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96993617542807

    觀察是對物件的一種主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門戶,是智力活動的源泉。人們在觀察物件時,不是無選擇地感知物件所展現出來的一切,而是有選擇地區分出其中對自己最直接有關、最重要或最有興趣的東西。觀察力就是善於看出物件和現象的那些典型的、但卻並不很顯著的特徵的能力。對於同一事物,觀察力敏銳者,能比他人看得更多些,理解得更深刻些,因而能較快地看出事物的雖不大明顯卻具典型意義的特徵,亦即抓住事物的本質。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比擁有大量的學術知識更為重要。此話並不過分。例如,當有人要求巴甫洛夫為蘇聯生理研究所題詞時,他寫下了“觀察、觀察、再觀察”的字樣。達爾文則直截了當地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觀察力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有敏銳的觀察力呢?1.養成觀察興趣。古語說: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對於同一物件,不同的人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注意到它的不同方面。有了興趣,就會津津有味地進行細微的觀察;反之,不感興趣,“走馬觀花”,必然只能獲得膚淺的印象。在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之前,許多細菌學家都看到了同類現象,但他們司空見慣,不以為然,沒有興趣研究其中的奧秘,結果使他們都錯過了科學發明的良機。2.需要全神貫注。觀察要求觀察者的隨意注意十分穩定,以保證他能長時間地察微知著,耐心細緻、“契而不捨”地進行觀察。這是因為一事物區別於它事物,除了其內部本質外,還有各不相同的外在條件和因素。一個複雜的事物往往涉及到極其廣闊的領域,而且具有很長的發展變化週期,某種主要的現象往往稍縱即逝。因此,如果不能全神貫注,耐心細緻地重複觀察,是無法捕捉的。3.避免錯覺干擾。觀察時常伴隨錯覺。錯覺產生的原因來自觀察者的主觀臆想。司馬懿看見諸葛亮大開城門時,想起諸葛亮一生為人謹慎,不致冒險,便誤認為有埋伏而急令軍隊撤退,便是錯覺干擾觀察的例子。因此,科學家認為,觀察時不要帶框框,不要瞎猜想,看到什麼就是什麼。4.掌握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方法主要包括:①制定觀察的任務和計劃。為了使觀察活動有明確的目的和指向,保證觀察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觀察物件上,必須預先規定觀察任務;為了使觀察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使之達到全面、細緻、清晰、深刻,必須預先制定觀察計劃。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一個事物要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認清它的真面目。只從一個角度觀察,一點論看問題,無異於盲人摸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說明了這一點。有時,從別的領域向自己所探索的這個領域進行觀察,反而可以看到埋頭於本領域時所看不到的奇光異彩。例如,氣象工作者魏根納在觀察地圖時獲得啟發,提出了著名的“大陸飄移說”,就是證明。③注意觀察細節。相傳英國某醫學院的一位教授上課時曾用手指蘸著糖尿病人的尿並用舌頭去品嚐味道,然後叫所有的男女學生都這樣做,學生們愁眉苦臉地勉強照辦了,並一致報告尿有甜味。這時教授笑著問大家: “我這樣要求你們是為了什麼?”學生們齊聲回答說:“為了讓我們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教授說:“不對。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教育你們要觀察細節。如果你們觀察很細心的話,應該看到我伸進尿裡的是中指,舔的卻是食指,而你們卻誰也沒有看得出來”。從此,他的學生在觀察時總是認真地搜尋每一具體的細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許多科學發現都起源於對細節的觀察,但粗心的人往往卻忽略了細節。④要養成隨手寫觀察記錄的習慣。俗語說: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由於遺忘是人的本性,所以不要指望靠記憶來儲存觀察結果,要利用隨時記錄來及時整理和儲存觀察結果。⑤要開動腦筋思維。“有比較才能有鑑別”。在觀察時,要邊看邊想。如果只看不想,就不能分清主要和次要、必然和偶然、本質和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行xr和美版有鎖的xs max相比,怎麼選?