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想人99638797

    人性的自我就是心態多元,習好-情結只是其一單元。在人性的習好單元板塊裡,打遊戲最容易讓人沉迷於虛擬世界,而讓人樂此不疲…

    前面已經說過,在成長過程中,對家庭的依賴“伸手要”得來順風順水全不費功夫,家庭溺愛促成了張口即得,失去了個人挑戰現實(不滿足)的野心,失去了繼續追求的動力…

    那麼,又是什麼動力讓人“玩物”致極而不思進取呢?

    這是因為人的心態多元中,本身存在情結習好單元,多元支配會因興趣獨注鍾情而所定為興趣凝固支配,興趣支配本身就會構成人的行為模式取向,興趣凝固更會鎖定人行為全身貫注,樂此不疲!

    一般來看,基於本能慾望和安全感的相對飽和,心態主張處於現實行為無能為力時或無膽量突破時,才有了尋找有所刺激的暫時安穩的場所——心理依賴。通俗的說,就是人有所事事的間隙,或無所事事的時間段裡,人自身求得心理慰藉和安穩的一種心理投靠(即為心理依賴),因為其中有了興趣凝聚或凝固。心理依賴與心理寄託(面對未來的憧憬就是心理寄託)一樣,既構建成了人心理活動的主體層次,也構成了人類生活的有形特點…

    凡人都有所“好”,但每一種“好”相對於家庭或社會區域性來說,只是個人特點,但在一個大社會中,則有了多數雷同個人特點的人,於是社會有了不同的習好群,習好群的聚集互動有博弈或比賽(作為娛樂),反而助長了閒時的填充虛度,或者說充實了當下生活,也就是說:

    人的現實生活除了生理依賴,再就是因為有了心理依賴才堅持了習好(填充生活)…​

    更重要的是“玩物”建立了心理依賴。這是與生理依賴對應的另一種依賴形式,人對某件事存在心理依賴,是因為那裡有了興趣凝固,並且構建成了人內心無週期性需求的新平衡,難以擺脫,並且愉悅安心於此!其主張幾乎可以替換本能欲需求的主張,替換自尊或責任感需求的主張。

    總言之,人內心多層需求缺位時幾乎可以讓興趣凝固之事來代替,來填充。比如打麻將、下棋、聽歌、徒步旅遊、鉤魚、玩紙牌等形式,這不同形式的習好只要人的興趣還沒有步入到興趣凝固的程度,興趣是漂浮的,可以切換的。一旦鎖定了興趣凝固,也就建立了心理依賴。

    不可否認,有人的興趣是因條件導向的,比如一個人想做生意苦於沒本錢,又借不來怎麼辦,只得放棄(原有追求)來嫁接習好,一旦坐實,習好上癮也將形成。這是條件限制了個人追求,才選擇習好,讓心理寄託切換為心理依賴。心理依賴坐實,也就成了“上癮”的代名詞。

    這是與生理依賴對應的另一種形式,人對某件事存在心理依賴,是因為那裡有了興趣凝固,並且構建成了人內心無週期性需求的新平衡,難以擺脫,並樂此不疲!其習好主張幾乎可以替換本能欲需求的王張,或自尊或責任感需求的主張…

    總言之,人內心多層需求缺位時幾乎可以讓興趣凝固之事來代替,來填充。以致沒有了家庭責任擔當,沒有了個人存在價值的思考努力,沒有了對現實不滿足的挑戰,沒有了對未來的追求和自我目標實現的野心!

    人的鬥志來自於面對現實的挑戰野心,玩物達到了心理依賴的程度,就會痴迷上癮,日子就會過得渾渾噩噩而碌碌無為。人沒有挑戰現實的野心,就是喪失了生活追求的鬥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衣機髒了該怎麼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