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外梵音
-
2 # 核能量潛伏者
唐從太宗世民開始,起了一個不太好的頭,就是宮廷政變,自已晚年也深受其害,並且去世後,這樣的悲劇也不斷上演。唐太宗十四個兒子中,有十二人死於非命且有兩個女兒也因參與謀反被賜死。身後幾朝都有子孫因直接或間接乃至被構陷謀反而終止生命,有生之年也飽嘗喪子之痛。
李承乾作為嫡長子,從小就倍受寵愛,二歲封王,八歲即立為太子。太宗從小培養這位大唐帝國的繼承人,寄於濃濃的期望,曾下詔太子承乾“宜令聽訟”,且在太子承乾十二歲時說“自今以後,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多次讓太子承乾監理國政,命張玄素、房玄齡、魏徵、孔穎達、陸德明、李綱等人授業解惑。
原本被寄於厚望的太子,或可成為未來大唐的理想的繼承人,但事情願違,外界有意無意、無時不在給予其壓力。自已蓋個房子,被人上疏彈劾其奢華不夠勤儉;與宦官戲耍,又被人與秦二世相提並論;後又私引突厥群豎入宮,皆招人口舌非議。更有甚者孔穎達直接面批太子,屢致面折。這些無形中給了太子承乾不少壓力也給了太宗世民心中蒙上陰影,種下了成見的種子。直至後來眾多大臣因太子承乾寵愛男童稱心而奏請廢除太子,太宗直接誅殺了男寵稱心,導致其幾月稱病不朝,畢竟平時臥則同榻,甚是喜歡。稱心的離世,應該算是父子離心的重要導火索。
太子承乾由於幼時騎馬摔傷,腿有殘疾不便,太子之位倍受兄弟們的覬覦,其中四弟李泰更是處處為難,一心想扳倒取而代之。這加劇了承乾的危機感,心裡也逐漸的扭曲,脾氣也越發的暴燥,不斷遠離的父子關係,讓他覺得隨時都有廢立的可能。
在眾多壓力的會聚下,承乾太子終於爆發了反叛的心,只可惜訊息敗露,無奈再仁慈的父親也無法容忍兒子反叛的心,流放黔州已是莫大的恩情。
-
3 # 戲說清明
皇太子:封建社會皇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太”者,大也。太子稱號通常被授予物件是皇帝之嫡長子。是皇帝正式繼承人的封號,也有儲君一說。類似的授予封號,依受封者與皇帝關係的不同,還有皇太弟、皇太孫(皇長孫)、皇太叔。而歐洲君主的正式繼承人一般譯作“王儲”或“皇儲”。
作為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卻罔顧人倫和君臣之禮,孤注一擲地謀反作亂,無非有以下幾點緣由:
1.當爹的太殘暴
這個倒黴的太子名叫石邃,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太祖石虎的長子。
石虎以殘忍好殺、性格暴虐著稱,當年石虎稱帝后,將石邃立為太子。石虎性格殘忍好殺,只要太子石邃稍微犯點錯,石虎不分青紅道白經常鞭抽杖責,石邃忍受不了就準備謀反,幹掉老爹石虎自己當皇帝。石虎知道後大怒,下令逮捕石邃並用酷刑處死,並用酷刑處死了全家二十幾口人,太子宮內的下人、太監一共350人全部受到牽連,慘遭車裂酷刑。
2.自己犯了大錯
這次舉例的太子叫做石宣,是前面太子的弟弟,後趙太祖石虎的次子,大哥死後被立為太子。雖然石宣被立為太子,但石虎最喜歡是第五子石韜。公元348年,石宣因兩人矛盾暗中派人殘忍殺死石韜,將石韜屍體雙眼戳瞎,手腳砍斷、剖腹掏腸。而後石宣怕事情敗露,就想在石韜的葬禮上謀反並殺了親爹石虎,自己當皇帝。石虎知道這個情況後悲憤異常,昏迷了好一段時間。石虎,本身就是一個殘暴成性的人,這麼一來就不能放過石宣了。憤恕到極點的石虎下令用鐵環穿透石宣的下巴,又將他的飯菜倒入大木槽,讓石宣像豬狗一樣在木槽裡吃飯。石虎拿著沾有石韜鮮血的寶劍,讓石宣用舌頭舔舐,石宣嚇得驚叫聲震動整個皇宮。石虎讓石韜身邊倖存的太監郝稚、劉霸,上前將石宣頭髮、舌頭全部割掉,又令宦官砍斷石宣的手腳,刺瞎他的雙眼,把腸子拽出來,和石韜的慘狀一模一樣。石虎把宮中的女眷盡數帶上,大概有數千人之多登臺觀看石宣的慘狀,一邊看還一邊指指點點。石虎殺了石宣之後,還不放過他的家人,石宣的妻子兒女全部被抄斬。石宣最小的兒子抱著爺爺石虎大哭,還是被被大臣拖走殺掉了。
3.被人構陷大罪
衛太子劉據(前128年—前91年),漢武帝劉徹嫡長子,漢昭帝劉弗陵異母兄。母為衛皇后。
劉據生於元朔元年(前128年)春,於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為皇太子。劉據成年後,漢武帝每每巡遊天下,便以國事交付太子劉據。
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徵和二年(前91年),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謀反,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
冤案平反後,漢武帝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哀思。漢宣帝劉詢繼位後,為祖父劉據追加諡號曰“戾”,重修陵寢,供奉祭祀。
4.怕自己太子之位不保
這個就要說到本問題的太子李承乾了。李承乾是在唐朝建立後第二年出生的,李世民對這個長子十分喜愛,李承乾很小的時候身上就有了官職,等到他八歲那年,李世民早早的就將太子之位給到了李承乾的手中,李承乾還得到了宮中許多大臣的教導,他當上太子也是有許多人支援的,在朝中有很高的威信。
長大後李承乾並沒有表現出一點成熟的樣子,在宮中胡作非為,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李世民對他的喜愛也逐漸降低了,在加上宮中大臣的對李承乾的批評,經過李世民調查發現宮中大臣所說的都是真的,於是就準備他的太子之位廢掉。李承乾得知父親要將自己的太子位置廢掉,既擔心又害怕,如果他從太子之位下來,今後成為太子的兄弟,就會把自己當做是一個禍害,最終肯定會對自己的下手。於是李承乾想出了謀反的計策,他以生病為由,騙父親李世民看來看望,將他殺害,這樣皇位就是自己的了,但是事情很快就敗露了,李世民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將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廢除,貶為庶民並流放到邊疆,最終病死在了邊境。
5.兒子活不過爹
歷史上一個非常長壽的皇帝,說出名字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他就是趙佗,是南越國的皇帝,這個皇帝太長壽。他的兒子就當了一輩子太子,生生的被自己的父皇給熬死了。趙佗活了100多歲,直到孫子重病纏身也快熬不住了才去世。
而說到皇帝活太久,太子等不及想要謀反的例子就要說到康熙了。康熙在位的時間一同61年,太子胤礽剛剛出身沒多久便被立為了太子,年少時間的太子胤礽傳聞文武雙全,處置其往政頗有一套本人的手法,然而是康熙活的時間太長了,胤礽當了四十多年太子不免有點焦躁,最終起了謀反之心,這也導致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第二次被廢。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諭大臣安排後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錮地紫禁城鹹安宮,終年51歲。
6.不想當太子而謀反這個就比較奇葩了,還真有人不想當太子而謀反。為了不當皇帝造反的這位太子名叫拓跋紹,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次子,這位之所以造反,則是因為道武帝立了一個奇葩規矩“子立母死”!
公元409年,道武帝立自己的長子拓跋嗣為太子,為了避免太后干政,拓跋珪效仿漢武帝,直接賜死了拓跋嗣的生母劉貴人,沒想到的是拓跋嗣跟自己的母親感情極好,劉貴人死後,拓跋嗣整日以淚洗面,搞的拓跋珪很是不爽,於是便揚言要廢了拓跋嗣,立次子拓跋紹為太子!
結果拓跋珪還沒啥舉動,拓跋紹的生母賀夫人做不住了,兒子當不當皇帝不要緊,自己還想活著享受榮華富貴呢,於是賀夫人二話不說,便派人跑出城告訴自己的兒子拓跋紹說道武帝要殺自己!
聽聞此事,拓跋紹坐不住了,趕緊聯絡自己在宮中安插的人手,連夜闖進宮去,將自己的老子拓跋珪斬殺在龍床上......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太子和其他皇子不同,所謂名分早定,只要不出意外,他就是未來的皇帝。如果沒有被拉下馬的風險,恐怕沒有多少太子願意選擇鋌而走險。畢竟皇帝父親總歸比自己年紀大,按部就班、熬死老爹就是勝利,還是非常有期待的。李承乾之所以選擇謀反,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逼的。李世民這個人屬於典型一碗水不端平的那種父親,在冊立李承乾為皇太子之後,他並沒有刻意壓制其他兒子、為李承乾接班掃清障礙,反而對其他中意的兒子疼愛有加,庶出的李恪也就算了,對嫡出的李泰李世民也是極度溺愛,甚至超過了李承乾。理論上,作為嫡出的兒子,李泰是李承乾最大的競爭對手。久而久之,在李世民的溺愛之下,李泰漸漸生出了非分之想。雖然李世民並沒有下決心廢長立幼,但是李承乾已然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如果不先下手為強,恐怕不單自己的皇太子之位難保,能不能善終都很難說。倒不如鋌而走險、像老爹當年那樣放手一搏!
與此同時,李世民當年在玄武門內乾的那些事兒貽害無窮。他給兒子們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那就是讓兒子們覺得——儲位和皇位是可以透過權謀、甚至軍事政變獲得的!基於“嫡長子繼承製”的皇太子之位,在“玄武門之變”後已經變得不是必然的皇位繼承人了!李泰想搞掉李承乾上位,李承乾為了自保又想學老爹當初對祖父的那一套。總之,沒有誰真正願意去遵循所謂“嫡長子繼承製”。在李泰的咄咄逼人和李世民的一碗水不端平之下,李承乾認為自己的地位已經受到了嚴重威脅,鋌而走險幾乎成了必然的選擇。父親李世民就是最好的榜樣,當初李世民如果不鋌而走險,哪裡來的皇位?哪裡來的“貞觀之治”?
再就是各大利益集團的角逐了。當初“玄武門之變”之所以會發生,恐怕也不完全是李世民一個人的主意。天策府那幫“開國元勳”們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到頭來發現,朝堂之上竟沒有自己的位置。關隴世家子弟高居朝堂之上,連隋煬帝的小舅子、陳後主的親弟弟都成了唐王朝的宰相!這些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爭得朝堂之上的一席之地,只有造反一條路。把李世民推上皇位,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玄武門之變”並不是偶然事件,即便李世民不願意殺兄屠弟,恐怕也身不由己。為了安撫手下的這些人、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李世民別無選擇。
實際上,李承乾面對著和李世民同樣的局面。因為名分早定,李承乾身邊也早已聚集了不少政治勢力,這些人最大的期待就是李承乾繼承皇位。這個時候,李泰冒出來,他威脅到了李承乾的地位,而李世民又明顯一碗水不端平,並沒有幫李承乾掃清障礙之意。李承乾身邊的這些人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攛掇李承乾鋌而走險幾乎是必然的!李承乾一旦被廢,倒黴的不止李承乾一個,還有他們這一大幫子!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昌、唐王朝的開國元勳侯君集以及李世民的女婿、杜如晦的兒子杜荷,哪個是省油的燈?誰背後沒有一大幫子人?就算李承乾有所猶豫,恐怕也箭在弦上、由不得他了……
儲位的角逐不僅僅是皇帝幾個兒子之間爭寵,更是各大利益集團的較量。有時候,連爭奪者本身恐怕都是被裹挾其中、身不由己。因為一旦鬥輸了,不只是你一人失寵,而是成千上萬顆人頭落地!李承乾之所以走上謀反之路,有鋌而走險、作最後一搏的主觀因素,但是恐怕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無可奈何,只能走這條路。
-
5 # 杯酒話歷史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有嫡子3人,分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按照古代皇位繼承原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加上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深厚,不管怎麼說,李唐江山的繼承人大機率在這3人裡挑選,所以唐太宗繼位後,立馬就立嫡長子繼承人為太子,作為大唐帝國儲君。
李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仁孝純深李承乾(619―645),承乾這個名字是爺爺李淵起的,字面意思就是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從生出來那刻起就已經視為儲君了。八歲那年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對這個繼承人下了很足的功夫,為他聘請了帝國最好的老師教他知識,李承乾聰明好學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尊師重教,有事還能替李世民分擔政務,但凡皇帝外出,李承乾就留守監國,打理得井井有條。如果事情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大唐未來的皇帝肯定是李承乾了。
世事無常,人總是會變的,李承乾也有性情大變的時候,636年長孫皇后病逝,可能是痛失母愛的緣故,昔日的乖乖仔李承乾一下子變得叛逆起來。從這個時候開始,都是關於其負面言論。逐漸開始對皇帝老子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甚至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太子所作所為令人寒心。朝臣上疏批評太子,皇帝嘴上沒說什麼,一切都看在眼裡。
李承乾小時候騎馬摔傷腿,留下了殘疾,雖然李世民明言腿疾不影響做皇帝,但是李承乾難免有些自卑。再有李承乾寵愛一名叫稱心的男寵,兩人同床共枕形影不離,李世民知道後大怒賜死稱心,李承乾不思悔改,竟然稱病月餘不上朝,整日痛哭流涕心中對李世民愈加怨恨。可想李世民心中是多麼的恨鐵不成鋼啊!
李承乾的弟弟李泰聰明伶俐深得李世民喜愛,寵愛的有點過頭了,李泰就開始覬覦太子之位了,兩兄弟關係開始鬧僵惡化。
李承乾起兵逼宮,卻事情敗露雖說李承乾劣跡斑斑,但是李世民依然沒有更換太子的意思,可是李承乾為何還要兵變奪位呢?
眾所周知,李世民皇位就是透過弒殺兄弟奪取來的,雖然李世民勤政愛民,但這也為後世傳遞了一個很危險的訊號。自隋朝但李世民這一代,就沒有太子能正兒八經順利的登基為帝,再加上二弟李泰格外受寵,又有多奪嫡之心,這也是李承乾不自信的原因,太子終歸不是皇帝啊。終於李承乾按捺不住皇權的誘惑,鋌而走險企圖兵變,最終事情敗露被廢。李泰聰明反被聰明誤,野心被李世民看破,為了保全兒子,讓李泰、李承乾、李治共存,所以李世民決定立懦弱溫和的李治為太子。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兩人絞盡腦汁,為他人做嫁衣啊,李治太子之位得來全不費工夫。
-
6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唐太宗是古代非常賢明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唐朝飛速發展,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可以說唐太宗在古代帝王中的排名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他的繼承人卻沒有這麼好的評價了,甚至第一任繼承人還被廢黜。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長子,唐太宗繼位後就立馬封李承乾為太子。在古代,太子就意味著是皇位的繼承人,只要不出什麼意外,皇帝百年之後,太子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坐上國家最高位置。但是李承乾最後卻因為謀反被唐太宗廢黜,最後抑鬱而終。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長子,從小就聰明睿智,非常受大家的喜愛。李承乾八歲的時候,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事變登上了皇位,然後就立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繼承皇位有了合理合法的先天性優勢,甚至他之後的荒唐行為也沒有讓李世民產生廢黜他的心思。照理說,李承乾登上皇位是十拿九穩的事,為什麼他還要冒險造反呢?
李承乾雖然被封為了太子,但是受封的時候才八歲,由於年紀幼小就被寄予了厚望,唐太宗讓才十二歲的李承乾聽訟,有意培養他的政治才能,甚至還讓十四歲的李承乾以太子的身份監國。作為儲君,唐太宗和大臣們對李承乾的要求都極為嚴格,他不能有奢華的生活,也沒有外出遊玩的權利,只能按照為他安排的儲君之路去走。久而久之,李承乾的心理開始變得極端、扭曲。
還有李泰的刺激也是李承乾造反的重要原因,李泰和李承乾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當李承乾因為被捧得太高,心理逐漸扭曲,做出了很多讓唐太宗生氣的事情,漸漸的就給了李泰機會,李泰一步步得到了唐太宗的寵愛。
唐太宗對李泰的寵愛人盡皆知,李泰因為肥胖,唐太宗就恩准他可以乘小轎上朝。因為李泰還赦免了死罪以下的凡人,甚至還免去了李泰鄰居們一年的賦稅。李承乾此時已經是一個瘸子了,本就自卑,唐太宗對李泰的寵愛更是深深刺痛了李承乾。
其實唐太宗早就說過,就算太子有足疾,也不影響他當太子,就算太子死去,還有太孫,絕不會開廢長立幼的源頭,魏王李泰想繼位是不可能的。唐太宗壓根就沒有廢立之意,更沒有讓李泰上位的想法。
但是李承乾扭曲的心理已經不足以讓他保持一個正常人的思維,他就看到父皇對李泰的寵愛,認為父皇想要廢掉自己,立李泰為太子,認為李泰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於是李承乾多次派人暗殺李泰,但是都失敗了。
在有心人的說動下,李承乾想到了玄武門事變。當時李世民也不是太子,甚至還不如太子李建成受寵。但是李世民透過軍事政變逼李淵下臺,自己當了皇帝。有自己父親這個“榜樣”,再加上李泰的刺激、腦子的不正常等等因素,李承乾還是聯合李元昌、侯君集等人發動了謀反。
可惜,李承乾不是李世民,李世民也不是李淵。李承乾的一舉一動早就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他玩的花樣都是李世民玩剩下的。最後李承乾被廢,甚至還將想要奪取太子之位的魏王李泰也廢黜流放了。
太子乃是一個國家未來的國本,不可輕易動搖。唐太宗作為一個聖明之君,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他甚至在廢立之說剛開始流傳的時候就扼殺了這則謠言。但是無奈李承乾實在讓人失望,魏王李泰的野心和心機也讓李世民惱火,所以這兩人都註定和皇位無緣了,最後只能便宜了他們的弟弟李治。
-
7 # 歷史小家
李承乾,唐太宗長子,長孫皇后所生,因生於承乾殿,故取名承乾,太宗即位後被立為太子,時年才八歲,因其聰敏,太宗特別喜愛。貞觀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間,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現非常好,大臣們有口皆碑。 史書載:“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太宗對他的表現也十分欣賞。從此以後,凡是太宗離開長安,都讓太子監國。
隨著他年紀漸長,貪玩的本性開始暴露,"好聲色,漫遊無度",然而太宗認為卻是無傷大雅,是可以透過教育改正的。然而,從貞觀十年(636年)開始,太宗對李承乾的態度開始有了變化,太子承乾本身患有足疾,行走艱難,當時的魏王李泰聲譽鵲起,太宗開始寵愛起李泰,李泰憑藉太宗的寵信和自身優勢,潛懷奪嫡之計 開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此時的李承乾和太宗關係也開始惡化,太宗對他的猜忌也越來越深。李承乾由於跛腳,行動不便,本身性格就比較自卑,太宗對李泰的寵愛,以及殺害了他所寵愛的太常樂童稱心等做法,無疑對李承乾造成了影響。隨著魏王李泰的日益得寵和勢力的擴張,他擔心唐太宗會廢了自己,改立更受寵的魏王李泰為太子,為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在兵部尚書侯君集的慫恿與挑撥下,李承乾坐不住了,開始和漢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密謀攻打西宮。
貞觀十七年(643年),齊王李祐在齊州起兵造反,李承乾對他的衛士紇幹承基說:"我東宮的西牆,離大內只有二十步遠,齊王怎麼能比呢? "隨後,紇幹承基受齊王叛亂牽連,被捕入獄時,告發了此事,李承乾因此被貶為百姓,流放黔州,後於貞觀十九年去世,死後太宗為他停止朝會,並以國公之禮葬之。李承乾本想以軍事政變的形式,除掉自己的競爭對手李泰,沒想到事情洩露,自己太子之位也保不住了,而魏王李泰雖然深得太宗寵愛,最終也沒能登上太子之位,反倒是晉王李治看似不爭不搶地撿了漏,登上了太子之位。
-
8 # 西府趙王爺
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李世民能在玄武門弒兄逼父;我李承乾為何不能自立山頭?
與伯父李建成不同的是,李承乾屬於那種高開低走的太子,自己作死。原本他是當之無愧的合法皇位繼承人,這從他的名字就看得出來,“承乾”: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再加上其乃是嫡長子,論資歷論能力都得是他。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遲遲不駕崩,自己又身患腳疾,經常生病,而弟弟李泰日漸獲寵。因為之前有著玄武門之變的前車之鑑,李承乾感覺弟弟威脅很大,於是就派人暗殺弟弟。結果事情敗露。於是李承乾一不做二不休,開啟了謀反之路。
不過,薑還是老的辣,李承乾終究還是沒能鬥過父親!
究其原因:
第一個,和當時唐代初期的政治環境有關係,當時的環境就好似一個剛剛建立的創業團隊,他們並不知道前面的路到底是怎樣的,又會遇到些什麼問題?
玄武門之變告訴李承乾,他這個太子之位不是萬無一失的,弟弟李泰成長讓他感覺威脅很大他害怕自己成為伯父李建成。害怕弟弟李泰成為第二個秦王。
所以整個的環境給李承乾一種壓迫感和危機感,所以他很急切,以至於暗殺親弟,按捺準備逼宮,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當然,這不僅僅是前車之鑑的原因,更是長久壓抑所導致的不自信。
李世民對他寄予厚望,同時也給了他巨大的壓力。
李承乾作為長子,從小就很優秀,在他8歲的時候,就獲得了儲位,並且李世民注重對於李承乾的培養,在李承乾12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處理一些政務,並且只要李世民不在朝中,便把朝中事務交給李承乾。
當然,李承乾這些事情處理的都很好。其實,李世民本應與李承乾君臣相待,但是他卻把自己這個兒子錯看成是自己,一直往這個方向培養他,李承乾揹負了太多壓力。
他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害怕得不到父親的寵愛。長久壓抑導致了性格扭曲。
特別是母親長孫皇后的去世,讓李承乾愈發的壓抑,他找不到排解之人。物極必反,性格因此而大變,原本寬厚有禮的李承乾變得暴戾、焦躁、最終做出了出格之事。
其實李世民是愛這個兒子的,即使李承乾謀反,但李世民並沒有殺他,僅僅只是貶為庶民流放而已,這已經是非常寬容了。
回覆列表
一是李承乾的老師們對他太過嚴厲。比如他蓋一個房子,他的老師、宰相於志寧就上書批評他;他和宦官玩兒,于志寧又批評他是秦二世。另一個老師孔穎達批評得更嚴厲。連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說李承乾都長大了,勸孔穎達不要那樣批評,孔穎達卻大義凜然說:“死無所恨!”就是說,就算讓我死,我也要這樣做。
二是李承乾愛好男寵。李承乾喜歡上一個“美姿容,善歌舞”的樂工,並把他叫做“稱心”。李世民知道後,勃然大怒,把這男寵殺掉。李承乾非常傷心,悄悄給他修墓,數次憑弔流淚。
是李承乾的親弟弟李泰和李承乾爭寵。這是造成李承乾變化的最根本原因。李世民不僅深愛李承乾,也深愛李泰。其實,作為一個當父親的人來說,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在李承乾的眼裡,情況就不一樣,他把李世民對他的嚴厲,對李泰的嘉獎,看著是李世民想廢黜他太子之位,重新傳位給李泰的表現。同時,李泰也野心勃勃想上位,不斷讒害李承乾。
因為這樣,讓惶惶不可終日的李承乾鋌而走險,試圖暗殺李泰。當這件事失敗以後,李承乾更近一步,勾結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大將侯君集等人謀反,想把李世民拿下,自己當皇帝。
當然了,毫無政治經驗的李承乾,最後以失敗的方式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