,盡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必能奮大勇。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立場不堅定,華容放曹,拒親辱吳。戰略不舉,喪盟失地。
感嘆諸葛事事能料到,但疏不間親,能對劉備直說嗎?雖能智算華容,陽算曹操,陰算關羽,但其結果也改變不了關羽腹背受敵 的態勢,最後喪師失地,敗走麥城,窮途末路,軍沒身死。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
7 # 夏雨峰
談及關羽之死及其原因,不得不提及兩本鉅著,《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前者是以史實為依據,後者是文學作品,大多是虛構的。這裡,僅根據《三國志》,來簡析關羽究竟是如何被殺及其原因。
據史料記載:襄樊之戰不久,再失荊州,一代梟雄關羽,敗走麥城,英年早逝。關羽之死,究竟是被誰所殺?諸葛亮?劉備?劉封?也有後人說,是因為麋芳和(傅)士仁的投降,造成關羽走上了絕路。
目前僅有的史料顯示:關羽之死,諸葛亮和劉備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諸葛亮,作為蜀國的直接軍事指揮者,當及時對荊州的危局做出正確的決斷,然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錯失了良機;劉備的責任在於,疏忽了與關羽的聯絡,不掌握當時荊州的軍事態勢,不瞭解荊州軍事部署,缺乏正確的判斷,更沒有應對措施。由於諸葛亮和劉備在戰略上的失策,才導致了關羽只能孤注一擲,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面對魏吳的夾擊,無可奈何花落去。
關羽的死因,也與襄樊之戰有密切關聯。沒有襄樊之戰,荊州不會空虛,東吳不敢冒然趁虛而入。史料,沒有記載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動因,諸葛亮沒有命令出兵進攻魏國,劉備更沒有授權關羽發起襄樊之戰。
談到這裡,我們就應該看看正史記載了。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大體意思是說: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當時,關羽率軍進攻曹仁駐守的樊城。
關羽被誰所殺及其原因,在這裡找到了答案:即“假節鉞”!
假節鉞,假就是“借”的意思,意為代表、代理等;節,象徵君主的高貴,意味著君主親臨;鉞,稱為斧鉞,三國時的一種刑具,專屬於君王。 “假節鉞”,可以代表君主出征,將在外,戰時狀態來不及請示彙報,及時代替君主出征,直接斬殺違抗軍令計程車卒和將領。在三國時期,君王所有的授權方式中,“假節鉞”的規格是極高的。
關羽有了“前將軍”、“假節鉞”的封號後,立即率領本部人馬,大舉進攻樊城。有人認為,關羽倉促間進攻樊城,是策應劉備的漢中之戰,牽制魏軍;有史學家認為,諸葛亮沒有命令關羽進攻樊城,劉備並沒有“下旨”進攻樊城。由此不難看出,襄樊之戰,完全是關羽主動出擊。
也就是說,關羽在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之後,自命不凡,自我膨脹,冒然發兵樊城,犯了兵家大忌,一抔黃土掩風流!
-
8 # 南極小博士
關公大意失荊州,關羽太狂做事不知輕重,東吳皇帝給他和親這是天大的好事,關羽不認好歹口出狂言,一件好事情變成了仇恨。關公能力有限心比天高,不知團結就是力量,鬧的將帥不和因小失大,讓劉備失去了重要的戰略要地荊州,從此劉備在也沒有統一三國的資本了。關羽因為大意被東吳元帥呂蒙設計騙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馬失前蹄被抓,被東吳殺害身首異處,劉備報仇中計火燒連營損失慘重,從此蜀國在沒有開疆拓土的力量了。
-
9 # 龍華中
其實東吳早就相要回荊州,整因找個藉口,乘諸葛亮不在,東吳借招關羽之女成親為由,關公如要打應成親之事,那就和好贊且不題,如若不打應成親,就找機會討伐荊州。
東吳排來使者提親,關公傲視東吳,出言不順,使者回國後說了關公不成親事,反而出口傷人,這才傷了兩國的和氣,這一樁招親,真是關係到關家和蜀國的存亡之親,?
《筆者在這裡充分說明了,因小失大和高傲的後果,武將在沒有丞相的合謀之下,很難成其大事安邦定國,也是筆者的妙筆之著,也是歷史的見證,》
最後一代英名的天驕英雄,再能當住曹操和東吳的智謀,這樣的疲憊之戰,諸葛亮在身邊都畏懼三分,最後父子倆,確敗在一個不出名的馬忠小將之下,被東吳殺後,東吳又送到曹營,可見他們的計謀有多麼的陰險之辣,,?
回覆列表
關羽逃跑碰到馬忠,馬忠大吼一聲;小雜魚往哪裡跑。一腳把關羽踹下馬,按在地上摩擦。旁邊小兵過來把關羽綁了。這時關羽兒子關平看到來救關羽,結果又被馬忠一腳踹下馬,就這樣一下子兩個都被抓了,帶到潘璋手上。潘璋看這貨沒什麼用,就問你投降不,一聽不投降直接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