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姐拍攝
-
2 # JuneLiu0109
在種植小麥之前,你需要旋轉土壤,這被稱為“犁一英寸深,像一層糞便”,也就是說,如果你深入土壤,土壤肥力會更高,也就是說,小麥的根會更深,這樣你就會吸收更多的養分。
深耕還具有秸稈還田的優勢。深犁後,它可以把這些稻草埋在地下。根據試驗資料,秸稈地下20釐米,成熟速度快。這更有利於小麥對養分的吸收。
深耕後,小麥抗病蟲害能力也較強,土壤害蟲數量相對較少。如果種植者年復一年地種植小麥,他們必須每兩年深翻一次,這將對產量有很大的幫助。
-
3 # 軍哥311
針對小麥,我們這裡犁地的深度是40到50公分,小麥的根系,雖然說並不發達,但是我們新疆這邊屬於乾旱地區,少雨水,每澆一次水,這個深度可以更好地滲到土壤裡去,而不被流失掉。
我們這裡分冬麥和春麥,冬麥就是在秋收之後犁完地播種,在秋天的時候就已經發了發出了幼苗,在經過一冬天的大雪覆蓋,第二年長勢很快,產量也比較高。春麥就是到了春天再犁地播種,用春麥生產的麵粉筋道好吃,但是產量不高。
-
4 # 清風153174519
深耕作土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性,增強抗旱耐澇能力,可使小麥顯著增產。那麼耕作多深合適呢?
1:掌握適宜深度深耕的深度必須根據小麥的生長髮育要求 及不同土壤情況等加以考慮,不是越深越好,否則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2:若耕翻過深,生土翻到上層過多,就會使表層土結構變壞,肥力降低,影響小麥出苗和生長髮育。 因此,要求耕深以 25-30釐米為宜。深耕的深度還應考慮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及土 體構造。土壤太薄的耕地,不是深耕的問題,而是應設法把土層加厚到20-30釐米,並根據土壤特點,掌握沙摻黏、黏摻沙的原則, 以客土改良土壤。
3:深耕要不亂土層耕作層土壤,由於長期耕作、施肥和栽 培,已經完全熟化,具有較好的結構和較高的肥力。 耕作層以下的生土,物理性狀差,土壤肥力低,一般含氮量及有機質含量僅為耕 作層熟土的50%左右,而且愈往下,有效養分含量愈低。
4: 耕後耙地是土壤耕作的重要環節,也是保墒的 關鍵措施,否則土壤易失水,跑墒快,遇到季節無雨,會影響整地 質量和小麥的適期播種、順利出苗。
-
5 # 農村王小霞
種小麥,地不是耕的越深越好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一種統稱,是中國種植面積比較大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小麥通常被人類加工成麵粉後再製成麵包、麵條等食物,另外還可發酵後做成啤酒等飲料。
小麥的種植方式是深耕於地下,然後由其自然發芽長出地面。但而地質鬆軟的土壤環境確實是小麥發芽並生長的條件,這也是很多小麥種植戶在種植時會深耕地塊的原因。
土地深耕30釐米即可所以正常來講,小麥種植地塊一般只需要種植前深耕30釐米左右即可,這樣的深耕程度完全可以為小麥提供充足的營養,並且水、肥也不宜流失,有利於小麥根部對營養的吸收,可促進小麥生長,提高產量。
過度深耕壞處但是如果小麥過度深耕,可能會將一些地下深層的病菌及害蟲卵翻到淺層土上面,這無疑是給小麥增加了病蟲害的機座。所以小麥種植地絕對不是耕的越深越好
-
6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種小麥是不是地耕得越深越好?並不是越深越好!理論上說深耕細作有利於作物生長,但也得適當,小麥種植適當深耕點是不錯的,因為小麥的根系很發達,紮根深,據說小麥的毛細根(細的肉眼幾乎看不到)可下扎的深度,基本相當於地面上麥杆的高度。
一般耕種深度在20公分~30公分即可。一般的旋耕機械也耕不了過深,為什麼說適當深些好呢!現在多是秸稈還田作業,碎秸稈和雜草渣過大,耕地過淺爛雜草渣顯得多,漏氣透風,影響麥子的發芽生長。適當耕深活土多了把雜草渣更均勻的摻和與土中,對小麥的發芽生長、充分吸收熟土層的養分有利。很深葉茂,能增強點抗倒伏能力。
但注意,要連年耕深一致,才能保持土壤肥力勻稱,形成肥沃的熟土層。千萬不可突然耕深,比如,平時經常耕深20公分~25公分,耕地時突然調整為耕深35~40公分吧!把一輩子沒有見過Sunny的生土翻出來了,即使施用平時同樣的肥料,麥子的產量必定明顯的下降。主要是生土壤中缺乏養分,致使土壤不肥沃了。因此說,冒然耕深土地反而對小麥生長不利。
另外,小麥種植,要選好種,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習性的優良品種。造墒施肥,播種畝數量(按說明)、時間、深度都要適當,一般3公分左右,過深過淺都不好。
-
7 # 郵客
首先謝謝邀請,在我們農村,有句老祖宗留下的農諺語:“深耕淺種,薄地裡上糞”。意思是說:在種植小麥、玉米、穀子等農作物之前,對前料農作物的茬要用牛犁或鋤挖,滅茬。除盡枯萎草根、爛瓦石塊、前作樁兜等物,使土壤熟化、透氣、松泡。耕深並且要求是20~30釐米為宜,翻後整細整平,做到土層深厚、上實下松、下粗上細、疏鬆、平整、蓄水保墒,然後才開始播種。薄地裡上糞的意思是:以前沒有化肥,並且化肥的品種很少,由於地裡的肥沃土壤的養分被前料農作物吸收了,或養分很少了,土壤表層養分變薄了,就用大量的農家肥來補充,現在有了化肥,就用農家肥和化肥兩樣補充。特別是在播種的時候,並不是越深越好,過於深了,出苗率緩慢,並且苗芽在土壤裡造成彎曲,出土後葉子發黃,隔三差五的,種子由於接收不上雨水墒情和地氣容易造成腐爛,播種過於淺了,遭到旱災時,種子不發芽或發芽後容易燒芽,最適宜深度是20釐米左右。
-
8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也不是說越深耕就越好,也要考慮到實際的情況。根據這塊地以往的耕種情況來達到深耕的目的是最好的,如果這塊地以前沒有深耕過,而此次你深耕比較深那就不利於這塊土地的種植,因為相當於底下面那一層土之前沒有被農作物利用過,而我們農作物的土壤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耕種才逐漸形成的。有些土地被開挖成魚塘,然後在復填但是不能種植了,主要是因為土壤結構被破壞,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因此對於深耕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個土壤的結構,它們是分層的。綠色範圍內是我們深耕的地方,最好不要超過綠色的範圍。 一般是深松地耕層的話是30釐米到40釐米左右,不能再超過這個範圍了。如果是淺層的話,一般是在15釐米之內。從上面這個圖形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土壤是分結構的主要是有耕作層、犁底層、心土層等。
有很多人說,美國為什麼可以深耕的如此之深呢?這主要是跟他們的耕作方式有關。他們長期深耕這些土壤基本上都可以利用,營養物質也可以被農作物吸收。而我們考慮到實際情況,底層土還沒有被利用到,如果深翻上來種農作物那肯定是不好的。這個土壤就相當於小麥的食物,本來他吃東西的範圍是30釐米左右,你偏偏把60釐米的東西給它翻出來,他能吃得下嗎?他有可能也吃不習慣,這就造成了減產。 因此我們土地深耕多少取決於以往的種植形式,也取決於我們耕作的形式,你以前利用的深,我們就深耕,你以前利用的淺,我們就淺耕這在道理上是完全說得通的。
-
9 # 我家的那二畝田
首先,種小麥,耕的不是越深越好。
三年困難時期,中國的農民聽信蘇聯生物家“特羅菲姆李森科”的偽科學農業革新實行深耕(深達一兩米)。他們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處,而這些泥土有助於讓植物長出超大根系。但是,無用的石塊,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層熟土卻被埋到了下面。
合理的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層,熟化土壤,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髮育。
一: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耕作深度不夠
目前無論是舊式耕作方式還是機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層偏淺的問題,一般為14~16cm。因為對高產小麥而言,耕作深度一般應大於20cm,否則
會障礙了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而且,長此以往,會導致熟土層厚度減少,犁底層厚度增加,形成下實上虛的耕層結構,影響地力,不利於農作物生長髮育對土壤的要求,糧食產量自然會受影響。
表層土位於土壤的最上部,在耕地上係指受耕作影響而被攪亂的土層即耕層。
在這裡科普一下我們耕作的土壤
土壤是地球上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鬆表層。土壤來自岩石、無機物、有機物,主要由礦物質、空氣、水、有機物構成。一般人為地把它們分為A,B,C層,即表土層,心土層,底土層。
(1)表土層又可分為耕作層和犁底層也叫腐殖質一淋溶層,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層;在森林覆蓋地區有枯枝落葉層。
耕作層;在森林覆蓋地區有枯枝落葉層。上表土層又稱耕作層為熟化程度較高的土層肥力、耕性和生產效能最好;下表土層包括犁底層和心土層的最上部分(又稱半熟化層)。
1耕作層受耕作施肥灌溉影響最強烈的土壤層厚度一般約20釐米左右.耕作層易受生產活動和地表生物,氣候條件的影響,一般疏鬆多孔乾溼交替頻繁溫度變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質轉化快含有效態養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佈於這一層中,一般約佔全部根系總量的60%以上。
犁底層位於耕作層之下厚約6-8釐米典的犁底層很緊實孔隙度小非毛管孔隙大孔隙)少,毛管孔隙(小孔隙)多所以通氣生差透水性不良結構常呈片狀甚至有明顯可見的水平層理這是經常受耕畜和犁的壓力以及透過降水灌溉使粘粒沉積而形成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耕作深度等於耕作層深度+犁底層深度即耕作深度不易超過30釐米。
心土層 位於犁底層以下厚度約為20-30釐米該層也能受到一定的犁畜壓力的影響而較緊實但不象犁底層那樣緊實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層是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層次是生長後期供應水肥的主要層次在這一層中根系的數量約佔根系總量的20-30%。
心土層就是老百姓的土壤的“底”,有保水保肥的作用,耕作時是不能耕到的,否則漏水漏肥。
二 :土地深耕十分必要
深耕具有翻土、鬆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顯著促進增產。
1:深耕注意事項:
(1):耕翻時間
耕翻作業宜在前茬作物收穫後立即進行,或在當地雨季開始之前進行,因為這時耕地不僅可以及時將地面的殘茬和雜草翻入土中,促其腐爛成肥,而且有利於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繁殖,創造更多的機會以充分接納降水和促進土層熟化,尤其對需目錄垡和晾垡的半休閒地,爭取早翻耕更為重要。
(2):耕作深度
深耕一般採用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相關的農機具進行,是一項重負荷作業。耕作深度要因地制宜,既要考慮當地的土質、耕層、耕翻期間的天氣和種植作物等條件,又要考慮勞力、農機具和肥料的情況。對於原來耕層淺的土地,宜逐漸加深耕層,切忌將心土層的生土翻入耕層。如翻耕後持續乾旱又無水源補償,則耕深宜適當淺些。鹽鹼地忌一次犁得過深,以免加重耕層土壤的鹽。
(3):耕作週期
深耕深松要在土壤的適耕期內進行深耕和深松的週期一般是每隔2~3a深一次。同時,應配施有機肥。由於土層加厚,土壤養分缺乏,配施有機肥後,可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復。在乾旱、半乾旱及無灌溉條件的地區,透過機械化作業手段,採用深耕深松等改善耕
種條件的作業措施,是抗旱促豐收的有效旱作農業技術。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促進農作物穩產高產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促進農機化發展,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應大力推廣。
2:深耕的好處多
(1)深耕可恢復土壤結構,促進土壤熟化,為作物生長髮育創造良好土壤條件表層土壤由於受雨水的衝擊和人們在農事作業時的不斷“踐踏”,土壤結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耕層變得緊實,形成水、氣通透不良的狀態。透過深耕,一方面將結構不良的上層土壤翻到下層,使之在凍融交替、乾溼交替和作物根系的作用下,把大而硬的土塊變得酥而散,並逐漸恢復土壤結構;另一方面把結構已經變好的下層土壤翻至上層,有利於透水透氣,這樣上下層隔一定時間後交替更換,對於經常維持和不斷改善整個耕層的構造是很有好處的。另外,如將耕層逐漸加深,使心土層土壤逐漸熟化,加厚熟土層,更利促進作物根系生長。
(2)、深耕能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為作物
生長髮育提供充足營養土壤養分的多少是決定作物產量高低的基本因素,因作物所需養分絕大部分取自土壤。深耕可將綠肥、作物殘茬和施在表土層的有機肥翻埋到層,為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加速土壤熟化的程序,透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轉化,使土壤中不可吸收的礦物質養分及有機養分,較快地轉化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養分和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所必需的腐殖質,以充分發揮提高有機肥肥效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3)深耕能防除雜草和防止病蟲為害。保證
作物正常生長髮育農田雜草與作物爭光、爭水、爭肥,任其氾濫,影響作物產量:病蟲害是降低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深耕是消滅雜
草、防止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形成對雜草、病蟲極端不利的生存條件,使之無法生存而被消滅。通深耕,將土壤表層的雜草和雜草種子翻到下層使其悶死爛掉。同時,又可將下層的雜草種子和多年生雜草的根莖翻到上層讓其曬乾凍死,或誘其萌發加以消滅。許多在地面的病菌
害蟲可以翻入地下悶死,在地下的可以到地上凍死或被鳥啄食,從而減輕其危害。
秋耕比春耕更好。
秋耕是指在秋作物收穫後進行的耕翻。一般來說秋耕時間愈早愈好,因為早耕能接納和儲存更多的雨水,保證土壤墒情,能有效預防翌年春旱帶來的威脅;早耕能延長土風化的時間,加速土壤的熟化過程;早耕可將地面殘茬、雜草及時翻壓下去,使其腐爛分解時間延長,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秋季早耕又有比較充足的整地時間,從而保證秋耕能具有良好的耕作質量。因此,秋季深耕對作物增產的意義更大。應注意的是在秋冬雨雪少的地區,秋耕後應立即耙耮,以利保
墒。
小麥高產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包括水肥管理、土壤墒情、選擇高產抗逆性好的麥種、掌握播種深度等!
-
10 # 海棠小醉
深耕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種植前土壤操作,說簡單點兒就是把淺層土壤翻到地下,把地下深層土翻到地面,淺層土和深層土進行地面交換。深耕的好處很多,例如可以加厚耕層增加深層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層次結構,但小麥種植不是說越深耕越有好處。
小麥主要根系多集中在二十釐米深度土壤層中,雖然有些毛細根扎入土壤很深,但起到主要作用的還是在二十釐米深度的根系,一般旋耕機常見旋耕二十五六公分深度,種植戶撒施的底肥經過旋耕機操作混摻在了這個深度層上,很容易被小麥合理吸收。
敲個黑板:種小麥,地是不是耕的越深越好?過去小麥種植講究深耕,用大型耕犁把土壤進行深翻,深翻好處很多例如把上茬作物殘留的根茬、地面雜草種子、病蟲害成蟲及卵深埋在土壤底層,有利於田間管理。
但是深耕對土壤肥力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深耕上來的土壤肥效差需要施用大量底肥。如今推行的秸稈還田和免深耕小麥播種技術緩解了深耕的不足,例如秸稈還田之後秸稈在土壤之中腐熟增加了土壤肥力,免深耕最大限度保持了土壤肥效層交換。
但是有利就有弊,秸稈還田和免深耕播種小麥帶來了更多的病蟲害,而且長期病蟲害積累會對小麥生長帶來危害,雖然並不是說小麥種植深耕就好,但是隔三四年深耕一次還是可以的,但是深耕會有深耕的費用,增加了小麥種植成本。
小麥並不是越深耕越好,深耕的土壤需要更多的水分,從實際種植經驗來看,深耕層到哪裡澆水下滲的深度就到哪裡,免深耕還有助於節省小麥灌溉水量。
回覆列表
種植小麥前需要旋地,有句話叫做“深耕一寸,如上一層糞”就是說如果深耕它的土壤中的肥力會更高一些,就是小麥的根扎得更深一些,這樣吸收營養也要更多,但是並不是每一年都要深耕,一般種植小麥隔上兩年深耕一次,用梨子就可以。
因為旋耕機的深度最多不會超過25公分,說到底它起不到一個深翻地的作用,如果用梨子翻地25公分、30公分,只要不超過35公分都可以。
另外深耕還有的好處就是對秸稈還田的一些地塊,深耕之後它把這些秸稈能夠埋到地下面,透過實驗資料,秸稈在地下20公分,它的腐熟速度是非常快的,這樣更有利小麥的吸收營養。
深耕之後對小麥的抗病蟲害能力也要強了,而且土壤中的蟲害相對來說會少一點,如果種植戶連年種植小麥,一定要每隔兩年深翻一次,這樣做對產量還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