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天微語
-
2 # 誠與信人與德
太傷心了,沒有年味兒,要在過十幾二十年那還有年嗎?不敢想象那種感覺,建議政府部門出點政策活動下,畢竟幾千年的節日
-
3 # HuJianJiaYou
不過現在的新年比往日的新年少了點熱乎氣,在大城市或者居民樓是不允許放鞭炮的。所以現在只有一少部分的農村人保留一點新年氣氛。點上炮竹、掛上燈籠,貼上春聯,煮好餃子。在大多說孩子的記憶力。雖然,過年仍是一場美食的盛宴,還是吃完東家吃西家的熱鬧和喧囂,物質生活的豐盈也讓家家戶戶過年的排場上了好些個臺階,過年是每個華人一年中很重要的時候,不管身在哪裡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趕回家裡和家人一起團圓過年,但是大家也都能感受到現在的年味已經遠不如以前了,現在大家過年就是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搶了多少紅包,現在小孩子一人一個手機玩遊戲。早以失去了以前一起看電視嘮嘮嗑聊些家常串串門的質樸了!
-
4 # 小蝸牛殤窮
1.在過去沒有那麼多的外國節。
2.春節期間是我們最土豪的時候,現在卻是大多數人最窘迫的時候。
3.記得之前過年,年年都有新衣服穿。現在決定只不過是比以往多了幾天假期而已。
4.過去沒有手機搶紅包活動,春晚是我們春節唯一的消遣方式(大年三十)。
5.過去過年進餐,大家可以家長裡短的聊著,現在面對面,你看你的手機,我看我的,有一句沒一句聊著。
6.以前別說親戚關係,鄰里關係都情深意濃,現在更多的是攀比。
最後附上一張備忘錄可能點不一樣: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
臘月二十四掃塵
臘月二十五糊窗戶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臘月二十七洗晦氣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臘月三十守歲
正月初一吃餃子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三走初三
正月初四查戶口
正月初五送窮
正月初六開市
正月初七人勝節
正月初八祭星
正月初九天公誕
正月初十石不動
正月十四試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
-
5 # Coisini9073
生活的不斷變遷,人變時代亦變,從前的車馬很慢,現在物質橫流很快,年味也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以前的是熱鬧,長大了是生活。新年期盼新衣的喜悅,拿紅包的開心,和玩鞭炮的調皮刺激,到現在的形式化的似無趣的新年,其實是一種成長的模式,在慢慢的告訴自己你每個長大的腳印,逼著成長,痛並快樂的長大。迎接新一個的我們,相比起來其實都不同,但又有相同點。
-
6 # 酒鬼先森
會有些不同吧?小時候很喜歡過年。一般喜歡回鄉下過年,年味足。各種鄉村活動,鄉下還可以放煙花放鞭炮。廣州過年就是一座空城。現在過年回家就是吃年夜飯看春晚,然後走走親戚拜拜年。都懶得出門。在家陪父母喝茶聊天更舒服
-
7 # 蘆薈79545
現在過年和以前相比變化很多,首先很多風俗習慣比以前少了,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開放,很多風俗都不在講究。
年味也比以前淡了。因為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平時和過年在衣食上已無太大區別,加上為了環境和安全起見,政府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讓過年的喜慶感、熱鬧感都淡了不少。
以前過年是盼著過年,現在是怕過年,視過年為負擔,感覺真成了年關了,年難過,年年過。
以前過年走親訪友是聯絡感情,現在走親訪友好像成了完成任務,成為一種形式。
以前過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邊吃邊聊,現在吃飯手機都不離手。
以前過年家家在家裡備年夜飯,很有過節氣氛,現在好多家庭都在外面酒店包年夜飯,然後吃了飯,各回各的小家。
究其以前和現在過年的區別,是因為時代不同,人們不僅物質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思想觀念、生活觀念也都發生了巨大改變。
-
8 # 小閔玩古董
作為農村出身的我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記得小時候一直盼望著過年。那時候窮,家家戶戶都是靠種田為生。一年四季都是吃菜園裡的菜,肉基本都吃不到。到了過年的時候基本家家戶戶都會殺豬,準備年貨。
作為小孩子的我唯一期盼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有平時吃不到的水果零食,還有一身嶄新的衣服。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的則是除夕夜和春節。除夕的時候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盆旁邊烤火邊吃飯喝酒,一起守歲到天亮。天剛亮,我就穿著嶄新的衣服踏出家門去姑姑家拜年,一進門就磕頭,姑姑姑父給我包了個紅包別提有多高興了。而現在的春節感覺就像走個形式,吃個酒席一樣。生活條件好了,吃喝啥都感覺不到那麼新奇。去親戚朋友家話也變少了,簡單的說一句新年好。以前拜年需要10來天才能走完所有親戚朋友家,現在兩三天就拜完年了。想想小時候的春節就是一場盛宴,吃到了滋味溫暖和快樂。現在的春節是一頓殘羹,沒吃完就離席了。
-
9 # 田園貧民
現在的社會和人都沒有了以前社會和人的親切感和和諧感,人人自私,唯利是圖。雖然生活富裕了,街道繁華了,但實實在在的說:人心都瞎了。
-
10 # 尼尼57
第一,不再盼著過年了。以前過年意味著有長輩來,或去給長輩拜年都會有紅包~過年意味著平時捨不得吃得可以使勁吃了~還可以買新衣~可現在,我成了長輩,過年要預備給出的紅包~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找不到平時捨不得吃得東西非要過年吃不可~至於新衣服,也不必是過年的標配~
第二,人少了很多。以前過年,好友,親戚俱在身邊,大家一日一聚,上趟街裡那也是人山人海~現在,太多的親朋好友在外地打工,過年也不回來了~除了滿大街的紅燈籠,彩燈,人也和平時一樣多~
第三,人老了,滄桑了~對年沒有那麼渴望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新年的渴望越來越低,小時候每到快過年都很開心,期盼,現在卻沒什麼感覺,很平常,就像看到一句話寫的,以前叫過年,現在最多叫放假,以前一家人坐一起是吃吃飯聊聊天,現在坐一起都是低頭玩手機,以前過年會去串門,街上這一群人,那一群人,聊天說話,歡聲笑語,現在再也找不回那種感覺,
回覆列表
記憶裡的過年是縈繞心頭的那份永恆的溫暖!
過年是媽媽圍繞著灶頭忙前忙後的身影(春節裡招待客人的菜往往從除夕夜就開始準備);
過年是年夜飯後媽媽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放在盤子裡,我們大快朵頤的那份愜意;
過年是爸爸準備了一個很大的木頭,烤火是我們的必備曲目之一,烤的木頭越大,火越旺,表示來年的生活就越好;
過年是我和弟弟一聞炮竹聲起,立馬樓上樓下屋前屋後飛奔過去看時按耐不住的興奮;
過年是綁在竹竿上的長長的煙花,隨著爸爸菸頭引燃的火星,一飛沖天的那種期待;
過年是爸爸媽媽給我和弟弟準備的紅包,紅色的紙包揣著我們對過年的美美的期盼。
過年是年初一一早歡呼雀躍地起床,穿上爸媽準備的新衣服,到廚房喝杯糖水,互相說著吉祥話,然後牽著從小玩到大的堂姐的手挨家挨戶地去拜年。手裡拎的是滿袋子的糖,裝的卻是那沉甸甸的年味,甜到如今;
吃零食,看春晚,烤火,看煙花,拿壓歲錢,挨家挨戶拜年,這些都是那會新年的必備曲目,至今想來都倍感溫馨!
現在的過年,早已過了那個為過年而欣喜若狂的年紀。在爸媽家過完小年,再到這邊過大年,年味也淡了不少。回頭看看身邊那個天天嚷嚷著要剪窗花,貼春聯,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小丫頭,似乎又看到了小時候的我們!如今的過年,微信淘寶支付寶,紅包搶搶不可少。搶紅包成了除夕的必備曲目之一!春晚的節目似乎沒那麼吸引人,但看春晚依然是一種不變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