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金攻打關寧軍,東江軍搗虛策應;後金攻打東江軍,關寧軍搗虛策應。首尾相應,互為犄角。
6
回覆列表
  • 1 # 傲視群雄NO1

    其實袁崇煥甘受上島危險,力勸其不要擁兵自立,以國事為主,己經是大局為重,努力促成其一致對外,但督師苦心,又怎會是兩犯大明登州,一心投敵的軍閥所聽得進的?

    當時就毛文龍私通敵酋事件被查出,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彈劾毛文龍浪費軍餉濫殺俘虜的罪行,尚寶卿董茂忠請求撤了毛文龍的兵,專門整治山海關、寧遠的軍隊。

     袁崇煥上島同他商量更改營制,設立監司,毛文龍很不高興。袁崇煥用離職返鄉"勸說他,毛文龍回答說:“以前有這個意思,但現在只有我瞭解東部戰事,等東部戰爭完畢,北韓衰弱,可以一舉而佔有。”

    毛文龍生平多做假,以搪塞朝庭要功,毛文龍在投降信裡說要拿下山東,配合皇太極,後來果然兩次率大軍登陸山東,但是皇太極沒有出兵,毛文龍看不能成事,於是搶掠一番,偽裝成皮島無糧。

    毛文龍所謂的戰績更是可笑,200人奇襲東江鎮就是個騙局,佟養正身邊的60幾個人想回歸大明,趁佟養正身邊沒部隊,把佟養正抓起來了,找大明部隊找到了毛文龍,於是就變成了毛文龍奇襲東江鎮!搞笑!

    從天啟二年開始,毛文龍不斷地向朝廷獻俘,獻俘物件不是後金重要人物,也不是成百上千俘虜,而是三三兩兩,最多不過百餘人,少則有三五人,但是頻率很高,一年之內獻俘幾次。令人髮指的是,獻俘物件很多是無辜良民。天啟四年(1624年)五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譚昌言為登萊參政,毛文龍獻俘經過他手,奇怪的是這些俘虜說話口舌不清,譚昌言用藥配成湯,給這些人服用,十天之後,終於會說話了,經詢問,都是遼東難民,無故被毛軍抓來充作後金戰俘。

    同年九月,毛文龍又獻俘,兵部在朝陽門會審俘虜,發現這些俘虜當中竟然有幼童四名,幼女四名,婦女一名,都是瘦弱不堪,奄奄待斃,經查,原來是無辜山民,被毛軍拿獲報功。凡此種種,不勝列舉。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毛文龍獻俘三十一名,遊擊董武周押解七名,剛走到廣鹿島,毛文龍派毛承選持令箭趕來,說有機密軍情,把其中的六人帶回皮島,另外六人進京。獻俘大事,如此兒戲。

     最後看看他鐵山一戰敗北,喪師不計其數,卻掩敗為功【虛報戰功】

  • 2 # 改了吧低俗

    歷史沒有如果,即使合作也做不到袁大爺和崇禎吹的五年平遼,有文獻記載後金和袁和談的前提是除掉毛,袁也是沒辦法,選擇曲線平遼。只不過後金反悔了。而且毛手下一部分人投靠了後金。殺袁其實也沒說他通敵啥的,審了好久也就是擅殺大帥什麼的。畢竟明軍袁部基本就是能守城,而毛部除了自保也就能搞一下後方騷擾。

  • 3 # 於左

    毛文龍的資格要比袁崇煥老,逍遙海外,形同獨立王國,他肯定不服袁崇煥。袁崇煥位高權重,又得到新君的倚重,而且也不是一個很有器量的人,所以,兩個人很難通力合作。

    但是,只要袁崇煥別殺毛文龍,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整個遼東的局面就比真實的歷史程序要強得多,皇太極就會很難辦。

    幾十年的實戰已經證明了,陸戰時,明軍完全不是清軍的對手,只剩下憑城用炮這一著,勝負還在兩可之間,而且成本高昂,非常被動。

    而毛文龍其實代表了明軍非常難得的一些優勢:

    第一是海戰。明軍的水軍都來自南方,清軍的海戰能力卻完全為零,而且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防不勝防。

    第二是毛文龍的位置,皮島靠近北韓,等於是在皇太極的屁股後面放了一把匕首,別管它是否鋒利,只要放在那裡,皇太極的心裡就不踏實。可惜,出生於浙江的毛文龍,骨子裡就是一個商人,他看到的不是戰機,而是滿眼的商機,跑偏了。但只要他在那裡,就是威脅。

    第三,有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價值。毛文龍死後,手下的孔有德、耿仲明後來渡海跑到山東,把山東搞得一團糟,又帶著船隊和火炮投降皇太極。清軍得到他們最缺少的海船和火炮。崇德二年,阿濟格正是在孔有德的協助下,最終攻下了皮島。如果毛文龍活著,這些恐怕都不會發生。所以,即使大家不能互相策應,明朝的處境也不至於那麼艱難。

  • 4 # 天道169127148

    天道為你解答: 如袁毛合作不能很快從根本紐轉明朝,但可以緩解局勢、贏得時間,一是期待明朝英主的出現,改變執政方略,先安心圖穩圖富圖強,二等滿清內亂,而後驅而滅之,此乃正理之道。然而歷史往往有此規律,此時的明清內憂外患,已到了改換朝代的時候了,客觀上矛盾重重,非一般人物所能為,難出英主,主觀上,滿清此時確實人才輩出,知舍小利而顧大局,時運上,到了天滅明朝之時,喝涼水都塞牙的地步,就象秦滅六國一樣,車輪滾滾,順流而下,按軌而走,不統一都不行,因此明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誰也攔不住歷史的車輪,雖然遺憾的是,李自成也非英主,難成一統之大責,使滿清得二百餘年天下,有失或有德,由於滿清身份和康乾之明,得以蒙回維藏民族之認可,讓中華民族為一統,復以今日的版圖,也屬幸也,此乃拙言,個人而感,非喜勿噴!

  • 5 # 季我努學社

    如果袁崇煥和毛文龍通力合作,會不會形成對明朝很有利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歷史面向的是歷史事件。歷史工作者所要做的是將歷史事實的予以全面描述。理性地分析出事件的發生的原因。 準確給出事件對於後世的影響。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要有想象力,不要提出與歷史事實有出入的設想?我認為完全不是。提出與歷史事實有出入,甚至是相反的設想。往往有利於我們真正把握住一個朝代興衰成敗的金鑰,以便於我們對於朝代所處的現狀給出更為準確的描述。

    圖一崇禎皇帝畫像

    以該題的設想為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為直接的子問題:如果不用考慮袁崇煥和毛文龍之間的鬥爭,明朝是不是就不會滅亡?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應該知道兩將相鬥之時,明朝到底處在什麼樣的狀況之中?我將從官僚體制、經濟、外交等方面描述明朝崇禎時期的現狀。

    圖二袁崇煥畫像

    崇禎時期的官僚體制的現狀如何可以透過一件事來體現。那就是崇禎皇帝的“改票”行為。明朝皇帝票擬製度始於宣德年間。原本皇帝需要在票擬上批硃紅,後來司禮監秉筆太監代替皇帝在大部分奏章上批硃紅。可見,明王朝皇帝不批奏章已是頑疾,由來已久。崇禎皇帝屢次要求內閣改票,也表明內閣在票擬之事上的隨意,至少無法達到崇禎帝的滿意。內閣官員尚且如此,其他官員的辦事能力可想而知。

    圖三毛文龍

    其次,我們來看崇禎時期的經濟狀況。根據曾美芳學者的研究,崇禎帝登基時,由於邊防支出的連年攀升,明王朝的財政赤字嚴重。崇禎帝力圖透過清查、核對、奏報等手段,保證明王朝收支平衡。正當國家財政有望重回平衡之際,後金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城,崇禎皇帝為財政平衡所做的努力可謂是功虧一簣。即便崇禎後來創設每月奏報制度,也沒有使明王朝擺脫財政困境。

    崇禎時期的北方強敵有後金、蒙古。這兩股勢力不斷的南下侵擾北京城。可謂是無法消除的外患。明朝的農民起義數不勝數,從天啟年間開始,農民起義的勢頭更加強勁。可謂是此起彼伏的內患。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無論是誰都很難應對。更何況官僚體制僵化、財政赤字異常嚴重的明王朝。所以,即使袁崇煥與毛文龍相結合,也只能為明朝贏得短暫的喘息機會,絕談不上什麼很有利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文玉.明末的中樞決策與權力格局演進:以崇禎帝 “改票” 為視角[J].求是學刊,2017年第3期,157-164.

    [2]孟森.明史講義[M],中華書局,2009年.

    [3]曾美芳.定期奏報制度與崇禎初年的財政管理[J].中山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79-91.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後,如果能很好地處理皮島軍務,讓皮島繼續發揮敵後價值,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實際上,袁大帥的安撫政策並沒有多大成效,任人唯親使得皮島將士兵戈相向,更有甚者,有毛氏舊將帶著戰船與紅衣大炮投降了後金。

    這些火炮部隊是袁大帥花費重金打造的終極利器,可惜成軍不久反而為敵所用。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東江之亂”。後金因為此亂,軍事實力大增,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後金差點被明朝的圍堵政策給餓死,是明朝內部生亂給了後金一線生機)。

    (明軍火銃部隊)

    話說袁崇煥於1629年6月5日斬殺了毛文龍後,將東江鎮分為四協,命令陳繼盛、劉興祚、毛承祿等人分管。陳繼盛是毛文龍的老人,跟隨毛文龍奔襲鎮江、開鎮東江,屢立戰功,為副總兵。

    袁崇煥以議餉為名,誘毛文龍前往雙島捕殺。陳繼盛曾勸毛文龍:“袁督師若要勞軍議餉,直來皮島便是,何必屯於雙島?還請大帥多帶兵丁,以圖萬一。”毛文龍卻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認為袁崇煥不至於隨意行兇殺人,拒絕了陳繼盛的勸阻,無端丟了性命。

    袁崇煥覺察到陳繼盛是毛文龍的死黨,又把東江合為兩協,由陳繼盛,劉興祚分領。劉興祚心向袁崇煥,袁崇煥因此留他在東江,意在挑撥東江內亂,借其之手除掉陳繼盛。果然,1632年4月12日,劉興祚之弟東江軍協事都司劉興治仿效袁崇煥謀殺毛文龍之惡劣行徑,假承遼東督師孫承宗之命,謀殺了陳繼盛,然後率軍投靠了後金,是為“東江之亂”。

    (東江之亂)

    東江亂後,新任兵部尚書(袁大帥已被殺)梁廷棟、登萊巡撫孫元化推薦毛文龍部將黃龍任東江總兵。

    這個黃龍是誰呢?他也是毛氏舊將,原是援遼的下級軍官,積軍功一點點升遷,終於東江亂象四起之際擔任上了總兵。上任之後,黃龍以鐵腕策略斬殺了叛軍劉興治,清除了陰通後金的內奸,化解了島上危機。

    但是,島上的孔有德、耿仲明獨服毛文龍,不服黃龍,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發動兵變,攻陷登州,招攬皮島中諸將。1633年2月,孔有德、耿仲明在明朝官兵的圍剿下,難於據守,航海遁去。

    黃龍在旅順設伏,邀擊遁逃投敵的漢奸。一番激戰下來,黃龍軍斬叛將李應元,生擒毛承祿、蘇有功、陳光福及其黨高志祥等十六人,獲首級一千有奇,奪還婦女無算,獻俘於朝。

    孔有德等人視為奇恥大恨,投降後金後,半年後就引後金的兵部貝勒嶽託、戶部貝勒德格類統率馬步大軍進犯旅順來報仇。本來,後金沒有水軍,缺乏攻堅炮火,得孔、耿降降獻的戰船百餘隻、紅夷炮六七門,軍力大振,此番以孔、耿做攻城先導,儘管黃龍努力作戰,予敵重大殺傷,但是最終城破,黃龍等人遇害。

    崇禎皇帝聽說後,捶胸頓足,追贈黃龍左都督,賜祭葬,予世襲,建祠“顯忠”,李惟鸞等一干忠臣義士附祀。不知道崇禎此時會不會記恨袁崇煥當年擅自做主殺了毛文龍?

    (東江軍已廢)

    從此以後,東江軍勢力疲弱,已經難以對後金軍產生牽制作用。努爾哈赤當年為躲避東江軍內遷沿海居民400裡,如今又都成了後金的穩固根據地了。

    同時,清軍獲得了作為攻城利器的紅衣大炮,而且是連人帶炮,整個一支建制部隊,這讓後金軍隊攻城短板得到了改善。在以後的大淩河之役、錦州之戰中,紅衣大炮都帶給了明軍重大殺傷。

    透過這次東江事件,讓皇太極看清了明朝內部的問題,從此鐵定了心要招降漢人將官。雖然滿清不富裕,可是這幫子當兵的更窮。你們的皇帝發不出糧餉,跟著後金軍隊可以去搶。所以,為了升官發財,很多民族敗類都紛紛投降了後金。皇太極也給足了這些人禮遇,錢、權、女人等,無不滿足。後來,為了招降洪承疇,甚至還讓他的后妃親自出馬。

    袁崇煥殺掉毛文龍的最大的誘因是毛文龍廢了很多錢糧,而且打仗不積極,要錢很上心。袁崇煥想事權一體,統一排程。可是殺了毛文龍以後僅僅不到半年,無後顧之憂的皇太極就帶領10萬大軍奪關南下,京畿震動。

    (清軍盡知明朝虛實)

    在這個角度看來,即使毛文龍作戰不積極,但是隻要他存在,皇太極就不可能後顧無憂。而且,毛文龍所花費的錢糧,有一些還是他自己做生意自籌的。袁大帥大可以求同存異,只要毛文龍不投敵,不叛變,一切都有合作的可能。

    所以,袁崇煥殺掉毛文龍的後遺症很大,如果能夠不殺毛文龍,而是與其通力合作,那麼以上的這些情況都可能不會出現,明強清弱的態勢會一直持續下去。小冰河期的到來,讓滿清的日子也很難熬,明朝再多挺個幾十年,滿清都可能不攻自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不好笑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