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上高樓看月亮

    那倒未必,簡體字一樣的可以寫書法,只不過人們看書法習慣了看繁體字,看到簡體字寫的書法,總感覺有點不正宗。

    筆墨當隨時代,寫繁體字寫簡體字只是個習慣問題,簡體字同樣可以寫出毛筆字的韻味,只是這方面探索的書法家還是太少,畢竟簡體字的書法形式和章法上面多少會有一些變化,真正能夠進入書法殿堂可能還要一些時間。

  • 2 # 四寶齋

    簡繁之爭由來已久,特別是在推行簡化字之後更是如此,可你有沒有發現,現行簡化字卻不是憑空造出來的,絕大多數的簡化字都能在流傳下來的字帖中找到,草書中的簡省筆畫差不多都是簡化字型,米芾字帖中簡化字出現頻次還特高。

    有人說毛筆寫繁體比寫簡體寫起來要順暢,而且還好看些,其實不然,只是我們平常接觸的字帖中,繁體字的間架結構已經被前人寫溜了,我們學習起來掌握就快一些,如果突然換成簡體字,由於對字的結構不熟悉,我們得"設計"新的結構,覺得麻煩,僅此而已。

  • 3 # 若愚趣談

    如果說寫的是普通的毛筆字,那麼用簡體字也沒毛病,但是如果談到書法作品,無論是行書楷書,都必須是繁體字。

    為什麼書法作品一定要用繁體字呢?因為書法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歷代書法大家的傳世精品都成為了後世書家臨摹的範本,這種情況一直沿用到今天。而書法藝術,不同於一般的寫字,書法除了一絲不苟地臨摹古人留下的字帖,從而達到精準,再無其他捷徑可走,因此,臨的是古貼,寫的是就是繁體,得到的作品當然就是繁體了。

    那麼,是否可以用簡體字創作書法作品呢?當然可以,只是簡體字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的,歷史較短,沒有書法家用簡體字創作過能夠用於臨帖的書法精品。後人無法找到理想的簡體字範本來臨摹。也就不存在簡體字的書法作品了。

  • 4 # 北方的狼A

    當然不必!

    因歷代書法愛好者都是在學習古人的書法作品,所以書法作品用繁體的習慣也就代代相傳了。

    隨著簡體漢字深入人心近年來也常有書家在書法作品中使用簡體字可謂與時俱進了

  • 5 # 崇介子

    根據前賢遺留文獻.這裡有個約定成俗的規則;即.在一幅作品之內,不可以繁簡混用;要麼簡體…。記注這就不會出硬傷了。

  • 6 # 一人筆記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

    簡繁沒有高下沒有優劣好壞,正式場合不要簡繁夾雜。

    簡繁之爭,自簡體字出現以來就開始爭論。啟功先生的觀點我個人非常同意。

    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簡化字是國家頒佈的法令,我來應用它、遵守它”,“我自己給人寫字時有個原則是,凡作裝飾用的書法作品,不但可以寫繁體字,即使寫甲骨文、金文, 等於畫個圖案,並不見得便算‘有違功令’,若屬正式的檔案、教材,或廣泛的宣傳品,不但應該用規範字,也不宜應簡的不簡。

    比如上圖啟老的這幅字,“為”的繁體字是很多人都喜歡寫的字。我們現在規定的“為”,不如繁體字好看合理。因為“為”這個簡化字是根據草書楷化來的。

    上圖僅僅柳公權寫得繁體的“為”就有兩個版本,王羲之所寫的草書“為”,現在很多人都這麼寫“為”的行草書。我們現在在寫的國家規定的某些字,其實就是來自繁體的草書。

    一定要記住:不要過度看重簡體和繁體的高下、好壞、優劣。書法說到底就是寫字。

    一人有感

    漢字的書寫是隨著時間慢慢變化的,很多字都改變了寫法。繁體簡體是時代的產物。

    只有在寫作品的時候,或者說必須約定俗成的寫法,不只是要寫繁體還有很多要注意。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7 # 李順昌詩書畫印記事

    有關行書可否用簡體漢字來書寫不?這個問題反覆有人在不同場合提及。我想這本身不是一個大問題,分兩頭說吧。

    一,省市及中展中看到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凡是在正規的書法展中很少或基本上沒人用簡體行書來書寫。這是一個傳不成文的規矩。在一幅作品中有簡體字,異體字,錯字等字出現,會被評委們專門提出來討論是否沿襲古法(漢字規律)。古人在行草書中也有大量的簡體(是當時的簡體與現在的簡體,發生時間年代不同)。從以上可看出行書簡體字只要不是通篇簡體,在國展中也是沒有問題的。此其一。

    二,如果在現實生活工作中,在特定場合需要用簡體字行書書寫,完全是可以的。

    綜上,行書如寫繁體字,可能更接近古人,更接近傳統,更能反映出古典美。僅此而已,不必困擾。

  • 8 # 臨風閣知書

    毛筆字的行書不嚴格必須寫繁體字。

    談幾個問題。

    一、簡體字的由來。簡體字是從繁體字根據使用需要演變過來的。簡體家和繁體字不是割裂的,簡體字是依據繁體字的草法和約定俗成的寫法逐漸確定下來的。

    二、毛筆字的行書從本質上講不是孤立的,是與草書、楷書是密不可分的,是遊離於草書和楷書中的一種書法表現形式,行書作品中有些字需要用草法或用楷法來表現。

    三、古代書法大家的行書作品中很多字用草法來表現的,草法的表現與現行的簡化字是一樣的,如集字王羲之的聖教序和米芾的苕溪詩帖。

  • 9 # 千千千里馬

    只是《蘭亭序》是一篇文章的草稿,越寫越快,所以,前面接近楷書多,後面接近楷書的字就越來越少了。

    既然,行書是楷書的連續流暢寫法,那麼,楷書的字型怎麼寫,行書的字型也是怎麼寫的。

    無論古代還是今天,行書中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的情況非常多。

    例如歐陽詢的《由余帖》中,有兩個“亂”字,一個就是繁體字,一個是簡體字。

    所以,我們寫行書,最好按照楷書字型的習慣寫就可以了。

    但是,草書與楷書不太一樣。因為草書是對楷書和行書的寫法的概括。很多簡體字,就是從草書中來的。

    草書與行書不一樣,所以,只有草書必須按照古代的草法寫就可以了,不能與楷書完全一致。因為同樣一個字,楷書和草書並不一樣。

  • 10 # 狂喜淡墨a

    行書可以有繁體字,繁體字是從古代延續而來,其繁體字都有其書寫規律,有其規範字體,古人所寫之筆意,具美具韻具致,因此凡書者都有親身體驗,在書寫時,非常熟練,並有一定形巧緻密,結體微妙,蘊含極深。

    不是刻意而為,而是自然而然,形成了常規之運寫之,繁體字自有其書寫的筆法,也是繼承古人典籍而來,大凡臨帖,常間雜,常流暢,故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於行書筆法,有一種結構佈局更有豐富。

    在使用其間,顯得更具古意,現在的簡化體,實際是古代草化之簡便,而今用之,因而繁簡皆存,也屬正常。而有一種說法,簡繁不能間雜使用。這是一個誤解。縱觀古書,其中既有繁也有草化簡。關健是書作之筆畫符合度,理該不應強加這條戒律。

    那麼對於行書,在創作過程中可使用繁體字,無大礙,循古而得,又有其書寫之度,使作品更加富有古雅。

    命題所提,必用繁字,不一定,根據不同的書寫經歷,常用者,無意流露,書寫之際,也不必刻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錄儀和行車記錄儀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