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新大陸最早的殖民地是英國公民在大陸上的種植園。第一個這樣的種植園建立於紐芬蘭島,於16世紀英國漁民在那裡建立了季節性的營地。
之後的“老帝國”始於1607年詹姆斯敦的建立,這是第一個在維珍尼亞(Virginia - 早期統稱北美的術語)成功建立的永久殖民地。在1609年,第二個殖民地在百慕大(維珍尼亞的擴張)被無意中的建立起來,由於在1776年失去了美國殖民地,百慕大成為不列顛現存的最古老的殖民地(在1707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組成大不列顛王國後,英國被稱為不列顛)。
19世紀時大不列顛帝國崛起,到1920年代達到巔峰,聯合王國擁有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包括人口數龐大的亞洲和非洲的各一部分,其中許多殖民地多是為商業或者戰略的因素而建立的。
19世紀末期,大量的殖民地僑民成立了自治國家(包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南非),並且在除政治、軍事和貿易外的所有領域皆實現了獨立。這些自治僑民組成了加拿大(1867年)和澳洲聯邦(1901年)。兩者以及其他更多的自治僑民領土在1920年代成為了自治領。
這些主權領土在西敏寺法令獲得通過後得到了完全的獨立。帝國為了反映這種現狀改名為“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英國協舊稱)並在1949改為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部分英國在非洲,亞洲和加勒比海的領土獲得獨立;一部分領土變成了聯邦領土,英國君主依然是領土的元首。其他一些領土變成了共和國,但是依然將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作為國家的元首。
在非洲的南羅德西亞(現辛巴維(威))和中美洲的英屬宏都拉斯(現貝里斯)於1980年和1981年雙雙獨立後,遺留下來的最大領土則是香港。香港當時擁有超過500萬人口。與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香港殖民地分別有兩項協議:
⒈ 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分別因為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割讓予英國。
⒉ 深圳河以南的陸地(稱為新界)於1898年而租借給英國,租期99年。
隨著1997年的到來,英國和中國簽署中英聯合宣告。宣告指出: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把整個香港交還中國政府,使之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並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英國政府之所以交還整個香港(包括香港島和九龍),是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緊鄰廣東省,被英國割佔的香港地區(香港島和九龍)如果沒有從廣東輸入必需的物質,在客觀條件上不可能維持其功能的運轉。同時,在中英談判中,中國領導人態度強硬,不承認清朝的不平等條約(即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要求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條約中列明為割讓地的香港島及九龍。
在香港迴歸之後,剩餘的英國海外領土大都是人口稀少的島嶼-其中唯一面積龐大的領土是無人定居的英屬南極領地。英國海外領土未取得完全獨立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
1、本地人並不支援獨立;
2、人口數量太少以致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目標困難重重;
3、依賴於英國的經濟援助;
4、無定居人口,僅作為科學研究或軍事用途;
5、缺少政治或經濟上的正當理由或藉口來爭取獨立。
2002年英國國會通過了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案,該法案將英國屬土改稱為英國海外領土,並重新將完全的英國公民身份賦予英國海外領土居民(與塞普勒斯英屬基地區有關聯人士除外)。
英國在新大陸最早的殖民地是英國公民在大陸上的種植園。第一個這樣的種植園建立於紐芬蘭島,於16世紀英國漁民在那裡建立了季節性的營地。
之後的“老帝國”始於1607年詹姆斯敦的建立,這是第一個在維珍尼亞(Virginia - 早期統稱北美的術語)成功建立的永久殖民地。在1609年,第二個殖民地在百慕大(維珍尼亞的擴張)被無意中的建立起來,由於在1776年失去了美國殖民地,百慕大成為不列顛現存的最古老的殖民地(在1707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組成大不列顛王國後,英國被稱為不列顛)。
19世紀時大不列顛帝國崛起,到1920年代達到巔峰,聯合王國擁有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包括人口數龐大的亞洲和非洲的各一部分,其中許多殖民地多是為商業或者戰略的因素而建立的。
19世紀末期,大量的殖民地僑民成立了自治國家(包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南非),並且在除政治、軍事和貿易外的所有領域皆實現了獨立。這些自治僑民組成了加拿大(1867年)和澳洲聯邦(1901年)。兩者以及其他更多的自治僑民領土在1920年代成為了自治領。
這些主權領土在西敏寺法令獲得通過後得到了完全的獨立。帝國為了反映這種現狀改名為“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英國協舊稱)並在1949改為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部分英國在非洲,亞洲和加勒比海的領土獲得獨立;一部分領土變成了聯邦領土,英國君主依然是領土的元首。其他一些領土變成了共和國,但是依然將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作為國家的元首。
在非洲的南羅德西亞(現辛巴維(威))和中美洲的英屬宏都拉斯(現貝里斯)於1980年和1981年雙雙獨立後,遺留下來的最大領土則是香港。香港當時擁有超過500萬人口。與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香港殖民地分別有兩項協議:
⒈ 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分別因為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割讓予英國。
⒉ 深圳河以南的陸地(稱為新界)於1898年而租借給英國,租期99年。
隨著1997年的到來,英國和中國簽署中英聯合宣告。宣告指出: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把整個香港交還中國政府,使之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並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英國政府之所以交還整個香港(包括香港島和九龍),是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緊鄰廣東省,被英國割佔的香港地區(香港島和九龍)如果沒有從廣東輸入必需的物質,在客觀條件上不可能維持其功能的運轉。同時,在中英談判中,中國領導人態度強硬,不承認清朝的不平等條約(即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要求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條約中列明為割讓地的香港島及九龍。
在香港迴歸之後,剩餘的英國海外領土大都是人口稀少的島嶼-其中唯一面積龐大的領土是無人定居的英屬南極領地。英國海外領土未取得完全獨立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
1、本地人並不支援獨立;
2、人口數量太少以致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目標困難重重;
3、依賴於英國的經濟援助;
4、無定居人口,僅作為科學研究或軍事用途;
5、缺少政治或經濟上的正當理由或藉口來爭取獨立。
2002年英國國會通過了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案,該法案將英國屬土改稱為英國海外領土,並重新將完全的英國公民身份賦予英國海外領土居民(與塞普勒斯英屬基地區有關聯人士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