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把脈,中醫的重要診斷手段,脈懸滑弱沉等等各種名詞,甚至據說連懷孕都能把出來,那麼,是否可以用現在醫學感測器來得出這些結論呢?
11
回覆列表
  • 1 # 苦善禪根1

    只是對醫學愛好,不能專業的回答問題,但你看過臺灣留美大博士王唯工的巜氣的樂章》嗎?多年前他就發明了脈診儀,比人工號脈准許多。看病的問題是:號準脈只是第一步,關鍵是下一步,對病真正判斷,下方開藥。今不是號脈問題難,而是能不能準確病情的判斷難!故人多相信西醫的麻醉性治療,效率高,效果不考慮。

    你再看中醫醫生的下完藥,有好有不好,不能好,再調藥,調來調去不確定。大專家說這病不治,多喝開水,一個裡拜就能自愈。再看古人傳下的方子,點穴下藥,一個準。

  • 2 # 岐黃傳承—龍籽江

    中醫看病診斷需要“望、聞、問、切”四診合一(我個人經常還會加上觸診),各個診法的判斷著重點均是不同,只有四診的資訊歸納是有統一指向的,診斷才為完成。

    正常的操作:醫者在得到前三個資訊後其結果會在自己的大腦內進行整理歸納,最後才切脈,看看是否脈症相符,如果相符則可以下診斷。如果不符,則要找出四診的共同點(重點)再加以其他診斷法(比如:觸診)做出正當的綜合判斷,這樣才能做到正確施治。在臨床中,經常會碰到脈症不符的怎麼辦?這時就要考驗醫者的功底與經驗,這也是中醫診斷學難於學習、難於模仿的所在,但這是必要的基本功。

    看完以上,各位就明白了,單靠脈診得到的資訊是不完全的。故此,不能隨便單靠脈診得到的資訊就下診斷開方或施治的。

    那麼如果研發出來了現代醫學感測器,模擬或代替一名高明的中醫脈診呢?我想不行,原因有以下幾點:

    1、但脈象的變化何其多,根本無法複製完全。中醫脈診機器化的研究課題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至今還都有源源不斷的研發人員對此類機器進行著辛苦工作,在此表示道安。一般的研發人員操作大體是在前人對脈象圖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科技對大量常見脈統一後,從中選出幾條比較常見的脈象,用中醫八綱辨證的思想進行定位與定性診斷。既然脈象不能做的全複製,所以最多隻能做一些表淺的基礎判斷,不能用於臨床中。因為,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2、儀器操作的設定必須是靠一套固定的一套來完成,沒有辦法做到象人一樣對力度上的掌握。比如:為什麼醫者在脈診時會以最少三分鐘甚至更長來定為一個迴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到脈象在此期的微小變化,佐以判斷。

    3、醫者在把脈時要求是:屏氣凝神、張弛有度。這樣的微變化機器是感應不出來的,更何況還有其氣度的講究。再舉例,一些按摩器、拔罐器、艾灸器等它們一樣也不能代替人之操作,也達不到高明醫者該有的操作效果。可它們對於缺乏基本功的和大眾家庭成員們同樣能帶來一些好處。

    綜述所述,一、脈診儀器(醫學感測器)不能全部複製脈象脈型,故效果有限。二、脈診只是中醫診斷病情的之一,不是全部,所也不能依其的結論而去施治。故不能模擬高明醫者的脈診,最多隻能列為基礎參考。

    最後,希望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研發出更多更好的產品為大家造福!為更多的人做出貢獻!

  • 3 # 耳得聲目遇色

    可以,現在的中醫大夫因為學藝不精,導致中醫藥被垢病,如果中醫於現代科技連合起來,將迎來中醫的一場革命,造福人類。想像一下:

    阿里與macmini合作推出了一款可用於在家和在任何地方診病的手機。1.6億畫素,220GB記憶體,cpu處理速度34.6GHz,售價31萬。患者只需按說明書自拍既可傳輸(自拍不的化妝和美顏)如果不需要化驗等需要儀器診斷的病,資料網就阿里與macmini合作推出了一款可用於在家和在任何地方診病的手機。1.6億畫素,220GB記憶體,cpu處理速度34.6GHz,售價31萬。患者只需按說明書自拍既可傳輸(自拍不的化妝和美顏)如果不需要化驗等需要儀器診斷的病,資料網就給你開出藥品,透過微信支付,快遞在幾小時之內將藥品送到你家。這款手機主要用於中醫診斷。首先對面部拍照後進行分析,面色包括面紅、白、黃、黑、青,進行辨別,這些特徵都反映了臟腑氣血的變化。如脾虛在眼袋位置的黑色,鼻頭、梁、翼的顏色等。拍照舌頭,對舌尖、中、根、兩側的色、形、態。舌苔的厚、薄、白、黃、灰、黑,與血液迴圈,機體生理失調,組織代謝的反應。舌與臟腑,舌苔與胃氣與心脾所發生的表像。還有配件,主要是卡在腕部,進行切脈它有幾十個微感覺感測器透過對寸、關、尺氣血交會處觸控按壓將脈象傳輸到資料網。透過對脈象如浮脈、弦、緊、革、實、滑、數、澀、虛、短、洪、微、細、濡、弱、緩、動、促、結、代、牢、散、疾、浮脈的診辨分析出與臟腑的變化關係。這個高解析度診脈結果遠遠高與醫生的診脈結果。我們看病越來越簡捷,如果資料網需要你用儀器診斷,你到最近的社群去就可以了,如驗血、B超、CT等用手機連線醫院的網線即可完成。給你開出藥品,透過微信支付,快遞在幾小時之內將藥品送到你家。這款手機主要用於中醫診斷。首先對面部拍照後進行分析,面色包括面紅、白、黃、黑、青,進行辨別,這些特徵都反映了臟腑氣血的變化。如脾虛在眼袋位置的黑色,鼻頭、梁、翼的顏色等。拍照舌頭,對舌尖、中、根、兩側的色、形、態。舌苔的厚、薄、白、黃、灰、黑,與血液迴圈,機體生理失調,組織代謝的反應。舌與臟腑,舌苔與胃氣與心脾所發生的表像。還有配件,主要是卡在腕部,進行切脈它有幾十個微感覺感測器透過對寸、關、尺氣血交會處觸控按壓將脈象傳輸到資料網。透過對脈象如浮脈、弦、緊、革、實、滑、數、澀、虛、短、洪、微、細、濡、弱、緩、動、促、結、代、牢、散、疾、浮脈的診辨分析出與臟腑的變化關係。這個高解析度診脈結果遠遠高與醫生的診脈結果。我們看病越來越簡捷,如果資料網需要你用儀器診斷,你到最近的社群去就可以了,如驗血、B超、CT等用手機連線醫院的網線即可完成。

  • 4 # 鄭醫生百嗑

    用感測器來代替人的手指觸覺,進行脈搏的診斷,是完全可行的。

    中醫把脈的基本原理,就是依靠三根手指,感受橈動脈隨著心跳的壓力變化規律。

    事實上,水銀血壓計就是一個最粗糙版壓力測量工具,但是它已經能夠實現測量數值量化,人人都能理解,也能看得懂。相比“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來說,顯然更容易,也更精確。

    現代工業能夠實現的壓力感測器的測量精度,絕對要超出人類好多個數量級。這相當於肉眼觀察和顯微鏡之間的區別。

    把這樣的壓力感測器放到橈動脈的相應位置,連續測量數值,形成壓力變化曲線,然後參照曲線的特點來分析診斷。既能夠消除不同的醫生經驗和水平的差距,又方便教學和學習,也能夠解決診斷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事實上,這樣的嘗試很多年前早就已經開始了。西醫《診斷學》對脈搏波也有詳細研究和介紹。

    現代醫學對於波形的形成也有詳細的理論分析,以及病因推斷,但是也主要侷限於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然後尷尬的事實也出現了: 懷孕了是一個啥波形? 畫出來大家一起學習一下,然後把所有的孕婦都拿來檢查驗證一下,看是不是都一致的?

    脈像診斷儀一直都有人在研究,可惜在這些方面一直都突破不了。所以這種儀器普及不起來,西醫不屑、中醫用著尷尬,因此大家也不怎麼知道。

    診脈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神奇,它的作用被一部分動機不純的人誇大了,加上各種電視劇,小說的渲染,讓大家誤以為患者不用講話,一把脈,啥病都能知道。其實老祖宗早就說了:“望、聞、問、切”,缺一不可,善於綜合各種資訊來進行分析,才是一個優秀醫生的基本素質。

  • 5 # 刪了有態度

    這個用儀器來檢測脈象其實一點難度都沒有。但是中醫們會全力抵制這個儀器。為啥呢?因為用儀器標準化之後,他們沒辦法騙人了。這就和中國電影不分級,遊戲不分級,一個道理。任何一個東西如果標準化之後,會砸了很多人的飯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PX爆錘G2奪冠,PDD怒改直播間自嘲,標題讓人笑死,YM全員演員,為何賣出去都能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