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nklp1951

    這種現象叫語義飽和,即長時間注視一個字或長時間重複朗讀一個單詞會導致個體對於該字的知覺變化,例如語義理解程度減弱或出現語義喪失的現象,以及字形的分解、變形的現象。語義飽和(英語:semantic satiation),又稱字形飽和、完形崩壞,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在重複盯著一個字或者一個單詞長時間後,會發生突然不認識該字或者單詞的情況。此過程僅為暫時,心理學上認為其原因是人的大腦神經如果短時間內接收到太多重複的刺激,就會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造成對常用字突然不認識的現象。語義飽和的原理在於“注意力轉移”,當人眼對一個字盯了一段時間後,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就僅僅注意字的某一部分,從而使這個字喪失了整體感,繼而對這個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記憶也會變得模糊。這種大腦的行為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因為在盯著一個字看了太久之後,會自動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形成聯想阻斷。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這種飽和阻斷現象均發生在字形到語義的聯接過程中。因此,人先會對字音感到困惑,繼而失去對字意的聯想能力。日本學者二瀨由理的研究指出當這些字大小相同時,識別需要的時間較長;若這些字大小不同時,只有在這些字的字型不同時才會有明顯的完形崩壞出現。這個現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的研究者首先利用主觀報告法確定了飽和現象在英語語詞中的普遍存在。例如在1907年,Severance等人讓六個被試分別注視不同的單詞,每個單詞注視3min,之後讓被試主觀報告所有對於單詞知覺的變化。六個被試對於所有單詞均主觀報告出語義理解程度減弱,以及字形“變奇怪了”。後續的研究者(Wertheimer, 1958; Fillenbaum, 1963)利用主觀報告法,選擇不同的英文單詞材料證實了長時間注視導致語詞失義的存在,這說明飽和現象在英文單詞中是十分穩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千買什麼手機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