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文今談

    燕雲十六州,這個地名對於熟知歷史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一個地理的概念,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天津和山西、河北北部地區。

    十六州地勢較高,易守難攻,是歷代中原王朝防守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陣地,一旦失去燕雲十六州,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可以隨時入侵中原腹地,中原王朝的步兵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只要燕雲十六州一直都在漢族的手上,不管中原分裂還是統一,北方的遊牧民族只能時不時的來中原打個秋風,從來沒有全面征服中原。但是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情況出現了變化,燕雲十六州丟了

    眾所周知,宋朝重文輕武,而收復燕雲十六州就必須要重用武將,如果我穿越後做了皇帝,首先重用武將,類似於岳飛等人。

    懲治宦官,嚴懲秦檜,你說你搗個什麼亂。

    朕的大宋,從南宋一直打到歐洲,打到非洲,哪還有什麼元朝。

  • 2 # 文春湘

    燕雲十六州從人口結構上來說,從三國時,就已經失去了,司馬懿徵遼東,把漢族人口內遷,改變了人口結構,燕雲一線,到安史之亂時還是被雜胡控制,過了安史之亂,雜胡內遷更加嚴重,五代時,也是被沙坨人控制,最後沙坨又割讓給契丹。宋朝要想奪回很難很難。

    以我之見,

    第一,先在自己控制的平原地區修築碉堡群,碉堡群之間的距離在強弩的射程之內,在碉堡外種植莊稼蔬菜瓜果,以養活軍隊。然後步步為營,逐漸向北蠶食。

    第二,以山東為基地,建立陸戰海軍部隊,出其不意的在遼東灣進行騷擾戰,稍微深入遼東,破壞契丹的鹽田,搶奪他們的牲口,消滅他們的人口。不定時不定地點的出擊,讓他們疲於拼命。特別是遼國和中原大戰時,突襲他們的老婆孩子,抓到後送到內地賣為奴隸,以資軍用。還可以動搖遼國的軍心。焚燒他們的房子,搶奪他們的牛羊。進一步在當地建立殖軍地,建立殖軍碉堡。也逐漸蠶食他們的地盤。

    兩面夾擊,然後燕雲南北合成一體,不就收復了燕雲十六州。

  • 3 # 無法回頭

    燕雲十六州就是今天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自後晉開始就把燕雲十六州讓給了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充套件到長城一線,以後的朝代都沒有將其收回,這使得宋朝一直受到來自北方的威脅。

    雖然燕雲十六州的面積不大,但是對於中原來說地位非常重要。從地圖上看,燕雲十六州接壤於關外與關內之間,相當於一個緩衝的地帶。中原擁有這十六州就把門戶關住了,如果失去就任北方鐵騎踐踏了。

    題幹中講到宋朝全盛時期從軍力上來說就是宋朝初年,太祖和太宗的時期。宋太祖透過杯酒釋兵權後取得了天下,卻失去了將軍們的信任。北宋時期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其下軍權由三個機構分任,這樣將軍統領的權力就受到了限制,而戰場上講究是時機稍縱即逝,將領的領兵能力降低了軍隊的戰鬥力肯定是大打折扣。所以要收回燕雲十六州肯定要改變宋朝這種兵制,給予將領戰時的指揮決斷權。

    其次燕雲十六州是遼國掌握的,而他們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遼國的騎兵戰力不可小覷,所以要打敗北方的騎兵就要學習漢武帝時期的策略,引進北方優良的戰馬訓練出一支天下無敵的騎兵,或者是找出打敗騎兵的好辦法然後推廣全軍。

    同時要收腹燕雲十六州就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戰略計劃。燕雲十六州雖然面積小,但是跨度大,應該採用穩紮穩打、漸次推進的戰略,先穩定山東撤其遮蔽,然後目標轉向北京、河南地區,佔領其東部,再攻打潼關守住前面的戰績,再以此向北方推薦。

    軍隊上採用這些策略,還可以透過經濟交流和民族融合來改變燕雲十六州百姓的心理,因為遼國時皇帝就十分推崇漢族文化,正好可以利用這個絕佳機會。

  • 4 # 不正經的軍棍

    答案是無法收復,拿什麼收復

    宋朝建立之初,天下尚非大一統,雖說名義上是建國了,事實上比三國還亂。

    即便大一統,實力仍是不足。遼國在燕雲十六州統治半個多世紀,根基相當穩固。而且,軍隊素養比北宋高很多。遼國乃遊牧民族,戰時可全民皆兵,而北宋不能。契丹軍同樣以騎兵為主,每個人都是騎射好手,而宋軍多以步兵為主,步兵打騎兵,勝不能追,敗不能退,無奈啊。

    遼國皇帝雖為契丹人,但不同於其他民族,對漢族是很包容的。以契丹的方法治理契丹人,以漢人方法治理漢人。契丹君主也絕非昏君,遼國甚至擁有了“小堯舜”之稱的君主,遼國農、牧結合,注意民族融合,既有遊牧民族的武力,又結合漢民族的官制、文化和農業。

    所以說,加上時間推移,以及有效治理,燕雲十六州在遼國治理下還是十分穩固的。強大的騎兵,穩固的後方,北宋就已經很無奈了,更別提當年宋軍一仗精銳盡失,無力迴天了。

  • 5 # 青言論史

    如果我是北宋皇帝,我不會收復燕雲十六州,至少不會刻意的用戰爭手段去收復它。也許有人要罵我,在罵我之前,先等我把道理講清楚以後再罵:

    實際上,如果我不是趙匡胤或者趙光義的話,收復燕雲十六州基本就不大可能了。因為北宋開國之初,軍力是非常強勁的,是能夠直接和遼軍野戰的。但是隨著雍熙北伐的慘敗,北宋賠掉了幾十萬軍隊和楊業,隨之丟掉的還有他們的軍中之膽。這種看不見的損耗,不是幾筆軍費、幾個壯丁就可以解決的。

    而燕雲十六州的存在,卻事實上為宋遼之間構築了一道絕佳的戰略緩衝地帶,並且締造了一個罕見的兩個相鄰的超級大國間超過百年的和平。

    事實就是,北宋給遼國的那點歲幣,只佔全年財政收入的千分之一;但是它給兩國帶來的安定,卻是難以用財富估量的。北宋的經濟的巨大繁榮,正是建立在這種緩衝所帶來的紅利上的。這個商業立國的朝代,需要的也正是和平。

    也許有人問,那把燕雲十六州奪回來就不和平了?恐怕是的。且不說重奪燕雲十六州所帶來的巨大人力物力的損失,也不說能不能把它奪回來,在遼國已經建立了契丹-漢的二元體制的情況下,就算你奪回來了,人家就不會和你拉鋸了麼?

    更關鍵的是,契丹的實際經濟形勢是以燕雲十六州的農業生產和北方的牧區生產並重的,這也使得他們對侵略南方的興趣漸漸沒有其他遊牧民族那麼高。如果讓契丹人徹底喪失了對漢文化的認同感,這個民族重新開始以搶劫為生存手段的時候,這給國防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

    可偏偏宋人就是短視,無論是聯金滅遼還是聯蒙滅金,歷史重複了兩次,而他們也終於丟掉了北方再丟南方,最後崖山一戰,身死國滅。

  • 6 # 騎驢冒雪過小橋

    站在歷史的角度,宋朝前期的國策基本是沒有太大問題,但有一個不正確的是遷都問題。依照當時的情況還是應該把都城遷到洛陽,再就是收回燕雲,但這個需要皇帝有軍事素養,像柴榮如果多活十年,估計就能收回來,但後來的皇帝缺乏這種軍事素養能力,再加上宋太宗北伐失敗,開始的崇文抑武政策是國家失去了北伐的能力和機會。如果是穿越那自然依靠先進的武器是不成問題。但宋朝如果想收回燕雲地區,必須皇帝有這種軍事指揮能力,把軍事指揮權抓緊了,不要出現種家軍,楊家將之類。第二發展生產積蓄國力,第三培養一支精銳部隊。第四就是發展攻城器械和針對騎兵的器械或兵種或者直接發展一支騎兵。在國家政策上與北方互市用茶葉換馬匹,與西北和西南保持進行小規模軍事進攻,不斷蠶食,等大遼有變,則及時進攻,爭取一下奪回燕雲地區,然後再擴充套件到關外。而路線應有三條,從大同沿長城東下,太原到現在石家莊的路線,再就是從河北進攻,當然如果有海軍從秦皇島或天津進攻更好了,或從秦皇島直奔臨潢府

  • 7 # 彧沢爸

    從戰略角度上講,與其去收復燕雲十六州這樣和遼國硬碰硬,不如加強雙邊貿易,用絲綢茶葉等物品多換取馬匹,動物皮草(禦寒)等商品,還有擴充軍備,和遼國加強邊境婚姻互通這個比較好。

    主要是從地圖上看,應該是和遼國休好,然後難免先把大理國給滅了,這個比較實際。然後再看看能不能欺負欺負西夏。和遼國硬碰硬不建議,先弄好自己的發展,待時機有變再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婚姻市場上,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更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