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很酷487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名“鞅”,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為表明商鞅擁有衛國國君的血統,又稱公孫鞅;後秦王將商地封給他,後人稱之商鞅。

    1、公孫鞅的由來

    《資治通鑑·第二卷·周顯王八年》記載:“於是衛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商鞅在《資治通鑑》中出場時的名字是“衛公孫鞅”。根據《廣韻》的記載:“封公之後,皆自稱公孫”。

    在春秋時期,許多諸侯國君的兒子,被稱為“公子XX”。如公子虔、公子卬等,這些“公子”的兒子,被稱為“公孫XX”。也就是說,“公孫”既不是商鞅的姓、也不是商鞅的氏,而是表明商鞅擁有衛國國君的血統。

    2、衛鞅的由來

    按《資治通鑑》記載:“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換言之,商鞅是某一個衛國國君的後代。庶孫是相對於嫡孫而言,指國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後裔。那麼,商鞅的姓、氏應該和衛國的國君相同。

    衛國第一代國君是康叔封,姬姓,衛氏,名封,又名康叔、衛叔封。按照“以國為氏”的慣例,姬封最初應為康氏,改封為衛國國君後,應該改為衛氏。

    商鞅作為衛國國君的後裔,應該是姬姓、衛氏。因此,稱呼商鞅為衛鞅、姬鞅都都可以。

    擴充套件資料:

    商鞅稱呼的由來:

    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提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諸侯親服,至今治強。”

    商鞅亡於公元前338年,時隔100年之後,李斯作為後人,稱衛鞅為商鞅,就是讓人明白,這個商鞅就是“受封商於十五邑”的衛鞅,是一種對歷史人物的簡化稱謂。

    衛鞅受封是公元前340年的事情,在《資治通鑑》第二卷中,公元前350年和公元前348年,曾兩次稱衛鞅為“商鞅”,此時,商鞅還沒有受封,應該稱呼衛鞅更準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護士改行可以做什麼?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