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崑崙飛廉

    《尚書》記載所言非虛!記得中國書法簡史中記載,最早的毛筆出土於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墓裡。筆頭有棗核一樣的中空儲墨,周圍圍繞一層毛,固定在竹竿上,和現在的毛筆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倒是有像鋼筆一樣的功能,而且筆頭可以換,這和現在好的毛筆一樣。有這種毛筆至少說明毛筆在商朝就應該出現了或者更早,只是沒有實物!

    甲骨文上面有墨書筆跡,還有一些是字型反的!這說明在甲骨書寫時有的是直接寫在上面的,有的是翻刻上去的。可能是根據旨意翻刻上去的。有的甲骨還有沒刻的字跡。這首先證明有毛筆一類的工具。

    同樣的範例也出現在鐘鼎銘文上。同樣也有反的字型存在。金文作為官方正式字型肯定是已經很成熟的當時的正體了!有些寫法和甲骨文上的寫法大致相同,略有省減。另外應該考慮朝代更迭,少數族裔對中央集權的影響!例如楚國的古文和秦國的古文就有一些不同,筆畫很多省減。甲骨文也存在一字多樣的現象,說明殷代也存在這種多族裔通用現象。秦統一以前文字是豐富多彩的。例如有出土的玉質盟書。

    另外就是簡櫝肯定是大量存在的,現存最早的大概是郭店楚簡,很多上古文章就已經大量傳抄。都是我們今日不得見的,也有尚書文章。只是不太好儲存。至於書法意義,最接近文字本真,象形。簡櫝書寫也最接近書法用筆的本來面目,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小篆的寫法,簡櫝中就出現了側鋒中鋒,更像是用楷書的筆法在寫篆書。或許這才是本質。即使是鳥蟲篆也是側鋒入筆,先細後粗再細。完全是一氣呵成的。這個在郭店楚簡中都可以得見。秦朝統一了文字,同時古文字的美也就消亡了,現在大家都崇拜米芾,米芾的海岳名言中對金文的喜愛也是溢於言表的。“字形由繁到簡,筆法由簡到繁(是為了書寫方便)”!簡櫝讓我們看到了,篆書也可以寫的很快!

  • 2 # 味哎兒

    商朝。就是祭祖時候的主持人群轉來的。

    也就是祭祖於現在安徽的亳州。亳州是中華人祖宗靈牌存放之地。

    人祖的炎帝居於淮陽。從而各地的人群要祭祖的時候,需到淮陽一帶聚集。而後沐浴完成以後,共同出發去亳州祭祖。

    祭祖的伺儀是商人。商人居於商丘。商丘原本是沼澤之地, 但旱期就是一塊平坦之地。從而有益於人們的聚集。

    中國古人由於女媧和大禹兩個大洪水,已養成了居於崗臺丘陵的居住方式。所以黃帝居於軒轅丘,祭祖的彙集地在商丘。

    這就是當時口傳歷史中,誰是誰居於什麼丘的,丘的意思。

    實際上商人是大巫師。也就是中華人的歷史,由巫師記憶及正宗傳承的。因此為防止記憶偏差,商人開始使用了文字。因此成熟的文字在商朝時候出現。以前都是一些符號,並不成熟的文字。

    商承夏制,並且都號稱自己是炎黃子孫。從而才一脈相傳的。

    只不過商朝人是把夏朝的執政權奪過來以後,自己當了王的。才稱改朝換代的。

    但是執政的制度,仍然是夏朝及夏朝以前傳延下來的方式。只不過司馬遷的史記裡面記的是傳下來的是洪範九籌。

    而洪範九疇就是經典。經典就有籍有冊有章有篇。也就是書籍是的樣子。

    商人因為有移居殷地定都。從而才有了殷人,或殷商一說。

    這也是為什麼夏朝的被推翻是由商人進行的,而不是由其他人群進行的原因。因為其他人沒有這個資歷。商人是大祭司,才有這個資歷的。

    這也是為什麼商朝被周朝替代的原因。

    因為周朝是聚集地的商丘的保衛者,衛兵人群。只不過商朝成為執政人群以後,把周朝人調到了西方,以確保鬼方人群不侵入中原地區。

    從而周朝的周人起源於周塬,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甘肅一帶。所以有資歷替代商朝的只有周人。從而周人建立了周朝。

    商朝的商人。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周朝的周人才用現在的類似於漢字的正本字形。只不過周朝的文字,雖然是主流,或官方文字,但在春秋時期,以戰國時期列國各有各的文體形式。

    也就是春秋戰國的列國把周朝的文字也改了,面目全非了,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字體系。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統一文字就用了秦小篆體,從而文人就把秦小篆的問題當成中國漢字的第一文體了。

    實際上民間用的白話語的字跡,同現在的漢字是幾乎一樣的。這在後來的秦朝考古中已有逐漸出現,就是士兵們的家書,其字型與現代的漢字幾乎差不多,語句是一樣,也是現在的白話式的。

    所以文人崇尚的文言文屬於官方官用的文字文體,或者是官方行政行文體。

    可見夏朝以前是口傳一切的。商朝才開始,把口傳的內容由文字記錄下來的。

    但商朝的商人用的是甲骨文。周朝才用的是現在的漢字體系的最初文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款3.0邁騰,七萬公里還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