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聖天子求賢問道,莊徵君辭爵還家”的回目就已表明了他的心志。當時的社會已經回不到魏晉風度名士翩翩的狀態,而他不願身陷囹圄,用自己的具體行動踐行著儒家獨善其身的信念。作為泰伯祠的亞獻,雖未出仕,但仍尊奉儒家的倫理傳統。而作為泰伯祠主祭的虞博士,則被作者尊奉為聖人形象。與其他人物的出場方式不同,作者對虞博士的生平經歷是單獨進行介紹和提煉的。虞博士身上有儒家的包容、仁義,同時又兼具道家的隱逸思想,書中借用杜少卿之口形容虞博士:“虞博士襟懷沖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節一流人物。”顯示出了虞博士在江南一帶文人心中的地位。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江南文人雖有才情,雖有出仕之心,但他們更多的狀態是徘徊和隱逸。就像對趙雪齋和與他同年的黃公的討論中,眾文人在出仕與圓滿人生的選擇中表明瞭自己的追求,但這樣的追求總伴隨著無奈與失落,是時代造就了這樣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並不是逃避俗世,而是在俗世的紛紛擾擾中從容而成功地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受朝廷徵辟時顯然已經知道自己是難容於朝廷的,故而對妻子說“你但放心,我就回來,斷不為老萊子之妻所笑”。莊徵君面君,天子問政,正欲奏對,頭頂一點鑽心疼痛,著實難忍,只好懇請細思之後再為啟奏。回到下處看時,頭巾裡一隻蠍子。次日焚香卜筮,卦辭乃是“天山遁”。
莊徵君知“我道不行”,把教養的事細細做了十策,又寫了一道求賜還山的本,呈遞上去。朝中權臣託人捎話,欲將其收在自己的門牆之下,但莊徵君的婉拒之辭不卑不亢,並稱“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況太保公屢主禮闈,翰苑門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這一個野人?這就不敢領教了。”太保碰了個軟釘子,立即便以祖宗法度為詞,使得皇帝準了莊徵君的還山奏本。朝政這個局面,是莊徵君意料之中的,所以辭得那樣乾脆。莊紹光的這種悠然,多少有一種杜少卿和虞博士中和起來的特點。李巡撫要舉薦杜少卿入京做官,杜少卿千方百計地推辭;虞博士雖然不是范進那一流為了舉業而瘋狂的群體,但他也並不拒絕讀書考試做官的道路。
第三十五回“聖天子求賢問道,莊徵君辭爵還家”的回目就已表明了他的心志。當時的社會已經回不到魏晉風度名士翩翩的狀態,而他不願身陷囹圄,用自己的具體行動踐行著儒家獨善其身的信念。作為泰伯祠的亞獻,雖未出仕,但仍尊奉儒家的倫理傳統。而作為泰伯祠主祭的虞博士,則被作者尊奉為聖人形象。與其他人物的出場方式不同,作者對虞博士的生平經歷是單獨進行介紹和提煉的。虞博士身上有儒家的包容、仁義,同時又兼具道家的隱逸思想,書中借用杜少卿之口形容虞博士:“虞博士襟懷沖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節一流人物。”顯示出了虞博士在江南一帶文人心中的地位。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江南文人雖有才情,雖有出仕之心,但他們更多的狀態是徘徊和隱逸。就像對趙雪齋和與他同年的黃公的討論中,眾文人在出仕與圓滿人生的選擇中表明瞭自己的追求,但這樣的追求總伴隨著無奈與失落,是時代造就了這樣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並不是逃避俗世,而是在俗世的紛紛擾擾中從容而成功地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受朝廷徵辟時顯然已經知道自己是難容於朝廷的,故而對妻子說“你但放心,我就回來,斷不為老萊子之妻所笑”。莊徵君面君,天子問政,正欲奏對,頭頂一點鑽心疼痛,著實難忍,只好懇請細思之後再為啟奏。回到下處看時,頭巾裡一隻蠍子。次日焚香卜筮,卦辭乃是“天山遁”。
莊徵君知“我道不行”,把教養的事細細做了十策,又寫了一道求賜還山的本,呈遞上去。朝中權臣託人捎話,欲將其收在自己的門牆之下,但莊徵君的婉拒之辭不卑不亢,並稱“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況太保公屢主禮闈,翰苑門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這一個野人?這就不敢領教了。”太保碰了個軟釘子,立即便以祖宗法度為詞,使得皇帝準了莊徵君的還山奏本。朝政這個局面,是莊徵君意料之中的,所以辭得那樣乾脆。莊紹光的這種悠然,多少有一種杜少卿和虞博士中和起來的特點。李巡撫要舉薦杜少卿入京做官,杜少卿千方百計地推辭;虞博士雖然不是范進那一流為了舉業而瘋狂的群體,但他也並不拒絕讀書考試做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